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史詩精神禮贊偉大的民族史詩
——評動畫電影《格薩爾王之磨煉》
黨的十八大以來,對文學藝術如何表現我們的傳統文化,黨中央連續發布多個文件,號召廣大文藝工作者在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表現我們五十六個民族輝煌燦爛的歷史、開掘中華民族的歷史富礦方面有所作為。我們的眼光不能老停留在離我們距離較近、看得見的故事上,還要站在大歷史的角度,來表現我們五千年的文明和輝煌,來思考我們偉大民族恢弘的文化史。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建立真正的文化自信,才能最終實現我們偉大的民族復興,也才能真正作為一個站起來強起來的偉大民族屹立于世界的東方。因此,如何響應黨中央的號召,在開掘我們的優秀傳統和燦爛文化上有所作為,這些年一直是所有有情懷、有追求的藝術家們的共同愿望。如果講成就的話,剛剛推出的大型史詩動畫電影《格薩爾王之磨煉》,就是這些年來關于這方面取得成就的總代表。這是中國自己的英雄史詩。

如何評價這部具有史詩意義的表現史詩題材的作品?有評論說,這是迄今有文字記載歷史以來,在全球范圍內第一次把《格薩爾王》搬上銀幕的電影,因此它具有弘揚世界文化的重大意義。也有人說,這是中國電影史上,一代又一代的藝術家們早就有的一樁宏偉夙愿,也是中國電影百年歷史以來的一大遺憾。《格薩爾王之磨煉》的問世,既完成了中國數代電影人的一大夙愿,又彌補了中國電影史上的一大空白,是一部開拓創新之作。我認為,除此以外,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意義,那就是中國電影人用藝術形式回答了關于中華文明“有無史詩”的這樣一個多年爭論的焦點話題。電影《格薩爾王之磨煉》用精致無比的制作,用大氣磅礴的敘事,用氣壯山河的宏偉歷史,用巍然如昆侖的英雄形象向世界宣告,包括五十六個民族在內的我們中華民族的光輝歷史,本身就是一部輝煌燦爛的偉大史詩。《格薩爾王》向世界宣告,一切憑借話語壟斷認為,必須用西方話語標準來評判是非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長久以來,由于西方話語權的壟斷地位,文學界、史學界一直有一個關于中國“有無史詩”的爭論。按照西方話語的評價標準的影響,中國文化就沒有“史詩”。這個話,不僅是西方理論學術界這么說,包括我們自己內部的一些很有影響的研究者,也對我們有無史詩心存疑慮。在這個問題上,到如今還是一個被擱置的有爭議的問題。今天我們暫不討論這個學術問題,就電影說電影,我認為,作為產生于中國西部沃土的這部以民族史詩為底本拍攝的大型動畫電影,不僅用事實對這個問題做出了回答,也給我們對歷史的研究和認知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野。說電影《格薩爾王之磨煉》,就不能不說史詩《格薩爾》。在中華數千年文明史上,這部曾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列入史詩的《格薩爾》,與《瑪納斯》《江格爾》一起,并稱為中國少數民族三大英雄史詩。而在這三大史詩中,《格薩爾》當之無愧是三大英雄史詩之首。同時在世界三部英雄史詩中,如果僅僅從體量巨制這個角度評價,《格薩爾》完全可以媲美包括《格薩爾》在內的世界三大史詩的另外兩部,即古希臘的《荷馬史詩》和古巴比倫的《吉爾伽美什史詩》。