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4日-星期日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學術探索 > 人文歷史 > 閱讀信息
周思悌:散射通信—我軍通信歷史上的無名豐碑
點擊:12749  作者:周思悌    來源:通信兵的故事 微信號  發布時間:2021-03-03 10:24:53

 

 

 

《通信兵的故事》于20201230日,頭條推出了《親歷我軍第一代對流層數字散射通信(作者:黃春祿)》一文,反響強烈,留言者眾,特別是親歷、見證了那段歷史的散射通信官兵,尤其感到親切。作為作者黃春祿軍校散射通信專業的同期、同班同學,我讀后浮想聯翩,感慨萬千,仿佛又回到了那激情燃燒的歲月,不吐不快,欲罷不能。

 

1

 

對流層數字散射通信是當時比較先進的通信技術。對流層是指從地面到20km高度的大氣層。在此大氣層中,溫度,濕度,以及壓力等不斷運動,其速度和方向雜亂無章,形成各種湍流,這些湍流的存在,受各方面的影響,產生了大小不均氣團,這些氣團(不均勻體)再次輻射,即對流層,對超短波具有散射作用,能使之傳播到視線距離之外。對流層散射通信,就是利用對流層對超短波的散射作用,在兩地(點)之間實現的無線電通信。散射通信的數字化是我軍通信史上的一枝獨秀。相對于常規通信技術而言,從事散射通信的人員是少數,數字散射通信技術鮮為人知人,但它留下了許許多多動人感人、可歌可泣的故事。

 

 

1975年東平水牛山207散射站

葉徳良,周思悌,馬振卿

 

上世紀七十年代,在國際環境非常復雜的情況下,為應對美帝核戰爭爆發環境下,保證通信聯絡暢通,黨中央、中央軍委高瞻遠矚、審時度勢、英明決策,為了研發以散射通信為主的新的通信技術和手段,從中央到地方,從總參通信兵部到陸,海,空三軍通信部門;從科研單位,到院校;從軍工廠到地方工廠,齊心協力,攻破難關,實現了數字通信技術與手段的新突破。

 

從陸軍的6171機,到214機,從空軍的107207機,發展到307散射機,據我所知和資料記載,總參通信試驗大隊,河北石家莊54所,空軍第三研究所,重慶北培716廠,太原6904廠,為研制散射通信設備,各單位的著名專家,技術人員,在沒有外國專家外援下,自制研發散射機,殫精竭慮,精心設計,反復試驗,不斷探索,精益求精,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關,研發了一代又一代新型散射機,為對流層數字散射通信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

 

2

 

 

作者與萬靈山214散射站柳愛國

 

我是1975年元月應征入伍,在濟南空軍通信團服役,新兵第一年,我擔任了散射的電波測試員,建站后,是第一個有幸選派到重慶通信工程學院(當時為解放軍無線電通信技術學校)學習散射專業,很幸運與黃春祿成為同學。畢業后,先后在濟南萬靈山214散射站、東平207散射站、水牛山207散射站任技師。

 

 

作者與軍校同學合影

左始:呂實明、臧玉岐、劉國防、

作者、王保平、李國勝、

楊榮華、王鷗

 

尤其是在東平207散射站,我們全連官兵住扎在水牛山,水牛山海拔約480米,環境條件極差,非常艱苦。站址在荒山光禿野嶺上,別說長樹,野草都難以生長。山上風沙大,冬天寒風刺骨,夏天烈日炎炎。當時部隊的伙食標準每天為0.48元。還要承受大功率10KW,高頻幅射,X射線,Y(伽瑪)射線等多種射線。當時沒有很好的防護措施,高頻幅射(C波段是3.7-4.2Ghz),每天直接穿越人的身體。某種意義上說,直接影響到人體健康,與兩參人員防化人員所造成的對身體的傷害沒有區別。一批又一批散射通信兵,仍然堅守崗位,從不放棄,以苦為樂,以累為榮,空閑時間,坐下來,認真鉆研技術,或就徒步到山下開荒種菜,改善伙食。一個目的,就是要把散射實驗搞成功。在此期間,得到了石家莊54所,上海上無24,重慶沙坪壩“716,重慶北碚半導體元件廠,山西太原“6904,北京空軍第三研究所等合作單位的大力支持。我也是這些單位的常客,無數次受到科研院所和單位的領導、工程技術人員和老師親自指導。

