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早春,蘇聯海運公司的“老共產黨員”號萬噸貨輪從日本芝浦碼頭出發,運走了數十箱物品。而接下來的日子,美國慌了,蘇聯大批潛艇從美國的花費數十億美元的反潛網絡中消失的無影無蹤。導致美國花費巨資打造的反潛網絡失靈的就是日本東芝出售給蘇聯的四臺五軸聯動的數控機床。這次事件的后果就是美國海軍第一次喪失對蘇聯海軍艦艇的水聲探測優勢。直到今天,美國海軍仍沒有絕對把握發現俄羅斯的靜音潛艇。
從這件事情上,就能看出高端數控機床對國家戰略安全和武器性能提升的總要作用。現在,我國的武器裝備正處在更新換代的快速發展階段,各種先進武器層出不窮的背后則是發動機永遠的痛。然而,發動機性能不過關真的是我國設計能力的問題嗎?不見得,恐怕更大的制約是材料和加工技術。其中,高端數控機床的制約尤為嚴重。
機床可以說是現代制造的基礎,沒有機床的支撐,現代制造可謂是寸步難行。我國成立至今,國內的高性能機床基本上都是從德國、美國、日本這些國家進口的。雖然我國不斷加大對高端機床的研發投入,但國產機床精度和使用壽命遠遠達不到世界同類水平。日本曾經就放言:沒有他們的機床,中國飛機、大炮、艦船一樣也造不了。
20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就成為全球最大的數控機床進口國。然而,這些花大價錢購買的產品卻飽受屈辱。他們要么直接不賣,要么賣后還要全程監控使用過程,嚴禁用于武器生產。更可氣的是,他們的機床,軟件和機械部分是分開賣的。例如,我國購買利勃海爾數控時,該機床系統的16個軟件包售價就高達300萬。這可是比打劫還暴利的行業。
由于高端機床的限制,我國很多武器的生產產能受到了嚴重限制。我國殲11戰機遲遲不能大規模量產,說到底還是因為我國缺乏高精密的數控機床。為了改變這種現狀,我國從2013年起大幅減少了進口機床,并積極扶持國產機床企業。然而,我國高端機床并不能滿足需求。與外國高性能機床相比,國產機床使用壽命短,無法滿足高端制造業高精密加工的需求
為此,我國出臺了一系列促進國產機床發展的政策,要求國內機床廠商每年的研發經費不能低于銷售總額的5%。按照規劃,2020年我國航空、航天、船舶、汽車和發電設備等領域制造所使用的高檔數控機床國產化比例要達到70%。
目前,我國已經成功制造出了9軸數控機床。該機床可以加工潛艇、航母等裝備的高性能螺旋槳。國產數控機床的占有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數量上更是達到了進口數控機床的2倍。由于這些進步,國內軍工企業進口機床的數量下降了6成。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