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北京冬奧會,徐夢桃在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決賽后,高舉國旗喊出“我終于在家門口贏了”的瞬間,范可新在與隊友拿下短道速滑混合接力金牌后,哽咽道“我等了這塊金牌太長時間了”的一幕,是中國姑娘留給世界的堅韌與勇敢。
2月15日,一組照片在社交平臺走紅,冬奧會冠軍周洋、范可新、徐夢桃的家庭故事讓很多人深受觸動。三張老照片,打破了很多人對冰雪運動“離普通家庭很遙遠,雪上項目尤甚”的看法。
這三位沒有放棄夢想、從東北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國姑娘,打小都有一個樸素的愿望——讓父母的日子過得好一點。有網友感嘆:“正是這些真實的苦難,才更加充滿力量。”
一、黑龍江七臺河,范可新家的修鞋鋪
“我等了這塊金牌太長時間了。”
2月5日晚,范可新與曲春雨、任子威、武大靖組成的中國隊奪得北京冬奧會短道速滑2000米混合接力金牌后,她在賽后采訪中激動落淚。
這位1993年9月出生在黑龍江省七臺河市勃利縣的女孩,是從一間修鞋鋪走出的奧運冠軍,為了這枚奧運金牌,她已經堅持了三屆奧運會。
2017年底,范可新正在備戰平昌冬奧會,騰訊體育采訪到了她的父母,當時,范家已經住進了干凈的樓房,但回憶起女兒的成長經歷,范母眼眶紅了。
“對孩子愧疚。”范母表示,范可新小時候,家里做生意賠了錢,瞬間一貧如洗,2000年,他們一家去城里投奔親戚,從七臺河市下轄的雙河鎮來到了七臺河市區。
范可新媽媽
當年,一個臨時搭建的活動板房,一個修鞋攤,成了這個家的全部。板房只有10來平方,放著上下鋪。沒電沒水,靠去旁人家拎,“吃飯還得喝粥。”
曾一度支撐著范可新一家的鞋攤(圖源:騰訊體育)
“(范可新)打小就懂事。”范母說起一件她始終忘不了的事,條件差的時候,她曾從垃圾箱撿了一件衣服,拿回家洗干凈、裁剪好,給女兒穿,女兒理解父母的不易,也不會挑。
對于那段貧苦的經歷,范可新也毫不避諱:“沒有什么不能提的,因為家里條件就是那樣,我哥哥已經放棄學業了,那時候瓶子還有紙殼子都可以賣錢,我每天放學的時候都有一段路程,當玩了就撿回家,攢起來可能買筆啊本啊什么的。”
2017年,范可新家的墻上掛著全家福和范可新比賽的照片
上小學時,學校號召學生學特長,范可新選了舞蹈,但一周后,她說自己不喜歡舞蹈,不肯去舞蹈班。后來孩子才說出實情,因為舞蹈班要收費了,學費200元,還有100元服裝費,當時這300塊錢是他們家兩個月的房租。
范母聽來修鞋的顧客說,學體育好,用不了多少錢,她就帶著范可新來到了離家5分鐘的七臺河市體育場。當時,范可新問體校教練的第一個問題是:“學這個要錢嗎?”
教練馬慶中讓范可新跑了三圈,并對她說,練幾天看看吧,喜歡就跟我學,學費不要愁,家庭承擔不起我來,或者找體育局想想辦法。2003年,范可新開始了短道速滑的訓練。
范母看著閨女訓練時身體健康出現問題,很心疼,家里還沒錢治病,一度想讓孩子放棄短道速滑。教練馬慶中隨即掏錢安排孩子住了院,希望這棵好苗子不要放棄。
對于幫助過自己的人,范可新一直心懷感恩。
范可新家所在街道的工商所所長回憶稱,她和范家結識是因為范可新母親來辦修鞋店的營業執照。當年,范可新一家租的是半地下的屋子,吃飯用的是茶缸,沒有飯桌。長身體的時候,范可新的營養卻有些跟不上。隊里只供應學費,但冰刀、運動服等都需要個人負擔。
工商所所長回家跟老伴一商量,每月從有限的工資中擠出100元資助她,他們如今被范可新親切地稱為“干爸”“干媽”。
2017年,在央視《文化視點》欄目中,回憶起曾幫助過她的另一位教練孟慶余,范可新忍不住落淚。
“2003年開始練的時候,那時候穿的鞋挺破的,很便宜,但是后來進入哈爾濱隊,以前的那種冰刀和鞋就已經不行了,我記得那一副冰刀是2500塊錢,我家里根本沒有錢能買那一副冰刀和鞋。當時,孟老師幫我墊了這個錢,他一分錢沒收,那個時候2500塊錢,可能就是家里面一年的生活費。”
孟慶余
范可新一直記著孟老師對她說的話:“你一定要好好練,然后用自己的努力,去改變家里的條件。”
她也做到了。
2010年,范可新入選國家隊,同年10月,在短道速滑世界杯加拿大蒙特利爾站上,范可新首次在國際大賽成年組中亮相,并與周洋、劉秋宏、張會奪得女子3000米接力金牌。此后,她的成績越發耀眼,拿了很多世界比賽的冠軍,但范可新最想要的,始終是一枚冬奧會金牌。
在北京冬奧會之前,范可新在索契拿到一枚銀牌,在平昌因為判罰無緣獎牌。2022年北京冬奧會,這位“老將”終于實現了她的夢想,在家門口奪得了奧運金牌,還在女子3000米接力中憑借自己力挽狂瀾和隊友拿下一枚銅牌。
2月14日,范可新在微博發文:“回溯記憶,我清晰地記得滑過索契冬奧會,又熬過了平昌冬奧會的經歷,我一直在反復自問自答,今天我終于等到了答案。”
而她的師姐周洋也在第一時間轉發微博并寫道:“真開心你沒有放棄,終于戰勝了曾經就差一步的那個自己,為你驕傲!”