 

 

作者與趙翔同學合影

 

作者與王成富同學合影

 

3

 

散射通信人一腔熱血,滿懷激情,作為特殊專業、特殊人材,散射通信從研發、實驗到完成歷史使命,在短短二十年的歷史中,全軍陸、海,空三兵種及軍、地人員,近萬人為之而努力奮斗是付出了特殊代價,做出了特殊貢獻的。我作為重慶軍校散射專業的學員,空軍通信部隊散射通信兵,無怨無悔,同樣感到光榮和驕傲。

 

 

作者與散射站戰友合影

 

在軍校學習尤其是在多個散射站工作期間,結識了不少同學、戰友和師長,相互建立了深厚的戰友情、官兵情,已經成為一生的寶貴財富,終生難忘。

 

 

作者在2017

回濟空通信團萬靈山站

與部分戰友合影照

 

空軍通信部的龔參謀,經常下部隊蹲點,與空三所工程師劉金寶(副軍級)邢軍工程師(正師級),54所徐鼎偉、劉工兩位工程師,熱衷于散射事業,與我們基層官兵同吃、同住,解難題,教技術,樸實可敬。我的老連長劉平章德高望重,原西軍電畢業,先后任萬靈山站214散射接力連連長和東平散射營長、濟空通信處處長,生活上像家長一樣體貼,工作上,像老師一樣關愛。我的老排長王會亭,后升任通信團團長。

 

 

作者在2017年回濟南

散射萬靈山站戰友聚會

 

我的同行技師有:史有良(副軍級)、岑洪順、劉力輝(已去世)、謝世儉、黃俊卿、王會亮、蔣樹軍、周辛福、劉國祥(已去世)、董經奇、張錫奎(已去世)、黃建榕、羅杰、紀強、朱愛根,等等,他們個個兢兢業業,技術精湛。發信班長任家平、丁立,語端機班長繆志成,終端機班長柳愛國,收信班長黃明寶,還有許許多多優秀的戰士。他們對工作極端負責,忠于職守,難以忘懷。濟空散射通信站,從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啟,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結束,近二十年的歷史,可以這樣說,濟空207307散射試驗是成功的。散射通信兵,散射通信兵的故事,不可復制,不可粘貼,將成為永恒。當年的散射通信形式,離我們越來越遠了,但散射通信兵的奉獻精神,猶如一座無名豐碑,將永載我軍通信光輝史冊。

 

 

作者與劉平章營長

 

本文謹以1983年南京通信工程學院第一批散射通信專業的一名優秀學員,在《親歷我軍第一代對流層數字散射通信》文后的留言作為結束吧,我覺得這是對散射通信工作和散射通信兵的精辟概括和有力褒獎。他指出:那時,艱苦的臺站建設和值勤,與最先進的數字處理技術設備并存在偏遠的山頂,留下了探索實踐的光輝歲月。現在,散射通信的技術、應用理念和裝備形態都已發生很大變化,不變的是散射通信人的精神。“  “現在的散射通信,仍然值得老散射人的驕傲,在建國6070周年國慶閱兵的通信裝備方隊中,兩型裝備之一就是散射通信車,有你們不可磨滅的功績。

 

4

 

后記:

 

散射通信設備頻率高、功率大、輻射強,特別是X射線、Y伽瑪射線對人體有較大傷害,已經被理論和實踐所證實。長期從事這一工作的官兵中,有的英年早逝;有的白血球遠遠異于常人,免疫力嚴重下降;這群人的后代中,女孩明顯多于男孩,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如此等等,沒有證據證明與長期受到大劑量射線輻射沒有關系。當此文完稿的時候,接到不少同學、戰友的電話、微信或群中留言,要求在文章中,為當年的散射通信人鼓與呼,并通過《通信兵的故事》巨大影響力,力求得到有關部門對這些人的關注,大家一起反映,一起努力,一起呼吁,努力爭取與兩參人員的同等待遇。

 

來源:通信兵的故事微信公眾號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