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4日-星期四
“You are fired”!2018年3月13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當天解除了國務卿蒂勒森的職務。
特朗普還發推特說:“謝謝你所做的工作哈,蒂勒森。蓬佩奧,中情局局長將成為我們的新國務卿。他的工作做得很棒!吉娜·哈斯佩爾將接任中情局局長,首位女局長哦!”特朗普的語氣有點“嘻哈”!
特朗普說,他與蓬佩奧相處愉快,認為蓬佩奧是政府中的效忠派。言外之意,蒂勒森與“效忠派”是有差距的。
蒂勒森很受傷。他認為這是特朗普卸磨殺驢!
就在4小時前,蒂勒森剛剛結束非洲之行回到華盛頓。在非洲訪問時,因為要在半夜處理朝鮮問題等急事而沒有睡好覺,并明顯感到身體不適,為此將非洲之行縮短了一夜。
蒂勒森在訪問非洲期間,還散布“中國在非洲制造債務危機、助長腐敗”等言論。中國駐南非大使林松添在約翰內斯堡舉行記者會,剛痛斥蒂勒森“睜眼說瞎話”,結果蒂勒森下崗了……
為了幫特朗普“讓美國再次偉大起來”,65歲的蒂勒森也算拼老命了!
此前,有關特朗普對蒂勒森不滿并計劃替換他的傳言已經持續了幾個月,但蒂勒森嘴硬,堅稱他沒有離開的打算。有媒體認為,特朗普用這種方式宣布消息,的確是對蒂勒森的“羞辱”。
地球村9號認為,特朗普實在對國務卿蒂勒森特失去了信任,也失去了信心。他希望在即將到來的與金正恩會面和開展貿易談判之前,讓一個新班子就位。
如此,特朗普版宮廷斗爭就因為這件事:蒂勒森不聽招呼!
其實結局從一開始就已經注定。
蒂勒森最早對于特朗普的邀請就猶豫不決,最終決定入職國務院也抱有試一試的心態。他與特朗普兩人不管是在性格還是處事風格上都頗為不同,蒂勒森在“通俄門”問題上又曾失言,因此在一年多的工作中,幾乎沒怎么得到特朗普的支持。蒂勒森還和特朗普多次發生政策分歧,這包括在朝鮮核問題、伊朗核問題和俄羅斯問題等。蒂勒森在12日自作主張,嚴厲批評俄羅斯毒害在英國的一名前俄間諜及其女兒。搞得特朗普多次“嗆聲”蒂勒森:要“省省力氣”。
此外,《紐約時報》還證實,特朗普對蒂勒森在開會期間的肢體語言感到厭煩。蒂勒森在決策過程中,一旦與特朗普產生分歧,不是翻白眼,就是無精打采。
地球村9號檢索相關細節都顯示,蒂勒森甚至連最核心的信息都沒有第一時間得到,可以說是一個被高度邊緣化的國務卿。不管從時間上,還是方式上,蒂勒森的離職并不突然。蒂勒森被離職,展現了特朗普的行為風格:一如既往地任性,始終控制著最終決策權。
不過,對于特朗普這樣一個行事風格隨心所欲、沒有路徑依賴的總統而言,為其做助手總是壓力巨大的。
這里舉一個小例子:特朗普在白宮接見韓國代表團,當場答應接受金正恩的會面邀請,讓在場的美國決策層高官深感震驚,國防部長馬蒂斯和國家安全顧問麥克馬斯特中將都表示高度擔憂,但他們對特朗普的諫言都被當場駁回。特朗普老頭很倔強,聲稱自己非常了解情況。
特朗普的套路多哈!
