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7日-星期三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學術探索 > 人文歷史 > 閱讀信息
延梅|紅色血脈:濡染黃土地
點擊:2603  作者:延梅    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發布時間:2023-08-22 19:23:08

 

1.jpg?


陜北黃土高原是農耕文化和草原文化的融合交叉地帶,是北方少數民族與中原統治者不斷割據擴張的前沿,戰亂、天災、人禍頻繁降臨,人文遺存和自然生態遭到嚴重的破壞。遠古時代這里水草豐美,植被茂盛,呈現出一派人與自然和諧的景象。而后來逐漸變成生態環境嚴重惡劣、荒涼、貧瘠、裸露、寸草不生,人們紛紛遷徙、逃荒,遠離故土家園。
早在“五四”反帝愛國運動爆發之后,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在陳獨秀、李大釗等領導革命活動的影響下,在北平、武漢、上海求學的陜西青年李子洲、魏野疇、李象九、劉天章、王尚德等,積極傳播馬列主義,先后創辦《秦鐘》、《共進》等刊物,將“五四”運動的新思想、新文化在閉塞的陜北得以傳播。
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共早期黨員李子洲、楊明軒、常漢三、羅瑞先等革命先驅在“綏德師范”鬧起來的,革命火種從這里燃燒燎原,為中國革命做出獨特重大貢獻、出現李子洲、魏野疇、王尚德、李象九等革命者。

2.jpg

杜斌丞,原名杜丕功(1888~1947.10)陜西榆林米脂人,一生追求救國之道,是近代著名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和愛國主義者,是中國民主同盟早期領導人。
1907年考入三原宏道高等學堂,接觸《民報》(中國同盟會機關報)、《夏聲》(陜西留日學生在東京創辦革命刊物,張季鸞任編輯)等進步刊物,接受新事物、新思潮的影響。
1913年夏考入北京高等師范學校學習,閱讀古今中外歷史刊物,研究世界各國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積極探求救國之道。接觸進步人士,探索社會問題。
1917年畢業后回陜北榆林中學任教。這所學校是西北地區最早傳播馬克思主義思想以及共產主義主張的地方。
1918年任校長,在開學典禮上明確辦學宗旨是德智體三育并重。培養“活潑、大膽、勇敢、堅韌、進取”的時代人才。
德育方面,要求學生努力讀書,將來致力于救國救民,以天下為己任,樹立“振興中華,舍我其誰”的責任意識和時代抱負。
智力方面,強調“兼容并蓄”要求學生學習古代文化,學習世界近代科學技術,要探索和掌握現代先進思想和知識,堅持“博學、審問、明辨、篤行”的教授和學習方法,提倡科學實驗和社會實踐。
體育方面,提倡勞動和注意身心健康。
杜斌丞受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受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和國內新文化啟蒙運動的影響,在師生中大力推行教育改革,提倡學術自由,科學民主。批判舊思想,舊文化,提倡新文化思想,傳播馬克思主義,十月革命,五四運動及陜北優秀作品,主張文學革命。支援在北京參加五四運動的陜北籍學生抵制日貨,愛國反帝斗爭。
在校極力推薦李鼎銘來榆林中學任教,第二年又同意李鼎銘回家鄉興辦地方教育。為榆中培養和輸送合格的學生,為國家培養有用人才。
他請名師,共產黨人魏野疇、李子洲、呼延震東到校任教,支持、鼓勵學生為國效力。謝子長、劉志丹、葉瑞禾、高崗等都是他的學生,并將魏野疇的政治主張,革命見解介紹給正在找不到出路而苦悶的楊虎城。楊虎城十分感謝杜斌丞的引薦并說:“真正知我者,斌丞先生;真正助我者,斌丞先生”。
1926年杜斌丞贊助和支持米脂興辦中學,培養了一大批革命人才,有劉瀾濤、馬文瑞、常立夫、張漢武、朱敏、尤祥齋等。
1927年2月杜斌丞作為陜北各界人士參加在西安慶祝大會時會晤了國民軍聯軍領導人馮玉祥、于右任和陜甘負責人魏野疇、李子洲,共產黨員劉志丹、劉瀾濤、張德勝,資助陜甘紅軍游擊隊槍炮、軍服等物資,并到各地考察政情。
1930年任國民黨第十七路楊虎城總部參議,曾任甘肅宣威使署秘書長。
1936年西安事變時,主張“跟共產黨走”后任陜西省政府秘書長。堅決反對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的禍國政策,杜斌丞提出“回漢一家,陜甘一體,打通新疆,聯合蘇聯,南北團結,反蔣救國”,以及“兄弟鬩墻,共御其辱”的主張,不避艱險,幾次入甘,協助楊虎城將軍經營開發西北。
他提出聯共反蔣抗日,積極促進楊虎城與紅四方軍達成協定《漢中密約》。在西安事變前后又以“聯合則勝,分裂則亡”的遠見卓識,為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做出重要貢獻。
1947年3月凌晨,杜斌丞在西安玉祥門外被國民黨逮捕,在獄中堅持斗爭,10月7日被反動派槍殺而英勇就義。
毛澤東親自寫下挽詞:“為人民而死,雖死猶存”,周恩來贊揚他是“魯迅式的共產黨員”、“革命教育家”。
杜斌丞烈士是一位民族的脊梁,是一個時代的先鋒,用盡他的一生,始終奔走在革命的路上,更是中華民族共同的歷史記憶和精神財富。

