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16日-星期三
全國第一個人民公社成立于1958年7月1日,1959年底,全國農村基本上實行了人民公社體制。1979年,安徽省試點包產到戶,1980年推廣到全國,到了1981年,全國除河北省周家莊一個公社外,全部實行了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1982年,全國人大修改憲法,將人民公社政社合一體制,改為政社分開,恢復了鄉(xiāng)政府,人民公社模式正式終結。
人民公社實行了二十多年,在新中國歷史上留下重要的一筆,總結人民公社的成敗得失,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現(xiàn)將本人在人民公社工作期間所經歷的事情記錄下來,供大家參考。
公社體制是三級所有,隊為基礎,即生產隊(小隊),生產大隊,公社三級組織。三級單位規(guī)模因地制宜,有大有小,就烏蘭察布市來說,通常一個自然村為一個生產隊,戶數(shù)20——70戶,人口50——300口人,大的自然村也有分成2——3個生產隊的,每個大隊有10個左右的生產隊,每個公社一般管轄10個以內的大隊。一個公社一般有15000人口,耕地面積8萬畝。以卓資縣為例,全縣有20個公社,154個大隊,1279個小隊,耕地總面積120萬畝。人民公社性質是工、農、商、學、兵一體化,管理生產,管理生活,管理民政。既是生產單位又是生活管理單位,還是基層政權組織,政社合一。其最大的特點是:一大二公。即大集體,公有制。農民主要生產資料如土地、耕畜等較大的農具都屬于集體所有,鋤頭、鐮刀、鐵鍬等小型農具,社員自備。住房農民自有。
公社一級建有醫(yī)院、學校、供銷社、信用社、獸醫(yī)站等單位,這些單位的性質屬于社辦公助,當初是社員和生產隊入股投資建起來的,政府也投了資,給予了補貼。后來供銷社和信用社越來越向官辦方向發(fā)展,不給社員股民分紅了,實行行業(yè)系統(tǒng)和公社雙重領導,以系統(tǒng)領導為主了。大隊都辦有小學,有的生產隊也辦有教學班。生產隊辦的教學班,一般只有兩個年級,在同一教室里上課,采取復式教學。大隊、小隊辦的學校,老師都是從生產隊社員中推選出來的,掙生產隊上中等社員的平均工分,每月有7元的補助。公社辦的是中學,也是社辦公助,公助的比例大,老師中既有公辦教師,又有社辦教師,公辦老師掙的是國家工資,社辦老師掙的是所在生產隊的工分,每月有7元補貼,還有代課老師(臨時工),掙微薄的工資。有的公辦老師也去大隊小學任教當領導,但為數(shù)不多。公社辦的醫(yī)院、獸醫(yī)站里的大夫職工,屬于集體事業(yè)編制,自負盈虧,政府有專項經費補貼,如防疫、婦幼保健費,他們掙的是固定的工資。經營的不好,拿不回全額工資,經營好的,也不能自行提高工資標準,但福利可以多一點,獎金沒有。此外,公社還建有農機修理廠,拖拉機站(后下放到大隊)、招待所等,這些廠礦、館所建設資金多是從大隊和小隊攤派而來的,也有政府財政投入。名義上,社辦企業(yè)有了利潤,應當給生產隊返回部分利潤,可實際上從來沒有執(zhí)行過。社辦企業(yè)工人來自生產隊的社員。社辦企業(yè)自負盈虧,公共積累比例很高。社辦企業(yè)經營好的,為工人開工資,工人收入低于國營工廠的工人。有的經營不好,生產隊還得分攤負擔工人的工分。民兵組織,公社建有團級編制,由公社武裝部長任民兵團長,公社書記任政委。大隊建營級編制,有專職民兵營長。小隊建有排、班組織。適齡青年多數(shù)編入民兵組織,其中優(yōu)秀的,編入基干民兵。基干民兵要參加大隊、公社的集訓。基干民兵配有步槍,平時步槍在公社和大隊部保管,實彈演習時,從縣里領取子彈。民兵訓練費用也是由生產隊負擔。公社工作人員都是國家干部和職工,其工資收入與公社糧食收成豐歉、經營好壞沒有一點關系,掙的是國家工資。