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環球聚焦 > 深度評析 > 閱讀信息
這屆冬奧會,中國贏在了哪里?
點擊:  作者:佚名    來源:世紀追蹤 微信號  發布時間:2022-02-20 09:57:43

 

2022年,北京又一次驚艷了全世界。

 

在全球疫情失控的壓力下,中國貢獻了一屆近乎完美的奧運盛事,國內國外,好評如潮。

 

但是平心而論,相對于2008年的夏季奧運會,在這屆冬奧的籌備過程中,或多或少還是出現過一些“爭議”的,比如——

 

鑒于2019年武漢軍運會上美國隊的“可疑”歷史,此次大規模的運動員涌入,會不會給疫情“清零”帶來變數?

 

美國借著冬奧各種炒作“人權問題”,各種抹黑、抵制,我們這時候辦冬奧是不是相當于給美國遞牌了?

 

2022年了,中國還需要辦這種“華而不實”的大型賽事嗎?

 

......

 

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中國為什么要冒著這么大的風險、頂著這么大的壓力,承辦北京冬奧呢?

 

到了今天,這個問題的答案似乎越來越明朗了!

 

 

破圍

 

1974年,莫斯科打敗洛杉磯,獲得了1980年第22屆奧運會的舉辦權。

 

那是第一次由社會主義國家主辦奧運會,蘇聯非常重視,從申辦到籌備,幾年間為此投入了超過90億美元,幾乎不計代價地把整個莫斯科重修了一遍,相比之下,4年后的洛杉磯奧運會,美國人才花了不到4.5億美元!

 

那蘇聯下了這么大的決心,美國人能讓你辦好嗎?當然不能!

 

當時在位的吉米·卡特很清楚,蘇聯舉辦的不僅僅是一場運動會:成了,那將是“共產主義的一次勝利”;反之,如果美國給它攪和黃了,那就將是對蘇聯政治上的莫大打擊

 

所以從蘇聯成功申辦奧運的1974年開始,美國就帶著一幫西方國家以“人權”為由,對莫斯科奧運會發起了抵制。

 

之后,適逢奧運前一年蘇聯作死入侵了阿富汗,失了全世界的民心,卡特的抵制大獲成功,國際奧委會147個成員國,公開抵制不去的就有60多個,去了的,開幕式上各種“軟抵制”的國家也有幾十個,搞得蘇聯顏面盡失。

 

這個套路,看著眼不眼熟?

 

同樣把奧運上升到了兩種制度競爭,同樣是以“人權”為由發起抵制,同樣想是借奧運把世界分成了壁壘分明的兩個陣營——沒錯,按照華盛頓那幫“冷戰遺老”們的劇本,“抵制北京冬奧”復制的就是1980年抵制莫斯科奧運會的情節!

 

 

抵制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的國家(藍色)

 

所以,全世界其實都知道所謂的“新疆問題”就是個幌子,“抵制冬奧”的背后,實質上還是一個似曾相識的問題——是選擇美國,還是選擇中國

 

可惜啊,拜登算錯了一點——

 

今天的中國并不是當年的蘇聯!

 

美國前期在所謂的“新疆人權”問題上鋪墊那么久,從年頭抵制到年尾,結果呢,真正敢站在“人權”站臺的,也就加、澳等幾個小兵,滿朝文武支支吾吾,各表各態,聲調完全統一不起來。

 

就連美國自己,堪稱豪華的代表團也派了、官員也來了,甚至白宮表示拜登都會看冬奧比賽,你說這是“抵制”還是免費宣傳?

 

反觀中國這邊,就在美國正式宣布外交抵制前幾天,由中國與國際奧委會起草的奧林匹克休戰決議,獲得173個會員國共提通過,創下歷史新高。

 

之后,在奧運開幕當天,包括全球32位國家元首、政府首腦、議長、王室成員、國際組織負責人在內,共有近70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的約170位官方代表出席了開幕式,這其中,除了給本國運動員加油的國家領袖,還包括沒有參賽運動員的熱帶國家,甚至包括美國的盟友。

 

多么?

