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18日-星期五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學術探索 > 理論研究  > 閱讀信息
屈炳祥|賈康先生為什么要在對“剝削”的認知上攪局?
點擊:1968  作者:屈炳祥    來源:“紅色文化網”微信公眾號  發布時間:2023-07-03 22:21:03

 

1.jpg 

【摘要】賈康先生出于對剝削予以辯護的需要,指責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與剩余價值學說,只適合資本主義發展的早期社會,于我們今天的社會已經不適用了,因而要“與時俱進”,對之進行“豐富發展”,“延伸、優化、加強相關認識對現實生活的解釋力”。他的所謂“豐富發展”,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搞得面目全非,不僅沒有實現所謂“延伸、優化、加強相關認識對現實生活的解釋力”,反而還嚴重扭曲了我們現實生活的真實狀況,搞亂了人們對社會、對資本家或企業主的正常認知。

賈康先生是我國學術界的一位具有重大影響力的資深學者,他曾先后獲得孫冶方經濟學獎、黃達—蒙代爾經濟學獎和中國軟科學大獎,就是這樣一位大家,在最近幾年關于姓資、姓社問題的討論中,明顯地犯了暈,公開地站到了廣大勞動者的對立面,放肆地歪曲和篡改馬克思主義,成了一位為剝削行為作熱心辯護的人。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位大家到底是怎樣為剝削行為進行辯護的。


賈康先生,真不愧為是一位具有重大影響力的資深學者、大家,較之那些為剝削辯護的其他大大小小的理論家來具有極高的學術視野與理論站位。他們在為剝削辯護的時候總是在一些具體政策、具體事件、具體人物上大叫大嚷,而賈康先生卻是不動聲色地在一些重大基礎理論問題上動腦子、想心事,企圖在這里找到突破口。
這個一旦獲得成功,那么,其他所有理論家提出的哪怕是100項、1000項具體事項都可輕而易舉地得到解決。這就是賈康先生的過人之處與高明之所在。
賈康先生到底是怎樣從一些重大基礎理論問題上找突破口,為剝削進行辯護的?這就是歪曲和篡改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與剩余價值學說,把它們變成能適合剝削者的胃口、滿足剝削的需要、達到洗白剝削的目的的東西。只要這個達到了,賈康先生就算是為剝削者立了一大功。
賈康先生到底是怎么在這些問題上動腦子、想心思的?這里,筆者就從他新近在《深圳特區報》發表的一篇文章①說起。
賈康先生說:
“馬克思主義三個來源之一的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中,即已提出勞動價值論,馬克思進而創立的剩余價值學說,成為批判資本主義發展中以早期血汗工廠為代表的雇傭剝削的思想武器。但在馬克思之后的一百余年,到了今天,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需要與時俱進地以馬克思推崇和遵循的嚴謹的科學精神,基于基本原理和其內涵的嚴密邏輯,來豐富發展關于‘勞動價值’來源的分類研究,并延伸、優化、加強相關認識對現實生活的解釋力,進而才能提升我們現在所非常強調的馬克思主義原理作為基礎理論,對我們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踐的理論指導力。”
賈康先生的這段話比較長,簡單說就是,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與剩余價值學說,只適合資本主義發展的早期社會,到了今天已經過時了、沒用了,我們要“與時俱進”,對之進行“豐富發展”,“延伸、優化、加強相關認識對現實生活的解釋力”。
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和剩余價值學說真的過時了、沒用了嗎?筆者認為,沒有。
我們先看看勞動價值理論。眾所周知,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是他在研究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基礎上創立起來的。但是請注意,這決不意味著他在創立勞動價值理論的過程中就只研究了資本主義的商品經濟,因而他的這一理論也就只適用于資本主義社會的商品經濟。
客觀地說,馬克思在創立勞動價值理論過程中,首先研究的是資本主義的商品經濟,但是他決沒用僅僅限于此。除此之外,他還同時研究了其他所有形式的商品經濟,如原始共同體相互之間的商品交換、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存在的商品生產與商品交換,乃至未來社會主義社會初期階段還可能存在的商品經濟,等等。
因而,我們可以肯定,勞動價值理論是馬克思研究了人類社會所有形式的商品經濟之后所得出的最重要的科學理論成果。
