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8日-星期二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學術探索 > 人文歷史 > 閱讀信息
孔東梅:我的姐姐王海容
點擊:7915  作者:孔東梅    來源:李享生活 微信號  發布時間:2021-09-25 10:04:35

 

 

 

1979年,我結束在上海陪伴外婆賀子珍的日子,來到北京父母家,開始上小學二年級。那時,我的外公毛主席已去世三年。在其后很長一段時間里,媽媽李敏仍是在哀傷和憂郁中度過的。媽媽是一個不善交際的人,來看望她的人也為數不多。

 

大概是冬天,有一位客人穿一身半舊的綠色軍大衣,至今我都記得很清楚。媽媽說話柔聲細氣、慢條斯理,而這位客人嗓門高、語速快。她的年紀、個頭都與媽媽相仿。這位阿姨是……且慢!媽媽解釋說:不是阿姨,你——和她——同輩。我愕然。哈哈,小東梅!叫我海容姐姐。這就是王海容。

 

海容不談自己的過去。有人發現我對海容的經歷竟一無所知時,驚訝地說,沒看過你外公接見外賓的紀錄片嗎?里面十次有九次都有王海容!

 

世紀之交,在美國讀書期間,我對打開中美關系那段歷史逐漸產生興趣。由此發現:從外公與斯諾談話,秘迎基辛格,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到接待尼克松,簽署《上海公報》,這一系列激動人心的重大外交活動,海容都參與其中。但是,在回憶錄、傳記和紀實作品中,在電視、報紙和廣播采訪中,在2001年紀念乒乓外交”30周年和2002年紀念破冰之旅”30周年的活動中,為什么都沒有海容的聲音呢?

 

2004年,海容從工作崗位上退了下來。她又一次來我家做客,還是那身藍色便服,白襯衫領口的扣子總是系著;一副白邊眼鏡,梳三七分短發,一雙布鞋,一切都像第一次見面時那樣。唯一的變化,就是頭上的短發全部花白了。海容老了。

 

“說說您的故事吧,海容姐姐,我想寫寫您的故事。”我懇求道。“我有什么好寫的?”海容淡淡地回答。 

 

我勸海容姐姐該給后世留下自己所知的真相,海容若有所思,最終說:你寫你的。我不寫。但我可以提供一些背景材料。于是才有了您面前這本書。它還遠不能寫出海容經歷過的極其豐富的外交活動,只是對一些她參與的重大事件做了粗線條的勾勒,以展示那段改變世界,也改變中國的日子。

 

 

 

海伢子的童年

 

1938年,海容出生在湖南長沙湘雅醫院。當時,王季范先生是長沙名校長郡中學的校長。不久,日軍轟炸長沙,海容被媽媽帶著到湘鄉外公家避難。那里名叫新屋嘴灣,離海容祖父家的王家老屋也不遠,翻過山就是我外公的故鄉韶山。

 

海容的父親是王季范先生的獨子王德恒烈士。紅軍長征到達陜北后,一直支持石三伢子的九哥得知表弟已成為中共領袖毛澤東,于是派兒子前往延安,希望他能為國家、為抗日盡一份力量。王德恒由外公的弟弟毛澤民介紹入黨,在抗大完成學業后,被派回老家湖南,準備做地下工作。

 

1941年,他在湖南桃江縣桃花江坐渡船時被國民黨特務發現并追捕。王德恒水性很好,本想跳船逃生,不幸被子彈擊中犧牲,時年30歲。當年海容3歲,弟弟王起華1歲,這對姐弟對自己的父親沒有任何記憶。

 

父親犧牲后,母親獨力支撐起這個家。海容的外公原為湘軍程潛部下,官至旅長,也是個讀書人,因為看多了官場變換和沙場征伐,很早就解甲歸田。海容的童年就是在自己外公的小莊園里度過的。

 

海容的名字是她祖父王季范起的。有道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這是林則徐的兩句名言。祖父希望她做個有大氣量的人。不過經常有人將其寫成海蓉,不知這是不是出于把中南海與湖南古稱芙蓉國放在一起的聯想?只是這與本義相去甚遠。海容對此實在有些無可奈何。

 

童年的海容被人們稱為海伢子。她在外公家一直住到抗戰勝利才回長沙上小學。20世紀50年代初期,外公的唐家坨諸兄弟想去北京看望他。文家公公對海容說:海伢子,我們去北京,你要么子東西?。?span lang="EN-US">”海容答:我要大蘋果。她聽說北京的蘋果又大又紅,好吃。

 

文家公公又說,你怎么不寫封信給毛主席啊?毛主席?這在那時的海容聽來還是一個非常陌生的稱呼。于是,她給這位沒見面的長輩寫了一封信,一是問候,二是想要一個籃球,那時她是校籃球隊員。等到文家公公從北京回來,只帶回蘋果,沒帶回籃球,海容挺失望的。這就是她和我外公的第一次交往。

 

新中國成立初期,王季范先生到北京開會時被我外公挽留住下,后來,海容來到北京,和祖父住在一起。有一次,她和幾位文家親戚一起,由王老帶著進了中南海,第一次見到我的外公毛主席。海容曾問祖父,該怎么稱呼這位親戚?祖父說,應該稱呼主席公公(湖南話稱祖父為公公)。第一次見面,海容一點也不緊張。大人們在豐澤園頤年堂聊天,她就吃著玩著,東瞅瞅,西看看,很是自在。臨走的時候,海伢子與主席公公有過這樣一段對話:

 

主席:你這個人挺怪的,第一次見我也不害怕?

海容:我干嘛怕你???也不會吃了我!

主席:你給我寫過一封信。我忙,沒有給你回信。

海容:我還向你要了個籃球,你也沒有給我!

