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中國空軍戰機首次進入日本海
韓國媒體報道:中國空軍戰機雖然從對馬海峽折了個彎兒,但包括2架轟-6轟炸機、2架殲11 戰機和1架圖-154偵察機在內的機群編隊還是飛到了日本海上空。
隨后,中國空軍新聞發言人申進科證實,中國空軍于12月18日出動轟炸機、殲擊機、偵察機等多型多架戰機,成體系飛越對馬海峽赴日本海國際空域訓練,檢驗遠洋實戰能力。
他表示,這是中國空軍年度訓練計劃內的例行性安排,符合相關國際法和國際實踐,不針對任何特定國家、地區和目標。
日本海雖然以“日本”命名,但不是日本的海,對馬海峽屬于非領海海峽。依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所有國家均享有航行和飛越的自由。
中國空軍遠洋訓練引起海內外廣泛關注。它創造了兩個第一次:中國空軍戰機第一次飛越對馬海峽,中國空軍戰機第一次飛進日本海。
這是空軍的一小步,但對中國軍隊來說卻是一大步。因為這次穿越的是美國盟友韓國和日本之間的海峽。按照中國空軍習慣,此后這里也將實現巡航常態化。
有專家認為,中國空軍戰機飛進日本海,這標志著美國經營60多年的島鏈北端出現破碎。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B.中國過去是怎樣失去日本海的
延邊的防川,位于中朝和朝俄界河圖們江入海口,人稱“東方第一村”。中朝俄交界的鼎足地帶。登高遠眺,三國風光盡在咫尺。
地球村9號曾多次來過這里,當然不只是為了領略歐亞交匯的異域風情,更是想看一眼不遠處的日本海,還有日本海上的過往商船。
歷史上,中國曾是日本海沿岸國,我國曾稱之為“東海”、“鯨川之海”等。
早在漢武帝時期,中國東北部的疆域邊界西自貝加爾湖,東至鄂霍次克海、白令海峽西岸、庫頁島以北地區。
唐朝時期,中國在這一地區設置安東都護府,其轄區北起黑龍江流域及鄂霍次克海,南抵渤海及西朝鮮灣,東至朝鮮半島北部的廣大地區。
元朝還專門在黑龍江下游的奴兒干設立了征東招討司(又稱征東元帥府),鎮轄黑龍江直達海口的廣大地區和庫頁島。
明代海疆區劃大體沿襲元代,在東北地區設置都司(都指揮使司的簡稱)。
清朝在入關之前已統一了東北地區,范圍自鄂霍次克海至貝加爾湖。清朝統一全國后,設立奉天將軍、吉林將軍和黑龍江將軍守衛管理東北地區。
1643年,即清兵入關的前一年,俄國的遠征隊到達黑龍江流域。1689年中俄簽訂了《尼布楚條約》,條約規定中俄以額爾古納河、格爾必齊河為界,再由格爾必齊河源順外興安嶺往東至海,嶺南屬中國,嶺北屬俄國。
1853年,俄軍侵占庫頁島。1858年5月,中俄簽訂《璦琿條約》。1860年7月,沙俄軍艦悍然占領海參崴,將該地改名為符拉迪沃斯托克(意為“控制東方”),他們實現了對烏蘇里江以東的實際占領。1860年11月簽訂《中俄北京條約》,俄國不僅強迫清政府承認《璦琿條約》有效,還把該條約中關于烏蘇里江以東至海包括海參崴在內的40萬平方公里的“中俄共管”之地“劃歸”俄國!