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告訴人們,價值是勞動者活的勞動或抽象勞動(或一般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創造的。勞動者活的勞動是一切價值的唯一源泉。其他的任何東西,如資本、土地等生產要素等都不會創造價值,它們只是價值創造的條件。
馬克思關于商品價值的這規定具有普遍的真理性與科學性,它適用于一切有商品經濟存在的社會,包括我們今天的社會,即社會主義社會的初級階段。
另外,還需明白,除了早期社會的商品經濟以外,其他社會的商品經濟都是建立在科學技術與社會化大生產基礎上的,因而,勞動者的勞動所創造的價值必定是一個大大超過勞動力自身價值的價值。也就是說勞動者所創造的價值必定有一個大于商品成本價格(C+V)的價值余額(M)。
用公式表示即W=C+V+M。其中C為物化成本,這是在生產過程中由所消耗的生產資料轉移過來的價值;V為人工成本,是由勞動者創造出來的一個與勞動力自身價值相等的新價值;M是由勞動者創造的超出其自身勞動力價值V的一個價值余額。這個價值余額M,在資本主義社會表現為剩余價值,成為資本家不費任何代價、僅憑對生產資料所有權的壟斷而得到的,所以稱它為資本家的剝削收入;而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按照馬克思恩格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設想,這個價值余額,為全社會勞動者共同所有,不再成為少數個人的剝削收入。這是所有研究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人都明白的基本原理。
馬克思主義的這些道理,賈康先生本來也是非常清楚的,然而,就在最近這些年他來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認為馬克思的這些道理錯了,不再管用了,甚至變得有害了。因為他認為,把M當作企業主的剝削收入,使他們遭到了“貶義化、妖魔化”,不利于民營經濟的發展。他如此說道:
“說到民營企業,普遍存在一個思維定勢:大大小小的資本家是民營企業的帶頭人,他們憑借生產資料的私人占有進而剝削雇傭工人勞動創造的剩余價值。這種話語在一般的場合很多人不直接說,但骨子里是按照這樣一個邏輯認識問題的……至于民營經濟陣營里那些個體戶、那些小業主,人們實際上自覺不自覺地也把他們都歸于這樣一個因私有制而會形成剝削的社會成員陣營中。所依據的基礎理論認識框架,似乎就是馬克思主義的勞動價值論、剩余價值學說及對資本主義社會存在的剝削的批判。”
白紙黑字,歷歷在目。正是因為這樣,所以,賈康先生就要下決定心讓它“與時俱進”,使之得到“豐富發展”。
好一個理論大家!為了給剝削行為提供辯護,居然連馬克思主義的勞動價值理論和剩余價值學說都敢歪曲!
眾所周知,馬克思主義的勞動價值理論和剩余價值學說是馬克思政治經濟學全部理論中最基礎、最核心的部分,沒有這些原理,就沒有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沒有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就沒有馬克思主義的全部理論。
恩格斯指出:無產階級政黨的“全部理論(即馬克思主義。筆者注)來自對政治經濟學的研究”。[1]525
此外,列寧也指出:馬克思的經濟學使他的“理論得到最深刻、最全面、最詳盡的證明與運用”。[2]17
這足以說明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極端重要性。然而,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價值理論又是決定作用的因素。早在100多年前,一位著名的資產階級的經濟學家約翰·穆勒曾經這樣說過:“幾乎一切有關經濟利害關系的思考都包含有某種價值理論。在這個問題上的錯誤即使是極小的,也會使我們的其他一切結論產生相應的錯誤;我們的價值概念中存在任何含糊不清之處,都會使其他一切概念產生混亂和含糊。”[3]191
可見,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該是具有多么重要的地位與作用!今天,如果我們站在無產階級的立場上看馬克思的剩余價值學說,約翰·穆勒先生的這段話也是非常適宜的。
除此之外,那被世界無產階級100多年來反對國際資產階級、帝國主義斗爭的偉大實踐和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建設以及改革開放的豐富歷史經驗,不斷證明和反復檢驗的馬克思主義的這些基本原理卻是自有人類文明史以來最正確、最科學的思想,是顛撲不破的偉大真理。
賈康先生卻僅僅為了給剝削行為作辯護,而放棄馬克思主義,歪曲和篡改他的勞動價值理論與剩余價值學說實在是太離譜,太缺乏一個理論工作者應有的學術品格與良知。要是資本主義國家的那些大大小小的資本家真的親耳聽到了賈康先生這些發自肺腑的呼叫,應該是會對他千恩萬謝、感激涕零了!