 

這么說吧,半年前的日本東京奧運會,只有法國總統馬克龍和蒙古總理奧運額爾登兩位領導人出席,兩位!還是規模更大的夏季奧運會!

 

就是不和日本比,跟著美國抵制的那幾顆蔥也不夠看啊!

 

更“氣人”的是,奧迪、可口可樂、寶潔、Visa、三星、英特爾、Airbnb、阿迪達斯、肯德基……一長串西方跨國公司,用實際行動抵制了本國政府的“抵制”,哪怕被美國國會傳喚過,還是樂呵呵地選擇了中國市場。

 

可以說,北京冬奧會既是對華盛頓領導力的一次檢視,也是中國多年默默經營多邊外交的一次“成果展示”,僅僅一個回合,勝負已分。

 

在某種程度上,這也是宣告了拜登陣營對抗政策的失敗——美國已經失去了搞“強迫站隊”的影響力,中國已經有能力脫離美國設置的競爭格局,各國的選擇很清晰地說明了,到底誰才是站在了歷史正確的一邊!

 

連不在局中的懂王都看明白了:“抵制北京冬奧讓我們看起來更像失敗者!

 

 

在更深的層次上,本屆冬奧還承載著另一場“比賽”,即美國主導的盟友小集團模式,和中國主導的開放多邊主義模式,誰更能領導當今世界?

 

當前的人類社會,正面臨著戰爭風險、疫情肆虐、經濟復蘇等各種各樣的問題,這個時候,曾經的領導者美國在干嘛?

 

在烏克蘭煽風點火、在印太耀武揚威、在疫情死亡人數創新高時率先躺平、在國內搞大水漫灌拖累全球經濟、借著體育賽事的名義搞冷戰對抗......可以說,全球都在被這個自私自利的霸主,拖入一個更加不確定的時代!

 

現在的國際社會,神經是日漸繃緊的,亟需一個強力而穩定的引擎,來回答“人類往何處去”的困惑。

 

然后,中國借著冬奧發聲了!

 

就像一片片代表各國的“小雪花”最后聚合成的“世界大同”的“大雪花”,北京的冬奧口號是“一起向未來”,北京的開幕式體現的也不是唯我獨尊的“我”,而是更加包容的“世界的我們”,借著冬奧舞臺,我們在傳遞的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倡議”。

 

彭博社對此評論道:“中國不再滿足與成為美國領導的秩序中的一員,而是打算宣揚自己的價值觀。”

 

奧運期間,中國國家領導人出席的雙邊外事活動多達20多場,和出席的各國領導人談反對霸權擴張,談提振經濟,談“一帶一路”建設,談疫苗援助,談能源合作,談氣候變化,一項項協議背后,中國領導的開放多邊主義的新格局正在不可逆地壯大起來!

 

可以說,2022年的冬奧會,就是中國崛起到了某個階段后,國際政治身份重置的一次契機,從這一年起,中國在政治上正式成為“全球中國”,中國所倡導的、期待的、為之努力的國際新秩序,正在逐步走向現實!

 

 

中國國家領導人在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宴請出席冬奧會開幕式的國際貴賓

 

祛魅

 

1982年,美蘇冷戰走到了敵對情緒最濃的階段,美國報紙上全是各種關于蘇聯的偏見和抹黑,在普通美國人看來,邪惡的蘇聯正要打響一場毀滅人類的全面核戰。

 

當時,美國一個10歲的小女孩兒,天真地給蘇共中央總書記安德羅波夫寫了封信,信里的內容完美體現了什么是“美國偏見”,比如“你是不是會投票決定是否開戰?”“我想知道你為什么要征服世界,或要征服我們的國家”“上帝為我們創造了世界,是讓我們分享和照顧他人,而不是爭吵”。

 

一個10歲的小孩兒,把蘇總總書記給教育了!

