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7日-星期一
一、期待與憧憬
2021年9月4日,初秋的周末,我們應珠江實業和廣州城投兩大廣州市屬國企之邀,前往坐落于中國三大CBD之一的廣州珠江新城,在它們的代表性建筑——廣州大劇院,參加了這兩家企業聯合舉辦的地產紅盤——珠江花城和壹品天河發布會。
這兩大兄弟國企,以創新的營銷方式,將地產與文化結合,用“讀城- 壹品天河 閱鑒花城”,試圖展現人居與閱讀共鳴的思考和理念,升華當代人的精神需求。
珠江實業,2021上半年廣州市房地產10強企業的第4名,在廣州人的心目中有著特殊的地位。作為匠心獨具的實力國企,它孕育了不少廣州地標性建筑:花園酒店、白天鵝賓館、天河體育中心等經典建筑。
廣州城投,則把廣州塔——廣州人民昵愛的“小蠻腰”佇立在花城,令這個有2200多年歷史的老城,開啟了新的旅程。在兩大國企助力下,白云珠水間,魅力與活力、守正與創新、特色與包容,交相輝映。
懷著期盼和激動,我們踏上了廣州大劇院的平臺,伴著孩子們的笑聲,穿過正享受著周末的學生們,瞧見對岸清秀挺拔的“小蠻腰”。一回頭,天邊粉紅漸變的晚霞太震撼了:一圈又一圈少女的腮紅,蕩漾在落日的光芒下;金色的光,透過被暈染的云層,照耀著花城樹梢,拂過空中的尖塔,越過大劇院鉆石頂,也落在了人們心中。
二、這樣的國企:把客戶捧在手心上
匯集在門口等待的觀眾,站在晚霞下,正興奮地討論著這個新穎的發布會,大家都對今天的活動充滿了期待。
該活動給自己的定位為‘引領閱讀風尚的世界級文化盛宴’,其中融入實驗動畫、戲劇、演講等多種藝術表演。
主創人員名單上有廣州城市形象國際傳播大使/詩人黃禮孩、廣州話劇藝術中心國家級導演倪超,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彭玉平等,原創出演一場名為《讀城》的實驗戲劇。
恭候在門口的銷售人員說,這場活動的票價,達到800至1000元,我們為每一位嘉賓,在座位上配備了一份厚禮。這是兩家國企發展商對客戶的回饋,機會實在難得。
不一會,大劇院的一二層就坐得滿滿當當,大家都在翻看座位上的大布袋子,正是那一份厚禮:內有各類房屋戶型圖、精美的畫冊、厚厚的國際城市圖本、一本提高效率的書、一瓶礦泉水、一個小禮盒,大袋子鼓鼓的,預估要300元起步,可以看出兩家國企的誠意和精心,真是把客戶捧在手心上了。
禮品袋里的資料集合和珠江花城房屋戶型圖,自拍。
禮品袋里天河壹品房屋戶型圖。
禮品袋里的節目單和小禮盒。
小禮盒最亮眼。小朋友們討論著,猜測著,嘰嘰喳喳,都迫不及待地拆小禮盒,到底什么小精靈藏在了里面?“是一個小燈!”一個孩子驚訝地舉起,暖色的燈火從木質的書本中徜徉出,一晃眼,還以為誰把窗外的落日給撈進來了。從節目單里的介紹看,整個話劇里的城,并不是單單指向生活的城,也是指向人的內心。對于這個創新,每一個人都有猜測與懸念,開啟了憧憬的旅程。
小禮盒里的臺燈。
珠江實業黨委書記兼總裁的開幕講話,介紹了兩國企業在廣州N多的傾城之作,使人不戀廣州很難。該公司策劃部總經理關于城市與人居的主題演講,介紹大灣區的具體情況、廣州在該區域的地位、該樓盤與大灣區和廣州之間的關系,一切都很好地與國有房企的總體戰略相連接。一位男歌手的獨唱,陽光正氣,沒毛病。
三、重頭戲的失色與失敗
讓人驚訝的是,除了符合主題的表演外,最重頭的節目,就像投錯胎的妖魂,與這兩家國企及其經典的作品完全無關,只是一幕幕怪誕不經的現代藝術的臆語。
說它似話劇,又不是話??;似藝術,又不是藝術;似以現代的形式,刻意要反現代,不過是以不倫不類為現代。
該“話劇”的內容一直在強調著對當代社會的反抗,描繪著城市的黑暗,從動畫到演員的肢體,循環重復著人性,自由、秩序、文明、擴張、混亂等詞語。
整個演出氣氛特別壓抑,黑灰的色調填滿了場地,就連演員的語氣都是高傲的,那些詰屈拗牙的語言,真是打得人腦殘:
其中在思考什么?又發現了什么?只有臆語,沒有指引,沒有結果。人的鬼話,從地獄發出,在現代藝術、實驗話劇的招牌下,居然也好意思冠以著名詩人的篇章。瞬間,觀眾們傻了,誰也沒聽懂。九年義務教育,都白廢了,高等教育,也破碎了。
為了能更好理解,我們匆匆把節目單掏了出來,導演的話,看得似懂非懂,尋思著,演員口中喃喃不休的“荒謬”、“荒誕”、“不協調”、 “意外”、“非暴力”,這是在表達些什么,難道這讓人意外的演出,想體現的就是這般讓人感到荒謬、荒誕、不協調、意外?
