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紅》電影版第六場“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場景截圖
55年前,即1964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節,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在人民大會堂萬人禮堂上演,以宏大的規模、精良的制作轟動全國。這部音樂舞蹈史詩在周恩來總理的關懷指導下創作,調動了各藝術門類的頂尖專家,與全國精選出的3000多演職人員通力合作,日夜兼程排演了50天,正式上演后連演了十四場,場場爆滿。
為了讓全國觀眾都能看到這場演出,在周總理的建議下,1965年,八一電影制片廠將《東方紅》拍成了舞臺電影,全國人民由此得以看到這場盛大的演出,也讓我們可以通過網絡再次重溫那個激情澎湃的歲月。
值此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東方紅啦編輯團隊采訪了《東方紅》當年的舞蹈編導之一薛守義老先生,薛守義曾任濟南軍區前衛歌舞團藝術指導,如今已有83歲高齡。3個多小時的回憶里,薛老給我們講述了這部音樂舞蹈史詩一些不為人知的臺前幕后的故事,那些周恩來總理親自指導制作的歷史細節。
以下內容根據薛守義口述整理:
《東方紅》這部大型音樂舞蹈是史詩性的,是歌頌毛主席帶領中國人民在各個歷史時期的革命斗爭。舞臺效果研發出了當時最先進的技術,比當時的電影還生動。演出非常成功,觀眾從各地往北京來,很多單位打電話來要票,外賓觀看后,被其精美震驚,更好奇一場這么多人的演出,不到兩個小時能有53個節目、37個場景,是如何組織得這么有序的?
后來總理說拍個電影吧,滿足他們的要求。畢竟一場演出3000人太多了,組織一次不容易。
薛守義先生提供的當年3000多演職人員的大合影
1964年10月16日,毛澤東主席同黨和國家其他領導人接見參加演出《東方紅》的全體人員合影局部
我親身體會,這部史詩的成功有幾個主要原因,首先就是周恩來總理的領導。
在周總理的倡導下,1964年7月20日,當時的中宣部副部長周揚、文化部副部長齊燕銘和文化部藝術局局長周巍峙見到了周總理,總理提議是否可以考慮用大型歌舞的形式來表現新中國建立的歷史。這是《東方紅》第一次被提到議程上。7月31日,周總理再次召集會議討論,最終確定了《東方紅》領導小組成立,親自選定了小組十三位負責人,文化部、解放軍總政治部、中宣部各個單位負責人擔任了小組領導人,下轄幾個分組,挑選了一批業內頂尖人物。
1964年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節目單封面及部分演職員表
我是跟著濟南軍區前衛歌舞團于8月11號調到北京的。已經開始著手工作的導演團跟我們介紹這個節目不一般,是總理親自抓的,而且親自指導。周總理的關懷表現在很多地方,我希望能毫無保留地回憶給大家。
表現好秋收起義
剛進團,導演團就跟我們說,針對已有的腳本,總理看后已經指示要重點歌頌好、表現好毛主席領導的秋收起義。
后來大家在這一節的具體操作中下了不少功夫,一開始是一個天幕,千萬支火把星星點點的在空中,來展現星火燎原。
然后火把一點一點地移動到上場口,緊接著演員們拿著點亮的火炬上場。一上來兩組人對著穿過,過了幕條又穿回來,像千軍萬馬,很有氣勢。最后在幕前用龍擺尾的方式讓火把一組一組地轉,最后一下涌向臺前。
此時,秋收起義暴動歌響起,整個舞臺站滿了人民群眾。用這個辦法落實了總理說的,武裝斗爭很重要,槍桿子出政權,第一個建立了工農根據地的是毛主席領導秋收起義
長征一定要表現紅軍過彝族區
萬水千山這一場,原來只有帶鐐長街行、飛奪瀘定橋、雪山草地、陜北會師這些情節。是周總理提出,長征一定要表現紅軍過彝族區,因為這段歷史關乎到革命成敗,關乎到長征能不能前進的問題。