3.jpg

 

李子洲(1892.12.23~1929.6.18)出生在陜西綏德一戶小手工業者家庭。
1912年考入西安最有名的三秦公學。這所學校許多師生積極追隨孫中山并加入同盟會。
1917年考入北京大學;1919年五四運動協助李大釗出色完成了許多大量工作;1923年由李大釗、劉天章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并成為有影響的人物又是陜西籍學生運動會的領袖。同年,回到了陜北建立了陜北中國特別支部,使黨組織在榆林、延安等地發展起來,并在綏德第四師范學校擔任校長,給學生們講解《共產主義宣言》、《馬克思主義淺說》等著作。
1924~1926年創建陜北黨團組織,遍及陜甘兩省40多個縣市,成為“陜甘黨組織的頂梁柱”。
1929年2月叛徒出賣不幸被捕,6月18日在獄中病逝,時年36歲。
1940年毛澤東為李子洲親筆題詞:“陜北共產黨奠基人”;朱德題詞:“陜北共產黨發起人”;習仲勛題詞:“一代英烈,千秋功臣”。

4.jpg


魏野疇(1898.3.8~1928.4.10)出生陜西興平縣板橋鄉魏家村一戶農民家庭,在私塾學習后,1913年考入西安三秦公學;1917年考入北京高等師范學校;1919年參加五四運動,也是李大釗、劉天章介紹入黨。


在陜西學生團創建雜志又撰寫《中國近代史》傳播新思想、新理念。1923年接受榆林中學校長杜斌丞的邀請來校任教,積極向學生傳播馬列主義并翻譯《政治經濟學原理》還用《向導》、《新青年》激發學生革命思想和愛國熱情。


并為陜北早期培養出劉志丹、謝子長一大批進步青年和學生,使他們紛紛走上革命道路,成為優秀的干部和紅軍骨干。在青年學生中產生了巨大影響,是陜北第一個傳播馬克思主義和“五四”新文化的共產黨人,也是點燃陜北革命星火的第一個共產黨人

他是第一個參與西安黨組織的建立,1927年成立中共陜甘區委,任主要負責人,后改為陜西省委,任省軍委書記并主編《西北人民》刊物,被陜甘人民譽為“西北革命的急先鋒”。
1928年建立豫皖平原根據地,3月發動阜陽暴動,叛徒出賣被捕,4月10日壯烈犧牲。年僅30歲。

5.jpg


劉天章(1893~1931)又名劉望,字云漢。陜西高陵人。


1918年考入北京大學,1919年積極參加五四運動,火燒趙家樓與李子洲、魏野疇、楊曉初等人組織陜西旅京學生團,創辦《秦鐘》、《共進》進步刊物,任主編主任。


1921年經李大釗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是陜西第一個共產黨員,并先后介紹李子洲、魏野疇、武止戈、屈武、耿炳光等一大批青年走上了革命道路。

1924年6月大學畢業,任北京反帝運動大同秘書,協助李大釗做黨的地下工作,創建和發展黨團組織。曾任中共豫陜區委委員,中共陜甘區委候補委員。并兼任陜西《國民日報》社長,公開身份又是《天津商報》總編輯。
1930年擔任中共太原特委書記,山西省委書記。1931年7月4日參與組織山西駐平定縣的國民黨高桂滋部武裝起義,成立工農紅第二十四軍,協助地方黨組織建立阜平縣蘇維埃政府。10月叛徒出賣被捕,在監獄受盡酷刑,11月3日在太原英勇就義,年僅38歲。

