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新一輪抗擊新冠病毒疫情的斗爭中,我國特有的中醫藥防治再次以其顯著功效,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和重視。為此,本號授權連載林治波同志關于中醫藥的一組文章,以饗讀者。已發文章見【相關閱讀】,此為第十三篇。
由于主觀、客觀的原因,也由于歷史和現實的原因,我國中醫藥的發展面臨著諸多障礙和瓶頸。為了克服困難,掃除中醫藥發展的障礙,特提出以下建議。1. 建議中央明確肯定中醫藥對于抗疫的貢獻。希望由國務院牽頭,組織衛健委、科技部、中醫藥管理局、疾控中心等相關部門,對中醫藥參與非典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經驗、貢獻和療效進行深入總結,做出全面的、權威的、客觀的肯定。迄今為止,社會公眾還沒有見到這方面的文獻。2. 改變以西律中的管理政策,大力扶持中醫藥發展。中醫藥的歷史極為悠久,有著自身的、不同于西醫藥的發展規律,因此應當用中醫藥的思維和方式來管理中醫藥。但現實的狀況是,長期以來西醫藥不但占據了中國醫療市場的主體地位,而且管理著中醫藥,直接或間接地制約著、阻礙著中醫藥的發展。這就是我國醫療體制與醫療市場的基本狀況。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國內中醫藥在西醫和西醫思維的所謂“科學”管理之下,一直處于苦苦掙扎之中。
關于藥品審批。由于我國醫藥管理部門仍套用西醫藥標準評價中醫藥、進行中藥鑒定和藥品注冊,中藥處境十分艱難。據國家食藥監總局公布的《2017年度藥品審評報告》顯示,總局批準上市的藥品共394個,其中390個,中藥只有4個。2012-2018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批準的三類以上(包括三類)西藥新藥數量依次為87、116、100、77、76、100、112個,而2012-2018年批準的專利中藥數量依次為16、14、9、6、0、1、3個。與西藥相比,我國中藥新藥審批艱難而緩慢,中藥新藥獲得審批的可能性極低,中藥新藥注冊數和審批數均屢創新低。這是很不正常的情況,是西醫和西醫思維壟斷我國醫療體制的結果,這種局面必須加以改變。而改變這一局面的主要舉措,就是全面而切實地落實中央發布的關于發展中醫藥的一系列文件。2018年4月16日,國家中醫藥局發布第一批100個古典名方,如果藥企按照這些明方生產中藥復方制劑,在申請藥品批準文號時,可以僅提供非臨床安全性研究資料,可以免報藥效研究及臨床試驗資料。這是為中藥松綁的一個舉措。但這項措施僅限于古典名方,對創新中成藥還沒有具體的支持政策。2021年1月22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快中醫藥特色發展的若干意見》,要求“優化具有人用經驗的中藥新藥審評審批,對符合條件的中藥創新藥、中藥改良型新藥、古代經典明方、同名同方藥等,研究依法依規實施豁免非臨床安全性研究及部分臨床試驗的管理機制”。這表明,在中藥的審評審批程序上,國家政策正在簡化,關鍵在于后續的落實,以便真正打開中成藥上市的綠色通道。
從目前的情況看,中藥的審批依然較難,一是審批程序依然較慢;二是藥品種類限制太嚴,比如食字號中藥僅限于100味左右,一些食字號中藥能夠在美國生產,卻無法在國內生產。比如,中醫謝文緯度先生與美國NSP自然陽光公司合作生產的VS-C抗病毒中成藥,按食物補充劑在美國FDA備案后,生產30余年至今,已成為美國最暢銷的抗疫草藥產品。謝先生回國后,多次試圖引進該產品在國內生產,但始終未能成功。我國作為中醫的祖國,實行了全世界對中藥最嚴厲最苛刻的限制政策。由于這個原因,全球中成藥市場的95%被日、韓、德、美所占領,其中日韓占70%以上。日韓之所以能夠做到這個程度,主因在于它們對中成藥的審批政策很開明,對中國的經典名方大開綠燈,無須做臨床試驗,藥廠可直接生產。日本早在1976年就無條件生產了200多個漢方,并進入醫保。韓國對待漢方藥的政策與日本相似。解決這個問題,我國可以學習日韓,藥監部門只負責安全標準的監管,而無須為每一種中成藥的療效負責。