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4日-星期四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學術探索 > 人文歷史 > 閱讀信息
羅素蓉:我的抗美援朝經歷和見聞
點擊:4843  作者:羅素蓉    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發布時間:2020-11-15 08:56:42

 

1.webp.jpg
 【作者近照:抗美援朝炮九團老戰士羅素蓉】

2020年是抗美援朝70周年,這場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是中華民族永遠不能遺忘的一段歷史。前天我領到了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名義頒發的“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我90歲了,能夠親自領到這枚紀念章的人已經不多了,我手捧這枚珍貴的紀念章,淚如雨下,思緒萬千。這是一枚分量太重太重的紀念章,他不僅頒給我們這些仍然健在的入朝參戰人員,也是頒給所有志愿軍指戰員、所有曾經入朝的工作人員、所有永遠留在朝鮮的志愿軍烈士們的。頒發紀念章,意味著中國再次確認這場戰爭是偉大的戰爭、光榮的戰爭、勝利的戰爭,是永遠值得驕傲、值得紀念的戰爭。我回顧自己在抗美援朝的經歷,是為了讓我們一起緬懷英烈,讓下一代能繼承和發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1948年我畢業于重慶歌樂山上的重慶師范專科學校,在中共地下黨的培養下,我參加了中共南川縣委會青干訓練班后,在縣委搞宣傳工作。1949年11月南川解放,當時炮九團駐扎在我的家鄉南川縣。為歡迎部隊,縣委組織學生進行了很多宣傳和演出,我也在當中參加了表演。炮九團當時正需要這方面的人才,就想把我特招到部隊文工團。1950年3月,我光榮加入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入伍后我參加部隊文工團歌劇劉胡蘭的演出,主演劉胡蘭。這部歌劇演出很成功,在西南軍區的文藝調演中獲了獎。在南川縣演出了很多場,許多青年學生受到劉胡蘭事跡的激勵,在部隊入朝作戰之前,紛紛報名參加志愿軍,南川縣有237名學生參加了志愿軍。道南中學參軍人數占了在校學生的六分之一。

炮九團是一支英雄的部隊,它的前身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1軍炮兵團”。1945年9月,東北民主聯軍東滿司令部直屬炮兵團奉命在遼寧省鳳城縣成立,團領導及營連干部中有老紅軍、老八路為骨干。建團后即投入了剿滅土偽戰斗和三保本溪戰役。1946年3月調歸“東北民主聯軍第4縱隊”,與該縱炮兵營合并后參加了鞍海戰役、新開嶺戰斗、四保臨江戰役、梅河口攻堅戰、秋冬季攻勢戰役、砬子山、興城戰斗和塔山阻擊戰。在塔山阻擊戰中炮九團榮獲4縱隊“威震敵膽”大旗(現陳列在北京軍事博物館)。1948年11月,該團隨縱隊先驅入關,進至冀東于各莊一帶進行短期休整時,接受“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1軍炮兵團”正式番號,爾后參加了平津戰役。1949年1月22日,北平和平解放。2月3日參加了舉世聞名的北平入城式。3月下旬,該團和兄弟部隊在西郊機場接受了毛主席、朱總司令和中央首長的檢閱。在北平擔任了3個月的警衛任務后,便奉命南下,1949年9月于河南信陽調歸第2野戰軍特種兵司令部建制,并接受“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第9團”番號,接著繼續南下,參加了西南征糧和剿匪工作。1950年12月,奉命離川北上。在河北省邢臺縣完成戰備工作后,于1951年3月入朝作戰。在朝2年零7個月,參加了第5次戰役、芝浦里阻擊戰、秋季戰術反擊、上甘嶺戰役、平金淮戰役和反登陸戰役準備。該團8連7班在上甘嶺中,在坑道堅持戰斗43天,榮立集體特等功,并榮獲中國人民志愿軍司令部、政治部授予的“二級殺敵戰斗英雄班”光榮稱號,該班火炮1門現陳列在北京軍事博物館。在抗美援朝中,全團40個單位榮立三等功,獲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各種勛、獎章930枚。全團炮火直接斃傷敵3662名,擊毀敵火炮32門、坦克4輛、地堡89座、倉庫10座、汽車18輛、輕、重機槍91挺,擊落敵機1架,摧毀彈藥庫4座、裝甲車1輛。截止上甘嶺戰役結束,全團有上千人次立功受獎。經過抗美援朝戰爭洗禮,炮九團為人民炮兵建設輸送了大批人才。其中有抗美援朝戰爭中在炮九團擔任參謀長后任廣州軍區炮兵副司令劉恒泉;炮九團參謀長后任沈陽軍區炮兵司令員姚路;在炮九團擔任營長,后任濟南軍區炮兵司令員的王本昌;炮九團連長后任廣州軍區炮兵司令岳洪池;炮九團任副團長后任空降15軍參謀長趙梗;炮九團副團長后任昆明軍區炮兵司令部參謀長張云峰;大功八連指導員于厚成后任軍委炮兵研究所政委等等。


