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許多人的心理就是這樣:對沒有實現的想得過于美好,對已經實現的忽視它的價值。
視頻鏈接:
西瓜視頻:https://www.toutiao.com/a1709490292347908
精彩呈現:
人工智能有個特點,就是一旦一個技術實現了,它立刻就會被認為不屬于智能。所以,“真正的人工智能”總是在前方,就像吊在我們面前的一根胡蘿卜。2018年圖靈獎獲得者、深度學習創始人楊立昆(Yann Le Cun)在自傳《科學之路》中,舉了幾個例子。
在20 世紀50 年代,將數學公式轉化成可由計算機執行的指令屬于人工智能。但現在的學生會認出,這不就是編譯器嗎?現在所有計算機專業的學生都會學習這些知識,所以沒人認為它屬于人工智能了。
又如路徑搜索,在20 世紀60年代它顯然屬于人工智能。但如今,它已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功能之一。例如,1959 年的迪杰斯特拉(Dijkstra)算法與1969年哈特、尼爾森和拉斐爾(Hart,Nilsson,Raphael)的A* 算法,都可以使人們找到最短路徑。路徑搜索已被應用于像GPS這樣的系統,不再算是技術先鋒了。
這令我想起做量子計算科普的經歷。2020年之前,有許多文章把量子計算夸大成無所不能,我不得不經常出來解釋,量子計算只對特定的一些問題有優勢,而不是所有的問題。2020年12月,中國的量子計算機“九章”刷屏。一夜之間,又出來一大堆人說量子計算是騙局,因為它只能干一件事,其他的連加減乘除都做不了!我又不得不出來解釋,量子計算能在一件事上超越現有的計算機就非常了不起,完全不需要它做所有的事情。
仔細想一想,許多人的心理就是這樣:對沒有實現的想得過于美好,對已經實現的忽視它的價值。其實不只是對科技,對感情、對人生以至于對政治、對戰爭,許多人不都有這樣的毛病嗎?
作者:袁嵐峰 來源:風云之聲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