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2日-星期二
一般的美劇,如果周更,算是正常發揮。如果日更,那導演肯定信馬克思,非常良心了。《白宮的游戲》就屬于這種良心劇。就在北京時間昨天晚上,美國國務卿雷克斯·蒂勒森被炒魷魚了。
白宮的混亂程度已經超過想象,連蒂勒森如何被炒魷魚的現在都有兩個版本。第一個是白宮官方版,說上周五蒂勒森接到了幕僚長凱利的電話,得知自己被炒了。這算是“正常程序”,只是憋到昨天才公布這個消息。第二個是副國務卿史蒂夫·古德斯坦的說法。他說蒂勒森是看到川普發的推特后才知道自己被炒了。
這第二個說法很有戲劇性。據說蒂勒森剛非洲訪問了回來,在安德魯空軍基地降落,然后他的一位幕僚提醒他看推特。但問題是,蒂勒森沒有推特賬號,于是他們只好把這條推特的內容打印出來。于是蒂勒森就知道自己被擼了。
雙方都是在職的聯邦政府高官,所以筆者也不知道該信誰。在筆者看來,貌似打著合法程序旗號的第一種方式對蒂勒森傷害更大,因為他當時還在非洲出差呢。怎么前腳還在辦總統的差事,后腳工作就沒了?突然接到一通電話,凱利同志對他說,中央已經決定了,我們要另請高明了。
關于蒂勒森被炒的原因,網上已經有了很多分析,筆者就不贅述了。這里就說一個容易被人忽視的點。
最近幾周,調查“通俄門”的司法部官員羅伯特·穆勒對黎巴嫩籍美國商人喬治·納達爾進行了詢問。這位納達爾是一位政治掮客,長期游走于阿聯酋王室和美國政府之間,為阿聯酋在美國購買政治影響力。
左:穆勒。右:納達爾
據《紐約時報》報道,納達爾頻繁造訪白宮,與班農和庫什納都有多次會面。同時,就在川普就職的當天,納達爾結識了川普的金主之一,開私人安保公司的艾略特·布洛迪,并在之后把他引薦給了阿聯酋的當權者,軍事領導人穆罕默德·本·扎耶德·阿勒納哈揚王儲。納達爾通過這些關系影響了川普政府的中東政策。
艾略特·布洛迪
納達爾的背后是阿聯酋,阿聯酋與卡塔爾不和,并希望美國支持其主張。這與蒂勒森的想法是相悖的。從去年蒂勒森前往中東調停卡塔爾與阿聯酋、沙特等國的爭端中可以看出,蒂勒森希望中東合格能夠和諧相處,同時不希望美國在別人的矛盾對立中選邊站隊。
因此納達爾和他的阿聯酋老板不喜歡蒂勒森,曾游說川普解雇他。布洛迪也表示應該讓蒂勒森離開,在自己發給納達爾的備忘錄中說道“雷克斯表現很差勁”。
《紐約時報》這篇報道的日期是3月3日,筆者當時對該報道的一些說法一笑置之,因為筆者不相信一個小小的阿聯酋通過一個政治掮客,使點銀子就可以左右白宮的人事安排和美國的中東政策。誰知道才10天的功夫蒂勒森就涼了。當然,筆者沒有說川普是收了阿聯酋的好處才解雇蒂勒森的,沒有這個意思。
媒體說蒂勒森和川普長期不和,這一點可以從以往的報道中得到驗證。去年11月30日,路透社就報道“據匿名高官透露”,川普打算讓蓬皮歐接替蒂勒森。
這個蓬皮歐何許人也?他1986年以班級第一的成績從西點軍校畢業,在柏林墻邊站過崗,然后參加過海灣戰爭。隨后去哈佛法學院深造,1994年獲得司法博士(J.D.)學位,并且加入頂級期刊《哈佛法學評論》的編委會。后來當過律師,開過安保公司,做過石油設備公司的總裁。2010年從政,當上眾議員,一直干到2016年,直到川普任命他為CIA局長。
有一個小細節,說當年競選議員的時候,蓬皮歐團隊的推特賬號轉發了某極端右翼人士的推文,該推文稱奧巴馬是“邪惡的穆斯林共產主義者”。后來蓬皮歐的團隊又刪除了轉發。不過可以看出在蓬皮歐心中“共產主義”大概是一個很不好的詞。
蓬皮歐的意識形態決定了他對中國的敵視態度。1月末,他接受BBC采訪時說中國是美國的“重大威脅”,而且相對于俄羅斯,中國在美國搞顛覆破壞“留下更多足跡”。
這個人讓筆者想起美國前國務卿約翰·杜勒斯。兩人都參過軍,受過系統法學教育,而且意識形態上比較保守極端。在任國務卿期間,杜勒斯主持建立起了北約,以貫徹他的反蘇反共的價值觀,讓冷戰的鐵幕徹底落下。后來又搞了不少小動作,比如發動政變推翻伊朗民選的摩薩臺政府,復辟巴列維王朝。
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左)與國務卿杜勒斯(右)
筆者此前不斷強調過,川普也好、美國軍方也好,已經在多個官方報告和正式場合把中國欽定為對手了。這么說蓬皮歐上臺也很符合川普政府搞新“冷戰”的戰略目標。
川普政府內部的“反華”氣氛從100上漲到了110,我們不必太驚詫,但是不得不正經面對了。畢竟誰知道特務頭子上臺后會搞多少小動作。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