6.jpg

 

李象九(1897~1954.10.16)出生陜西白水縣一戶農家,1919年受辛亥革命和新文化的影響,為了探索革命真理,到陜北保安縣投奔井岳秀部下石謙連當班長。
1923年前往北京與李子洲、魏野疇、劉天章加入陜西在旅京學生進步組織。1924年由李子州介紹在綏德秘密加入共產黨并派回陜北瓦窯堡搞武裝斗爭。
1925~1926年在安定縣積極開展革命活動,演講、宣傳革命思想,1927年10月12日組織和領導與唐澍、謝子長、白明善等發動著名的“清澗起義”,打響西北地區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的第一槍。
1930年黨組織委派在馮玉祥、鄧寶珊部從事兵運和政治工作。1931年又回到家鄉發展黨組織,1936年和平解放西安事變做了大量工作,曾護送閻紅彥、閻揆要等共產黨員通過封鎖線到陜北根據地。并利用各種關系向陜北運送武器。1946年經杜斌丞介紹加入中國民主同盟,為和平解放北平做了大量策反工作。
他和謝子長、劉志丹等革命者是在榆林中學讀書受李子洲、魏野疇等人的影響,接受馬列主義革命思想,毅然決然地走上了革命道路。

7.jpg

 

謝子長(1897~1935.1)原名世元,曾改名德元,號浩如,化名東陽,生于陜西安定縣(今子長)人,一個比較富裕的農民家庭。
在榆林中學接受新文化運動并受著名教育家杜斌丞“教育救國”的思想影響,回到家鄉任教辦學。認真學習,勤于思考,在社會環境中產生“僅靠筆桿子和溫和說理斗爭是救不了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勞苦大眾。只有拿起槍桿子,組織軍隊才能推翻帝國主義和軍閥的統治。”
1921年投筆從戎,考取山西太原陸軍學兵團,1923年畢業結識了魏野疇參加“共進社”,1924年回到家鄉組織武裝革命斗爭,1925年會同李象九、史蔚然等人赴天津、北京參加反帝斗爭,探索真理。在李大釗的影響下加入中國共產黨,后根據黨的指示回到陜北進行革命活動。
1927年初,組織安定縣農民協會打擊封建官僚,懲辦土豪劣紳,10月與唐澍等人參加組織領導“清澗戰役”。1928年5月參與領導“渭華起義”,1930年任陜北行動委員會在陜北、寧夏、甘肅等地兵運工作。
1931年10月與劉志丹將南梁游擊隊和陜北游擊隊合編為西北反帝同盟會,1932年2月12日改編中國工農紅軍陜甘游擊隊(即二十六軍前身)任總指揮,率領部隊轉戰陜甘邊,創建革命根據地。
1933年黨派往察哈爾抗日同盟軍18師,負責中共組織工作,同年,11月回陜西任中共中央北方代表駐西北軍特派員。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建立陜北紅軍游擊隊5個支隊,建立安定、延川根據地。
1934年任中共工農紅軍陜北紅軍游擊隊總指揮,粉碎國民黨對陜北蘇區的“圍剿”。1935年2月任西北革命委員會主席,在長期征戰中多次受傷,因傷病惡化于2月21日病逝,時年38歲。

8.jpg

 

劉志丹(1903.10.4~1936.4.14)名景桂,字子丹,陜西保安(今志丹)人,出生書香門第。1922年考入榆林中學,曾任先生會主席,受李子洲、魏野疇老師進步思想的影響,接受“五四”運動的新思想,新文化,閱讀進步書籍,積極參加和組織領導學生運動,同軍閥井岳秀等封建勢力作斗爭。
1924年加入青年團,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秋,奉命入黃埔軍校學習,曾任國民革命軍第四陸軍政治處長,1927年奉命回陜西省委擔任秘密交通工作。
1928年與謝子長等一起領導“渭華起義”,次年擔任陜北特委軍委書記。1931年任西北反帝同盟會副總指揮,中國工農紅軍陜甘游擊隊總指揮,1932年創建工農紅軍第二十六軍。
1935年與紅二十五軍在永坪會師,合編為十五軍團,任副團長和參謀長。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任,北路軍總指揮,10月任二十八軍長。1936年4月東征抗日,在山西中陽縣三交鎮不幸犧牲,時年33歲。