當時中央紅軍過云南的彝族區,曾被彝民武裝圍擊,他們以為是老騷擾他們的國民黨。后來紅軍參謀長劉伯承親自去做工作,并和彝族頭領小葉丹歃血為盟,結成了兄弟。紅軍送給彝族群眾大洋,彝族群眾送給紅軍物資,還派了一個自己的向導,助紅軍渡過前方的大渡河。
當時導演團手里沒有現成的素材,我們山東團推薦了之前做過的一個長征舞劇,叫《洪流》,其中有一段就是過彝族區。小葉丹和劉伯承結盟的那一段,里邊有一個歌叫《情深誼長》,舞蹈也是編排好的。
指揮組的司徒漢看完覺得詞和曲都表現得很好——“五彩云霞空中飄,天空飛來金絲鳥”,金絲鳥是形容解放軍的,“啊,紅軍是咱們的好兄弟,長征不怕路途遙……”最后,司徒漢只稍微改動了一點點,好像只是改了一處“啊”,就推薦給導演團了,最后送給總理審查。
周總理看了之后很高興,由此定下了這段五分鐘的歌舞。這樣的長度算是挺重的篇幅了。在總理的提醒下,后加的這段效果不錯,歌也流傳,舞也挺好看,這歌一直流傳到現在,算是有很大吸引力吧。
遵義會議為什么要突出
原來的臺本在表現遵義會議這段歷史時,只有一首歌曲《遵義會議放光芒》,因為時間越來越緊迫,大家都挺發怵會議不好表現,所以就只用了一首歌。總理看后說這一場要突出表現,因為這次會議確定了毛主席的領導地位,中國從此就有了主心骨,有了掌舵人。只用一個歌就輕了。
任務布置下來,導演組就發動編導們思考怎么改。后來大伙一起出主意,設計了這么一個場景:讓遵義的城樓出現在天幕上,晚上天空星光閃閃,紅軍一組一組地布滿舞臺,都在焦急地盼望著遵義會議的投票結果。
音樂組還為此寫了一首歌,寫得很抒情:“抬頭望見北斗星,心中想念毛澤東,迷路時想你有方向,黑夜里想你照路程……”經過這一段的鋪墊,然后一個人出來說會議結束了,毛主席成為我們的領導,整個舞臺沸騰起來,此時再唱起《遵義會議放光芒》,遵義城頭閃金光。效果一下就不一樣了。想出這個辦法后,空軍的孟兆祥導演負責指導排練的這一場,這一場在整個劇里也是很突出的。
我記得后來《紅軍戰士想念毛澤東》這個歌就傳開了,演員和編導們很快就都會唱了,經常哼兩句。因為這個歌很深情,這樣一個抒情歌曲在整部《東方紅》中不多。
但很可惜,節目單里這首歌沒標作者,因為是后加的。這首是陳亞丁、任紅舉作詞,時樂蒙、彥克作曲,一起后加的還有《情深誼長》,填詞的王印泉,譜曲的臧東升也都沒寫上。但當時沒有人會在意這些細節,都是一心使勁把節目搞好。
“中國人民站起來”要在天安門前
對第六場“中國人民站起來”,總理提出,這個場景要在天安門前,另外要專門為這場寫一個歌,這場應該是掀高潮的時候了。
當時是8月底,已經接近彩排演出了,胡松華為此突擊了一夜,寫出《贊歌》作為這一場的開頭,“從草原來到天安門廣場,高舉金杯把贊歌唱,各民族兄弟歡聚在一堂……”詞一出,這一場的主題一下就清晰了。原來我們國家大型的文藝表演,都少不了用人數眾多的舞蹈去表現民族大團結,但是都沒有像這次主題這么凝練。
2018年年底,胡松華在《憶往四十年·感慨新時代》的一次訪談中提到這次創作:
當時來了一位軍人同志說,松華同志,你趕快跟我走,現在把你第四場調到第六場偉大節日,來落實周總理的重要建議。為了烘托新中國誕生的喜慶氣氛,在這偉大節日前半場要加上一位男高音獨唱,用什么音樂風格那?當時周總理提出來:就確定蒙古族音樂風格吧,并且以舞伴歌。因為蒙古族民族不僅是英勇騎射的民族,也是音樂民族,任務落在你身上了。
我當時一聽又激動又緊張,連歌詞帶曲都要寫出來,因為明天黎明就要交稿。為什么呢?因為周總理和陳毅元帥等著哪,過兩天就要在人大會堂演出現場來審查改點。創作時間只有一個晚上,就像完成一件軍事任務。(編者加)
這場最后改編完,大伙看著滿意,總理看了也滿意。給周恩來總理看的大綱,其實就是節目單和朗誦詞。但周總理不僅想得周到,也很懂,給出的建議非常專業。
1964年大型音樂舞蹈史詩舞蹈編導薛守義系列專訪未完待續,更多精彩揭秘,請關注后續報道。
口述人:薛守義,采訪:陳薇薇、林苗苗
來源:微信公眾號“東方紅啦”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