公社干部由縣級黨委、政府選派任用,社員名義上有選舉公社社長(文革以來稱主任)的權利,但往往只是一種形式,社員代表不能提名社員身份的人當公社的領導。社員中也有極個別的先進典型,縣委提名當選公社領導的,由社員身份轉為國家干部,但數(shù)量極為稀少,全縣幾年十幾年才有一例。1980年前,一個公社一般有18名干部和職工,內部編制為:公社書記1人,副書記1人,武裝部長1人,武裝干事1人,黨委秘書1人,宣傳干事1人,組織干事1人,團委書記1人,婦聯(lián)主任1人。社長(主任)1人,副社長2人,辦公室主任1人,公安特派員2人,民政干事1人,經管干事1人,農業(yè)干事2人,畜牧干事1人,水利干事1人,會計1人,炊事員1人(多是臨時工充任)。這是公社標準編制,干事有多有少,可以兼任。
大隊配有支部書記1名,大隊長(主任,并兼任支部副書記)1名,大隊副大隊長(副主任)1名,民兵營長1名,大隊會計1名,以上4人為脫產干部,1名婦聯(lián)主任為半脫產干部。所謂脫產是指脫離了原生產隊的勞動,不是不參加生產勞動。大隊的領導核心是黨支部,一般有5——7名支部委員。此外,還有6大員或8大員,即赤腳醫(yī)生、獸醫(yī)、電工、拖拉機手、牲畜配種員、大隊廣播員(兼職)、廚師、良種場和林場技術員等。此外,大隊建有木匠鋪、鐵匠鋪、油坊、縫紉社、良種場、林場、配種站等小作坊、小場,搞的好的也有小型建筑隊、小工廠的,主要為生產隊服務。大隊是二級核算單位。大隊按照生產隊的土地多少,向生產隊按比例攤派提交收入,作為大隊日常費用,和大隊主要干部和部分幾大員的工分收入。大隊主要干部掙各小隊的工分平均值,掙的工分數(shù)略高于上中等社員的工分。在學大寨時期,大隊常年建有水利專業(yè)隊,人員從小隊里抽調,集中搞水利工程,專業(yè)隊給社員記工分,回各生產隊參加分配。由于各生產隊工分值高低不同,為了減少矛盾,大隊有時也會將大隊的八大員的工分開回原生產隊去核算分紅。
小隊配有政治隊長,由黨員擔任,由大隊黨支部指定。生產隊長1名,副隊長1名,婦女隊長1名,民兵排長1名,會計、保管員各1名,組長、記工員若干名,由社員大會選舉產生,一年一選。除隊長外,其他職務可以兼任,由這些人組成隊委會。此外,有電工、拖拉機手、飼養(yǎng)員、牛倌、羊倌、馬車手、菜園里的園頭等,其余社員到大田勞動。
生產隊管理社員勞動的主要方式是由隊長、副隊長和組長領著社員下地勞動,每天收工時,由記工員記下并當場宣讀參加勞動的社員的花名。正規(guī)管理的生產隊也會給社員發(fā)工分本。勞動一天,男整勞力記10分工,女整勞力記8分工,少年和老人弱勞力,視勞動能力評定記分等級,一般只分7分和5分兩個等級。一般來說,等級分也不是社員評出來的,其主要依據(jù)是你在拔麥子時,拔4壟麥子為全勞力,拔3壟麥子為7厘勞力,拔2壟麥子為半勞力,5厘勞力,拔1壟麥子為3厘勞力,平時記工就以此為依據(jù)給社員按等級記工分。當然,隊長、副隊長有權根據(jù)社員當天勞動表現(xiàn)決定社員的記分等級,收工時,隊長、副隊長當場宣布某一個社員記分等級,多數(shù)社員同意,就生效了。降低某個社員記分等級,總會惹得某些社員的不滿,為此發(fā)生爭吵是常有的事。記工員隔10天半月把記工條交到會計手里,年終會計在社員大會上宣讀每個社員全年所掙的工分數(shù)量,進行公示核對,沒有異議的話,就算通過。生產隊是以戶為單位進行核算的,一個家里某個成員想領走自己所掙的工分款,那是不行的。生產隊這種大囫圇勞動管理方式,強勞力多干活也掙的是一樣工分,他們就不愿意多干,造成了生產隊整體勞動效率的不高。生產隊有時也采取勞動定額管理和小包工的記分方法,勞動效率提高不少,但是上級領導批評這是工分掛帥,不提倡。多數(shù)社員平均觀念嚴重,眼紅多掙工分的人,造成勞動定額管理難以推行。學大寨時,也試行推廣大寨大隊所創(chuàng)的社員自報公議的勞動記分辦法。