1950年10月25日抗美援朝戰爭打響。一個月后,我所在部隊炮兵第九團接到命令,劃歸十五軍建制,準備參加抗美援朝。之前我們是歸屬西南軍區特種兵司令部直轄。

1951年12月25日,奉15軍命令,我們炮九團從南川縣分水、陸兩路北上。部隊能坐車坐車,能坐船坐船,沒車沒船就走路,經過20天的行軍,到達河北邢臺祝村地區待命。在祝村休整準備了近兩個月后,召開了出國作戰動員大會,全體官兵莊嚴宣誓:我們是偉大的中國人民志愿軍,是愛國主義的戰士,我們堅決效忠黨中央,效忠祖國,堅決將敵人消滅于國門之外,為保衛祖國安全而奮勇戰斗。所有人摘掉了解放軍的帽徽和胸牌,清理掉所有可以證明中國軍人身份的物品,交給指定人員進行處理。3月16日,15軍按照步兵第29師,44師、45師、軍直屬隊、炮兵第9團、高射炮團序列,從河北邢臺地區分乘36列軍列開赴東北邊境安東市。我們團于三天后抵達安東也就是今天的丹東市。幾天后,入朝命令下達:15軍從3月25日18:00時至3月31日16:00時分批入朝,入朝順序為步兵29師、軍直屬隊、炮九團、步兵44師、 45師。

1951年3月28日18:00時,我們炮九團2000多名指戰員攜帶著武器裝備浩浩蕩蕩跨過了鴨綠江大橋,奔向朝鮮戰場。一踏入朝鮮新義州,只見斷壁殘墻,瓦礫廢墟,一片凄涼。出國后一直是連續的夜行軍。我們每個人背著背包,干糧袋,雨布,鐵鍬,不停的向前走。許多人腳上都磨出了水泡,我們用針挑破水泡,用塊布包起來繼續走。連續多天行軍,大家已經疲憊不堪,常常是休息的口令一下達我們馬上就可以呼呼大睡。有幾次解著手就睡著了。但只要行軍的口令一下達,大家立刻起身瞇著眼睛跟著隊伍走,有的人甚至練就了邊走路邊睡覺的本領。夜晚行軍時,女同志一般都走在隊列前面。我們每個人手臂上綁著一塊白毛巾,后面的緊盯前面的白毛巾,盡量踩著帶隊人的足跡走,以防掉隊。通過飛機封鎖區時,我們迅速快步急行,整個隊伍里不時傳來“快跟上,快跟上!”的小聲的催促聲和密集的腳步聲。如果碰到敵人連續打照明彈,我們就用白布單頂在頭上作隱蔽。部隊白天宿營荒野,晚上加速行軍。不準生火做飯,只能吃干糧喝涼水。我印象最深的是在過青川江的時候,渡口約七八百米寬,水深齊腰,冰冷刺骨,水流湍急,稍不留神便有被水沖走的危險。我當時不知是因為害怕還是寒冷,全身直打哆嗦,就是邁不開腿,還是同志們攙扶著我一步一步探索著前進。有個小個子的戰士,水幾乎淹沒到他的胸部,連呼吸都感到有些困難了,在戰友們的攙扶下艱難的在水中挪動。恰在這個時候,一個炮車連也來過江,連長是解放戰爭中的戰斗英雄,他見此情形,不由分說的就把那個小個子的戰士背在了背上,同時還指揮4輛炮車迅速過江。我們過江后想去感謝那位連長時,他們早就消失在夜幕中了。在20多天的行軍中,大家就是這樣,相互攙扶,相互幫助。咬牙堅持。4月18日我們終于抵達新西郡南渡山地區休整待命。由于長時間沒有洗衣服洗頭,我們女兵的頭上都長滿了虱子,而且頭發很難梳開,我們索性將辮子剪掉留成短發,有的人干脆就剪成像男兵一樣的頭,乍一看還以為是個小男孩。