在審批便利化方面,需制定具體的落實措施,最好是將中成藥的審批權限單列出來,或放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在用藥方面,中醫藥也受制于不合理的西醫思維。在大多數省市,晚期癌癥患者如接受中醫藥治療,不能享受95%的報銷比例,且門診全年的額度限于2萬元,這一不合理政策應予糾正。中藥具有廣譜抗癌的特點,如平消片對于許多種類的癌前病變都有效,但西醫管理者按照自己的思維對中藥進行分類,只允許每種中藥治療一種或最多幾種癌癥,超出規定則醫保拒付,這顯然是不合理的。實踐證明,必須用中醫思維才能管好中藥,用好中藥。3. 全面推行中西醫結合。醫療界應切實貫徹毛主席和習總書記關于堅持中西醫結合、中西醫并重的指示精神。那種反對中西醫結合的觀點,是片面的,錯誤的。由于中西醫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故存在結合的必要和可能,以便揚長避短,取長補短。美國的一項調查研究表明,有49%的疾病西醫無法治療,有20%的疾病由于化學藥帶來的毒副作用而不得不停藥。在這些領域,中醫藥可以發揮巨大作用。筆者接觸過幾位中西醫兼通的醫生,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單純的中醫或西醫。故建議在醫學教育、各級醫院、治療過程和醫療衛生領導結構等各個相關環節全面推行中西醫結合,逐步提高中醫在國家醫療體系和中西醫結合中的權重,并最終過渡到以中醫為主,實現以道馭術。中西醫均應摒棄門戶之見,加強溝通,取長補短。廣大西醫尤其應當祛除西方醫學附帶的優越感,尊重中醫藥和我國的傳統文化,從中汲取營養。希望衛健委站在推動中國醫學發展、保障中國人民身心健康的高度,重新在全國范圍內提倡西醫學習中醫,大力培養中西兼通的全科醫生。參與武漢前線抗疫的西醫謝珺博士說得好:“我一直熱愛全科醫學,多年從事中西醫臨床實踐工作,實踐思考讓我感覺,懂得中醫的全科醫生才應該是符合中國國情需要的醫生的模型。”4. 改革并普及中醫教育。教育方法,應遵循中醫藥規律,“父傳子,師帶徒”,耳提面命,口傳心授,引入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中醫擔任教師,以師徒制為主,大課堂授課為輔;應大力加強古漢語、國學與中醫典籍的學習掌握;應注重醫德教育,不得忽悠,不得吹噓,不得將中醫神秘化、玄學化;應從精神、行為、物質三個層面提煉中醫藥文化核心價值和精神實質;應建立一支包括國家級和省級的中醫藥科普專家隊伍,在全國巡回開展中醫藥科普宣傳,并投入力量做好中醫進課堂的工作,不斷提升廣大民眾特別是廣大青少年對于中醫藥文化的理解和自信。5. 大力提升和確保藥材質量。一方面,積極推廣標準化種植,努力減少農藥殘留與重金屬含量;另一方面,大力加強中藥材檢測。基本方法是在市場出口端大幅度加強檢測,淘汰劣質中藥,倒逼中藥材在種植、儲藏、加工、炮制的所有環節實行高標準;否則,即不可能取得應有的經濟效益。在加強科學檢測的基礎上,以品質定價格,優質優價,低質低價,劣質藥材不得進入市場。筆者認為,這是倒逼藥材質量提升的最可行的辦法。6. 中藥的炮制與服用方式需要改進。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中成藥的療效不及湯藥,但湯藥的煎煮十分費事,國人尚嫌麻煩,且其苦難咽,老外更是難于接受,因此必須探索新的方法。中藥顆粒的推行,似乎成為一個新趨勢,但其療效必須明顯優于傳統中成藥方可站穩腳跟。7. 醫改,應朝著非市場化的方向進行。需切實落實三個原則:以中醫藥為主,中西醫結合,低價格與普惠性;逐步增加對中醫藥的政府補貼,合理確定中醫醫療服務收費項目和價格;將符合條件的中醫醫療機構、診療項目、中藥品種和制劑納入醫保;以中醫標準審批中藥,加快中藥新藥的審批進程。 8. 善待民間中醫,挖掘民間中醫藥潛力,積極搶救民間中醫藥秘方和絕技。清肺排毒湯的擬方人葛又文先生,在為國家治療新冠肺炎擬方之時還是一名尚未獲取執業醫師資格證的民間中醫。自從以西律中的《執業醫師法》在1999年頒布實施以來,約有20余萬的民間中醫失去了繼續執業的資格,他們當中不乏像葛又文這樣的中醫人才。對于民間中醫,不應打壓,而應疏導;不應苛求其身份、學歷、學位,而只應考核其實際治病能力,只要會治病就給以出路,調動其積極性,并組織挖掘整理其使用的祖傳秘方和拿手絕活,在此基礎上總結提升。