大寨這一方法是建立在廣大社員高度社會主義覺悟,及隊干部強有力管理的基礎上的,條件不具備,難以行得通。每個季度,社員大會上進行評議工分,社員們爭吵不休,影響了團結,影響了社員勞動積極性,干部們頭疼,難以執(zhí)行,適得其反,試搞了一陣子就停止了。飼養(yǎng)員、牛羊倌的工分,是按全隊社員中掙的最高工分來記工分。隊長、副隊長、會計按規(guī)定也一樣每天勞動記分,但其中覺悟不高的人,總會找借口說外出開會辦事、處理隊里的一些事務為理由,不下地勞動,照樣記工分。隊長、會計、組長、記工員都享受數(shù)量不等的工分補貼,補貼多少,由社員大會上評定。喪失勞動能力的孤寡老人,按五保戶對待,生產隊養(yǎng)了起來。
生產隊的農作物種植面積,執(zhí)行的是計劃經濟,雖然《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修正草案》(即農村工作60條)里規(guī)定生產隊有種植自由權,但受政府計劃的指導,可是在具體執(zhí)行中,尤其是在農業(yè)學大寨中,縣里、公社下達的各種作物種植面積,除了特殊氣候變化,必須按上級種植計劃執(zhí)行。生產隊有一定的靈活性,但很有限度。自古種地講究的是因地制宜、因時制宜,上級制定的種植計劃往往與生產實際脫節(jié),為此,生產隊長常常因為種植計劃與上級鬧矛盾。
生產隊生產下的糧食,首先交公糧,派購任務,用公糧來完成農業(yè)稅任務。社員口糧分配,豐年每人360斤原糧。災年280斤,達不到280斤標準,上級政府負責返銷,即使大豐收,社員也不能多分1斤糧,每5斤馬鈴薯折合1斤原糧。1975年后,內蒙古口糧標準提高到380斤。生產隊一般按口糧標準的15——35%的比例扣下來,作為工分糧,按工分多少分配。生產隊按照土地面積的7-8%給社員留自留地種植,自留地只能分隊里的中等土地,每三五年調整一次。文革期間多地曾一度抽回自留地集體經營。社員普遍不夠吃,只能早晚稀飯、中午干飯,節(jié)約著過光景。生產隊可以按生產下的糧食1%留儲備糧,社員不夠吃,可以探前申請支取儲備糧,秋后從口糧中扣還。
生產隊以農業(yè)生產為主,農、牧、林、副業(yè)全面發(fā)展,可以開展多種經營。學大寨時過分強調了以糧為綱,多種經營受到了限制。由于糧食價格低,生產隊收入很低,賣糧、賣牲畜、賣樹木和多種經營的總收入,扣除了提交大隊的提留,扣下5%的公積金,3%的公益金,然后按工分總數(shù)決算分配。一般情況,生產隊每10分工價值三毛錢左右,也就是說,社員勞動一天的工資只掙三毛錢。一個生產隊只有30%的戶是分紅戶,他們往往也拿不到現(xiàn)錢,多數(shù)借給欠款戶了,欠款戶欠款太多,生產隊卡著不分給口糧。雖然社員收入微薄,但物價便宜,大鍋飯養(yǎng)窮人,一對夫婦平平常常養(yǎng)育五六個孩子,而且都要接受中小學教育。這對現(xiàn)代年輕人來說,簡直是不敢想象的事情。
農戶可以開展家庭副業(yè),主要項目是養(yǎng)雞、養(yǎng)豬、養(yǎng)兔、養(yǎng)羊,副業(yè)搞得好的人家,在隊里就屬于富裕戶。有手藝的木匠、泥匠、石匠等手藝人,經過隊長批準,可以外出攬活干,但掙回來的錢大部分要交隊里買工分,比如外出一天,要交生產隊1元錢,買10分工,每個工分只值5毛錢,個人要吃一點虧。具體多少錢買一個工,由生產隊自己掌握。匠人不交錢,隊長就不允許他們外出攬工,不給分口糧。
縣里經常下派工作組,到生產隊幫助開展工作。工作組的工作有時會剝奪了生產隊的自主權,侵犯社員的民主權利,不太受社員的歡迎。
