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習近平在會見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參研參試人員代表時指出:“這次嫦娥四號任務,堅持自主創新、協同創新、開放創新,實現人類航天器首次在月球背面巡視探測,率先在月背刻上了中國足跡,是探索建立新型舉國體制的又一生動實踐。”這是對新型舉國體制的肯定和要求。
舉國體制是指以國家利益為最高目標,動員和調配全國有關的力量,包括精神意志和物質資源,攻克某一項世界尖端領域或國家級特別重大項目的工作體系和運行機制。眾所周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舉世矚目成功的秘訣之一,就是社會主義制度具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新中國成立以來,在科研和體育等領域充分利用這一優勢,中國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舉國體制”。這一體制,一是充分發揮了黨組織的統籌協調作用。中國共產黨通過制定一系列國家發展戰略和五年規劃,并通過人大上升為國家意志之后,利用強有力的總攬全局和組織協調機制,有效調動政府、企業、科研院所,推進各層級各地區各部門形成合力,最終完成既定目標。二是充分發揮了政府的政策引導作用。國家利用行政資源和政策手段,傾全國之力,在一定時限內或特定條件下,將有限的人力、物力、財力和技術資源向既定戰略目標領域集中或調配,從而完成重大戰略任務或解決急迫科技課題。 正是在這種體制實施下,中國在“一五”計劃期間就能夠展開以“156項工程”為核心的694個大中型建設項目,奠定社會主義工業化初步基礎;取得了“兩彈一星”等重大科技成就,鑄就了國防安全的戰略基石;在新時期又取得了三峽工程、青藏鐵路、高鐵項目、南水北調、西氣東輸、5G網絡、“神舟”飛天、“嫦娥”奔月、“蛟龍”入海等舉世矚目的科技成就。此外,在奧運奪冠、98抗洪、03抗“非典”、08抗震等一系列重大自然災害面前,“舉國體制”這種迅速、有效的組織、協調、動員機制也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 發揮舉國體制的優勢推動科技創新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重大科技活動組織實施的重要經驗。“兩彈一星”、載人航天、探月工程等令國人引以為傲的項目都是在舉國體制下完成的。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研制工程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在國家層面組織的重大科學工程。從1959年6月中央下決心獨立自主研制原子彈開始,僅僅用了5年多的時間,就于1964年10月16日實現原子彈爆炸試驗成功,使科技、經濟基礎落后的中國一躍成為世界五個核大國之一。這是震驚世界的偉大壯舉,不僅鑄就了我國國防安全的戰略基石,而且對國家科技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在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將科學實踐活動上升到國家層面,以任務帶學科,推動了全國科學技術體系的建立。 體現國家意志的重大科技專項任務重、投資大、周期長、涉及面廣,科學有效的組織管理尤為重要。為此,要積極推進機制創新,探索建立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新型舉國體制。2006年2月國務院印發的《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提出,“堅持社會主義制度, 把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和發揮市場機制有效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結合起來,為科技事業的繁榮發展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證”。描述了新型舉國體制的基本特征。2008年10月, 時任國務委員劉延東主持召開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組織實施推進會時強調:“要堅持、完善和創新舉國體制,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在國家層面建立多部門協作機制和合作大平臺,形成部門、地方、全社會參與的格局, 積極引入市場機制, 鼓勵、引導金融資金參與支持重大專項研發。”《國家 “十二五”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提出,“加快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政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新型舉國體制”。2012年出臺的《關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意見》要求,“探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舉國體制”,“注重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在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中的作用”。