5月29日午夜,我團接到了戰斗命令,參加芝浦里阻擊戰。此次阻擊戰的慘烈程度僅次于上甘嶺戰役。當時,志愿軍的防御陣地出現了漏洞,如果不及時堵上,就會造成敵人包抄我方幾個軍的嚴重局面。15軍的阻擊部隊在芝浦里殊死苦戰了10天,以極大的代價完成了這次阻擊任務。炮兵在阻擊戰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戰后,參加阻擊的炮兵部隊榮立了集體三等功。彭總給十五軍軍長秦基偉發來電文:秦基偉我十分感謝你們!像這樣感情外露的電文,在彭總以往的生涯中是很少見的。

戰后,我們部隊行進至五圣山附近駐扎。到了駐地,就開始挖防空洞。三營的火炮就是在五圣山打的山洞,上甘嶺戰役發起的第一天,九團三營發現美軍進攻,沒有接到命令,就直接開火射擊。三營的火炮可以直接瞄準美軍的進攻路線,對支援上甘嶺戰役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們女兵和男兵一樣,自己的防空洞自己挖。男兵除了挖他們自己住的防空洞外,還要給炮挖掩體。我們團是騾馬炮兵,還有上百匹馬需要藏身,也要挖掩體,還要挖工程量很大的坑道。大家的手上血泡老繭一層壓一層。沒有人叫苦,沒有人怕難。我當兵前一直是在讀書,從來沒干過這么重的活。挖一天防空洞下來,累的手都抬不起來,飯碗和筷子都拿不住。第二天咬著牙繼續干。連續挖了四五天,防空洞終于可以住人了。后來連里領導又派人來,給我們把防空洞擴大加固,還砌了一鋪炕,再住進里邊感覺舒服多了。但到了冬天,洞內仍然很冷,晚上睡覺時,我們幾個女兵把被子湊在一起墊和蓋,大家擠在一起睡,并且上身穿著棉衣,帶著棉帽。第二天早晨醒來,炕沿都是冰凌。

進入朝鮮后,文工團員分散到了連隊的各個崗位。有的當衛生員,有的當炊事員,有的當偵察員或炮手。我因為是中專畢業,在當時屬于文化高的,被分配到指揮連當文化教員。當時全國在開展掃盲運動,這項工作在部隊也在進行。我就利用作戰間隙,教干部戰士們認字。也時常排演一些小節目,到前沿坑道去演出,鼓舞士氣。

1952年3月,美軍對我陣地實行大規模的細菌戰,我們駐地附近也發現許多蒼蠅和死老鼠。朝鮮的2、3月間天氣很寒冷,這種情況是極為罕見的。有的戰士莫名其妙的發高燒,很快就死了。各部隊把情況向上級匯報后,祖國調查團很快就來到了朝鮮一線,團長是廖承志,副團長是馮玉祥將軍的夫人李德全,當時她是國家衛生部部長。很快防范方法下發部隊,一是專門有人觀測敵人啥時候丟細菌彈,再就是及時把丟了細菌彈的那個范圍封鎖起來及時清理,后來部隊還組織打了疫苗,很快的粉碎了敵人細菌戰的陰謀。我國代表還在聯合國揭露了美帝國主義這種反人類的罪惡行徑。