人民公社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廣大農民的一項偉大的歷史創(chuàng)舉,通過人民公社制度,將幾千年沿襲下來的農民個體經濟整合在一起,形成了集體經濟,使農業(yè)走向了現(xiàn)代化道路,農民走向了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取得了歷史性的貢獻。農村農田水利建設取得了改天換地的歷史進步,農業(yè)生產技術邁入了機械化、科學化的門檻,農民過上了穩(wěn)定的生活,人口有了巨大的增加,文化、教育、科技、民政等各種社會事業(yè)有了巨大的發(fā)展和進步,廣大農民思想觀念、政治覺悟有了很大的提高,社會體現(xiàn)了相對公平、公正、和諧,使國家實現(xiàn)了穩(wěn)定團結的局面,再沒有重現(xiàn)中國歷史上隔幾年就會發(fā)生多起農民造反的事件,基本解決了饑民流離失所的現(xiàn)象,國家通過剪刀差,農業(yè)為工業(yè)提供了發(fā)展基金,為改革開放提供了集體土地資源和人口紅利,人民公社的巨大歷史貢獻不容抹殺。但是,人民公社缺點也是明顯的,主要表現(xiàn)在沒有根本解決農民吃飽飯的問題,農民的生活處于一個低水平的窮困狀態(tài),對農民管得太死,限制了小隊、大隊經濟的自主發(fā)展。因此,引來了農民群眾的不滿,直接導致了人民公社體制的解體。人民公社的失敗,原因很多,我個人認為主要是上級行政干預過多,在干革命的名義下,剝奪侵犯了生產隊生產經營自主權,農民當家作主的民主權利,生產隊種什么莊稼,如何經營,生產隊做不了主。尤其是農業(yè)學大寨,上馬了大型農田水利工程,不少是長官意志政績工程,勞民傷財,把生產隊家底子都折騰光了,破壞了生產隊當年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系。小隊核算向大隊核算窮過度,割資本主義尾巴,傷害了農民的積極性,侵犯了農民家庭正當?shù)亩喾N經營副業(yè)生產,上邊對生產隊管得太死,管理僵化。我最近重新翻閱了人民公社六十條,這是人民公社綱領性的文件,發(fā)現(xiàn)農村中發(fā)生的很多問題,比如公社大隊從生產隊隨便抽調勞力,集中大搞水利工程,不受益的生產隊等于白干的事情;重大生產問題上級做主,不聽取農民的意見,這都是違反60條規(guī)定的,是根本不允許的,這是執(zhí)行中出現(xiàn)的問題。當然,60條規(guī)定本身也有缺陷,比如,公社社長等領導由上級委派,農民民主選舉往往只是一個形式。公社干部掙的是國家工資,與農民沒有利益聯(lián)系,其工作好與壞,報酬多少,升遷與否,農民的意見無足輕重,這都是不足之處。人民公社雖然解體了,但這個制度本身有許多值得肯定的地方,如果不是一風吹,允許農民自己做主,加以改革創(chuàng)新,依然可以大有作為的,今天華西村、南街村取得的成就就是現(xiàn)成的例證。人民公社雖然解體了,但依然留下了土地集體所有的框架,為今后農村改革打好了基礎。
作者:智廣俊;來源:昆侖策網(wǎng) 圖片來源網(wǎng)絡 侵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wǎng)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wǎng)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wǎng),依法守規(guī),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李昌平:37年后,周家莊“人民公社”的發(fā)展模式,擔得起中國夢的實現(xiàn)
2019-06-10西藏有一個走集體化道路的人民公社——探訪藏北雙湖縣嘎措鄉(xiāng)
2017-12-04事實證明人民公社就是好:廣東中山市南朗鎮(zhèn)崖口村發(fā)展紀實
2017-06-30?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qū)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