 

出乎意料的是,幾個月后,小孩兒的信登上了蘇聯的官方報紙《真理報》,重病中的安德羅波夫還給她回信了,對她的疑問一一回復,并邀請小女孩兒訪問蘇聯。

 

小女孩兒去蘇聯走了一遭,這才明白了,那個“想要毀滅全世界”的蘇聯,和美國并沒什么不同,也是在忙著“種植小麥、建造和發明、寫書和飛向太空”,就像“鄰居”一樣,同樣害怕戰爭,渴望和平。

 

回國之后,小孩兒就成了美蘇之間的和平使者,向美國人介紹她看到的真實蘇聯,呼吁兩國和平交流。

 

詭異的是,兩年之后,女孩兒死于一場意外,很多蘇聯人堅信這是美國策劃的陰謀,其目的就是扼殺一切為蘇聯說話、澄清真實蘇聯的聲音。

 

 

這個小故事,折射的就是中國舉辦冬奧會的另一重意義——祛魅。

 

現在美國人怎么看中國,某種程度上,就有點類似于當年怎么看蘇聯。

 

特別是近年來美國操弄疫情溯源、新疆“人權”、意識形態等等話題,頻繁抹黑中國之后,美國甚至整個西方社會,對于中國敵意不斷上升,根據皮尤研究中心20216月公布的一項民調數據,在17個“發達經濟體”中,69%的受訪者對中國持負面看法。

 

所以,中國也需要一個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窗口,打破西方的“異化”。

 

然后,我們就看到了一幅奇怪的景象。

 

一方面,西方主流媒體口氣不變,借著嚴格的防疫措施、“人權”問題等炒冷飯的話題,空洞的貶低著北京冬奧,故意端著架子,說出“這屆奧運會我完全沒有感覺”這樣的屁話。

 

另一方面,各國的運動員一落地就迅速被中國圈粉了,紛紛化身“洋五毛”,借助社交賬號,曬出自己的生活和感受,評價幾乎全部是正面的、驚嘆的。

 

有人變成了冰墩墩的鐵粉,有人說“這里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地方”,有人為中國志愿者的友善感動落淚,有人被奧運村的智能設備驚得贊嘆連連,有人為奧運村“強迫癥式除雪”著迷,更多人在社交媒體感謝中國的志愿者們,最意外的,盡管加拿大政府一直在攻擊冬奧,但參賽的加拿大團隊還特意致信感謝中國冬奧團隊,敘述“家人一樣的深厚友誼”。

 

最難以抵擋的還是中國美食,有人短短幾天就被奧運村的食堂喂胖了,有人幾天吃了200個餃子,有人比賽時兜里還揣著倆豆包,有人完全抵擋不住麻辣燙的誘惑,稱之為“人間美味”。

 

“大家都很喜歡,體驗特別好,尤其是美國的運動員們,感覺他們有點困惑,有點難以置信,有點驚喜......這是中國嗎?這不是我在CNN或者福克斯新聞上看到的中國吧?”

 

可以說,除了韓國人,北京冬奧完全征服了各國運動員!

 

本來呢,西方主流媒體都是抱著幸災樂禍的心態等著看戲的,因為在賽前,華盛頓郵報就曾報道過,美國一些機構一直在于西方運動員接觸,敦促他們擾亂奧運,甚至美國政府還會為此出錢了,據說,已經成功煽動了一批運動員,但是到目前為止,運動員們都在樂呵地學著“你好”“謝謝”,并沒有他們所愿的亂象。

 

于是,就出現了一幅略顯魔幻的場景——西方傳統的主流媒體,和運動員們的“自媒體”,涇渭分明地干上了!

 

哪種聲音勝利了呢?

