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千百年來圍繞秦始皇的評價,始終存在著唯物史觀與唯心史觀的分歧,也存在著把握歷史發展主題與歷史虛無主義編造戲說歷史的較量,更存在著以史為鏡與歪曲歷史含沙射影發泄私憤斗爭。遵循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準確把握中國歷史發展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的指示,發表電視劇《秦始皇》系列感悟,正確認識和科學評價秦始皇這個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重要人物,實事求是看待秦始皇實現大一統等奠定中華民族輝煌的一些重大事件重大問題,旗幟鮮明反對借評價秦始皇指桑罵槐開國領袖的傾向,真正知史愛黨、知史愛國,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應有的貢獻。
電視劇《秦始皇》看了多遍,真正感受到了他結束諸侯割據實現中華民族大一統的偉大,也感受到了他杜絕分封制推行郡縣制的崇高,還感受到了他創立反抗外來侵略精神、留下炎黃子孫終引以自豪寶貴遺產的彪炳千古。然而,更感受到他對趙高太過仁慈,對李斯過于信賴。沒有洞察到除了自己,誰也鎮不住趙高;也沒有覺察到除了自己,李斯永遠是講勢利的倉鼠。結果釀成他們狼狽為奸,葬送大一統江山,引發六國卷土重來的最大悲劇,變相制造了他被歷代復辟倒退抹黑謾罵的最大冤案,所以留下令千秋扼腕的最大遺恨。
一、不能不提的秦始皇“三不朽”偉績
前兩篇已經論述了秦始皇創造的千秋偉業,但為了說明他的遺憾遺恨,又不能不再概述他的蓋世奇功。由于秦始皇對中國的功勞和中華文明的貢獻太大,簡單歸納幾條很難說夠說足說清楚,所以擬從古人推崇的“三不朽”角度,從秦始皇在開創性繼承性影響力上的無出其右,解讀這位歷史偉人的偉大。
秦始皇的立德。這個“德”不是狹隘的品德,而是千古不朽的德治。秦始皇結束了上溯持續了兩千多年的中國混亂紛爭局面,開創了向后延續了兩千多年的中國式皇帝制度,實行大一統的封建中央集權專制。主要包括:——創建并完善了中央政府三公九卿制,三權并立,互相制衡,為后世歷代所借鑒;——推行并完善了郡縣制,改分封世襲制為考核任命制,實現了中央對地方的有效控制;——推行并完善了軍功爵制,以“無功不受祿”摧毀了“世卿世祿”的血緣宗法制,打開了底層平民向上躍升的通道和空間。千載猶行秦法政,秦始皇深刻改變了中國封建社會的發展走勢,其歷史功績是卓越而巨大的,這就是秦始皇“創制垂法,博施濟眾”創立的不朽功德。
秦始皇的立功。這個功不是普通的戰功,而是改變歷史的久久之功。秦始皇親政后以雷霆手段奪取政權,并以超常的手段和果敢,一舉平息關涉生母的嫪毐叛亂,又以十年之功,迅雷之勢滅亡六國,結束了封建諸侯割據狀態,實現了真正意義的全國統一,奠定了大一統的中國基本版圖。這表現在肇建統一大功之后南征百越,使南蠻、東夷、北狄、西戎的廣土眾民,成為中華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開疆拓土之功;也表現在北擊匈奴收復河套地區,修筑建立立體軍事防御陣線,惠及千秋萬代,凝聚中華民族愛國激情的萬里長城之功;還表現在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規模興建基礎設施的皇帝,修建以咸陽為中心通向全國各地的直道馳道。西方有著名的羅馬大道,從咸陽到九原郡跨越14個縣全長736公里的直道,見山鑿山、遇溝填溝、全部用黃土夯實,是比羅馬大道早200多年的全世界第一條最高的高速公路。還有修建“世界灌溉工程遺產”鄭國渠、“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靈渠等重大水利工程,發揮靈渠成為世界上最古老運河的作用,建設水陸交通要道之功。這就是秦始皇的“拯厄除難,功濟于時”。