9. 對外醫療援助,以中醫藥為主。如不能一步到位就逐漸加大中醫藥比例,包括此次疫情防控救治。10. 將分布于各國的孔子學院改組為中醫學院,或逐步增加中醫內容。這樣會減少中華文化對外傳播的阻力。11. 以法律手段堅決制止中醫黑。對于不相信中醫的國民,可以加強宣傳教育,提升文化自信;而對于惡意詆毀的中醫黑,則應該運用法律手段加以打擊。12. 推進中醫現代化。中醫藥的現代化,是一個方向,但這絕不意味著要套用西醫的理論、技術、規范來要求、評價并改造中醫藥。西醫藥及其技術規范本身是實踐檢驗的對象,而不能成為檢驗真理的標準。應在尊重中醫藥自身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把現代科學技術用于解釋、論證和輔助中醫藥的發展,而不是用來改造中醫藥。要像錢學森先生指出的那樣,把中醫藥的理論和實踐與現代科學技術聯系起來,用系統論方法和現代科學技術打開中醫藥的寶庫,“即通過運用中醫思維學來以現代語言構筑人體這個開放的復雜巨系統的模型,由此進而講清人體功能狀態的變化運動規律,最后建立用現代科學語言表達的唯象中醫學”。
13. 大力推動中成藥走向海外。我國中成藥占領不了國際市場而讓日韓占了先機,其主因是我們自己做得不夠好。我國中成藥要想大規模走向海外,占領國際市場,就必須學習借鑒日韓的做法,具體需要采取如下兩大大措施:第一,改變定位。應將出口的中成藥定位于食物補充劑,繞開西藥的復雜檢測,讓中成藥以食物補充劑的名義走向海外。同時,對于國內的食字號中藥也應進一步放開限制,以促進食字號中藥的出口。第二,提升品質。要高度重視中藥安全問題,盡快建立適應國際市場的中成藥安全檢測機制,包括急性毒性試驗,嚴控中成藥中的馬兜鈴酸、黃曲霉素及重金屬與農藥殘留,努力提升中成藥的藥性與安全性,努力打造國際市場的中國中成藥知名品牌。14. 加強對中醫藥的專利保護。鑒于日韓大量在海外申請中國古方專利據為己有,我國對此不能無動于衷,衛健委、藥監局、中醫藥管理局與知識產權局應聯合研究制定辦法,大力加強中醫古方專利保護,阻止日韓德美等國對于中醫古方專利的大規模竊奪之勢。這不僅有利于保護我國的中醫文化遺產,而且有利于中成藥走向海外。15. 對各級醫療領導機構進行改革。實踐證明,“以西律中”,是我國中醫藥難于發展甚至日漸式微的主要癥結所在。讓西醫來領導中醫藥的振興,猶如緣木求魚。不要說有些西醫反對中醫,即使不反對中醫的西醫,也因為不懂得中醫藥的機理與規律而很難好這項工作。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除了現有醫療領導機構的負責人應當積極樹立中醫思維之外,根本的辦法就是改革醫療領導機構。第一步,提升各級中醫藥管理局的地位與權限,使之與衛健委平行,賦予其獨立的藥品審批權和醫療行政權,直接推動中醫藥事業發展;第二步,將兩者合并,恢復衛健委,大幅度增加中醫出身的官員比例,并由他們擔任主要領導職責。這是排除中醫藥發展障礙、改變“中醫在野,西醫當權”和“以術馭道”的不正常局面的關鍵舉措。如此,不但中醫藥的發展會出現一個新的局面,而且我國的整個醫療體制、醫療事業也會出現一個更好的局面。結語:任何國家都有自己的文化及傳統,只要它是合理的、具有特點的,就不應該輕易否定它。何況中華文明是博大精深、光輝燦爛的先進文明,更是不容否定,而只能發揚光大。中國近代以來的學習西方進程,雖然對中國的發展不無益處,但其中不分青紅皂白地否定、貶低、排斥中華文明的所作所為已被實踐證明是一個重大錯誤,是中國歷史的一段彎路,給國家和人民造成了創深痛巨的災難性損害,甚至直到今天這種損害仍在繼續蔓延!被中醫藥保駕護航了數千年而得以繁衍至今的中華民族,今天該輪到為命運多舛的中醫藥保駕護航了。讓我們祖先留下的包括中醫藥在內的歷史悠久而極其寶貴的中華文明生存發展、弘揚光大,走向世界、造福人類,這是當代中國人義不容辭的光榮使命,也是以中華文明引領全人類進而建立更加公平和諧的國際新秩序的題中應有之義。筆者堅信,隨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醫藥也必將實現復興。讓我們充滿自信地推動和迎接中醫藥的偉大復興!(作者系人民日報社四川分社社長;來源:昆侖策網【原創】,作者授權首發)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