然而,很遺憾,賈康先生的這番辯護壓根兒地站不住腳!
賈康先生到底是怎樣通過歪曲、篡改馬克思主義的勞動價值理論與剩余價值學說來達到他為剝削辯護的?為了見識賈康先生的高明,筆者不妨還是從他的“民營經濟發展急需基礎理論創新”一文說起。
(1)賈康先生說:“剩余價值的分配所得,并不能直接等于不勞而獲的剝削收入。比如大家知道財政分配是主要來源于剩余產品價值部分的公共資源的配置,它的分配結果涉及馬克思早已經指明的‘必要的社會扣除’等等。又比如人們所看重的初次分配,它涉及按要素分配概念下各個社會生產參與主體的各得其所,對各方所得,都絕對不能簡單地與不勞而獲相提并論。”
賈康先生的這一見地能成立嗎?應當明白,對剩余價值的直接占有與對剩余價值的分配所得是兩件完全不同的兩回事,具有絕對不同的兩種性質,決不可混為一談。故意把對剩余價值的直接占有與對剩余價值的分配所得攪和在一起,企圖將對剩余價值分配所得的正當性以洗白對剩余價值直接占有的剝削本質是賈康先生為剝削作辯護的一種把戲,非常迷惑人。這就是賈康先生的高明之處與大智慧所在,不能不令人佩服。
以下,我們對賈康先生所列舉的兩個例子作出具體分析。
第一,關于賈康先生所說“比如大家知道財政分配是主要來源于剩余產品價值部分的公共資源的配置,它的分配結果涉及馬克思早已經指明的‘必要的社會扣除’等等。”
賈康先生這里所說的意思就是,占有剩余價值的人不就是資本家或企業主,除此之外還有國家的一些公共部門,如政府機關、學校、醫療衛生部門、軍隊及所有關于維護國家安全的部門、為滿足失業退休和喪失勞動能力的人而設立的社會保障部門等所有機構。如果說資本家占有剩余價值是剝削,那么,這些公共部門不也參與了對剩余價值的分配,占有了一部分剩余價值嗎?為什么不把這些一起都當作剝削,而唯獨把資本家或企業主占有剩余價值當作剝削呢?這不是很矛盾嗎?這不是明顯地雙標嗎?
這就是賈康先生的邏輯。他企圖以這種方式來擊垮對方,以此來證明我們今天的企業主們對剩余價值的占有不是剝削,而是如同國家公共部門分得剩余價值一樣,也是正當收入。
然而,賈康先生的這種說法說服不了任何人,而只能暴露他自己內心深處的那種不可言說的隱情。
眾所周知,如前所述,直接占有剩余價值所得與對剩余價值分配所得是兩種完全不同的事情。
資本家或企業主占有剩余價值是憑借自己對生產資料所有權的壟斷來現實的,這是生產過程中的事情,屬于社會財富的初次分配。所以,他們對剩余價值的占有是無償的直接占有,而不是因社會或國家分配所得,這是真實意義上的剝削;
而國家公共部門對剩余價值(在我國社會主義條件下應該是“剩余產品價值”,以下同)的占有,是國家根據整個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要求對剩價值的再分配所得,目的是用于發展國家經濟、社會各種事業,以保障國家安全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求。這是完全正當的收入。
賈康先生把要直接占有剩余價值所得與對剩余價值的分配所得這兩件毫不相干的事情攪和在一起,完全是有意制造思想理論是非,搞亂人們的正常認知,為資本家或企業主的剝削作辯護。
即使退一萬步,假定賈康先生的這個辯護能夠通過,一個國家所有參與對剩余價值分配的部門也是一種剝削,那么,也不能以此來證明資本家或企業主對剩余價值的占有不是剝削。這正是那種以別人的“不是”來證明自己的“不是”也是“是”的荒唐邏輯的生動表現。
賈康先生居然犯這樣的低級錯誤,不是很失資深學者的聲譽與尊嚴嗎?這不是也非常令人可笑嗎?