秦始皇的立言。這個言,不是一般言語,而是影響深遠的法治思想。秦始皇厲行法治,通過商鞅變法和李斯定法,定法制,行法治,取得了巨大成果。時至今日,依法治國仍然是人類社會的主流價值取向和行為模式。秦始皇統一思想,根據治理的需要對先秦百家思想進行詮釋、取舍,抑儒揚法,確立以法家為主、百家為輔的治國思想和執政理念,為后世所推崇和敬仰。秦始皇統一文化,推行法同壹、車同軌、書同文、度同制、幣同值、行同倫,為中華文明的傳承和發展創造了文化認同的基本條件,從根本上避免了國家分裂,使統一成為中國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秦始皇之所以被譽為“華夏祖龍”,就是因為秦始皇在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中不可取代的至高地位。奴隸社會到了夏商周,尤其是土崩瓦解的周朝,已經證明奴隸制無法適應生產力的發展,秦始皇創建的第一個封建主義大一統王朝,不僅順應了歷史潮流,也為歷代封建王朝統治基本格局。他創下的中央集權制政治格局,創立的奠定歷朝歷代政治基本框架的郡縣制,對中國封建社會的貢獻實在太大了,憑借這些無可替代的功勞,秦始皇完全無愧于“千古一帝”的稱號。故而李白寫下“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謳歌秦始皇的威武霸氣,贊揚秦始皇的豐功偉績。后世少見其言,卻廣見其行其理,雖久不廢,影響深遠,此法治、文化之功也,這就是秦始皇的“言得其要,理足可傳”。
有位偉人說,秦始皇比孔子偉大得多,孔夫子是講空話的,可謂評價極高。唐韓愈曾以“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不知群兒愚,那用故謗傷。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伊我生其后,舉頸遙相望”贊揚李杜詩文,并譏斥“群兒”抵毀前輩的無知可笑,同樣秦始皇的豐功偉績也是“光焰萬丈長”,任何詆毀秦始皇的行徑,也都是“群兒愚”謗傷,都是“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二、秦始皇的四大過
秦始皇一直戴著暴君的帽子,被罵了幾千年,個中既有大秦帝國“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不可抗拒規律,也有秦始皇本人不能忽視的過。秦始皇的過,一般都認為有四條:
第一,重大戰略和特大工程太多,又缺乏長遠規劃和周密部署。南征北伐,修直道馳道和靈渠,萬里長城,驪山帝陵,件件都是傾全國之力的刻不容緩,除了帝陵不能說不重要,就是太集中太緊急,步子太大,致使建設超越國力,超出了老百姓承受能力,即使再利國利民,如果聽任基層把群眾往死路上逼,也不能不激化了國內的矛盾。
第二, 缺失儲君制度,來不及培養和選擇合格的繼承人。由于扶蘇勸阻修皇陵和民眾勞役過重,被秦始皇貶出京城,派往上郡蒙恬軍中任監軍,致使意外去世后,國家權力和形勢失控,埋下了國家敗亡的伏筆。盡管秦始皇巡游得重病作書命長子扶蘇送葬,并繼嗣帝位,卻因沒有機會向其他大臣公開,導致趙高篡改遺詔,秦胡亥篡位,倒行逆施激起民變的悲劇。
第三,缺少新制度探索、完善、優化的時間。秦始皇尚未及為新創的帝制進行有效探索和完善優化,就去世于東巡途中,致使大秦帝國二世而亡。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當時關東諸多郡守和駐軍將領,其實都是秦始皇自己一手任命的。秦二世胡亥,或者說李斯和趙高,連重新安排和調動官員的時間基本沒有,他們繼承的就是秦始皇留下來的布局。也沒有歷史證據證明,他們在這幾個月內對關東地區做了大規模的人事調整。