上甘嶺戰役前夕,上級決定派宣傳小分隊到前沿各炮陣地進行慰問演出,因為炮陣地面積小,容納不下整連的戰士,只能一個炮位一個炮位進行慰問演出。受場地限制,也只能演一些快板、獨唱、相聲等小節目。記得快板書《戰士之家》是這么說的:打竹板邁幾步,眼前來到彈藥庫,咱們的彈藥實在多,送給鬼子當饃饃;爆破筒三尺長,送給鬼子當干糧;穿甲彈堆成山,送給鬼子當早餐…,大伙聽后笑得合不攏嘴。演出正進行時,傳來戰斗命令,我們立刻和戰士們一起投入戰斗,大家自動排成一排,采用接力方式把備用的炮彈傳送到炮位上。隨著一發發炮彈的發射,通風不暢的坑道內硝煙越聚越多,我們感到喘不過氣來,頭部仿佛是用榔頭敲打一樣難受。炮位上有的戰士被硝煙嗆暈了、震暈了,另外的戰士馬上接替他投入戰斗。大家沒有怨言,更沒有膽怯。嗆昏,搶救,蘇醒,又戰斗。我參加的這次戰斗中這個炮位擊毀了一輛坦克和兩輛運輸車。盡管我的臉被熏黑了,嗓子也啞了,戰斗一結束,宣傳小分隊又到其他炮位去演出了。

我的戀愛婚姻也是在炮火連天的朝鮮戰場完成的。我第一次見我的愛人張云峰是在朝鮮戰場,那天宣傳隊正利用戰斗間隙,排練鼓舞部隊斗志的節目,隊領導陪著一個我不認識的人走到近前來,他向大家介紹說:這是我們團的三號首長張云峰同志,歡迎首長給我們作指示。我這時才知道,原來組織上要介紹的對象是他。高個子、瓜子臉、,目光堅毅,合身的軍裝,腰間別了一把小手槍,說話聲音洪亮,果斷干脆,北方口音,看上去瀟灑威武。給我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后來,宣傳隊撤銷了。隊員分散到各個連隊工作,有的當衛生員、有的當文化教員,有的直接編入戰斗連隊。因為我是師范專科學校畢業的,被分配到團指揮連擔任文化教員,張云峰在炮兵前指經常到指揮連指導工作。在近兩年的戰斗歲月里,逐步對張云峰同志有了一些了解。張云峰同志1938年1月參加八路軍,他的父親張進臣是大革命時期入黨的老黨員,曾經擔任中共河北定縣區委書記,后被敵人殺害。張云峰同志入伍前曾經擔任過縣委交通員,由于政治可靠,入伍后即在晉察冀軍區擔任班長,軍區的給養包括金條、銀元都交給他們班保管,張云峰同志把這些給養背在身上。在一次反掃蕩中,他們部隊所住村莊遭到鬼子襲擊,突圍時部隊被沖散,全班只剩下受了傷的張云峰和黃保壽(黃寶壽后來任38軍112師師長),兩人突圍后躲進山洞,老張的傷口一直流血不止,等到天黑黃寶壽才下到山下到老鄉家里要些吃的。治傷要花錢買藥,但是老張寧可犧牲生命,也絕不動用部隊的一分錢。反掃蕩結束后,他們兩人返回部隊,把身上帶的金條、銀元等一分不少地交給了部隊。晉察冀軍區授予張云峰、黃寶壽“晉察冀軍區模范共產黨員稱號”,并送他兩到延安學習,上了延安第一期炮校。老張后來又多次參加對日作戰,屢建戰功。

1946年初老張調“東北民主聯軍第4縱隊”炮團,參加了鞍海戰役、新開嶺戰斗、四保臨江戰役、梅河口攻堅戰、秋冬季攻勢戰役、砬子山、興城戰斗和塔山阻擊戰。在朝鮮戰爭期間,一次為了弄清敵人兵力部署情況,副團長張云峰親自帶領偵查人員深入敵后進行偵查,潛入敵后10多公里,晝伏夜出,查明敵人部隊集結地,8個敵軍炮陣地,三個指揮所,三個彈藥庫并標注在軍用地圖上,戰斗在敵人后方5天順利返回15軍,根據他們提供的坐標位置組織大口徑火炮對其進行轟擊,徹底摧毀了上述目標。戰后,本該立大功的他,卻并未立功受獎,原因是他作為團職領導,大戰前不應該以身冒險,深入敵后去偵察,違反了相關規定,要給予處分,結果功過相抵,不記功,也不處分。