第二,關于賈康先生所說“又比如人們所看重的初次分配,它涉及按要素分配概念下各個社會生產參與主體的各得其所,對各方所得,都絕對不能簡單地與不勞而獲相提并論。”
賈康先生這里所說的“按要素分配概念下各個社會生產參與主體的各得其所,對各方所得,都絕對不能簡單地與不勞而獲相提并論”一語的真實含義與他自己所要表達的意思是完全相矛盾的。
因為,一方面,如果賈康先生所說的“按要素分配概念下各個社會生產參與主體的各得其所”指的是按要素的貢獻所得,那么這是一個十足的胡話。因為這里參與分配的要素及其所發揮的作用都有各種不同的質的規定,是不可比較的,因而就無法確定它們各自的貢獻,進而也就無法參與對收入的分配。
馬克思指出:“每年可供支配的財富的各種所謂源泉,屬于完全不同的領域,彼此之間毫無共同之處。它們互相之間的關系,就象公證人的手續費、甜菜和音樂之間的關系一樣。”[4]920因而它們是無法參與收入分配的。
恩格斯說得更清楚,他指出:“我們根本無法確定在某種產品中土地、資本和勞動各占多少分量。這三個量是不可通約的。土地出產原材料,但這里并非沒有資本和勞動;資本以土地和勞動為前提,而勞動至少以土地,在大多數場合還以資本為前提。這三者的作用截然不同,無法用任何第四種共同的尺度來衡量。”[5]71因而它們也是無法參與收入分配的。
這個所謂“按要素分配”的理論連我國那些最崇拜西方經濟學的經濟學家們頂禮膜拜的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薩繆爾森教授也并不認同。他指出:“正是由于土地、勞動和資本品在生產中是相互依賴的,才使得收入的分配成為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設想你負責分配一個國家的所有產出,如果我們能夠判定‘土地’能夠獨立生產這么多,‘勞動’能夠獨立生產那么多,而‘機器’又單獨生產了其余部分,那么分配就會非常容易。……但是,請將上面那段話再讀一遍,并標出‘它自己生產’、‘獨立生產’等關鍵詞。這些詞指的是一個虛幻的世界,即各種要素的生產率可以相互獨立,而這在現實中是卻是根本不存在的。煎蛋卷,是有廚師的勞動、雞蛋、牛油和大地的天然氣等要素投入共同作用而成的,你怎么可能將其中的每種投入單獨的貢獻從整體中分離出來呢?你怎么可能將其中的每種投入單獨的貢獻從整體中分離出來呢?”[6]201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說賈康先生“按要素分配概念下各個社會生產參與主體的各得其所”是一個十足的胡話。
另一方面,如果賈康先生“按要素分配概念下各個社會生產參與主體的各得其所”指的是按要素的所有權分配所得,那么,這里參與對剩余價值或剩余產品的價值的分配所得恰恰是一種不折不扣、名副其實的剝削收入。因為這完全是它們的主人憑借對生產資料所有權的壟斷而無償占有勞動者的勞動所創造的剩余價值或社會剩余產品的價值形式,這在經濟學上被稱為所有權的經濟實現。因而,它不是資本家或民營企業主任何意義上的勞動所得。
說到這里,賈康先生對此一定是不可接受的,因為他確認企業的管理者資本家或企業主也是勞動者,他們也參與了價值與剩余價值的創造,他們的所得正是他們的勞動所創造的結果。對此,筆者不敢茍同,理由請見下文。

 

(2)賈康先生說:“企業管理者和現實生活中的民營經濟里的企業主和管理者,他們的勞動,以及科研人員、教育工作者的勞動等等,都是創造價值的勞動,最終實現的價值”(此話有語病。筆者注)。還說:“全面看待剩余價值,應是由占有生產資料的雇主所從事的管理勞動、職業經濟人(應該是職業經理人或職業經理。筆者注)所做的管理勞動,還有工人所付出的一線勞動共同創造的。”
賈康先生此番講話,除了科研人員、教育工作者的勞動與我們這里所要說明的問題無關,所以,我們不去管它。這里僅就企業管理者的勞動作出說明。
按照賈康先生所說的意思,企業管理者資本家或企業主也是勞動者,他們的勞動也是創造價值的勞動,他們的收入都是來自自己勞動創造的價值包括剩余價值,不存在對雇傭勞動者的剝削。
事情真的是這樣的嗎?筆者認為,未必!