二、吉林長春,周洋家的彩票站
同樣是短道速滑,奧運三金選手周洋對范可新的經歷感同身受。2月13日,在王濛直播間,少年范可新的一段語音讓周洋哭出了聲,回憶涌上心頭,語音中,小可新對媽媽說:“我就想我自己拼,拼到底能當上冠軍,讓你們過上好日子。”
王濛和周洋(右)
在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上,周洋奪冠后也說過一樣的話:“拿了金牌以后可能會改變很多。首先肯定會讓自己更有信心,也可以讓我爸我媽生活過得更好一點。”
1991年6月9日,周洋出生于吉林省長春市,媽媽腿有殘疾,待業在家,通過幫別人織毛衣賺取一點家用,爸爸沒有固定工作。
周洋8歲時被速滑教練選中,進入長春市隊接受訓練,起初的4年,周洋都屬于業余隊員,周爸爸每天騎著摩托車接送,凌晨3點多就要起來,風雪天也沒有停過。
有一次大雪天,周洋爸爸摔了,但第二天依然送姑娘去訓練,他還高興地告訴教練:“我給姑娘摟住了,姑娘沒摔著。”
教練回憶時,周洋父親坐在一旁笑著
后來,周洋離開父母進入專業隊,她偶爾也會因為訓練艱苦而流淚,“訓練累的時候,想想父母就能挺下來。”
據體壇網記者2010年3月報道,當時周洋的家是位于長春市衛星路的一處始建于上世紀80年代的民宅。
圖源:體壇網(下同)
50平方米的家中除了一臺液晶電視,其余硬件設施都很舊,屋內沒有裝修,沙發被磨得露出了海綿,兩間墻上掛滿了走勢圖,臨街的窗邊則擺著體彩和福彩投注機。
按周洋父親周繼文的話說:“既是投注站也是家。”
周洋父母
2010年,央視去采訪時還發現,周洋家的窗戶上貼著“涼皮”二字。
據《新民晚報》報道,在專業隊領工資后,周洋認為滑冰可以改變家庭低收入的狀況。懂事的她就成了隊里年紀最小、練得最苦的隊員。她清晰地記得,自己第一次拿到世青賽的獎金,就興奮地給家里打電話,要往家里寄錢。
入選國家隊后,周洋成長迅速,看著教練、隊醫、工作人員的付出,她更堅定了自己要贏的想法。
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18歲的周洋奪得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冠軍,并和隊友一起拿下3000米接力金牌,成了當時中國最年輕的冬奧會金牌獲得者,隨后她花錢把家重新裝修了一番。
2014年,周洋繼續在索契冬奧會上大放異彩,奪得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冠軍,2018年,她隨隊出征平昌冬奧會并擔任中國體育代表團開幕式旗手。
一路走來,支撐周洋的除了國家隊教練、隊友、工作人員的付出,還有來自心底最樸素的信念:讓父母生活過得更好一點。
如今,周洋成為了國際滑聯運動員委員會委員,她的任期從2019年世錦賽到2023年世錦賽。
三、遼寧鞍山,徐夢桃家的燒烤店
北京冬奧會的舉辦讓很多人對冰雪運動產生了興趣,“三億人上冰雪”也從愿景走向現實,但也流傳著一個說法:“冰雪運動很花錢,雪上項目尤甚,起步時需要家庭的支持。”
而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奧運冠軍徐夢桃小時候,家里并不富裕,她當時的心愿,也是好好訓練,不再讓爸爸媽媽吃苦。
