新中國成立至今已經七十多年,取得了一系列國家發展建設的重大成果,但是,還有一個歷史使命有待完成,那就是祖國的徹底統一。臺灣問題還懸而未決,而且,未來的解決方式是和平統一,還是武力統一,也完全不確定。
著名話劇《茶館》有這么一幕。第三場,多年以后,王掌柜、常四爺、秦二爺三位老人再次在茶館里相遇。常四爺拿出一包花生米請大家吃。秦二爺指指自己的嘴,搖頭苦笑。常四爺會意地一笑:“呵呵,有了花生米,又沒了牙了……”
新中國剛建立時,如果能有現在中國海空軍實力的一小部分,早就順利解放臺灣了。可惜,當時我國的海空軍實力實在太弱太小,無力克服臺灣海峽這樣的地理障礙。加上美國的阻攔,解放臺灣只好被迫擱置。這一擱置,就是幾十年。
到今天,中國的海空軍實力大幅增長,在有些方面甚至已經趕超第一軍事強國美國。從武力角度來講,大陸已經具備解放臺灣、統一祖國的能力——有了花生米了,但是,在其他一些方面,卻有所后退——又沒了牙了。
新中國建立初期,說到臺灣問題,大家只會用一個詞——解放。至于為什么要解放,是否應該使用武力等等,都完全不是問題。這種態度的背后,是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上的充分自信,以及因此形成的堅強意志。
那時候,是有牙,但沒有花生米。
02
后來,在經濟發展速度上,臺灣超過了大陸。頂峰的時候,臺灣一地的GDP,相當于整個大陸的一半。至于人均收入,兩岸更是相差懸殊。在很多大陸人心目中,臺灣是成功發展的典范。這時候,雖然大家還在說一定要統一,但很多人內心深處其實已經有了動搖和質疑。
動搖和質疑的結果就是,“解放”這個詞已經幾乎沒人提了。大家只說“統一”,甚至要特別強調“和平統一”。關于統一的理由,也只能從歷史和現實戰略的角度去說。建國初期那種“我們一定要解放臺灣”的氣勢,不見了。
1980年代、1990年代,對大陸來說,兩岸關系即使不是困難的話,也是很被動。當時國門打開,很多人親眼目睹了國內外生活水平的差距,自信心降到低點。只求不要被別人“和平演變”,哪里還能理直氣壯地去“解放”別人。
當然,對于國家統一,官方從來沒有絲毫的讓步和妥協,但是,在實際的操作中,由于經濟水平的差異,以及在投資、合作等方面有求于人,某些部門的做法是讓人齒冷的。那些原本屬于“被解放”的人,反而成了“高等華人”,在大陸耀武揚威、得意洋洋。
實事求是地說,如果1980、1990年代的那種社會環境、社會氣氛延續下去,統一祖國很可能成為遙遙無期甚至完全不可能之事。但是,出乎所有人預料,大陸厚積薄發,進入21世紀以后,經濟發展一飛沖天,迅速實現了趕超。到今天,在經濟體量和發展速度方面,大陸已經完全甩開了臺灣。臺灣各方面的實力,就相當于國家的一個省。兩岸之間的力量對比,恢復到應有的狀態。臺灣的優勢,曇花一現。
03
近年來,大陸加快海空軍發展。軍事實力一日千里地迅猛增長。“盡快統一祖國”的呼聲強烈起來,必要的情況下使用武力,也被越來越多人談論。
表面上看,現在是既有花生米,也有牙。但明眼人能看得出來,現在的牙還不夠多、不夠強。
歷史上,中國多次經歷統一戰爭。中原王朝在穩定住局勢以后,逐一剿滅、收復周邊的割據小朝廷,最終統一天下。在這個過程中,“師出有名”“國家大義”至關重要。
首先,中原王朝必須是正統王朝,“天命在此”;其次,中原王朝必須有壓倒性的軍事優勢;第三,中央王朝必須有理有據地證明,割據小朝廷已經陷入負隅頑抗、殘民以逞的境地,用現代話語來說,就是已經成了反動派。
以這三條標準來衡量。建國初期,只有第二條不具備。第一條和第三條都很充分。后來,國民黨放棄統一,放縱臺獨猖獗,等于放棄了割據小朝廷的正統性,那么,對大陸來說,第一條越發充分。但由于兩岸經濟發展的差距,第二條還嫌不足,第三條則有很大問題。
改革開放以后,尤其是近些年以來,第二條基本具備,但第三條仍嫌不足。反映在現實中,就是人們談論臺灣問題時,還不能恢復到建國初期那種理直氣壯“就是要解放”的狀態。
統一天下當然要依靠武力,但單純依靠武力,從來不能真正統一天下。這就是“胡虜無百年之運”的原因所在。只有把統一國家和解放人民相結合,才是真正的天命所歸、蕩滌丑類,一統天下。