誠然,資本家當他還正處在發展期,家業并不是很大的時候,他可能直接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眾所周知,管理是一個二重物,一方面,它是“一種由社會勞動過程的性質產生并屬于社會勞動過程的特殊職能”,同時又是一種“剝削社會勞動過程的職能”,這是“由剝削者和他所剝削的原料之間不可避免的對抗決定的。”[7]368
客觀地說,資本家作為第一重職能的執行者,他是勞動者,他的勞動也會創造價值,包括剩余價值。
馬克思指出:“同作為資本家的本身相區別的產業資本家,同作為資本家即資本所有者的本身相區別的產業家,不過是勞動過程中單純的職能執行者,不是執行職能的資本,而是與資本無關的職能執行者,即一般勞動過程的特殊承擔者,即勞動者。這樣,產業利潤就順利地轉化為工資,同普通的工資落入同一個范疇,不同于普通工資的只是數量和支付的特殊形式,也就是資本家自己給自己支付工資,而不是由別人給他支付工資。”[8]547
這就是說,資本家在執行管理第一重職能時,他只是執行一般勞動者的職能,他的勞動是創造價值的勞動,并且“自己給自己支付工資”。
資本家若作為第二重職能的執行者,他是非勞動者,不過也可以是“另一種勞動者”,即“作為資本家的勞動者,即作為對別人勞動的剝削者的勞動者。他為這種勞動所要求和所取得的工資,恰好等于他所占有的別人勞動的量,并且當他為進行剝削而親自花費必要氣力的時候,還直接取決于對這種勞動的剝削程度”。[4]435
可見,即使是初創時期的資本家他所得到的收入除了來自自己的勞動所創造的那一部分價值之外,主要的還是來自對雇傭勞動者、包括雇傭經理人員所創造的剩余價值的占有。
資本家,一旦當他發達了,家業變大了,他就會將企業經營管理的事務交給那些雇傭來的專業經理人員去完成。這正如馬克思所說的,“主人一旦有了足夠的財富,他就會把干這種操心事的‘榮譽’交給一個管家。”[4]433這時的資本家就成了一個完全脫離生產經營與管理的單純剝削者與消費者,成了社會多余的人口。
上述可見,不論資本家是否參加經營管理,他都是一個剝削者,其收入來源主要或全部都是來自雇傭工人、包括雇傭經理人員的勞動創造的剩余價值。
賈康先生認為資本家是勞動者,他們的收入來自自己勞動創造的價值,不存在剝削等等,全都是不實之詞,根本站不住腳。這一點,也是完全適合我們今天的企業主的。這些人盡管他們對發展我國社會生產力作出了重大貢獻,但他們同時又剝削了無數雇傭勞動者的剩余勞動,無償占有了大量社會財富。這個基本事實不能不承認。否則,我們就不是一個唯物主義者了。
(3)賈康先生說:“從事勞動的人,所謂勞動者本身,是否擁有對生產資料的所有權,和他的勞動是否可以創造價值的問題,并不發生牽連或沖突。”還說:“凡是在社會再生產流程中從事勞動(包括民營企業家的管理與決策勞動)的人,都應具有價值創造者的地位。不能認為不擁有生產資料的雇傭工人的勞動才是創造商品價值的唯一源泉,一個人只要他擁有了生產資料(成為廠主或股東之一)的時候,他的勞動就不再創造價值,沒有這樣的邏輯關系。”
賈康先生此話的意思是,既然資本家或企業主是勞動者,他的勞動也是創造價值、包括剩余價值的,不能因為他擁有生產資料的所有權,就斷言他的勞動不再創造價值了,硬要把他所占有的剩余價值看作是剝削。
賈康先生這里又犯了一個邏輯上的錯誤,即不僅把資本家或企業主的所謂勞動與一般擁有生產資料所有權的勞動者如個體農民、手工業者、甚至小業主的勞動劃了等號,而且也把資本家或企業主所擁有的生產資料所有權與一般勞動者所擁有的生產資料所有權劃了等號。
這里,賈康先生再一次制造思想混亂,顛覆人們的正常認知。
前文已經指出,本家除了他的早期階段履行上文所說的“由社會勞動過程的性質產生并屬于社會勞動過程的特殊職能”之外,他從來就不是一個勞動者,因而也就談不上所謂勞動,若把他履行“作為對別人勞動的剝削者的勞動者”職能的行為也當作勞動,那不僅是有意制造混亂,而且也是對真正勞動者的不尊重。