 

舉個例子吧,《紐約時報》14日還在報道,“與四年前相比,NBC大幅下調了本屆奧運會的收視率預期,冬奧會一直不如夏季奧運會受歡迎,今年開幕式的收視率創下史上最低。”

 

但事實上呢,早在10日,奧委會旗下的奧林匹克廣播服務公司就曾表示,截至開幕后第6個比賽日,北京冬奧已經打破了歷屆冬奧的收視紀錄,在美國NBC旗下的數字平臺上,北京冬奧成為了收視率最高的一屆冬奧會

 

直觀點說,2021年東京奧運會轉播總時長是1.1萬小時,而僅僅截至10日,北京冬奧會的轉播時長就已經達到了6000多小時,這已經是個相當了不起的記錄了。

 

那《紐約時報》所說的收視不佳是怎么來的呢?

 

很簡單,因為他們引用的是電視收視率,但現在誰還看電視呢,大頭都在網絡數字平臺上,借助社交媒體上超過20億的關注人次,北京冬奧早就已經“爆了”,實際上“這屆冬奧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受美國人歡迎”。

 

也就是說,這一輪,西方主流媒體帶節奏給帶輸了!

 

于是,有人惱羞成怒了。

 

13日,美國自由式滑雪U型池運動員Aaron Blunck在新聞發布會上,批評了美國部分媒體對北京冬奧會的不實報道,斥其為“假新聞”,并稱北京冬奧的防疫工作“做得非常好”。

 

然后,這位運動員的推特賬號就被凍結了。

 

聯系到咱們前面那個訪問蘇聯的小女孩兒的遭遇,大家想想,這背后是不是一個道理?

 

無非就是,美國不允許你看見真相,不允許你說出真相!

 

之前還有很多朋友說,中國為什么不去國際上搶占輿論高地,為中國形象辯護,大家看看這位Aaron老兄就知道了——這些年在西方社交媒體上,但凡說點中國好的,被封了多少號!

 

 

這也就是舉辦本屆冬奧的意義——中國把自己完全展示在3000名運動員的手機之下,美國能封得過來嗎?

 

說到這里,大家有沒有發現,這次北京冬奧會,我們少了很多國家、民族層面宏大敘事的東西,取而代之的是更接地氣的、更能引起精神共鳴的“人”的細節

 

比如最近爆紅的谷愛凌和蘇翊鳴,新華社、人民網等主流媒體更多是在關注他們作為“運動員”“青年”的一面,為他們定義的標簽也是“勇敢”“開放”“熱情開朗”“包容進取”。

 

一方面,這是在用更符合國外民眾的思維、文化特點的方式,來講述中國故事;更重要的是,因為今時今日的中國,已經不需要借著他們的金牌來撫慰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了,我們更想要的,就是傳達他們身上所代表的的“中國青年”的面貌。

 

或者說,就是今時今日的中國,還有全體中國人的面貌。

 

所以,2022年的北京冬奧,就是一個雙向認知的機會:通過各國運動員的“非官方渠道”,西方人透過這個窗口看到了一個和平友好的中國,中國人也透過這個窗口,看到了西方人并不是都有偏見敵意。

 

這種了解每多一分,各種“妖魔化”的誤解就會少一分,美國花在輿論抹黑中國的預算,也就少了一分效力。

 

 

重塑

 

這次的冬奧會上,不約而同地出現了一種聲音。

 

比如來自荷蘭的速滑名將克羅爾說:“回顧過去兩年可以看到,中國采取的防疫措施是最好的,感染者的數字很低。就像我幾個星期前曾經說過的,如果只有一個國家(地區)能(在現在這種情形下)舉辦冬奧會,那一定是中國,我們應該慶幸冬奧會在這里舉行。”

 

比如日本網友在看完開幕式后說:“誰在中國之后舉辦奧運會都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以后每屆奧運都交給中國辦吧!