根據史書記載,格薩爾是一位真實的歷史人物,他生于1038年,卒于1119年,距今已經1000余年。他曾生活在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區,被稱為“嶺國”的古代部落,也就是今天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縣俄支鄉。關于格薩爾的超凡脫俗的英雄故事,傳遍了青藏高原。一代又一代,由藏族游吟藝人的天才創造,再有后世不斷根據歷史故事的滋芽引蔓,最終衍生出十八大宗、十八中宗、十八小宗的一部恢弘史詩,這部史詩之大,成為至今為止的世界史詩之冠。以往史書關于這部史詩的描述,一般說它的體量時,都以100多萬詩行,2000多萬字,170多部文本來描述。但是隨著2018年《格薩爾王傳大全》的出版發行,這個描述被徹底顛覆。今天的出版物證明,這套曠世之作共計300部,1.3億字,這便徹底顛覆了迄今為止的,對這樣一部史詩的認知,所以這便成了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史詩之最。《格薩爾王之磨煉》這部動畫電影依據的正是這樣一部史詩作品,這是真正意義上關于藏族古代英雄格薩爾王神圣業績的宏大敘事。《格薩爾王之磨煉》作為該系列電影的第一部,講述了格薩爾王為了救護圣靈而投身下界,率領嶺國人民降妖除魔、抑強扶弱,完成使命后重返天國的英雄故事。作品在尊重原作文本內容的基礎上,選取了具有史詩品格的幾個最具有代表性的片段,其中包括《天界篇》《誕生篇》《賽馬稱王》《降魔篇》和《魔嶺之戰》等精彩的故事片段,從而有機地組合成為一個藝術整體,完整、宏觀地表現了《格薩爾王》這部作品的藝術主旨。整部作品以緊湊的結構、突出的主題、生動的情節和性格鮮明的人物刻畫,在彰顯作品宏大敘事的品質的同時,用口口相傳的敘事和神話色彩的故事相結合的形式,為《格薩爾》這部史詩的大眾化普及提供了一個非常有史學價值和文學價值的輝煌的范本。如何評價對這部史詩的再創作?我以為作為第一部開篇之作的《格薩爾王之磨煉》,首先值得一提的是作品濃墨重彩地烘托了英雄主義敘事這樣一個思想主題。任何作品包括像《格薩爾王》這樣帶有神話色彩的敘事作品,不可能回避現實意義這個社會教化功能,不可能無視對于現實的觀照。這部作品最感動人的部分,便是凝聚和閃耀在人物身上的強烈的英雄主義光彩。一部英雄史詩,如果僅僅從表面看,表現的是主人公的英雄業績,歌頌的是人物大無畏的英雄主義精神,但實質上反映的卻是整個族群的命運及其滄桑變遷的歷史。從某種意義上說,一部《格薩爾王》表現和折射的是青藏高原數千年滄桑輪回、社稷變遷和世態炎涼的歷史記憶,以及對生命和人生的哲學思考。格薩爾王所處的中世紀的藏區,曾經被四大邪惡勢力割據,連年戰亂、民不聊生,苦難中的人民期待上蒼神明拯救黎民于水火。正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下,神子推巴噶瓦轉世來到人間,取名覺如,開始了拯救蒼生的偉大使命。這個故事本身就是反映了藏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也反映了黎民百姓對天降救世英雄的渴望。可以說,覺如從一出生,就屢受磨難,命運多舛,他先是遭到同族誣陷,接著與母親嘎薩拉姆一起被驅逐出族群,走上顛簸流離的漂泊之路。終于,歷盡磨難的覺如母子來到瑪域下游后,母子二人拯救了被魔族控制的村落。正是在這個過程中,又遇到了半人半仙的蓮師,覺如在蓮師的指導下學會了降妖除魔之術,并從此開始逐漸改變自己的命運。