誠然,現實社會生活中,人的勞動創不創造價值與其他們是否擁有生產資料所有權沒有關系,例如不擁有生產資料所有權的雇傭工人和一般擁有生產資料所有權的如前面所說的個體農民、手工業者、甚至小業主,他們的勞動都是創造價值的。但是,當那些擁有生產資料所有權的人或資本家、包括我們今天的企業主一旦把生產資料當作資本來使用,并且不再參與對企業生產經營的管理,靠無償占有他人勞動來生活的時候起,他就不再是勞動者了,因而他也就再不創造價值了。這是我們在前面已經講過的道理。
這說明,資本家、包括我們今天的某些企業主所擁有的生產資料所有權與一般勞動者所擁有的生產資料所有權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把生產資料當作資本來使用,以獲取盡可能多的剩余價值為目的,而后者則是把生產資料當作生產要素來使用,以謀生為目的。
這二者之間涇渭分明,一清二楚,賈康先生為什么要在這里有意制造混亂呢?究其目的,還是一條,那就是要否定剝削,為資本家或企業主涂脂抹粉。
(4)賈康先生說:“社會再生產中價值和可分配的剩余價值的來源,應該包括生產資料占有者所從事的生產實踐活動,包括管理概念下的市場調查、方案設計、腦力體力付出、精神承壓,風險防范與經營拍板決策等等相關因素,……全面看待剩余價值,應是由占有生產資料的雇主所從事的管理勞動、職業經濟人(應該是職業經理人或職業經理,以下同。筆者注)所做的管理勞動,還有工人所付出的一線勞動共同創造的。”
賈康先生這里所說的,關鍵在最后一句,即“全面看待剩余價值,應是由占有生產資料的雇主所從事的管理勞動,還有工人所付出的一線勞動共同創造的。”這里所涉及的“占有生產資料的雇主所從事的管理勞動”即馬克思所說的資本家勞動的性質,筆者已經在前文作了說明,這里無需重復;“工人所付出的一線勞動”創造價值的道理連賈康先生都是認可的,無可懷疑,這里沒有必要再作說明。現在的問題是如何認識“職業經濟人”所做的管理勞動。
賈康先生為什么對“職業經理人”的勞動也感興趣呢?因為“職業經理人”是資本家的雇傭勞動者,如果他們的勞動能確認是生產勞動,即創造價值的勞動,那么就可以進一步證明資本家、包括我們今天的企業主的勞動也是創造價值的勞動,確認他們的所得是正當的、合理的。這樣,資本家或企業主的壞名聲就可以洗白了,什么剝削就不再存在了。
事情真的是這樣的嗎?筆者認為,事實的真相會讓賈康先生大失所望。
馬克思指出:這些“職業經理人”對于資本家來說,雖說也是雇傭工人,但是他是資本家的一種“特種的雇傭工人”[7]369,即“資本家的代理人”。[8]394他代替資本家履行管理職能不是以雇傭工人的名義來進行的,而是“以資本的名義進行”的。[7]369所以,他的勞動同資本家自己的勞動一樣具有同一的性質,即“作為資本家的勞動者”的勞動,或“剝削勞動”。[4]430
“職業經理人”“作為資本家的勞動者”,他的勞動是非生產勞動,不創造價值與剩余價值,他的工資是資本家的非生產性支出。這種非生產性支出是一線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的一種扣除。
馬克思指出:“現在,雇傭工人也和奴隸一樣,必須有一個主人叫他去勞動,并且統治他……那末,雇傭工人被迫生產他自己的工資,并且在這個工資之外再生產監督工資(即“職業經理人”的工資。筆者注),作為對統治和監督他而花費的勞動的補償”。[4]434
這就是馬克思對“職業經理人”和“職業經理人”勞動性質所作的分析,也是筆者對賈康先生的回答。
上述可見,賈康先生關于“職業經理人”如同一線工人一樣,都是創造價值、剩余價值的勞動者的觀點是錯誤的,站不住腳的。同樣。賈康先生想通過這一途徑進而來證明資本家或企業主也是勞動者的看法與作法更是錯誤的,站不住腳的。
(5)賈康先生說:“剩余價值概念,絕對不是僅僅以“剝削”可以對應的概念——資本主義早年“血汗工廠”式的剝削,已經隨著法律法規、社會保障體系、工會組織及其功能等相關制度機制的發展而得以遏制。對于可能存在的資本對勞動強勢而影響收入分配的因素,理論上可認為包含部分不公正因素,比如參考借鑒皮凱蒂《21世紀資本論》基本結論,有些人會認為這里面有這樣不公正的“剝削”部分。對這些需要做出更為細致、復雜、全面的分析。”