《“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要求,“探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科技創新的新型舉國體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在重大關鍵項目上發揮市場經濟條件下新型舉國體制優勢。”習近平指出:“在推進科技體制改革的過程中,我們要注意一個問題,就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是我們成就事業的重要法寶。我國很多重大科技成果都是依靠這個法寶搞出來的,千萬不能丟了!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同時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加強統籌協調,大力開展協同創新,集中力量辦大事,抓重大、抓尖端、抓基本,形成推進自主創新的強大合力。” 新型舉國體制與傳統舉國體制相比主要有三大轉變。 一是從行政配置資源為主轉變為市場配置資源為主。傳統舉國體制主要依靠政府財政投入,資源配置由政府大包大攬。新型舉國體制是建立在市場起資源配置決定性作用基礎上的,國家利用科技產業政策和其他手段引導市場,企業成為科技創新主體,運用市場方式、經濟手段解決國家科技創新工程立項、決策、預算投入、利益分配等問題。早在2015年3月13日,國防科工局明確表示,嫦娥四號工程將向社會資本開放,鼓勵社會資本、企業參與嫦娥四號任務。探月工程三期總設計師胡浩表示,以嫦娥四號為試點,探索引入社會資本的新模式,對于打破航天工業壁壘、加速航天技術創新、有效降低工程成本、提高投資效益等,均具有積極作用和深遠影響。 二是從產品導向轉變為商品導向。傳統舉國體制更注重技術鏈,相對忽視價值鏈;更注重科技成果和工程的產出,相對忽視市場和價格表現及相關方的利益分配。新型舉國體制既看技術鏈也看價值鏈、既看產品也看市場表現,并兼顧利益分配。 三是從注重目標實現轉變為注重目標實現與注重效益并重。傳統舉國體制目標相對單一,更看重科技目標實現,較少考慮經濟效益;新型舉國體制既要考慮實現目標,也要考慮投入產出效益。北斗三號基本系統建成及提供全球服務,是新型舉國體制的生動實踐。北斗高精度特色帶動應用新突破,截至去年12月,北斗芯片、模塊等基礎產品銷量突破7000萬片,北斗高精度產品出口90多個國家和地區,北斗地基增強技術和產品成體系輸出海外。北斗帶來大規模的市場效益。僅2017年,國內衛星導航產業產值就達2550億元。預計到2020年,我國衛星導航產業規模將超過4000億元,北斗將拉動2400-3200億元規模的市場份額。 當今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世界經濟與科技競爭日趨激烈的大背景下,如何補齊短板、跟蹤發展、超前布局,努力實現關鍵核心技術重大突破,需要科研體制機制的深化改革和自主創新。科技體制是制約科技創新的關鍵問題。與傳統“舉國體制”相比,新型“舉國體制”具有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發揮作用的獨特優勢。 一是更加注重弘揚科學精神、尊重科研規律。人類社會的發展有規律可循,自然科學和經濟建設等各個方面也都離不開科學精神。中國曾經吃過不按客觀規律辦事導致科學研究和經濟建設出現波折的虧,因此要避免舉國體制“集中力量辦壞事”的一些弊端,降低決策失誤糾偏、糾錯的成本,就必須弘揚科學精神、尊重科研規律,用科學的思想觀察問題、用科學的機制解決問題,從而使新型舉國體制更加科學、高效。 二是更加注重發揮市場的資源優化配置作用。新型舉國體制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下探索發展的,除了要發揮社會主義黨和政府組織協調管理的“高效力”,還要發揮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國家則更多地是利用科技產業政策和行政、稅收等手段加以引導,讓企業成為科技創新主體,讓市場驅動和經濟手段解決科技創新工程或戰略項目立項、決策、預算、利益分配等問題。 三是更加注重激發科技主體的創新活力。堅持創新驅動實質是人才驅動,傳統舉國體制較為注重技術端的目的取向,主要訴求戰略目標的實現,而相對忽視成果價值端的利益訴求,從而在科研人才的激勵機制方面有所欠缺。新型舉國體制對忽視市場效益和企業、人員相關方利益分配的問題進行了改革,落實了黨中央要以人為本,尊重創新創造價值的精神,將科研管理體制從政府管理走向政府、市場、企業、科研機構和人員等各方面多元利益相關者的協同治理,從而激發企事業單位各類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激勵更多科學大家、領軍人才、青年才俊和創新團隊勇立潮頭、銳意進取,以實干創造新業績,在推進國家科技進步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實現人生價值。 當前,中國正在實施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這是決定中國發展未來的重大戰略。在實施創新驅動戰略中,科技創新又是發展的新動源。而科技創新必須依托良好的體制機制環境,要讓科技創新的活力迸發,還必須加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只有堅持全面創新與體制機制的深化改革,才能繼續發揮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不斷增強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努力在世界高技術領域占有重要一席之地。
(作者:孫應帥等;來源:昆侖策網【綜合】,摘編自“學習中國”、海外網等)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