在朝鮮上甘嶺戰役前夕,組織上多次找我談婚事問題,但是我不愿過早結婚,后來團政委赫光親自找我談話,說抗美援朝戰爭已經打了兩年多了,也許又要打一個八年抗戰。老張已經30多歲,幾個團領導中只有他的個人問題沒有解決。你們就不要再拖了。我點頭同意后,組織上很快就通知我到團部報到,與老張完婚。當時炮九團指揮所設在虎焰山,它離上甘嶺陣地7-8公里,離團部所在陣地十余公里,途中道路有敵人炮兵火力封鎖線。結婚前一天,老張在前線指揮所接到組織通知,放假三天回團部結婚。老張返回團部途中,穿過封鎖線,敵方炮彈片從身邊擦身而過,終于平安返回。我們的新房是借用的一間村民茅草屋,里面有一鋪炕,炕上放著兩床軍用被,一張簡易的木桌上擺放著兩個搪瓷杯,杯子上燒制著“最可愛的人”的字樣。墻上釘有兩根木楔,可以掛挎包、水壺、望遠鏡等物品。老張風塵仆仆從前沿陣地趕回來,兩人在新房前的院子里照了一張合影。晚飯時韓峻團長、赫光政委和其他領導們聚在一起加了兩個菜。飯后,大家開始鬧洞房,遠處還不時傳來炮聲。

我們結婚僅僅幾天后,1952年 10月14日,上甘嶺戰役打響。 “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這首歌對每個中國人來說是再熟悉不過了,這首著名歌曲叫《我的祖國》,是電影《上甘嶺》的主題曲。這是我一生最喜愛的一首歌。但是經歷過上甘嶺戰役的志愿軍戰士,每當唱起這首歌都會止不住淚流滿面。當年上甘嶺戰役有多慘烈?不是電影里面就能完全表現出來的。在上甘嶺戰役中,敵人對志愿軍兩個高地約3.7平方公里的陣地,共傾瀉炮彈190余萬發,最多一天30余萬發;共出動飛機3000多架次,投彈5000余枚,最多一天出動250架次,投彈500余枚。這是什么概念?這種炮火密度,已超過第二次世界大戰最高水平。在這種炮火下我方陣地山頭被削低兩米,但是我們的戰士們依然沒有放棄陣地,表面陣地丟失,就轉入坑道作戰。志愿軍參戰部隊依托坑道與敵反復爭奪29次,擊退敵營以上規模沖鋒25次,營以下沖鋒653次。志愿軍傷亡11529人,傷亡率在20%以上。而“聯合國軍”傷亡25498人,傷亡率在40%以上。這樣的傷亡率和日平均傷亡數,對美國人來說是個極其可怕的數字,因為美國認為傷亡率最高的太平洋戰爭中的硫磺島戰役,也只有32.6%。

上甘嶺戰役打的輝煌,但也是異常艱苦。在敵人火力最密集的地方,平均每秒鐘落下6發炮彈。我方的山頭被敵人炮火削低了2米,被炸碎的石末和泥土形成1-2米的浮土,人踩上去都會陷進去。有幸活下來的志愿軍戰士,回憶當時的情形說,在坑道里的感覺就像是坐著小船在波浪滔天的大海里顛簸,五臟六腑都要被震碎了。炮兵在坑道口作戰,由于沒有打通坑道,聲音散不出去,許多戰士的牙齒被炮火震松、耳朵、鼻子、眼睛被震出血的,有戰士被活活的給震死。炮火過后,戰士們立刻鉆出坑道,進入表面陣地,阻止敵軍的進攻。他們與10倍于己的敵人進行了30余次的反復爭奪,因傷亡太大,不得不退進坑道堅守。戰斗開始僅7天,我方就傷亡了3500多人。45師作戰科長在向軍里匯報傷亡情況時,禁不住嚎啕大哭,泣不成聲。15軍45師攝影員回憶:“坑道里被炸得一直在掉土,沒有任何亮光,空氣混濁。坑道里大小便不能及時處理,烈士的遺體不能及時掩埋,硝煙味、硫磺味、血腥味、屎尿味彌漫在坑道里,讓人窒息。坑道里最缺的是水,壓縮餅干根本就咽不下去。有的時候甚至要喝尿,但因沒水喝,尿也很少啊……有一個坑道,10多名戰士直到餓死,還端著沖鋒槍守在坑道口。”可以說,為了守住陣地,我們的戰士們已經將體能發揮到了極致,忍常人所不能忍,受常人所不能受。

