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我們的第一架C919民航客機被東方航空接收,即將正式投入運營。這是個好消息,雖然這個消息來得不是太早。
將近20年前,即2003年,正當非典型肺炎肆虐之時。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溫家寶同志來到一所高校視察。在視察過程中,溫家寶同志走進一間教室,那里也正在上課。溫家寶同志對師生們講了這樣一件事。他說,他這幾天就在考慮國產大飛機的問題,而且為此總也睡不好覺。不過,他認為,這個大飛機一定要搞。不管花多長時間,不管花多少錢,都一定要搞上去。在場的師生們聽到溫家寶同志的話,都非常振奮。
十年后的2014年,第一架C919樣機終于組裝成功了。人們期盼著這架大飛機盡快上天。然而好事多磨,在此期間總有數不盡的問題急待解決。大飛機飛上藍天的日期一天天在接近,但真正什么時候才能進入商業運營,這日子還是沒有辦法確定。現在,C919終于能正式運營了,確實是讓人既興奮又感慨。我們的大飛機實在太不容易了。能走到今天這一步,這需要多少人的汗水,而且還融合著多少人的淚水。當年的運10,讓多少人看到中國大飛機的希望。然而,由于各種因素,運10還是下馬了。這又讓多少人為之惋惜,為之遺憾。這其中有客觀因素,也有主觀因素。現在再去一味地指責什么人,已經沒有意義了。畢竟,我們克服了諸多巨大的困難,讓我們的大飛機能夠一飛沖天。這樣的結果足以讓很多人感到欣慰了。在我們的C919上馬之前,國內有不少聲音是反對的。他們說,我們要搞自己的大飛機,是違背市場規律的。美國已經有了波音,歐洲也已經有了空客。我們再搞我們自己的大飛機,費錢費時不說,將來也不一定能找到市場。即使進入了市場,我們的競爭力也比不過波音和空客。這種絲毫沒有志氣的話,本身也沒有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誰就規定了,波音和空客就一定要永久地霸占住國際市場? 誰規定我們的大飛機將來就一定沒有競爭力? 這種說法本身既不科學,也沒有辯證法。科學的發現和進步是離不開實踐的,而對真理的認識也是離不開辯證法的。有的事,如果不去做,永遠就沒有希望。而如果我們下定決心去做,希望就一定不會跑掉。還有一點,在市場經濟中,沒有任何規律證明先進入市場的就一定會比后進入市場的更有競爭力。后來者居上的情況在市場中實在太多了。中國的大型民航客機完全有可能在未來能夠超越波音和空客,正如我們的天宮空間站遲早會超越國際空間站的道理一樣。多年前,有人寫過一篇文章,分析中國航天與中國航空之間的區別。那文章不是太客氣,認為中國航天完全是靠自力更生發展起來的。我們指望不上任何外援。如果我們自己不做,就永遠做不成,永遠不能成功。而中國航空一開始就是從學習蘇聯,仿制蘇聯的飛機開始的。多年來,我們的航空工業似乎永遠離不開這們的模仿和仿制。所以,我們的航空工業在自力更生方面永遠也趕不上中國航天。后來,我們想跟美國與西方合作發展我們的民航飛機,但總是不太順。這樣看起來,如果不走自力更生的道路,很多事還真的有可能做不成,也做不好。這樣的觀點看上去,似乎很有一點說服力。但是有一點,我以為這樣的說法對中國航空工業不太公平。中國航天確實很了不起,完全依靠自力更生,創出了一條全新的發展道路。不僅中國航空工業,我們的各行各業都應該學習中國航天的這種奮斗精神。然而,對于中國航空來說,它身上承擔的壓力要遠遠超過中國航天所承擔的壓力。
我們的航空工業,一開始就是為國防、為空軍建設服務的。我們的航空工業,主要任務就是生產我們自己的殲擊機。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我們的空軍一鳴驚人,被美國和西方稱為突然出現的空軍大國。那時,我們用的都是蘇聯的米格式飛機。在六十年代初,中蘇關系嚴重破裂,人家不再賣給我們所需要的殲擊機了。我們必須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制造大批的殲擊機。在這個時候,如果只是完全依靠我們自己來發展我們的殲擊機,困難很大,而且在短時間內根本就不能滿足國防與空軍的需要。在這種情況下,仿制蘇聯的米格飛機,能讓我們在較短的時間內生產出大量的國防需要的殲擊機,就成為我們航空工業當時面臨的最緊迫的任務。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我們擊落了十多架美制蔣幫高空無人偵察機。我們也需要這樣的無人高空偵察機。當時我們自己的力量確實較弱,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仿制。我們有的院校在七十年代,集中了多方的力量,對被擊落的偵察無人機的元器件進行大規模的測繪,然而進行逆向設計,幾經周折,最終研制出了我們的高空無人偵察機。據說,這款無人機至今還在用,當然也進行過多次適當的升級。至少它的性能在很多方面并沒有過時。我們從殲5、殲6、殲7,再到殲8,這些殲擊機在不斷地升級。在升級過程中,肯定有很多學習和模仿的工作,在學習與模仿中盡可能加入我們自己的創新。但總的看來,我們基本上還是在仿制的路子上走著。這辦法看起來并不高明,但多少還是管用的。要不然,我們怎么能夠生產出空軍所需要的足夠數量的殲擊機? 這是沒辦法的辦法。到了殲8時期,我們用了較大的力量設計了殲8II,這在當時算是我們最先進的殲擊機了。但是,與國外發達國家的第三代戰機想比,在性能上還是有一定的差距。我們自己設計過殲9,這是一款高空高速的戰機。但這款戰機很快就下馬了。因為追求高空高速,在機動性上就會受限。直到殲10上馬,我們才從根本上解決了機動性的問題。我們的空軍試飛員駕駛殲10試飛后,走下飛機,嘴上說,他媽的,這才是飛機。別看是在罵罵咧咧,但心里充滿著興奮和喜悅。殲10、殲20先后上馬后,我們的殲擊機走在一條發展的快車道上,瓶頸突破了,后面的路走起來就痛快多了。我們不僅需要民航用的大型客機,也需要軍用的大型運輸機和加油機。現在這兩項型號也都順利地走進我們的空軍序列,這是讓人非常高興的事。應該說,從殲10開始,我們已經逐漸擺脫了以往在航空工業中以仿制為主的設計和生產模式。因此,我們可以想象,我們的航空工業將會有一個真正的、快速的發展進程。我們不僅在諸多方面趕上西方發達國家,而且我們完全可能走在世界上航空產業的前列。這樣的日子不會太遙遠了。
(作者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修訂發布,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