9.jpg

 

習仲勛(1913.10.15~2002)出生于陜西省富平縣一個農民家庭,早年參加進步團體,接受革命思想,1926年加入青年團,1928年入黨。
1930年受組織委派到楊虎城部隊做兵運工兵任中共營委書記,1932年3月在甘肅兩當領導發動“兩當起義”,9月參與領導創建渭北革命根據地。
1933年2月任共青團三原縣委書記,從事武裝斗爭、農民運動和青年工作,3月與劉志丹創建照金陜甘邊革命根據地,先后任陜甘游擊隊總指揮部政委,中共陜甘邊特委軍委書記,陜甘邊區革命委員會副主席、主席,陜甘邊蘇維埃政府主席。
1935年9月同劉志丹等一大批領導干部在錯誤肅反中被王明路線執行者關押,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到達陜北后才得以釋放平反。
1936年元月任關中特委書記,抗日戰爭時期歷任關中分委書記、專員。綏德分委書記、專員等職。
1945年6月,黨的第七次中央候補委員,8月指揮領導著名的爺臺山自衛反擊戰,取得重大勝利。解放戰爭時期,歷任中共中央西北局書記,西北野戰軍前政委,接受毛澤東指示,組織策劃國民黨陜北保安團起義,參與指揮西華池戰斗。
1947年3月,協同彭德懷指揮保衛黨中央、毛主席和陜甘邊的戰役,相繼取得了青化砭、羊馬河、蟠龍鎮“三戰三捷”和隴東、三邊戰斗的勝利。在整個解放戰爭時期和彭德懷、賀龍轉戰西北戰場,開展新式整軍運動,組織后方支前,戰勝十倍于 我軍的國民黨軍隊,為解放大西北,解放全中國做出卓越的貢獻。
建國后,歷任中央宣傳部部長,國務院副總理,十一屆中央書記處書記。第五、七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2002年在北京病逝。

10.jpg

 

高崗(1905~1954)原名高崇德,字碩卿。出生于陜西榆林橫山縣高家溝一戶貧苦農民家庭,1926年在榆林中學就讀加入中國共產黨,開始追隨劉志丹、謝子長參加革命,秘密搞兵運、建游擊隊、發動武裝起義,創建西北革命根據地,是陜甘邊和陜北兩塊根據地創始人之一。
1935年2月任西北革命軍委員會副主席兼總政委,9月任紅十五軍團副政委。1935年10月陜北“肅反”,嶗山戰役結束不久被逮捕。錯誤路線平息后,高崗擔任三邊特委軍事部部長。1938年5月任中共陜甘寧邊區黨委書記,1941年5月任中共中央西北局書記。
抗日戰爭時期,一直在陜甘邊區工作,出色的工作能力得到了中央的認可和重視,1945年中共“七大”當選政治局委員。調北滿軍區司令,任東北民主聯軍副政委,東北解放軍第一副司令,東北局書記等職。共和國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等職。

11.jpg

 

閻紅彥(1909.9.13~1967.1.8)原名閻侯雁,曾用名周濟、陳一川,生于陜西安定(今子長)縣。1924年為了維持生計入陜北軍閥井岳秀部當兵,在李象九、謝子長等共產黨人的影響下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7年10月參加清澗戰役后在陜西、山西從事革命活動,組織工農武裝。1931年與吳岱峰、拓可寬、楊重遠等創建中國工農紅軍晉西游擊隊。
1932年2月任 中國工農紅軍陜甘游擊隊第一大隊長,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蘇維埃政權,被當地群眾譽為救苦救難的“神軍”,6月任陜甘游擊隊總指揮,參與創建陜甘工農紅軍和陜甘根據地,12月與謝子長、劉志丹組建二十六軍。
1934年選派出席共產國際在莫斯科召開的第七次代表大會,入國際馬列學院、蘇聯紅軍陸軍大學學習。1935年4月受命送密碼回到陜北。1936年初任中共工農紅軍沿海游擊司令,擔負封鎖黃河沿岸,保障紅一方面軍東渡黃河的任務,3月任第30軍軍長、政治委員,率領參加東征戰役。回陜北后,在瓦窯堡抗擊國民黨軍進攻,掩護中共中央機關轉移。
1939年任警備第一旅政治委員,率部駐防甘泉、富縣一帶,鎮守陜甘寧邊的南大門。1942年入中共中央馬列學院、中共中研黨校、參加整風學習。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后方警備第三團長;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原野戰軍三縱副司令員、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參加過邯鄲、隴海路、定陶等戰役。1947年隨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1948年參加鄭州、淮海戰役,1949年參加渡江和解放大西南戰役。
共和國建立當選中共第八屆中央候補委員,第一至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勛章和一級解放勛章。