我們部隊在597.9高地和537·7高地上都修有坑道和防炮洞。在597·9高地上,共有大大小小11條坑道和30多個簡易的防炮洞。我們看到的上甘嶺電影里面8連進入的那條坑道是最長的一條。它呈F型,全長近80米,高1.5米,寬1.2米,左右還各有一個岔洞,頂部是厚達35米的石灰巖,這是這個高地上的三條大坑道中的一條。     

仗打到后來,敵人才搞清楚,志愿軍為什么在那么猛烈的炮火下還會有人生存下來,原來他們在陣地下面是挖的有坑道的。戰前修筑的這些坑道,為保存我軍的有生力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這都是戰士們一鍬一鍬一鎬一鎬挖出來的,他們不止是流汗、流血,甚至是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美軍用盡了各種辦法來破壞坑道,用炮來轟,用炸藥包爆破,向坑道里丟手榴彈、毒氣彈、硫磺彈,還用鐵絲網卷成團堵塞坑道的通氣口,甚至用爆破的方式往下挖,想從頂部向下把坑道挖通…。我方坑道人員除自己阻擊外,及時呼叫炮火支援。戰前,炮兵對我方防守的各個高進行了細致的劃分并設置了代碼,只要坑道報告出那個區域的代號,馬上炮火就會落到那個區域,打得很準,對敵人有很大的殺傷力,使得敵人無法近距離接近我們的坑道。炮九團八連七班有一門38野炮在上甘嶺戰役中發揮了巨大威力,射擊205次發射炮彈3800多發,殲敵1500余人,被評為功臣炮,全班榮立集體特等功并榮獲二級殺敵戰斗英雄班的光榮稱號,班長王祥文被記一等功。該班的這門炮還被陳列在北京軍事博物館中。類似的炮戰還有很多。步兵稱我們的炮火為站崗炮、看家炮,總是在敵人最想不到的時間和地點發起火力襲擊,打得準,打得巧。志愿軍炮兵部隊的強力支援,極大地鼓舞了坑道部隊的戰斗熱情。從10月21日至29日,15軍共組織班組兵力出擊158次,殲敵2000余人,恢復陣地7處。而每當敵人圍攻上來企圖報復時,堅守坑道的志愿軍只須呼叫“張莊!張莊!我是李莊!我是李莊!蒼蠅蚊子爬到門口了,快來掃掃!”,不到兩分鐘,一群接一群的炮彈,就會從五圣山后呼嘯而至,炸得敵人前仰后翻。我們作為炮兵,每一次戰斗,團領導都十分重視,只要前沿指揮所及時給出一個座標,便會快速地為大炮提供準確具體的方位,將對美帝侵略者的無比仇恨,狠狠地射向對方暴露出的每一個目標,讓敵人也嘗一嘗這威力巨大的炮彈的滋味。俗話說,以牙還牙,以血還血。那時,每一名指戰員心里都窩著一團怒火,只要一有命令,誰都會豁出命來干。步兵稱我們團的炮火為站崗炮看家炮總是在敵人最想不到的時間和地點發起火力襲擊,打得準,打得巧。