周圍的觀眾,都開始嘀嘀咕咕,孩子們早已經捂著耳朵,握緊了手里那會發光的小書燈,露出不解、害怕、煩躁。
我們愣了愣,抬頭再看舞臺,演員們像一群被打了雞血的烏鴉,在樹梢上,聒噪,聒噪,聒噪,刺耳得很。
大概這象牙塔里討論的話語,太過于熱烈和刺耳。從他們嘴里吐出來對于人性,對于自由,對于美好的向往,深奧得令人莫名其妙,本來可以說人話的,偏偏要說鬼話,硬是不叫人懂;呈現出來的秩序,從整體上來看,則是非秩序,是混亂,是疏離,是陰郁,是晦澀,是離奇,完完全全脫離了現實中國社會豐富多彩、生機無窮的模樣,也沒有體現出城市應有的活力、靈氣、新意,更扯不上人們心中對于生活的愛。
讓人感到詫異的是,這出所謂的“實驗話劇”用現代藝術宣傳所謂的“非暴力”。它不斷地透過演員坐在真實的馬桶、半臥在浴缸等道具上,或休閑或緊張地扭動身驅,較著勁兒讓自己與自己沖突,在拼接的木塊躍上竄下跳,用摸不著頭腦的激情,表現生活實景中的閱讀與虛擬實景的思考,交織互動,但那些思考后迸發出的語言,夾雜了粵語和普通話,制造著混亂。
演員們口里訴說的人性和光明,卻是黑暗,沒有現有的社會中涌現的凝聚力,沒有群眾在抗疫,在抗洪,在紀念抗日中的那股正能量的力與自信。
換言之,沒有這個時代,沒有人民,只有這些下跪在西方話語體系下的精神貴族。
這種黑白灰的手法,充斥著西方的思維,用一知半解的西方思想和套路,去闡述他們所供奉的“自由”、“平等”、“人性”、“秩序”,還有來路不明的“日神和酒神”。
有一種可悲,叫自以為是的無知。他們要的自由,要的平等,要的非暴力,與香港2019年夏天的那場黑暴,似曾相識?;秀遍g,我們似乎都搭乘了香港黑暴的快車上。
不出所料,這般黑暗的話劇,讓大部分觀眾第一場的中途,就離場了,有的人連大布袋子都不要,大步離去,頭也不回。
劇院的工作人員,低聲驚嘆道“從來沒有一場演出,會是在開演沒到一半,二層的觀眾就已經跑了一大半”。
演出中去二樓的現場, 大部分觀眾已經離開。
在第二篇的“平面國”中,正方體,圓形,多邊形的不規則道具出場,體現無束縛,無枷鎖,表面上講述了要從另外一個維度去觀看事物,但是又遠不止這表面的意義。
穿著黑色褲子,素色上衣的演員又爬在地上,失去約束地釋放著,撤著嗓子,大聲嚷嚷著,表現得被逼迫,動彈不得;想跳開,要掙脫,又被束縛,扭著扭著,呈掙扎痛苦狀。
這一場,還引用了柏拉圖的洞穴寓言,用了火光倒影,描述被困在洞穴的人是多么的無知。
突然,我們開始可憐主創人員和演員們,他們故作高深,聲稱要“讓人在矛盾中錨定正確”,用西方的觀念給我們洗腦,可他們正是西方觀念的奴隸,他們被西方用自由、理性、秩序、非暴力、抗爭等等這些美麗辭藻編織的一張政治正確的網,網在了水中央,渾然不覺,信守不二。他們是何等愚昧。
整場話劇里,也沒有一絲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的影子。如果硬要說有,那就節目后半段的是臺詞中出現了秦始皇,用他來映射威權政治。
當屏幕上播放秦始皇的像時,前排的媽媽,興奮地問孩子“看到秦始皇了沒?”可是,還沒等這段播完,孩子的媽媽,已經轉頭在和朋友商量著離場,她身后有一半的觀眾正在火速撤出。
可能有人想起來,教員說過“勸君少罵秦始皇,焚書事業要商量”,沒有秦始皇文字的統一,這些主創和演員們,拿什么在今天的舞臺上做妖?