12.jpg

 

劉瀾濤(1910.11.7~1997)又名劉華甫,1925年參加革命,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共青團米脂縣宣傳部長,陜北特委秘書長。
1931年不幸被捕,在獄中堅持斗爭,英勇不屈,1936年經中共中央營救出獄,任中共天津市委副書記。1937年赴延安中央黨校學習,任陜甘寧邊區黨委常委兼宣傳部長,中共綏德特委統戰部長,特委書記。
1938年參加中共六屆六中后,奉調晉察冀邊區任北岳區黨委書記等,1944年秋參加中共七大。1945年2月黨的六屆七中當選候補中央委員,同聶榮臻有力配合支持毛澤東和周恩來在重慶談判。
1948年任中共中央華北局常委兼組織部長、書記,華北軍區副政治委員,華北人民革命大學校長。1949年9月出席全國政協第一屆大會,共和國成立當選政協第四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為鞏固和發展華北、穩定西北,做出貢獻。

13.jpg

 

馬文瑞(1912.11.4~2004.1.3)陜西子州人,早年接受進步思想參加學生運動,1926年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1928年入黨。先后任共青團綏德縣書記,中共安定縣委書記,共青團陜北特委書記。
1934年赴“三邊”國民黨部隊開展兵運工作并成功將敵騎兵一個排的人槍帶入南梁根據地。1935年開辟陜甘邊根據地東區,建立赤川、紅泉兩縣政權,1936年任陜北省委秘書長兼白軍工作部部長,安塞縣東區工作委員會書記。在周恩來、葉劍英領導下開展對國民黨東北軍和西北軍的爭取工作。1937年進入抗大學習。
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共陜北西部黨委書記,中共隴東地委書記等,1944年秋,任中共中央西北組織部長,西北局黨校校長,紀檢委書記等。1953年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副書記兼組織部長。1979年任陜西省第一書記,1993年任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會長,中共第八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一、十二節中央委員;第四、五、六全國人大代表;政協第二~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2004年病逝。
還有陜北早期參加革命的廖乾五、何挺穎、張德勝、郭洪濤、賈拓夫、賀晉年、馬兆祥等都是陜北鬧紅的老前輩。
拂去歷史的塵灰,掀開光輝的篇章。那些千古風流熟悉的名字,叱咤風云的身影,金戈鐵馬的彪悍,依舊在驚濤駭浪中熠熠生輝。那燎原的熊熊烈火在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原中燃燒,那跨越近代歷史舞臺上演的每一幕都給我們留下無盡的啟示,只有回顧紅色歷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才能走的踏實,看的更遠。
翻開早已泛黃的斗爭史,悠長的號角聲、槍炮聲時刻在耳邊回蕩,讓我們帶著一腔熱血,回到那戰火紛飛,崢嶸歲月中去。書寫塵封的記憶,品讀英烈們的光輝事跡。沿著革命的軌道在過去、現在和將來歲月中穿梭,奔向領導中國革命,探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光輝歷程。
2022年10月30日

(作者系北京知青;來源:昆侖策網【原創】,作者授權首發)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人民網
  • 央視網
  • 新華網
  • 求是
  • 中國軍網
  • 中國經濟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中國科技網
  • 中國共產黨歷史和文獻網
  • 紅色文化網
  • 觀察者網
  • 參考消息
  • 環球網
  • 毛澤東思想旗幟網
  • 紅旗文稿
  • 紅歌會
  • 紅旗網
  • 烏有之鄉
  • 橘子洲頭
  • 四月網
  • 新法家
  • 中紅網
  • 激流網
  • 宣講家網
  • 中共黨史網
  • 國史網
  • 全國黨建網
  • 中國集體經濟網
  • 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
  • 西北革命歷史網
  • 烽火HOME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 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