每天天一黑,坑道里的部隊就組織小分隊出來,四處炸地堡,摸敵人的哨兵,搞得美軍草木皆兵,不得安生。但由于敵人的破壞和封鎖,坑道里的生存環境極其惡劣,空氣渾濁,特別是缺糧斷水,極大的威脅著指戰員的生命。最受煎熬的要數無法轉入后方的傷員,我們也經常參加到搶救傷員的工作中。因為傷員太多,藥品用完,只能任憑傷口發炎糜爛。傷員們為了不影響其他同志,只有靠堅強意志力支撐,強忍疼痛,一聲不吭,用嘴緊咬床單,許多人至死嘴里的床單都沒法拿下來……后方為了給坑道運送物資,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因為作戰部隊全部調往了一線,后方只能組織師團兩級機關的勤雜人員一批一批的往坑道里送食物送水,以至于師團兩級機關的勤雜人員幾乎全部抽調完了。但是,由于敵人火力的嚴密封鎖,真正能送到坑道里的物資卻很少。有統計數據,運送物資人員的傷亡率達到了百分之八九十。秦基偉軍長甚至動用了他的警衛連向前沿陣地運送物資,這在他幾十年的作戰生涯中是從來沒有過的。軍警衛連連長是秦基偉在太行山時期的警衛員,跟了他很多年,為他抵擋過很多次的危險。為了運送物資,警衛連長和指導員帶著96人奔向前沿坑道。最終只有24人把部分物資送進了坑道里,警衛連長也犧牲了。得知此消息,秦基偉痛心疾首,幾天都吃不進東西,人瘦了一大圈。在及其艱難的時刻,秦基偉的一番話傳遍上甘嶺陣地:現在整個朝鮮戰場都是上甘嶺在打,這是15軍的光榮!15軍官兵流血不流淚,誰也不許哭!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傷亡再大,也要打下去。秦基偉軍長這種決死的勇氣,極大的鼓舞了士氣。由于坑道部隊的堅守,拖住了敵人,使我方有時間調動部隊,籌集彈藥和物資。52年10月30日中午12時,我軍向上甘嶺敵方陣地實施猛烈炮擊。炮擊持續了4個多小時。我炮兵部隊向敵方陣地發射了40萬發炮彈,幾乎完全壓制住了敵人的縱深炮火,給敵人沉重的打擊。這是志愿軍歷史上第1次大規模炮戰,取得了預期效果。美軍在上甘嶺傷亡的70%是被志愿軍炮火殺傷。在收復陣地的戰斗中,敵我雙方又展開了殊死的搏斗。

11月5日,中朝聯合司令部首長彭德懷、鄧華、樸一禹致電嘉獎15軍:“你軍與敵血戰了二十余日,敵軍集中了空前優勢的炮兵、飛機、坦克及大量步兵集團沖鋒,不僅不能奪取我軍陣地,而且喪失了一萬五千人的有生力量及大量炮彈,你們則發揚了堅韌頑強的戰斗作風,愈打愈強,戰術愈打愈靈活,步炮協同愈打愈密切,戰斗傷亡亦逐漸減少,特別是二日斃傷敵一千九百余人,這樣打下去,‘必能制敵于死命’。我們特向你們祝賀,望激勵全軍再接再勵,堅決戰斗下去,直到將敵人的局部進攻完全徹底粉碎。預祝你們勝利。”秦基偉立即指示15軍政治部,將這份嘉獎令印成紅色大字的“號外”,迅速撒向上甘嶺全線陣地。11月10日,時刻都在關注上甘嶺戰役的毛澤東主席將這份嘉獎電批轉各大軍區、各郡、兵種及軍委各部。

1952年11月25日,上甘嶺戰役結束。此后聯合國軍被迫停止了任何對志愿軍的大規模的進攻計劃。美軍在進攻上甘嶺之前,預計用5天時間,200人的傷亡代價拿下 上甘嶺陣地。沒想到打了43天,發射了190多萬發炮彈和5000余枚炸彈,炮兵火力密度已超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高水平,損失了274架戰機,付出了2.5萬余人的代價,使用了除原子彈之外的所有武器,上甘嶺依然掌握在志愿軍手中。

43天中,我方投入兵力4.3萬人,火線運輸人員8500余人,動員民工6萬余人。共傷亡11,500多人。多年后人們再次回訪上甘嶺陣地時,抓起一把泥土,吹掉浮灰和細沙,手上都是碎彈片和一塊塊森森白骨。