此后,強大的黑姜國巨人大軍來到曾經拋棄過覺如母子的嶺部索取貢品,嶺部不能如其所愿,在嶺部遭遇滅族之危時被迫遷徙,最終安頓在覺如母子所在的瑪域下游。同時,決心屠城嶺部的黑姜國大軍也發兵瑪域。為了對抗侵略者,覺如通過參與賽馬大會成為整個聯盟的首領,率領英勇無畏的勇士們與強大的黑姜國巨人大軍展開了殊死決戰。這些畫面經過導演和主創團隊極其精致的藝術構思,讓觀眾得到了極其強烈的審美享受。特別是覺如降伏龍馬并騎上龍馬參與賽馬大會,一躍成為各盟首領的結構,不僅凸顯了英雄的成長,而且敘事蕩氣回腸,激人情懷。

其次,這部作品由衷地歌頌了真善美的道德傳統。格薩爾王的故事之所以感人,是因為作品自始至終都蘊含了對善良美德的謳歌。當遭族人陷害被驅逐的嘎薩拉姆母子漂泊來到瑪域下游之后,母子兩人在危難之際,首先想到的是以善良之心奮勇搭救被魔族首領奴役的村民們,在解救村民之后,母子二人又想盡辦法幫助瑪域下游的村民們改變命運。然而也就在這個時候,善良的嘎薩拉姆卻身患重病,眼看病情日漸加重,覺如為解救病中的母親,歷盡艱辛尋找一種能夠除世間各種疾病的神物——千年佛手參。也就在尋找千年佛手參的危難之際,善良的覺如被蓮師搭救,蓮師將自己降魔除妖之術傳于覺如,并在蓮師指導下踏上尋找千年佛手參之路。但是,故事并沒有結束,更加感人的事情還在后邊。黑姜國的巨人大軍又一次來犯,又威逼嶺部納貢,并且逼迫奉獻嶺部第一美女珠牧,否則不能保證全族平安。生性剛強的珠牧在被押解途中不甘屈辱,途中刺傷黑姜國特使扎伊,并在覺如幫助下脫險。從此,二人費盡周折再次開始尋找千年佛手參的旅程,非常幸運的是他們居然找到了佛手參。然而兩人心有善念,最終還是將這奇世珍寶佛手參放生。這一個又一個充滿傳奇而又以善良為主導的故事,無不在傳導著真善美的高尚理念。作品中自始至終充滿這樣的故事結構。一部作品,怎么用大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把人類對美好道德的崇尚變成一種藝術形式的理念加以傳播,可以說,《格薩爾王之磨煉》用亦真亦幻的精妙手法,用世人樂于接受的形式,傳播了一種對美好道德的向往和追求。而這種手法,恰恰是我們當下文藝創作特別缺少特別需要借鑒的方法。第三,說說藝術的創新。關于影片《格薩爾王之磨煉》的藝術創作,很多專家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一部具有神話色彩的英雄史詩電影,能夠在藝術上達到出神入化的特別效果,有人認為,這是中國電影史上一部具有里程碑式的作品,它把史詩的詩情畫意及其包含的深刻的社會思想內容,用五彩繽紛的畫面極富審美意義的表現出來。為什么編導能夠把一部具有神話色彩的史詩劇,打造成為一座讓人仰而望之的文藝“珠默朗瑪”?我認為,一方面取決于創作隊伍對這部史詩作品內涵的深刻把握,把大歷史的背景條分縷析弄得十分清晰,把史詩的思想內涵及其在中華民族歷史上舉足輕重的歷史地位弄得脈絡清晰;另一方面,包括主創團隊對藝術嚴謹認真的態度,是值得所有藝術家們認真學習效仿的。作為一部大型史詩動畫電影,《格薩爾王之磨煉》的成功,首先在于它大氣磅礴的史詩品格,在于主創團隊忠于原著而又有在原著基礎上高度概括敢于創新的開拓進取精神。除此之外,它精致的光彩奪目的畫面、五彩繽紛的服裝設計,都體現了打造藝術精品、推出時代力作的創作初心。因此有專家說,不要說內容,就僅看演員的服裝、五光十色的畫面以及壯美的山河,就是一種極其高端的藝術享受。是的,高山的壯美、冰川的神奇、高原的遼闊、草原的綺麗浩淼、各類神話的傳奇壯美,本身就是這部劇非常重要的看點。再加上雪蓮故事、千年佛手參傳說、格桑花的故事,等等這些具有地標意義的標志性鳳物,都給作品以置身仙境的獨特感受。