 

已走到門口的文家親戚聽到這番對話,都回過頭來,哈哈大笑。

 

那次,年輕漂亮的江青也帶著李敏和李訥出來見過客人。海伢子叫了江青一聲三奶奶。不過后來海容聽說,江青不喜歡這個稱呼,就不好再叫了。想來也是,當年江青不到40歲,叫奶奶著實顯得老氣了些,更何況還是排行第三吶。于是,如何稱呼江青,對于海伢子來說成了一個難題,大多數情況是含糊過去算了。好在那時江青經常外出養病,不怎么在家。后來,海容工作了。見到江青的時候,就和大家一樣,稱她江青同志。

 

此后,每每想起這次見面,海容都會覺得當年的海伢子是那么的好笑。

 

王波的徒工生涯

 

1958年海容高中畢業后,沒有考上大學的她走上了從學校到工廠,再從工廠到學校的人生之路,指路人就是我的外公毛主席。

 

海容在北京化工廠當了三年學徒。當時每月工資18元,中午飯和晚飯發飯票,每天一杯牛奶。化工廠廢棄物會影響人的健康,所以工廠發了口罩、帽子、工作服,還有一雙膠鞋,中午飯是魚、鴨、雞、肉,晚飯也還是魚、鴨、雞、肉。別看吃的不錯,工作著實累人,晚上經常加班,支援別的車間。幾十斤重的蒸餾水瓶,海容一個人在半夜里搬上搬下。廠子是邊建邊生產,工人們三九寒冬也住在未完工的車間里,夜里刺骨寒冷。不過,海容至今覺得這對自己是個極大的鍛煉,工廠生活讓她學會了獨立應對許多事情。

 

三年徒工生活,讓海容寫出了一篇文章,那就是發表在《中國青年》雜志1960年第23期上的《我的經驗》。通過輾轉尋找,我拿到了那期雜志。在首頁目錄中,海容的文章標題用黑體標出,登在第28頁。翻開文章,標題不是印刷體,而是手寫體。首先是四個大字——“我的經驗;旁邊是四個小字——“徒工王波。

 

那么,海容為什么還有王波這樣一個名字?我的經驗徒工王波的筆體又為什么與外公的毛體如此相似呢?

 

原來,團中央的刊物《中國青年》雜志經常接到一些工廠徒工的來信,他們大多不安心當徒工。其中許多人認為,初中畢業或高中畢業去當徒工是大材小用,是屈才。為了給廣大徒工和學生釋疑解惑,《中國青年》準備刊登有關稿件。這份當時在中國發行量最大的青年刊物曾請海容當通訊員,不過她沒答應。海容喜歡自由,通訊員則需要定期交稿。

 

當過徒工的海容,對徒工生活有一些體會和感受,此事很對她的心思,于是寫出了《我的經驗》初稿,并給時任外公秘書的中央辦公廳副主任葉子龍寫了一封信,托葉子龍轉交外公修改。

 

兩個半月后的1017日,外公在來信上批示:找王海容今天下午315分來這里一談。那天,海容騎車來到中南海,與外公談了幾乎一個下午。外公對海容在工廠的表現是滿意的,他高興地看到:當年天真地向自己要蘋果和籃球的海伢子,已成長為光榮的勞動者。因此,外公仔細修改了稿子,還加入了不少自己的觀點,并且專門寫了編者按。

 

為什么不署海容的本名呢?原來,外公對海容說:要是別人知道是我給你寫的編者按,別人找你怎么辦啊?海容從沒考慮過這些問題,她也不知道怎么說了。外公想了想,說:那你就寫徒工王波吧,波浪的波。

 

又過了一個半月,1960121日《中國青年》雜志刊登了經外公修改過的這篇文章。我的經驗徒工王波八個字都是外公親筆寫的。因為文章的讀者是青年,所以寫的是比較工整的行書,而非龍飛鳳舞的毛體草書。

 

 

 

 

與外公的談話

 

《我的經驗》發表不久,在外公的建議下,海容重新選擇了上學。她在北京師范學院地理系和外語系學習期間,與外公就教育問題做過幾次長談。海容記得,其中有一次她向外公反映過:我們班上有個同學愛看古典作品,大家忙著練習英語,他卻看《紅樓夢》。

 

外公問:你讀過《紅樓夢》沒有?海容說:讀過。外公又問她喜歡《紅樓夢》中哪一個人物?得到的回答是——“我哪一個也不喜歡。

 

外公是喜歡看《紅樓夢》的。他開導海容說:《紅樓夢》可以讀,是一部好書。讀《紅樓夢》不是讀故事,而是讀歷史,這是一本歷史小說。作者的語言是古典小說中最好的一部,你看曹雪芹把那個鳳姐寫活了。鳳姐這個人物寫得好,要是你就寫不出來。你要不讀一點《紅樓夢》,你怎么知道什么叫封建社會……

 

外公還問海容:你們學校要不要你們讀圣經”“佛經?海容不解地說:不讀,要讀這些東西干什么? 外公不以為然地說:要做翻譯,搞外文,又不讀圣經、佛經,這怎么行呢?

 

他又問海容:你讀過《聊齋》沒有?得知她沒有讀過,外公介紹說:《聊齋》可以讀,寫得好?!读凝S》里寫的那些狐貍精可善良啦,幫助人可主動啦……在風趣淵博的談吐背后,是外公對教育、對讀書的獨到見解以及對下一代的深切期望。

 

后來我得知,外公與海容的這些談話在當時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作者:孔東梅,女,漢族,1972年出生于上海市徐匯區,身材高挑清瘦。母親是毛澤東與賀子珍的女兒李敏,父親是孔從洲將軍之子孔令華。(來源:精讀)

 

轉自李享生活微信號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 孔東梅:我的姐姐王海容

    2021-09-25
  •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北京市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