這場戰役的結果極大震撼了美國人。“聯合國軍”第二任總司令李奇微將上甘嶺稱為“傷心嶺”,他說:“傷心嶺”上的戰斗也許是迄今為止最為殘酷、最為緊張的戰斗。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沃爾特斯也不得不承認:“在朝鮮時我們就已經意識到了,中國的志愿軍是我們美國兩次世界大戰以來所碰到的最強硬的對手……,大多美國人不愿談論上甘嶺。好萊塢制作了一大批反映二次世界大戰和越南戰爭的軍事題材影片,卻避而不談朝鮮戰爭,尤其是上甘嶺一戰。”為什么好萊塢不談上甘嶺?因為吃虧了,害怕了,羞于提起。美國人為什么直到今天都無法弄清楚為什么無法打贏這場戰役。那是因為美國人研究的方向是錯的,如果只研究戰例、戰術、火力,他們永遠也研究不明白。不知道中國人在什么情況下表現出前所未有的民族精神。一個民族站起來所迸發出的能量是巨大的,美國人沒有深厚的歷史,更沒有經歷過百年屈辱,所以他們永遠不能對一個經歷百年屈辱的民族所迫切站起來的心理感同身受。為什么我們的戰士不怕死,因為身后就是祖國,那里有父母、有妻兒、有我們可愛的家鄉,打贏朝鮮戰爭就是為了守護我們的家園。正是在這種保家衛國的精神下,我們的戰士們爆發出了驚人的意志力。在上甘嶺戰役中,我軍涌現了大量的戰斗英雄和功臣。其中,有身體堵塞敵人機槍眼的特級英雄黃繼光;有雙腿被打斷仍堅持指揮戰斗,在最后一口氣時拉響最后一顆手榴彈與敵人同歸于盡的孫占元;有在全班戰友傷亡的情況下,一人堅持陣地戰斗,擊退敵軍40余次沖鋒,斃傷敵人280余名,并最終守住的陣地的新戰士胡修道;有戰斗中身受重傷,在生命的最后一息,用自己的身體連接被打斷的線路,保證了指揮聯絡暢通的通信英雄牛保才。除了他們還有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和英雄人物。炮九團八連指導員于厚成和一名班長王祥文回國參加了志愿軍功臣代表大會和國慶觀禮。

為什么美軍無法攻占上甘嶺,因為上甘嶺上人人皆英雄。上甘嶺戰役后,美軍驚嘆于志愿軍驚人的戰斗意志,再也沒有向志愿軍發動過營以上規模的進攻,朝鮮戰局從此穩定在北緯38度線上。秦基偉軍長曾說:“美國人真正認識中國人,是從上甘嶺開始的。”

恐怕全世界都沒有想到,才區區不過百年,此時的中國人就已讓全世界刮目相看,一百年前的甲午戰爭,同樣是在朝鮮,日軍可以輕松的擊潰清軍,但是百年后,志愿軍面對十六國聯軍,硬是打出了國威、軍威。借用美軍四星上將弗里曼的一句話回答美國人的疑惑。二戰時,弗里曼曾與中國軍隊并肩作戰打過日本人,在朝鮮戰爭中,弗里曼驚訝于中國軍隊的巨大變化,感嘆道:“他們已經是不一樣的中國人了。”是的,這就是美國人無法打贏上甘嶺戰役的答案,此時的中國已經不再是當年的東亞病夫,中國真的站起來了。就算是再打十個類似上甘嶺的戰役,美國人依舊贏不了。朝鮮戰爭也在向世界宣告,涉及到國家利益的時候,中國再也不會退讓。

53年7月27日,一個永遠難忘的日子,朝鮮停戰了,晚上22點停戰協議生效,我們涌上山頭振臂高呼停戰了!勝利了!遠處的上空也升起了無數的曳光彈和照明彈,顯然敵人也在慶祝停戰。

1953年10月末,一列軍用列車迎著寒風滿載勝利班師的炮兵第9團從朝鮮元山返回祖國。火車進入安東時,許多人都流下了激動的眼淚。我們終于回到了祖國的懷抱。可以開始遠離戰火硝煙的和平生活了!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后,我老伴調到昆明軍區炮兵第四師工作,后擔任昆明軍區炮兵參謀長,1979年參加了對越自衛反擊戰。我回國后轉業到云南省政府計劃工作委員會工作,養育了三個孩子張亞紅、張亞雄、張亞光,也都參了軍,沒有給老張家丟臉。 

 

1.webp (1).jpg
【1975年的全家福。前排:羅素蓉和丈夫張云峰。后排:大兒張亞雄(穿軍裝),小兒張亞光。】

(作者系抗美援朝炮九團老戰士;來源:昆侖策網【原創】,圖片由作者提供)

 

【本公眾號所編發文章歡迎轉載,為尊重和維護原創權利,請轉載時務必注明原創作者、來源網站和公眾號。閱讀更多文章,請點擊微信號最后左下角“閱讀原文”】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羅素蓉:我的抗美援朝經歷和見聞

    2020-11-15
  •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