看慣了各種傳統影視作品的觀眾,仿佛一瞬間到了一個瑰麗燦爛的新世界。而這就是多數人們神往而又充滿秘境的青藏高原,這不僅對地球之巔的青藏高原是一個極好的宣傳,而且第一次把關于它的人文故事展示給觀眾。譬如,劇中那些為人稱道的各種光彩奪目的服裝設計,很多專家都幾乎問到同一個問題,這么美麗且能反映藏文化的服裝設計,難以想象經歷了怎樣的一番苦功?其實,本著對藝術精益求精和打造時代精品的原則,主創團隊可是下了一番足夠大的功夫,這些設計極其美麗而又切合人物身份,色彩極其典雅具有古典藏族的豪華壯美,其實每一個設計,每一種色彩,導演要求必有歷史依據。這個歷史依據哪里來?畢竟是千年以前的故事,歷史能給留下的可資借鑒的史料有限,于是主創團隊找到了一個對生活重要記錄的載體,那就是藏族特有的文化遺產唐卡,在這樣被當作神靈供奉的唐卡上,記錄著從古至今藏族同胞的各種服飾色彩和生活習慣,唐卡既是對《格薩爾王》的最好解讀,也是記述各朝代人民生活習俗的最好記錄。創作《格薩爾王之磨煉》的那些日子,導演帶領主創團隊一點一滴、一幅又一幅地解讀分析那些被當作稀世珍寶的唐卡,從那里不僅獲得大量關于服飾和生活習俗的記錄,也了解不同年代的那些氣壯山河的經典故事。至于那些道具,如大到爬犁、帳篷、扎伊車等等,小到各種武器、號角、寶刀、馬鞍及馬隊隨身攜帶的水囊等等,都力圖再現千年以前的原物風貌,這一切,都依靠前期設計藝術家們的精心打磨,給人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千年前的古典藏文化。就這種忠于藝術的精神,就是當下我們的藝術家所值得大力張揚的。《格薩爾王之磨煉》不僅為宣傳藏族文化和青藏高原提供了一張非常難得的藝術名片,更為重要的是,這部作品的成功推出,為“一帶一路”提供了一部中亞各國對歷史文化血脈相連的文化認同。首先作為中華民族華夏史詩的一部分,史詩《格薩爾》千年以來經過歷代藏族藝人的精心演繹,它在西部高原的廣大牧區和鄉村已經代際傳承和延續,范圍覆蓋了我國境內的藏族、蒙古族、土家族、東鄉族、裕固族、納西族、羌族、門巴族、珞巴族、普米族、白族、獨龍族、傈僳族等十三個民族,全面反映了藏族和相關族群的歷史、社會、宗教、風俗、道德和文化的古老風貌,堪稱是一部多民族文化的百科全書和集大成者,它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中華民族在口傳社會不同族群間本已存在的貫穿不同時期的文化神跡。它同時也是反擊美國為首的西方勢力對我藏族歷史的肆意解讀和狂妄歪曲。更為重要的是,這部電影的成功推出,也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了一條文化聯系的精神紐帶。歷史研究證明,《格薩爾》史詩早已是超越族群、地域的文化歷史遺產。它從誕生,就用口口相傳的形式流傳到了境外的巴基斯坦、巴爾蒂斯坦、印度的拉達克、尼泊爾、不丹、錫金、蒙古、俄羅斯的卡爾梅克、布里亞特、圖瓦共和國等國家和地區,成為“一帶一路”不同族群間文明對話、文明互鑒和人類文化創造力的有力佐證。它所折射出的獨一無二的智慧光芒,通過這樣一部《格薩爾王之磨煉》的藝術作品,必將有助于更進一步認識人類未來的歷史天空。所以,我認為,這樣一部關聯整個中亞文化史的重要電影作品,必將以它獨特的藝術貢獻,推動“一帶一路”事業的蓬勃發展,成為“一帶一路”國家相互溝通和聯系的重要紐帶和橋梁。