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襄公二十四年》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三不朽。這里所說的“三立”可理解為人生的三個最高標準,即:修養完美的道德品行,建立偉大的功勛業績,確立獨到的論說言辭,就是做人、做事、做學問。我國唯一的“國家杰出貢獻科學家”、航天事業奠基人錢學森,正是這樣一位“三不朽”的人民科學家。
立德
古圣先賢把“立德”擺在“太上”之位置,因為“德是才之帥,才是德之資”。
錢學森始終將個人理想與祖國命運相結合。學生時代,他勤學精進,志在報國,樹立“航空救國”的遠大理想;留美期間,他潛心攻研,志在興國,決心學成歸國報效,將自己所學用于祖國建設需要。錢學森到美國學習時就下決心一定要把美國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學到手后再回來報效祖國,在美國學習工作20年,使他深諳西方文明特別是現代科學技術的優勢,回國前他的導師馮·卡門評價他“在學術上你已經超過我了”。
1955年9月17日,被美國無理扣留5年之久、即將登上克里夫蘭總統號郵輪的錢學森坦露了回歸祖國的心愿:“我已經考慮了很久,不打算再回到美國,我要盡最大力量來建設自己的國家,讓中國人民過上幸福、有尊嚴的生活。”錢學森用畢生心血踐行了自己的心愿,始終不改初衷。回國以后,他獻身國防,志在強國,成就了“兩彈一星”偉大事業。1991年10 月16日,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錢學森“國家杰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和一級英模獎章,他表示出一貫堅持的“我作為一名中國的科技工作者,活著的目的就是為人民服務。
進入晚年,他老驥伏櫪,志在富國,為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傾注了畢生心智,并深具人類意義。錢學森自幼受中華傳統文化熏陶,深知東西方文明各自的劣勢和局限性,回國后在黨的領導下創立了我國航天事業,使他更加清楚社會主義制度和中華傳統文化的優越性,因此他晚年的理想信念是將東西方文明的精華集成起來,創立認識客觀世界、改造客觀世界的知識體系。這不但會使中國出現“歷史上從未有過的繁榮和強大”,而且綜合集成了古今中外的優秀文明成果,是“站在世界系統整體的角度看世界”,能夠從總體上解決人類面臨的現實問題,“更長遠地為我們人民造福,為全世界,為全人類造福”。錢老在80歲高齡時的心愿仍然是為人民服務,是用現代科學技術體系去解決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問題。
立功
錢學森的科學貢獻體現在其科學實踐成果和科學理論體系兩個方面。他從一位為了人類和平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堅強衛士;到為我國國防事業建設中做出了歷史功績的中國科技界的領軍人物;再到他從更高層次思考科學技術的發展問題,深入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多個領域提出了一系列新觀點、新思想、新理論。
錢學森在遠赴重洋留美20年間,提出了若干重要概念、超前設想和科學預見,在航空工程、空氣動力學、薄殼穩定性、噴氣推進技術等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開創性成就,特別是在火箭與航空領域,以《工程控制論》的出版為標志,“用不可靠的元器件可以組成一個可靠運行的系統”,開創了一門嶄新的技術科學,這不僅是對自動化學科發展的重大貢獻,也是對系統科學發展的重大貢獻。
錢學森在我國航天事業發展中的突出貢獻,被譽為“中國航天奠基人”,被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兩彈一星”的研制成功是新中國由弱變強的標志,是新中國成立后最振奮人心、最為世界矚目的事業。錢學森本人卻把自己的貢獻看得很淡。他曾多次表明:“我做的只不過黨所領導的、有千萬科技工作者參加的偉大科研系統工程中的一粒小芝麻,真算不上什么。一切成就歸于黨,歸于集體。”原航天部710所的于景元研究員說:“錢學森在開創我國航天事業的同時,也開創了一套既有中國特色又有普遍科學意義的系統工程管理方法與技術。”
錢學森從航天工程實踐中總結提煉,將系統工程思想運用于總體設計部和科學技術委員會的構建,為后來的中國系統工程發展提供了思想、理論、方法、技術、工程等方面的支撐。1978年錢學森等在《文匯報》上發表《組織管理的技術——系統工程》,第一次較為明確地定義了對中國系統工程的早期認識。為進一步發展系統科學,在錢學森的倡議和主導下,在原航天部710所開辦了七年半時間“系統學討論班”,組織政府、軍隊、科研、教育等各個行業的人員進行集中研討、開展學術交流。大家從不同的學科領域出發,用系統工程的視角來重新認識,并開創性地提出了“從定性到定量綜合集成方法”及其實現形式“從定性到定量綜合集成研討廳體系”,這是錢學森系統思維和系統思想在方法論上的具體體現。討論班的舉辦為中國的系統工程發展做出了堅實的貢獻,被譽為“中國系統工程的搖籃”。
立言
錢學森是一位真正的科學家,他最看重的是在科學理論上的創新。他在整個科學技術體系的系統性上做出了自己的創新性貢獻。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以還原論為基礎建立起來的現代科學技術部門越分越細,物理學對物質結構的研究已經到了夸克層次,生物學對生命的研究也到了基因層次,但認識了基本粒子并不能解釋大物質構造,知道了基因也回答不了生命是什么。錢學森認為:“這種只講分不講合的研究方法就有點機械唯物主義的東西在里面了,這樣分得越細就越看不見全貌了,你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嘛。一棵棵樹看得很清楚,但整個森林是怎么回事就不清楚了。”這說明在還原論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科學領域各自分隔,尚不成體系,無法從總體上回答一些復雜的系統問題,有著很大的局限性。
錢學森將以分析為主的西方還原論思維和以綜合為主的東方整體論思維辯證統一起來,開創了系統論思維,在此基礎上建立的現代科學技術體系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開放系統,使人類的智慧達到了新的高度。1979年 10月,在北京舉行的系統工程學術討論會上,錢學森在《大力發展系統工程盡早建立系統科學的體系》一文中提出了現代科學技術體系。在這個體系中,不同領域、不同學科、不同層次的知識相互關聯、相互影響、共居一體,并且將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而發展。現代科學體系的構想和框架是一個開放的矩陣式縱橫交錯的系統,縱向分為三個層次:頂層次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底層次是現代科學技術的 11個大部門,通過中間的11架“橋梁”把馬克思主義哲學與11個大科學技術部門連在一起。使辯證唯物主義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它既可以指導科學技術研究,又隨著科學技術進步而不斷豐富和發展;既把哲學和科學統一起來,也把理論和實踐統一起來。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