徐夢桃1990年7月12日出生于遼寧省鞍山市,她的父親徐學君在發現自己女兒腿能輕松做橫叉,身體柔韌性非常好后,將4歲的徐夢桃送到了鞍山市體校體操培訓班;1998年,徐夢桃入選遼寧省體操隊;2002年,徐夢桃在遼寧省省運會中取得了3金2銀1銅的成績。
但與此同時,桃桃的個子越長越高,膝蓋骨與其他體操運動員相比偏大,從身體上已經不再適合練習體操,于是徐父把女兒送到了沈陽體育學院,開始練習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這個被教練稱作“雪上體操”的項目。
《遼沈晚報》報道稱,2月14日,徐夢桃在北京冬奧會奪金后,流著眼淚對著鏡頭喊出了:“感謝爸爸媽媽的全身心陪伴,從小我就沒在家孝順你們。”但是在徐夢桃父母的心中,女兒卻是最孝順的孩子。
據上游新聞報道,徐家老房子還不到40平米。在鞍山湖南街金石榴超市南墻外,曾經有一家“老徐肉串”,這是徐夢桃爸爸徐學君曾經經營的燒烤店。靠著20多年的烤串生涯,徐夢桃的父母撐起了女兒的冠軍夢。
另據婦聯微信公眾號“全國婦聯女性之聲”報道,徐學君說:“我和她母親沒有別的收入來源,一直都是靠燒烤支持著徐夢桃的訓練,以前是露天大排檔,后來借錢開了個小店……每次夢桃回家,晚上都會到店里幫忙。”
徐家曾經營的燒烤攤的生意不算大,最開始的時候五毛錢一串,父親在前面喊,徐夢桃在后面幫忙拿串,“一天也就掙三四十塊錢,掙三十多塊就挺高興了。”據網易體育報道,徐夢桃的媽媽晚上會來接父女倆回家,東北的晚上經常大降溫,遇到這種天氣,徐夢桃就會跟父親說:“再堅持一下,再堅持一下可能還多賣二十。”
徐夢桃(左)和父親
一家人最開心的時候,就是把空的泡沫箱子放在貨架前置的“倒騎驢”上,徐夢桃的父親騎著車,一家人高興地回家結算當日戰果。
“現在我都感覺很懷念,每天挺幸福的,”徐夢桃突然流下了眼淚,“說到這我有點想哭,就我家里雖然條件不是特別好,但是感覺挺幸福的,我從來沒有因為家里條件不好,或者因為什么冠軍架子,就不陪他們去做燒烤。”
2014年,徐夢桃在索契冬奧會奪得銀牌后,回到鞍山也是先去店里幫忙,幫父親穿肉串、上菜,招呼客人。
“從小家庭困難,別家的孩子童年富裕的生活她沒有得到,”徐學君近日接受采訪時,談到女兒流下了眼淚,“我對她說,在道德品質方面文明禮貌要做好。對師長教練朋友老師,要禮貌;在學習上要努力。”
回憶女兒訓練和比賽中受的傷和苦,老徐再次忍不住落淚,“競技體育運動員,到今天實在不容易。”
如今,征戰了四屆冬奧會的徐夢桃終于在家門口實現了自己的夢想,2月15日,她在微博發文寫道:“圓夢的感覺也太美好了吧,他們說我昨晚做夢都會笑出來,但其實我一宿沒睡著,太開心了!要感謝的人太多,感謝國家、教練和我的家人朋友。你們是我最堅實的后盾,是我一次次摔倒后又站起來的巨大動力。”
這屆北京冬奧會,我們既見證了一批朝氣蓬勃、自信大方的“00后”小將的風采,也為堅持不懈、拼到最后一刻的“老將”由衷地感到高興,他們都為實現夢想付出了常人難以想到的艱辛。
2月15日,三個奧運冠軍家庭的老照片在社交平臺走紅后,很多網友深受觸動,有人留言稱,姑娘們太牛了,她們用自己的奮斗打破了“冰雪運動和普通人沒關系”的說法,“正是這些真實的苦難,才更加充滿力量。致敬這些獎牌的獲得者。為獎牌,更為她們的人生。”
還有網友提出,無論是奧運冠軍還是不被我們熟知的運動員,都希望他們得到更多的關注。
【文/觀察者網 嚴珊珊】 來源:觀察者網百度百家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