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時事聚焦 > 深度評析 > 閱讀信息
安生:中國制造高精度機床的困難在哪里?
點擊:  作者:安生    來源: 盧瑟經濟學之安生雜談  發布時間:2018-08-06 10:12:05

 

        高精度機床,是整體工業水平的一環。考慮高精度機床的水平,要從提高整體工業水平的角度考慮。

后發國家,沒有政府引導,靠市場經濟發展本國高端工業,基本是癡人說夢。

工業技術,說到底是經驗(數據)的積累,迅速發展本國工業技術水平,其實就是以最高的速度、最低的成本積累最多、最有價值的數據。

熟能生巧,個人如此,一個國家的整體工業水平其實也是如此。

如果不是全部的話,至少絕大多數技術,其實都是有需要以后,用大量的資源堆出來的(或者說,用錢燒出來的)的經驗(或者說數據)。

這些經驗,包括設計水平、加工水平、工人操作經驗等等等等,都需要資金投入。說到底,一分錢一分貨,或者說,一分資源一分技術。技術其實都是用資源(用錢)積累出來的經驗。

比如:噴口的形狀,葉片的形狀,機械的結構,熱處理的工藝,精密加工的方法……無數的細節決定成敗。這些細節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不是理論指導實踐,而是實踐積累數據指導理論。

所謂實踐,就是燒錢,做大量的試驗,積累數據,最后總結出最佳設計、加工方案。

積累數據的過程,既耗時又耗錢。

如果一個國家整體技術水平比較高,那么積累的工業數據就就比較豐富,現有的設計、加工方案就比較先進,需要發展的技術短板就比較少,投入較少的資金,增加不多的數據,就可以生產出一種新的相對領先的產品,占領全球市場。

研發成本,就可以均攤到全球市場。

——愿意買就買,不愿意買自己造,你自己造比買我的還貴。

絕大多數國家的最終選擇,自然是購買這些國家的進口貨。

生產的過程其實也是積累經驗(數據)的過程。生產產品,除了獲得產品,還能積累技術。

 

比如,全球對四代機有需求,但是絕大多數國家沒有能力制造,只能購買美國的F35,能不能買到,還要看美國的臉色。

美國生產F35,提高美國及其控制的盟國整個全產業鏈的技術水平。F35高價賣出去,相關技術自己留下。

發展四代機提高的絕不僅僅是空軍戰斗機的制造水平,而是整體工業的水平。航發、雷達對應機械加工、電子、軟件設計水平,進而還會影響冶金、化工等更基礎的工業的水平。產業鏈上所有的工業的水平都會提高,所有與產業鏈的相關的工業品的產品性能都會改善。

整個工業是一個網絡,一些看似與戰斗機無故的商品,也能降低整個國家發展高新科技的成本。反過來,一些看似與F35無關的商品,其實也受益于F35

 

全球總需求越大,產業鏈整體技術水平的提升幅度越高,研發成本越低。

這是用全球的資源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

顯然,這種技術積累有兩極分化的趨勢。

其他國家和美國之間的差距越大,一旦用了美國戰斗機,自己再生產同類的產品就會及不劃算。且不說從頭到尾積累一遍所有的經驗(數據),就是積累出來,也未必比美國戰斗機更便宜,讓其他國家分擔成本。畢竟,美國戰斗機銷往全球,本國的戰斗機只能自產自銷。

所以,買了F4,基本就會買F15F16,買了F15F16,基本就會買F35。不買的原因,無外乎美國不賣,或者,買不起。

對發達國家來說,這是一種良性循環。對后發國家來說,這是一種惡性循環。

因此,市場經濟條件下,后發國家明顯處于劣勢。

從純成本考慮,確實是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當然,當時提出這句話,有特殊歷史原因——航運緊缺輪船,自己造來不及)。

在這樣的背景下,后發國家與發達國家只要自由貿易,就會出現發達國家工業水平進化,后發國家工業退化的趨勢。發達國家生產高精尖產品,后發國家承接中低端行業、高污染行業的產業轉移,生產發達國家不愿生產的低端產品、假冒偽劣,提供廉價資源和勞動力。

這就是李嘉圖的比較優勢理論在現實之中的表現。比較優勢理論認為,國際貿易的基礎是生產技術的相對差別(而非絕對差別),以及由此產生的相對成本的差別。每個國家都應根據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弊相權取其輕的原則,集中生產并出口其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進口其具有比較劣勢的產品。

