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薛惠鋒(中國航天系統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院長)
十九大報告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筆者認為,如果沒有戰略科學家的遠見,沒有“會當凌絕頂”的戰略視野,中國的創新就難以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而錢學森一生最為珍視的系統工程的戰略思想,對今天的創新中國建設大有啟示。
錢學森的系統工程思想,他稱之為“中國人的發明”。早在20世紀80年代,錢學森就總結了他的思想,提出了一系列科技創新的理念。
“系統論”的顛覆性思想,實現了人類認識客觀世界的飛躍。現代科學家技術的建立和發展,以“還原論”為思想為基礎,這起源于古希臘哲學,就是把復雜對象不斷分解為簡單對象,將全局問題不斷分解為局部問題來解決。“還原論”是現代自然科學取得成功的方法論基礎。但隨著自然科學的發展,“還原論”日益暴露出無法突破的瓶頸。
例如,認識了基本粒子還不能解釋大物質構造,知道了基因也回答不了生命是什么。愛因斯坦晚年執著于研究“統一場”理論,想把物理學中的強力,弱力、萬有引力、電磁力四力統一起來,把時空、質量、能量、溫度、電磁場等所有物理學概念和研究對象通過嚴格的數學理論全部統一到一個大體系中來。
這就需要解決由下往上的問題,也就是復雜性研究中的所謂涌現問題,這是還原論方法解決不了的。
而3000多年前,誕生在中國的整體論思想,把萬事、萬物看作一個整體,從整體上考慮最優效果的思想,對于破解“還原論”的弊端,具有哲學上的指導意義。
錢學森的貢獻在于在哲學層面,將還原論方法與整體論方法辯證統一起來,形成系統論方法。就是從系統整體出發將系統進行分解,在分解后研究的基礎上,再綜合集成到系統整體,實現系統的整體涌現,最終是從整體上研究和解決問題。
在方法技術層面,錢學森提出了“從定性到定量的綜合集成方法”,為獲取“人機結合、人網結合、以人為主”的智慧指明了方向。其實質是把機器的邏輯思維優勢、人類的形象思維與創造思維優勢有機結合在一起,把數據、信息、知識、計算機體系有機結合起來,構成一個高度智能化的“新人類”。
系統論的方法不僅將對自然科學,對社會科學等其他科學技術領域產生深刻的影響,正如錢學森指出的,系統科學的出現,還是一場誕生在中國的科學革命,這是人類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進步。錢學森的這一系列思想,“集東西之大成、通古今之變化、匯天地之至美”,需要我們不斷運用、不斷發展,從而走好我們新時代的創新道路。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從零開始,5年攻克43項技術難關,此人被譽為“第二個錢學森”!
2017-10-14今日聚焦:他被稱為當代錢學森,他放棄美國綠卡回到中國,白宮驚了一身冷汗!……
2017-08-20?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