第四,單獨給趙高留遺詔,讓趙高有搗鬼機會。后代所了解的是趙高奉命寫遺書,信還未發出,秦始皇就死在沙丘行宮。其實就是趙高的搗鬼,蒙毅突然被遣返回邊關可見一斑。當時秦始皇出游隨從人員除了趙高、李斯、胡亥,還有上卿蒙毅(蒙毅是蒙恬的親弟弟,扶蘇的親信),在緊急關頭從秦始皇的身邊遣走蒙毅,也就是去掉了扶蘇的耳目。加之趙高曾被蒙毅治罪而判死刑,自然對蒙毅恨之入骨,發誓要滅掉蒙氏一族,遣返蒙毅必然是趙高等陰謀政變的前奏。
當然,有人認為秦始皇還有其它方面的重大失誤和過錯。比如有人說,秦始皇除了焚書坑儒,還有“建立的封建專制主義制度太完善,害得我們不能及早進入資本主義社會,落后挨打一百年;實行暴政,大興土木,嚴重破壞了自然生態平衡;法律殘酷,砍腳者之多弄得木腳(假肢)貴得驚人”等。但筆者認為,只有上邊那四條,應該是直接影響和危及大秦江山的。不過類似的過,很多朝代都有,而其中第四條表現得那么淋漓盡致,那么極端極致,那么令人扼腕,聚集點、關鍵點和焦點,都集中在秦始皇對趙高的溺愛和李斯的寵信上,也揭示了秦始皇何以千古遺恨。
三、秦始皇的千古遺恨
秦始皇功高蓋世,也的確留下千古遺恨。這千古遺恨,既有他生前認為謹小慎微的趙高,冒天下之大不韙的密謀政變;也有他一直視為忠心耿耿的李斯,在他尸骨未寒為了一己之私的徹底背叛。不僅與陳勝吳廣起義根本不同,也與劉邦項羽有著本質區別,趙高和李斯屬于體制內的豺狼和蛀蟲,不僅顛覆了秦始皇創下的偉業,讓六國卷土重來,也讓他仇恨的人為了自己的權位和利益,一直抹黑侮辱著他,實在令人扼腕。
秦始皇留下的最大遺患和遺恨,就是過于寵信趙高、太信任李斯,換言之,就是對近臣寵臣徇私情。可這又很令人費解,因為自秦始皇13歲繼承秦王位,到掃平六國,再到建立大一統秦朝,都是在與自己的王室甚至恩人母親的爭斗,時時表現出大義滅親的壯舉。自登王位,就面臨丞相呂不韋專權,不得不與恩人呂不韋斗智斗勇,也面臨自己的祖母華陽太后和母親宣太后自以為是的攬權干政,又不得不與她們周旋,成功地粉碎弟弟成嶠篡位陰謀,毫不留情地奪取她們的權力,改變了自己沒權沒人孤苦伶仃的狀況。尤其是面對母親放縱男寵嫪毐,養虎為患,動搖他的江山,以智慧和英武,果斷平息嫪毐叛亂,毫不手軟誅殺嫪毐和私生子,毫不客氣地幽禁太后。第二年更是痛下決心免除恩人呂不韋的相職,當發現呂不韋還與六國聯系企圖東山再起,又毫不留情地逼殺呂不韋,任用了尉繚、李斯等人。僅僅10年間就滅六國,結束了長達數百年的分裂割據、混戰不已的局面,創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中央集權國家。秦朝建立后,在郡縣制與分封制的激烈斗爭時,他義無反顧地斷絕老秦人功勛和貴族們的封王封侯念想,堅決實行郡縣制,堅定廢除了自商周以來的分封制,還將原六國貴族豪富遷至關中、巴蜀,以防止他們的分裂復辟活動。在鞏固秦王朝統一上,更是堅定地焚書坑儒,對復辟倒退毫不手軟。可以說秦始皇在實現大一統的道路上是不徇私情,也沒有半點的心慈手軟。雖然趙高是寵臣,李斯是信臣,但再近也超不過母親,再有功也比不上呂不韋的一步步運籌帷幄,無論從哪個方面說,都不應該留下趙高和李斯。