朝鮮半島有中國利益。特朗普在朝鮮半島所有舉動,都會引起中國關注。
特朗普認為,蓬佩奧是當下“關鍵節點”擔任國務卿一職的正確人選,并期待蓬佩奧繼續推進朝鮮半島無核化進程。
隨后,一位白宮高級官員證實,特朗普選擇在此時“換將”,是因為他希望能夠在即將到來的美朝領導人會面及其他貿易談判前,讓其“新團隊”人員“就位”。
與此同時,蓬佩奧本人發表聲明說,表示能帶領國務院制定并執行特朗普的外交政策。
新任國務卿蓬佩奧可能是有史以來資歷最淺的國務卿之一?,F年55歲的蓬佩奧2017年1月被特朗普任命為CIA局長,此前,他一直是美國國會的眾議員,也是眾議院特別情報委員會成員,對外交事務并不熟悉。
特朗普之所以選擇蓬佩奧接任國務卿一職,有三個原因:一是蓬佩奧曾經騰挪于軍商政三個領域,在各領域都積累了廣泛的人脈;二是特朗普認為蓬佩奧會是很好的政策執行者;三是特朗普本人也比較信任有軍隊背景的人。
從蓬佩奧的經歷看,我們可以分析他的行為方式:一是,作為茶黨成員,個人性格接近特朗普,在政治立場上屬于右翼,在朝鮮和伊朗核問題上態度強硬;二是,蓬佩奧與美國的大工業集團,尤其是科氏工業集團關系緊密,它們在政治思想上頗為接近,都屬于保守派,蓬佩奧將難以避免受到這些集團的影響。
由此,我們可以認為蓬佩奧的政策主張可能“更加鷹派”。他在南海問題和網絡安全問題等上對中國也頗有微詞。今年1月,蓬佩奧在接受BBC的采訪時稱,中國和俄羅斯一樣,“對美國構成嚴重威脅”,并批評中國試圖盜取美國的商業信息以及在西方施加“隱秘影響力”。
不過,已經對外這么強硬的特朗普政府還能強硬到哪里去,這是一個問題。由于特朗普本身的決策更具有個人傾向。蓬佩奧究竟能在國務院做出多大的成就,能否改變國務院當前萎靡不振的狀態,不僅取決于他個人的能力,更取決于特朗普的喜好。
還要看到,美國的對外關系并非可以允許無遠弗屆地盡情發揮和折騰,在美國實力沒有新的實質增長時,新政府即使有雄心,可以使用的外交工具也大多是老的。
當然,特朗普除了強硬,也不乏靈活性,他更像是在把強硬與討價還價的藝術結合起來,推行自己的“美國優先”戰略。
蓬佩奧在執掌國務院后必然在立場上更加靠近特朗普,這將在一定程度上修補蒂勒森時期國務院與特朗普產生的裂痕,也就是說,國務院也有可能成為推動對華強硬的重要力量。
路透社的文章認為,蒂勒森離職是迄今特朗普內閣最大的人事變動。在蒂勒森擔任國務卿期間,60%的高級外交官辭職。特朗普在短短一年時間讓國務院一團糟,也算創下歷史。
從斯卡拉姆齊到弗林,從普利巴斯到班農,從??怂沟娇贫?,“You are fired”在特朗普政府繼續得以體現。作為“吃瓜群眾”,大家關心的是,誰是下一個?
事實上,特朗普政府高官走馬燈式替換,全球觀眾都對特朗普政府能否保持政策連續性存著疑問。
西方學者盧斯近日發文稱:西方試圖遏制中國崛起,卻一直在神助攻中國。進入21世紀以來,西方已給中國送出三份大禮,特朗普可能是第四份。
第一份大禮是2003年伊拉克戰爭,這場戰爭帶來的傷害遠遠超過了特朗普迄今為止的所作所為。
第二份大禮是2008年金融危機。這場危機戳穿了西方中產階級越來越富有的神話。
第三份送給中國的地緣政治禮物是西方正在興起的民粹主義反彈。此后,人們對西方制度的信任一直在下降。
第四份呢?“特朗普是西方送給中國的最大禮物”。美國的優勢在于其聯盟的力量。特朗普目前搞得內外不團結。比如,“特朗普越是削弱加拿大和德國等盟友,中國就越容易完成走向全球中心舞臺的任務。”
當下,在一個國家間聯系日益密切的全球性網絡中,國家間競爭很大程度已經體現為戰略能力的競爭。誰在戰略能力上高人一籌,誰就更有可能精心籌劃未來,在危機和挑戰來臨時更加應對有方。現在的西方國家對內面臨治理挑戰,對外處理國際事務時無力甚至混亂,都根源于它們的戰略能力,特別是有效的政治社會組織能力出了問題。
戰略能力是制定大戰略的基本資源條件,如果沒有這種能力作為前提,無論戰略思想還是籌劃都不過是空中樓閣。
這些年來,中國對國家安全和長遠發展的關注已越來越具有大戰略的特征,表現出戰略能力的逐漸充沛。中國提出“兩個一百年”的戰略目標,在現實發展中則有條不紊地推進“五年規劃”,對外陸續提出以“一帶一路”倡議為代表的國際公共產品,并能有效推動相關項目落地。
學界認為,美國比其他國家更重視大戰略設計,貫徹大戰略的意愿、能力也比其他國家更強大。但曾參與美國政府核心決策的布熱津斯基卻有著不同觀察:中國善于從長遠處著眼并勾畫未來,政策前后連續,這是中國優勢所在,而美國太專注于目前的危機,太缺乏長遠視角,“受困于一種短視的精神狀態”。
早在20世紀80年代美蘇對抗時,布熱津斯基就曾說,美國的政治文化仍然具有缺乏戰略或地緣政治意識的特點,常常將長期地理戰略問題放在更為近期的政治問題之后。
美國近年來在大戰略的建構上依舊活躍、行動上仍然顯眼,但無論相關的思想還是實踐都已表現出內向保守傾向,根本原因在于支撐大戰略的國家戰略能力已出現短板。
美國的宮廷斗爭或會持續,對世界地緣政治會產生一些影響,但影響不會太大。這當然包括中國。
內因決定外因,讓中國強大還是要靠我們自己擼起袖子加油干。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地球村9號:“You are fired”!特朗普版“宮斗劇”就為這事!
2018-03-15地球村9號:沒錯!美國將為老兵來個大動作,特朗普就是有個性!
2018-03-14地球村9號:美參眾兩院全票通過這部針對中國的法案,特朗普會簽批嗎?
2018-03-02?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