賈康先生這一段話說得明白一點,就是:一是“剩余價值概念,絕對不是僅僅以‘剝削’可以對應的概念”;二是真要說“剝削”,那只存在于資本主義早年,現在因各種因素的作用已經得到了“遏制”,沒有了;三是因“資本對勞動強勢而影響收入分配的因素”的作用,理論上可能存在部分不公正。即便如此,也要“做出更為細致、復雜、全面的分析”,不能簡單地說就是“剝削”。
賈康先生說的第一個問題,與筆者在本文第二個部分的(1)中所回答的“剩余價值的分配所得,并不能直接等于不勞而獲的剝削收入”是同一個問題,所以不再重復。
第二個問題,筆者已經在“賈康先生為什么要在‘資本’上開倒車”一文中作了說明②。所以,這里也再重復。
以下,僅就第三個問題作出說明。
我國現在的問題到底是理論上認為可能存在部分不公正,還是事實上存在著不公正,這種不公正中到底有沒有“剝削”?
筆者認為,要回答這樣一個問題,沒有必要講多少理論,只需看看我國的現實就明白了。這里,也不用舉例,只需看一看“新浪財經網”剛剛推出的“2023年新財富500富人榜”的富人榜就足夠了。
2023年新財富500富人榜(節選)③

2.jpg

由于篇幅所限,所以筆者只選澤了其中的前15名。這里,請問賈康先生,我國現實存在的僅僅“理論上認為”的“部分不公正”嗎?實際上并不存在,是嗎?
事實表明,在我國當下,分配不公不僅僅是“理論上認為”,而且是實實在在的存在。不僅如此,而且還有嚴重的剝削行為存在。不然,如此之多的巨富是從哪里起來的?這些巨富占有的財富不僅多得驚人,而且他們致富的速度也十分出奇。西方那些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的財團都是經過幾代、十幾代人的時間完成的,而我國今天的這些巨富僅僅只用了30年的時間,創造了世界奇跡!我們數億的工人、農民辛辛苦苦奮斗一輩子、甚至幾輩子為什么都不能富起來?不僅如此,反而每天還要為住房、養老、子女教育等生活瑣事發愁鬧心。這不是受人剝削的結果嗎?
如此巨大的天差地別,連瞎子都看得清清楚楚,賈康先生為什么就一點兒都看不見呢?這正如列寧所說的,“偏見比無知離真理更遠”!這只能說賈康先生的政治站位出了問題,需要好好反省反思才是。
上述所有,就是就是賈康先生對馬克思勞動價值理論與剩余價值學說所作的“豐富發展”。他的這種“豐富發展”,完全是離經叛道,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搞得面目全非,不僅沒有“延伸、優化、加強相關認識對現實生活的解釋力”,反而歪曲了現實,搞亂了人們的對資本家或企業主的正常認知。
三、結論與思考
綜上所述,使我們看到,賈康先生為“剝削”的辯護是不成功的,他作了不該辯護的辯護。剝削現象并不會因為有賈康先生的辯護而從此光亮鮮美,而只有那種“艾資病”患者才會喜歡被剝削。
當然,這樣說,并不是有意要貶損資本家或企業主個人,資本家或企業主作為一個普通社會成員,如馬克思所說,他“可能是一個模范公民,也許還是禁止虐待動物協會的會員,甚至還負有德高望重的名聲”。[7]262然而須知,資本家或企業主的另一個真實身份是資本家。“作為資本家,他只是人格化的資本。他的靈魂就是資本的靈魂。”[7]260
因而,剝削就是他不變的本性。以他為代表的那個社會的生產方式就是以“生產剩余價值或賺錢”作為自己最高乃至唯一的目的,并且以此作為一種“絕對規律”發揮作用。[7]679規律的客觀性及其“鐵的必然性”,決不會為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因而,賈康先生的辯護在這強大規律面前不能不碰得頭破血流。
拙作寫到這里,應該是可以結束了,但是,由此不得不使人想到,賈康先生本應是一位很優秀且受人尊敬的資深學者,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是有著很高的造詣和很深的功底的,但為什么這些年卻變成了一個公開站在無產階級和最廣大的勞動者的對立面,放肆地對馬克思主義進行篡改、歪曲而為剝削者資本家或企業主站臺呢?