 

甚至,還有BBC這些“敵臺”,在最近的一篇報道里,他們總結說北京冬奧的感覺很好,感嘆如果沒有疫情,北京冬奧又會是怎樣一幅熱鬧的場景,“也許,北京將來可以再辦一次冬季奧運會!(不要誤會,在其他文章里,BBC依然是那個抹黑小能手)

 

——某種程度上,北京冬奧和疫情“清零”一樣,都是在重塑全世界對“中國模式”的認知。

 

在西方輿論的渲染下,“中國模式”長期被定格在一個自相矛盾的區間里——要么“崩潰論”,要么“威脅論”,或者就是“威權社會”“不民主”——貼來貼去也就這幾個標簽。

 

可以說,西方是不敢宣傳什么是真正的“中國模式”的。

 

比如發達的基建,比如疫情的“動態清零”,比如全民扶貧工作,對比之下,哪一項都會顯出西方制度的弊端、西方政府的無能。

 

不光不能宣傳,還得使勁兒地抹黑,刻意扭曲全世界民眾對于“中國模式”的印象。

 

今天的北京冬奧,其實就是一個重塑這種印象的機會!

 

 

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說過,奧運會可能是地球上最復雜的一項活動,而2022年的北京冬奧會,還受到了新冠疫情以及日本東京奧運延期的影響,各項測試賽推遲或者取消、周年倒計時活動取消、場館建設減緩,籌辦工作的難度可想而知。

 

這些因素之外,北京冬奧還自己提出了“綠色 安全 簡約”的口號,希望辦一屆與眾不同的奧運會。

 

然后我們看到了效果——

 

在“綠色”方面,本屆冬奧會首次使用氫能作為火炬燃料,所有場館實現 100%綠色供電,僅僅張家口的風力發電廠,就能提供相當于整個新加坡的用電量,而且這種建設并不是一次性的,新建的風能、太陽能項目,后續降為整個北京持續提供清潔能源。

 

在“安全”方面,東京奧運會期間,與奧運相關的新增確診病例累計共有 436 例,還發生了希臘花樣游泳隊集體感染退賽的事件,但在中國滴水不漏的防疫能力下,來自數十個國家的數千名運動員,并沒有疫情失控的后顧之憂。

 

在“簡約”方面,本屆冬奧會一改2008年奧運會搞“大工程”的做法,包括鳥巢、水立方等14個夏季奧運的場館被重新利用,最著名的例子是以首鋼廢棄煉鋼廠改造的滑雪跳臺,背后高大的煙囪成了風靡外網的“網紅”,被贊譽為“很酷的中國創意”。

 

此外,還有各種人工智能、5GAR、裸眼3D和云等多種科技成果的創新應用與市場帶動,還有激活了“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巨大前景,從哪個方面看,都是一場巨大的成就。

 

而與這些成就相匹配的——2022年的北京冬奧只花了39億美元,是20年來成本最低的一屆奧運會!

 

這就是“中國模式”的實質——集中力量解決任何問題、做好任何事情的能力。

 

大家不要小看這種“平平無奇”的能力,就看看那些自詡“文明先行者”的西方發達國家,在被中國公知吹了多少年的民主“糾錯機制”下,現在還能解決什么問題、能做好什么事情?

 

所以,2022年的北京冬奧會,也是“中國模式”再次拷問“西方模式”的一次演練,這也是一次明確的宣言——留給西方“唯我獨尊”的時間,不多了!

 

在本屆冬奧會開幕式上,有一個也許只有中國人才懂的小細節——

 

當五星國旗入場的時候,沒有任何明星,沒有科技加持,也沒有宏大的場面,100位代表全體中國人民的普通人,默默地手手相傳,直至國旗升起......

 

后面很多人在網上說,被這個簡單的場景看哭了,而這也完美解釋了近日西方社會熱議的另一個話題——在西方幾乎要爆發社會革命的時候,中國政府為什么能獲得91%的全球最高信任度?

 

希望這次冬奧會的舉辦,能讓那些帶著“傲慢與偏見”的西方人,看懂背后的原因吧!

 

來源:世紀追蹤微信號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北京市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