所以,高精度機床遇到的困境,絕不僅僅局限于高精度機床。

對后發國家來說,如果要擺脫這種困境,就要徹底突破這種惡性循環,與發達國家爭奪高精尖產品的市場,爭取早日讓全球分擔自己的研發成本,用全球的資源提高自己的技術。

這極其困難。

市場經濟,贏者通吃,第一和第二的處境完全不同。前者暢銷,后者滯銷,前者在不斷獲得助力,后者不斷消耗資源卻難以獲得必要的回報。

直到某一天,后者徹底超過前者,奪取了前者的市場份額。良性循環和惡性循環的位置互換。在此之前,就是一個有投入無產出的無底洞。

沒有國家財力的支持,任何資本都不會做這種虧本的事情——這么干的資本家很快就會破產,被迫退出市場。何況,即使國家財力支持,也不是每個國家都能拿得出這么多的資源。

何況,發達國家也不是看不到這一點。為了保住自己的優勢地位,必然不擇手段,具體手法包括:技術差距較大時高價壟斷獲得超額利潤、使用超額利潤進行技術儲備、封鎖關鍵設備、技術差距較小時廉價傾銷等等。

解放前,中國工業搞了幾十年,最終少的可憐,只能生產毛巾、肥皂、臉盆一類輕工業產品的原因即在于此。

不僅如此,二戰以后,美國產能過剩,向中國大規模傾銷商品,加劇了中國原有的極其脆弱的民族工業的毀滅。

1946年全面內戰爆發后,國民黨為了在內戰中取得美國更大的支持和援助,于同年114日,由外交部長王世杰與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在南京簽署《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條約共三十條,六十八款。條約簽訂后,美國商品如潮水般涌入中國市場,形成獨占地位,這對民族資產階級是個毀滅性的打擊。工商企業大量倒閉破產,工人失業,國統區的工業體系趨于瓦解。

 

解放后,中國的工業大致是什么水平?

現在我們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面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毛澤東傳(P1235

在不到30年的時間里,中國不計代價投入了大量的資源,建立了相對完善,但仍然相對落后的工業體系。顯然,這些用于記錄的資源都是來自壓縮消費。

重工業是我國建設的重點。必須優先發展生產資料的生產,這是已經定了的。但是決不可以因此忽視生活資料尤其是糧食的生產。如果沒有足夠的糧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養活工人,還談什么發展重工業?所以,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系,必須處理好。

在處理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系上,我們沒有犯原則性的錯誤。我們比蘇聯和一些東歐國家作得好些。像蘇聯的糧食產量長期達不到革命前最高水平的問題,像一些東歐國家由于輕重工業發展太不平衡而產生的嚴重問題,我們這里是不存在的。他們片面地注重重工業,忽視農業和輕工業,因而市場上的貨物不夠,貨幣不穩定。我們對于農業、輕工業是比較注重的。我們一直抓了農業,發展了農業,相當地保證了發展工業所需要的糧食和原料。我們的民生日用商品比較豐富,物價和貨幣是穩定的。

我們如今的問題,就是還要適當地調整重工業和農業、輕工業的投資比例,更多地發展農業、輕工業。這樣,重工業是不是不為主了?它還是為主,還是投資的重點。但是,農業、輕工業投資的比例要加重一點。

加重的結果怎么樣?加重的結果,一可以更好地供給人民生活的需要,二可以更快地增加資金的積累,因而可以更多更好地發展重工業。重工業也可以積累,但是,在我們現有的經濟條件下,輕工業、農業積累得更多更快些。

這里就發生一個問題,你對發展重工業究竟是真想還是假想,想得厲害一點,還是差一點?你如果是假想,或者想得差一點,那就打擊農業、輕工業,對它們少投點資。你如果是真想,或者想得厲害,那你就要注重農業、輕工業,使糧食和輕工業原料更多些,積累更多些,投到重工業方面的資金將來也會更多些。

我們如今發展重工業可以有兩種辦法,一種是少發展一些農業、輕工業,一種是多發展一些農業、輕工業。從長遠觀點來看,前一種辦法會使重工業發展得少些和慢些,至少基礎不那么穩固,幾十年后算總賬是劃不來的。后一種辦法會使重工業發展得多些和快些,而且由于保障了人民生活的需要,會使它發展的基礎更加穩固。——《論十大關系》

 

——重工業是重點,但是生活資料尤其是糧食的生產不能忽視。

二戰以后,美國放棄中低端制造業,集中精力控制金融、軍工、農業、能源,一些中低端工業行業主動從美國轉移向勞動力成本便宜的其他國家,先是轉移到日本,后是轉移到臺灣、韓國。

毛澤東的時代,中國積累了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廉價勞動力,于是中國成了產業轉移的承接地區。

一方面中國的中低端制造業蓬勃發展,一方面高端制造業裹足不前。

有些人認為只要對外開放,有了量就會有質,粗放型自然會變成高精尖,這是沒有理解資本的運行規律。

其實,在更多的情況下,放任自流的后發國家的資本在發達國家資本的壓力下,自動趨利避害,更容易承接產業轉移、生產假冒偽劣,或者蛻變為買辦資本。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北京市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咨詢服務(北京)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