在我們的學術界、政界以及整個社會,像賈康先生這樣的人除了他本人,是否還會有其他的人也是這樣的呢?
但愿這種人只是一種例外或極少數。但是,回顧這些年在我國學術界、政界和整個社會上刮起的反馬、反毛、反黨和反社會主義的烏風黑雨,以及否定中華幾千年優秀傳統文化、否定幾百年尤其是近代以來反帝反封建和推翻資產階級統治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否定建國后的前30年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偉大成就的歷史虛無主義,不能不感到問題并不是那樣的簡單。
面對此,使我們看到了一個不得不承認的基本事實,這就是階級斗爭。即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之間的斗爭、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之間的斗爭、馬克思主義與反馬克思主義之間的斗爭等等。這些斗爭,既有我們本土兩個階級、兩條道路或兩種改革觀、兩種主義之間矛盾對抗的表現,也有西方國際資產階級、帝國主義同世界無產階級、社會主義之間矛盾對抗在我國的反映。這些矛盾和斗爭集中表現在我們的思想戰線和學術領域。
在這里,正如已故偉大領袖毛主席所指出的那樣,有一個“無產階級要按照自己的世界觀改造世界,資產階級也要按照自己的世界觀改造世界”[9]230的問題這是各個階級和各派政治力量斗爭的焦點。
西方國際資產階級、帝國主義在這幾十年,肆無忌憚地向我國大量傾銷他們的文化垃圾、主流意識形態和腐朽的生活方式等,不遺余力地推行“顏色革命”,就是要用他們的世界觀來改造中國,把中國變成他們的附屬國與殖民地。
我們思想戰線和學術領域的朋友必須看清問題的本質,切不可掉以輕心。我們一定要堅守自己的斗爭陣地,保持馬克思主義的戰斗本色,回擊一切敢于向馬克思主義挑釁的人,保衛馬克思主義的純潔性、嚴肅性與科學性。否則,我們將愧對馬克思主義,愧對中國共產黨黨員的光榮稱號。
注釋:
①賈康:民營經濟發展急需基礎理論創新(深圳特區報2023-03-14
②屈炳祥:賈康先生為什么要在‘資本’上開倒車(紅色文化網2023-06-2400:10:30 )
③2023年新財富500富人榜(新浪財經2023年5月16日)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列寧專題文集(“論馬克思主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3]約翰·穆勒政治經濟學原理—及其在哲學上的應用(上)[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1.

[4]資本論(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5]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薩繆爾森《經濟學》(中文第18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8

[7]資本論(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8]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3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9]毛澤東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作者系獨立學者、中共武漢市委退休人員,研究方向系《資本論》與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來源:“紅色文化網”微信公眾號,修訂發布;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人民網
  • 央視網
  • 新華網
  • 求是
  • 中國軍網
  • 中國經濟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中國科技網
  • 中國共產黨歷史和文獻網
  • 紅色文化網
  • 觀察者網
  • 參考消息
  • 環球網
  • 毛澤東思想旗幟網
  • 紅旗文稿
  • 紅歌會
  • 紅旗網
  • 烏有之鄉
  • 橘子洲頭
  • 四月網
  • 新法家
  • 中紅網
  • 激流網
  • 宣講家網
  • 中共黨史網
  • 國史網
  • 全國黨建網
  • 中國集體經濟網
  • 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
  • 西北革命歷史網
  • 烽火HOME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 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