眾所周知,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華夏大一統的鐵腕政治人物,也是建立首個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古今中外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可以說是經天緯地、扭轉乾坤。對呂不韋和母親弟弟等能痛下決心割臂斷腕,可為什么單單對趙高心慈手軟,屢屢被趙高的假象所迷惑,對區區趙高下不去手,留下最大的遺恨。熟讀歷史的人都會明白,大凡帝王都有疑心,對待身邊的人尤其是對有可能造成威脅的人更甚,秦始皇能夠掃平六國一統天下,絕不會沒有識人的本事,又為什么沒有看清趙高呢?其實秦始皇也是疑心很重的人,對趙高也不是沒有懷疑,只是都被趙高蒙混過關。比如有一次,他偶然看到李斯車駕太盛——也就是排場太過奢華,表情有些不悅。身邊的一個太監,悄悄把這一情況透露給了李斯,于是李斯以后出行便輕車簡從,秦始皇看到李斯外出的驟然變化,認為“這一定是太監泄露了我的話”,于是大怒,嚴令察辦,可怎么也沒有查出那個家伙,惹得秦始皇處死了當時所有在場的太監。可見秦始皇疑心不為不重,又為什么就不疑心趙高會篡改遺詔搞政變呢?因為他根本沒有把趙高看在眼里,以為趙高既沒有讓他疑心的能力和權力,也沒有讓他疑心的膽量和野心。在秦始皇眼里,趙高只是個中書府令,不過是既無人事權、也無兵權的管理車馬文件之類的不起眼小角色,充其量是個可憐的奴才而已,不會也不可能亂政。所以秦始皇從來就沒有想過防范趙高。可人算不如天算,英明一世的秦始皇就是沒算到趙高會膽大妄為,偏偏就是趙高這個秦始皇認為興不起大浪的奴才,不僅篡改他的遺詔,還威逼利誘李斯與其狼狽為奸,逼死扶蘇蒙恬,擅立胡亥,發動了影響幾千年的宮廷政變,制造了影響久遠的無數起令人發指的慘案,上演了遺臭萬年的指鹿為馬的暴政,葬送了秦始皇嘔心瀝血打下的江山。
趙高是秦始皇留下的最大遺患。因為秦始皇在病危時刻讓趙高起草詔書,命將詔書和國璽遞送給長子扶蘇,催扶蘇立即趕回咸陽,主持喪禮。但秦始皇忽略了趙高是胡亥的老師,教胡亥“書及獄律令法事”,頗得胡亥寵幸,特別希望胡亥為帝,一旦胡亥即位,自己則會受到重用。而扶蘇即位,不僅重用的必是扶蘇信任的蒙恬兄弟,而且一朝君子一朝臣,趙高能不能得到像秦始皇當政時那樣的信任,也是未知數,所以作為小人的趙高必定鋌而走險。如果秦始皇能夠同召三人(李斯、趙高、蒙毅)一并交代后事,趙高就沒有機會篡改遺詔,大秦朝就不會那么快滅亡;再如果當時同意蒙毅對趙高的處置,死了的趙高不可能管理皇帝文書,也就沒有日后趙高的為所欲為;再如果他晚死幾個時辰,等到他寫給扶蘇的信被使者送走,就沒有后來趙高說服并串通偽造遺詔,讓胡亥取代扶蘇即位的事情;還如果秦始皇不是突然暴死在巡視途中,而是正常死在宮中,扶蘇等都在場,秦始皇死后正常繼位,也就沒有后來胡亥的橫征暴斂、荒淫無道,就沒有趙高的胡作非為,秦朝也很可能不會二世而亡。怎奈歷史沒有如果,由于秦始皇沒能發現趙高是隱匿在自己身后的一顆定時炸彈,實實在在由于趙高讓大秦走上了一條不歸路,小小的宦官趙高名副其實成了一個大帝國走向滅亡的潘多拉之盒,依仗著秦二世胡亥對他的寵信,把秦朝的暴政推向了頂峰,當惡不讓成為亡秦第一人。秦始皇英明一世、糊涂一時,沒有洞察到趙高政變的可能性,不能說不是最大的遺憾和遺患。
趙高也是秦始皇留下的最大遺恨。因為趙高曾犯了大罪,秦始皇責令蒙毅依法懲治,蒙毅不敢枉法,判處趙高死罪,并除掉了他的宦官籍。秦始皇卻認為趙高有才勤勉,不僅赦免了趙高,還恢復了他的官爵,埋下趙高怨恨蒙毅,害怕日后扶蘇蒙毅治罪而犯下謀逆滔天大罪。趙高成為得志便猖狂的中山狼,成為咬死農夫的毒蛇,根子就在秦始皇對趙高太仁慈,太相信趙高鼻子一把淚一把的表演,太輕信趙高能夠改過自新,所以埋下了這個禍害,毀了自己的一世英名,毀了自己打下的一統天下。更令人唏噓的是,后來很多陰謀家都以趙高為師,學習趙高的心狠手辣,為自己個人私欲而不惜顛覆大好江山,為了自己能出口惡氣而置千萬百姓于死地。后世還有人把趙高捧為趙國的臥底,捧為身殘志堅的宦官典型,甚至出現了尊稱趙高為“趙公”(趙高是公公,稱趙公公尚能說得過去,簡稱趙公就有著不可告人的企圖),更是出現了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趙高,出現了一次次殘忍暴虐和一場場腥風血雨,足以讓秦始皇遺恨千古。