早在2014年,習近平主席在北京召開的文藝工作者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提到“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中華文化繁榮昌盛”時,就特別提到《格薩爾》《瑪納斯》和《江格爾》三部史詩。2018年3月20日召開的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的講話中,他再次提到三部史詩,稱其為震撼人心的偉大史詩。2019年7月習近平主席在內蒙考察調研時,不但同《格薩爾》非物資文化遺產傳承人親切交談,并且現場看了《格薩爾》史詩的說唱表演。他在看完演出后特別意味深長地強調:“我今天來看你們,就要表明黨中央是扶持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的。”今天,用電影形式推出大型動畫電影《格薩爾王之磨煉》,也是落實習近平主席歷次講話要求的一項具體行動。電影《格薩爾王之磨煉》的創作成功,至少給我們這樣幾點啟示。一是我們的文化歷史中有著開掘不盡的礦藏,關鍵是我們有沒有決心去開掘和發現。如果作為作家一味喜歡躲在城市的閣樓里憑著一點馬路新聞胡編亂造,注定寫不出像《格薩爾王》這樣有影響力的大作力作。這些年,我們有些作家習慣于搞快餐式寫作,習慣于在書齋里挖掘生活素材,不愿意到生活的第一線去,因此他們的很多作品都是憑空想象。比如有的作品那些手撕鬼子的畫面,那些褲襠里藏手榴彈的設計,那些住在歐式別墅里指揮抗日的八路軍軍官,那些身穿清一色的整齊超短裙的八路軍戰地女護士,都是某些作家躲在閣樓里的胡思亂想,注定會受到大眾的批評。《格薩爾王之磨煉》的創作隊伍,一次次深入藏區采風,到藏區民間訪談,找研究藏學的專家們一次次躬身求教,從西藏各類歷史陳列館里去尋找靈感,終于有了這樣一部再現歷史的大作力作。第二,那就是我們怎么看待歷史文化的問題,這些年我們很多同志習慣于喊口號,“刷標語”,就是不喜歡腳踏實地干實事。比如中央說要弘揚傳統文化,落實到創作人員,就要認真想一想選題怎么設計,創作怎么進行,故事怎么編排。如果一級一級地往下喊口號,到了最底層的作家也在高喊“弘揚傳統文化”。那么習主席的講話,到了最后還是從口號到口號。其實這是又一種形式的消極怠工。我們現在這種消極怠工的現象還是不少的。不然的話,為什么黨中央習主席反復強調的問題,在我們有些單位就不見糾正呢?《格薩爾王》給我們一個重要的啟示就是,對待傳統文化,對待我們民族的輝煌歷史,這是挖掘不盡的富礦,我們的文藝家們關鍵要有一個心懷天下的大情懷,要有為國家文化事業干大事的雄偉抱負,唯有如此,才能創造大作品。第三,關于市場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問題,不是找不到統一點,關鍵看你去不去尋覓發現。《格薩爾王之磨煉》的創作,也遇到不少經濟困擾和投資的困難,但是不管遇到多少困難,劇組要打造文化精品的意識始終沒有淡化和降低,始終堅持要為我們這個民族奉獻留得住的文化精品的信念沒有動搖。哪怕遇到再大的困難,這個決心只要不變,只要不把社會效益完全地向市場偏移,就注定能夠到達勝利彼岸。《格薩爾王之磨煉》堅定不移的決心和意志,應該值得當下文藝界認真研究學習。任何時候把打造精品與搶錢的市場游戲混為一談,都是沒有出路的,也注定搞不出什么好作品。這就是《格薩爾王之磨煉》給我們至為重要的啟示。
(作者系著名文藝評論家、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原創】修訂稿,作者授權首發)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