04
由此,就形成了我們現在面臨的一個大問題:統一和解放之間的關系。
對中國來說,這是個全新的問題。歷史上的統一王朝,并無這方面的問題。即使武力上暫時不敵周邊的蠻夷,中原王朝對自身文化的先進性和優越性,沒有任何懷疑,有著充分和高度的自信。
近代以來的經歷和遭遇,讓很多中國人不再有這種自信。這樣一來,也就做不到理直氣壯、心無旁騖地“治國平天下”。
香港在這個問題上提供了前車之鑒。97年香港回歸祖國,其實就是“有統一,無解放”。國家只是收復了香港的主權,但并沒有按照自身的治國原則,深入改變香港社會,在很多方面放任自流、維持原狀。
于是,二十多年過去,香港社會積累了很多問題。原有的社會弊端——住房緊張、權貴壟斷等等——沒有解決,本應培養公民國家觀念的公共教育體系,反而培養出大量敵視、蔑視祖國的年輕人。
有關部門在香港妄自菲薄,束手束腳,成日在權貴之間游走,沾沾自喜,與有榮焉,卻忘記了最重要的事情——為人民服務。結果就是,一言以蔽之,拿回了地盤,沒拿回人心。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狀況,就是因為,雖然收復了香港的主權,但我們并不認為自己有資格、有能力去改造、解放香港。可能很多人還認為香港才是領先才是文明,我們應該大力學習香港,談何我們解放香港?
2019年香港問題大爆發以后,各方面都認識到了問題嚴重性。從那時起,對香港的政策有了明顯改變,已經開始著手糾正香港社會的種種弊端。這其實就是一種解放——雖然看上去不是特別激烈,但方向是明確的。
香港的情況充分證明,沒有解放,統一只能是表面上的。這種表面上的統一,并不是我們想要的祖國統一。今后對臺灣,如果仍然只是這種表面上的統一,那么,不但統一不是真正的,不是實質性的,而且,統一的進程本身就會受到很大影響。名不成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05
問題的困難之處在于,即使我們充分認識到解放的正義性和必要性,但在現實中,我們仍然難以大刀闊斧地進行“解放”。畢竟,現在的世界,不是“戰爭與革命”的時代。現在世界的主旋律是“和平與建設”,包括我們在內的所有人,對戰爭和革命的忍耐力,大不如前。
也就是說,對未來的祖國統一,一方面我們不能滿足于政權更替、換個牌子,而是要根據為人民服務的治國原則,興利除弊,放手改造。解放是我們的最終目標。
但另一方面,又不能操之過急,草率行動,冒進過火,人為地制造出大量沖突和矛盾。在現代社會中,即使最終目標是有利的,但如果手段不適宜,同樣不能達到目的,而且有可能引發預料之外的困難和障礙,甚至可能因此遭遇失敗。
說到底,這仍然是一個正確的尺度和分寸把握的問題。過去,我們忽略了“解放”。今后,這方面的工作必須加強,不能僅僅滿足于表面上的“統一”。但也不能因此急于求成、草率冒進。要在統一和解放之間,找到可行的、正確的中庸之道。在不忘初心、解放人民的宗旨下,積極穩妥地“治國平天下”。
而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本,還在于全面恢復歷史上我國曾經有過的文化和制度自信。從而充分認識到我們對自身、對世界的使命所在。“解放”是一種使命,是一種責任。沒有自信、自卑自賤的人,怎么可能承擔使命和責任呢?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把統一祖國上升為解放全中國,這不但對那些有待解放的地方有巨大意義,對我們自身,同樣是二次解放、深度解放。只有履行自己的使命,承擔應盡的責任,我們的價值才能得到充分體現。我們才能真正找到自身在世界上的應有位置。
解放全中國,就是進一步解放我們自己。
此文原題為新十大關系9之統一和解放
作者:李子旸 ;來源:鉛筆經濟學微信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