為什么李斯也是秦始皇的最大遺患和遺恨?因為李斯從一個不起眼的小人物被呂不韋舉薦到秦始皇身邊,而且得到秦始皇的特別重用,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華,并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一代名相。可以說,沒有秦始皇就沒有李斯,沒有秦始皇開創的偉業,就沒有李斯政壇上的如魚得水。撇開二者君臣關系,但從普通人來講,無論從哪方面說,秦始皇都是李斯的恩人;無論怎樣理解“士為知己者死”,秦始皇都是李斯值得去死的“知己”。可李斯居然在趙高的威逼利誘下,無恥地背叛秦始皇,自己也落得被殺頭的可恥下場。如果李斯有點骨氣,有點忠于秦始皇的硬氣,有點珍惜自己追隨秦始皇打江山的勇氣,拒絕趙高的陰謀,拒絕與趙高的狼狽為奸,就不會落得豬狗不如下場,不但秦朝的歷史會改寫,自己的命運也會改寫,自己的歷史還會改寫。趙高之所以能夠膽大妄為秘不發喪,制造讓百官以為秦始皇仍然活著的假象;能夠喪心病狂篡改遺詔,與胡亥密謀篡奪帝位;能夠肆無忌憚假造遺詔逼迫扶蘇和蒙恬自殺,都是李斯充當得力幫兇的結果。因為李斯是名正言順的堂堂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秦丞相,“一人”即秦始皇去世了,新君還未立,他這個“萬人之下”就是實際上的一把手,就是大秦的臨時負責人,大臣、軍隊包括皇室的人他都能指揮得動。即使趙高假傳圣旨,他也有辦法有力量粉碎他的陰謀。即使有少數人追隨趙高和胡亥,但只要李斯公開扶持扶蘇,就會得到大臣、軍隊和人民群眾的響應,趙高胡亥也是斷然難以成功的。可李斯沒有看清只有忠誠秦始皇,就能夠成為像前朝周公后代的霍光而名垂千古,卻偏偏選擇了無恥的背叛。正是李斯貪戀權勢、貪圖富貴的背叛,不僅斷送了秦始皇的偉業,斷送了自己,也成就了趙高,成就了胡亥,還引發了荒淫無道,招來了陳勝吳廣起義,導致了秦朝滅亡。李斯最終落得被趙高誣陷謀反,公元前208年腰斬于咸陽的下場,完全是咎由自取,是背叛秦始皇必然結出的惡果,因而也成為“聰明反被聰明誤”的千古典型。后來有人不知出于什么目的,不僅替李斯開脫,認為他前期有功、后來有錯,屈服趙高屬于不得已,還堂而皇之把李斯列為“中國古代十大賢相”,真不知在秦始皇死后他“賢”在哪里?可以說,把李斯捧得天那么高,與美化趙高是連在一起的,都是歷史唯心史觀的拙劣表演。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是唐朝杜牧的《阿房宮賦》的警句,也是千百年來的醒世恒言。秦始皇不明白除了自己,趙高誰都不怕;除了自己,誰都震懾不住趙高。也不明白除了自己,誰都用不好李斯,也只有自己能夠挖掘李斯的聰明才智很好為國家服務。他輕信趙高的小心謹慎假象,輕信李斯的骨子里自私的偽忠誠,也就留下任誰都無法挽回的千古遺恨。今天重新解讀秦始皇的遺恨,就是要以史為鏡,純粹對黨和人民的忠誠,堅決反對趙高、李斯之類的形形色色偽忠誠,絕不能重演“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的悲劇。
參考資料:
作為帝王一般都會有疑心病,秦始皇究竟有沒有懷疑過趙高,覓知友2023-09-27。
【相關閱讀】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侯立虹:秦始皇永垂千古的五大豐碑——電視劇《秦始皇》感悟之三
2023-11-25破譯秦帝國書簡,歷史再無秘密!秦始皇被黑2000年,真相是什么
2023-08-28?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