從此,中國沿日本海地區的所有領土全部喪失了,僅余從圖們江進出日本海的權利。
1938年日軍封鎖了圖們江口,從此中斷了我國由此出海的權力。1990年5月,中斷了52年的圖們江通海航行,我國終于恢復試航。
1991年10月24日,聯合國最大的經濟組織開發計劃署向世界隆重宣布具有歷史意義的創舉:把圖們江地區開發計劃作為它支持的首選項目,用20年時間,在中國、朝鮮、蘇聯交界處的圖們江三角洲約一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興建一個多國經濟技術合作開發區。
由于朝鮮半島危機,聯合國開發項目計劃不了了之。
聽得見海風呼嘯,卻望不見海水浪花。
就差那么一點點,延邊遠離了日本海,東北遠離了日本海,中國遠離了日本海。
時任國務院總理李鵬當年在視察吉林省琿春市后,曾對中俄邊境過去及現在的狀況,用一首詩發出了感慨。“圖們江水向東流,土字牌(吉林防川村中俄邊界的起點處)前路斷頭;登上哨所見滄海,舊事不堪再回首。”
隨著時間的推移,及中俄兩國“歷史上最好時期”的到來,情況正悄悄發生實質性的改變。
2016年5月12日有報道稱,中俄合力推進扎魯比諾萬能海港建設。扎魯比諾港是天然不凍港,距離中國邊境僅18公里,距離中國琿春市僅有60公里,位于圖們江口北側的日本海岸。該港投入使用后,中國有望獲得圖們江出海口。
這意味著,東三省無出海口的歷史難題將迎刃而解,甚至,連內蒙古北部都可能實現與國際市場更直接的交流。
這里將成為未來“海上絲路”和“冰上絲路”的新起點。
C.日本海關乎“一帶一路”安全
中國東北的形勢和東北亞的形勢密緊相連。
學者張文木認為,從隋朝開始,東北問題升溫,隋煬帝,唐太宗兩個人都想征服朝鮮半島,都失敗了。明朝時東北成了亡國之源,后來的民國也事出東北。“九一八”后,中國形勢日益升級為全面抗戰。明白這些了,也就明白了毛澤東 剛建國就派軍抗美援朝的原因。志愿軍最終將美國人打停在三八線。
毛澤東把美國壓在三八線,中國東北穩定保持至今。
隨著中國崛起,日本海成為中國走向俄羅斯北部和北冰洋“冰上絲路”的必經之地。
就在今年12月8日,中國聯手俄羅斯,在北極圈干了件大事:中俄能源合作重大項目——亞馬爾液化天然氣項目在俄羅斯境內的北極圈正式投產,該項目也被譽為“北極圈上的能源明珠”。這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北極LNG(液化天然氣)項目!
普京更是親自啟動裝船鍵!
亞馬爾成為了“冰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支點。這不僅將帶動俄羅斯能源產業和邊疆地區發展,還能夠豐富我國清潔能源供應。
2019年,亞馬爾項目將全部建成。根據中俄合同,光是液化天然氣,每年就至少要給中國400萬噸。這意味著中俄合作的這個項目就可以解決進口量的1/4!
此項目不但能夠解決我國的液化天然氣供應緊缺問題,還為我國拓展了新的北極航道。
在美國提出“印太戰略”背景下,北邊“冰上絲綢之路”的出現,意味著中國正在實現“四面突圍”!
從東邊看:隨著中國實力的發展,空軍戰機開展出島鏈遠海訓練,并且繞臺灣飛行,證明沒有什么鎖鏈能夠鎖住中國。再往東走,就到了巴拿馬運河。隨著中國與巴拿馬建交,“一帶一路”延伸到中美洲和南美洲。
從西邊看:中歐班列的開通,讓“陸上絲綢之路”更加暢通便捷,中國的西大門更加開放。
從南邊看:“中巴經濟走廊”特別是瓜達爾港建成通航,弱化了馬六甲海峽對中國的鉗制。同時,中方提議建設“人字型”中緬經濟走廊,開辟通向印度洋又一陸上通道。加之“海上絲綢之路”隨著南海島礁建設的順利推進,更加暢通無阻!
扯遠了哈。回到經日本海的北極新航道。地球村9號查閱相關數據顯示:一旦北極東北航道正式開通,我國沿海諸港到北美東岸的航程,比巴拿馬運河傳統航線縮短2000到3500海里;上海以北港口到歐洲西部、北海、波羅的海等港口,將比傳統航線航程短25%-55%,每年可節省533億到1274億美元的國際貿易海運成本。
中石油俄羅斯公司總經理蔣奇稱,“如果能夠充分利用這個北極航道,將來中國跟歐洲之間的經貿合作也會降低很多的物流成本,提高我們中國跟歐洲之間的經濟合作。”
日本海或將成為中國的黃金水道。
中國和俄羅斯將在日本海經營,這是美國和日本不愿看到的。
安倍提議的日美澳印首腦戰略對話機制已經啟動,成為精心培育日美澳印“菱形包圍圈”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美國特朗普認同的“印太戰略”,日本安倍更是跳起來歡呼。可以看出,日美同盟關系短期內不會動搖。
當下,日本想通過印太戰略制約中國“一帶一路”和中國在亞太地區不斷上升的影響力。
印太戰略還能構建新的鎖鏈嗎?
中國力量在上升,時間在中國這頭!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