此間還值得補上一筆:在劇的中間,穿插了一位叫劉錚的演講人。不看節目單,我們還不知道他是“著名書評人”、“南方文學盛典終評委”。
他站在聚光燈下,有一段題為《讀書是防身術》的演講。他講了一段民國著名政治家胡漢民在被蔣介石軟禁中,與朋友邵元沖交往與讀書的故事,一段自己的經歷,一段東德工人到前蘇聯西伯利亞的笑話,似有暗諷與類比,似不動聲色地批判著什么。
從他話語間對國家近期重拳整頓教育機構,流露出暗暗不滿和憤懣來看,他是透過這樣書評,圓滑而刻薄地抨擊時政。“哪些書是藍墨水寫的?哪些書是紅墨水寫的?哪些書他們表面上是用藍墨水寫的,可是實際上本該是用紅墨水來寫?”這看似沒有毛病的話, 有陰氣,話中有話,另有所指,意味深長,也可用來為此次實驗話劇的中心思想定調,《讀城》不是一役意義上的讀書和城市的對話,另有一層隱喻:不僅有對現實生活的不滿,還有對現實政治的不滿。這種春秋筆法,皮里陽秋,幾人看得清?!
空空如也的大劇場中,大喇叭震得嗡嗡響,“人性、自由,平等……”全是陳舊的西方話語,卻被包裝成創新的實驗話劇,顯得那些著名的這這那那們,多么幼稚無知。正如魯迅說的,不過是“老調重彈”。
這“實驗話劇”,也不過是西方資本包裝下的現代藝術在中國的翻版,而且還是拙劣的翻版,都是西方玩剩的東西,被那些崇洋者的中國文人、藝術家們仰慕得多么前衛,多么創新。哎呀,觀眾眼里,就是渣!
終于熬到結束,從劇院里走出來,初秋夜里的風,帶著寒意。我們揉著胳膊上的雞皮疙瘩,耳朵里還回蕩那聒噪的 “讀城”,嘶吼和不滿,故作高深的話語,黑白灰的舞臺,其它印象全沒了。
堅持留下來的聽眾,散得飛快,一下子大家都好像解脫了一般。有些人打趣道,如果不是出于尊重銷售人員的付出,早就和大部隊撤退了。夜色中,一批青年觀眾正商量去那兒吃宵夜,我們交流起來,他們直言:“可能我們太庸俗了,他們在說什么,我們聽不懂。”
在話劇表演時,許多一樓的觀眾都沒有觀看,在翻看手機。
四、全劇的敗點歸納
縱觀整個晚會,聲稱是“實驗話劇”為主的演出,其中的敗點,我們可歸納為幾條:
(一)所謂的實驗話劇,有話沒劇,是話劇的形式之敗。形式如硬盤,《讀城》根本就有話沒劇,即沒有劇情,也沒有人居生活中的對話,更沒有關于推廣樓盤的創意式嵌入,甚至沒有看到適合家庭、孩子觀看的戲劇元素。抽象的語言、西式的句式,沒有一句讓人能聽懂的人話。
(二)觀念或理念的硬銷模式之敗。給觀眾的感受就是,這是反叛的、背逆的、帶有一種強烈的抗爭和鼓動意識的宣傳,不斷用言語去挑撥,不斷用暗示去展現,試圖告訴觀眾:當前社會是壓迫的、束縛的,是不斷重演的、毫無新意的,是沒有自由的、黑暗的,是沒有理性的、充滿風險的的的……一張網。
(三)舞臺燈光布景之敗。全程的燈光都是黑白灰為主色調,雖然動漫上靈動,有不少創意,但在黑白灰里,合著主創人員的節拍,用破碎的新聞和歷史畫面的組合,制造現代、抽象、混亂、批判與反叛??焖俚那袚Q,讓觀眾來不及在頭腦里轉個彎,就急匆匆趕往下一個畫面。
(四)《讀城》的主創者,以啟蒙者自居, 把觀眾當成蒙昧者,充斥著西方口氣的“爹味”。整一場就是一個勁兒地單向地、強制性地輸出西式的觀念,完全不在乎觀眾的感受,也完全沒有互動。音響里充斥著演員們的說教。還從側面去抨擊世人的無知、愚昧、失敗、蠢,而演員們所代表的知識分子,是精神貴族的形象,那是哲學的、思考的、理性的、智慧的、聰明的,是“理性與清明、日神與酒神、文明與邊界”的化身。事實上,混亂、自以為是、灰暗正是這它的基本元素。
(五)在疫情之后,西方的價值觀,已因西方的抗疫失敗,進入了伴衰期。此時,把膝蓋獻給西方,已無市場。當知識分子自以為自己是上等人,是精神貴族之時,他們不過是精神跪族,把自己的膝蓋,獻給了西方,獻給了西方的價值觀念,獻給了西方的話語體系。對 “以人民為中心”的藝術觀,滿懷蔑視和反抗,是他們的敗芯。
一言以蔽之,《讀城》之敗,一是形式上,硬盤很殘廢,二是內容上,內存超無聊。
(2021-9-5日初稿、2021-9-22日第五稿)
(作者系新時代雷鋒-強國青年隊;來源:昆侖策網【作者來稿】;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爛牌打成王炸!盧旺達靠“抄襲”中國走上巔峰,西方國家坐不住了
2021-09-24牟林:美媒炒作成功抗疫中國“孤島說”,西方思維如何危害世界?
2021-09-22?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