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發動機被譽為“工業王冠上的明珠”,其原因在于航發制造集結了材料、鑄造、設計等多個工業領域,是對工業實力的考驗。但是,就是在這么一個高端的領域,遇上了難題還是得借我們祖宗的智慧去化解呢!
上世紀四十年代,美國一位工程師無意間在中國發現了一門鑄造工藝——失蠟法,即用蜂蠟做成鑄件的模型,再用別的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范。加熱烘烤后,蠟模全部熔化流失,使整個鑄件模型變成空殼。再往內澆灌熔液,便鑄成器物。
這門工藝是中國從兩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期流傳下來的,最近大火的《國家寶藏》中出現的云紋銅禁便是采用這種工藝制造而成的。由于蜂蠟可以捏成任意形狀,所以可以用于精密鑄造的模型制作。這位工程師看了后大受啟發,回到美國后,經過將此方法改進,申請了相關專利,將其命名為熔模鑄造。
當時的航空發動機都的渦輪葉片是采用精鍛工藝,制造出來的葉片也比較容易斷裂,而失蠟法恰好能解決這個問題,經過失蠟法鑄造的渦輪葉片,堅固耐用而且不容易斷裂。
新中國成立以后,在蘇聯的幫助下我國建立起完整的航空工業,這個熔模鑄造/失蠟法精鑄渦輪葉片的技術也隨之引進。與此同時,我國榮科、師昌緒兩位院士將失熔模鑄造/失蠟法進行改進,結合石英管的的方法,制造出了空心渦輪氣冷葉片,古老的技術在尖端的領域煥發的新顏!
八十年代,中國和西方關系改善,當時英國羅爾斯·羅伊斯公司的總工程師胡克來華訪問時,提到中國的空心氣冷葉片鑄造,就說:對中國的訪問中,光看到空心氣冷渦輪葉片就是不虛此行。當時羅羅公司采用的還是無余量精鍛工藝,在斯貝發動機上也采用的是相對滯后的該工藝。
經過一代又一代航空人的努力,中國與世界頂尖水平的距離也由遙不可及變為觸手可及,祖宗的智慧也為現代工藝進步貢獻了一份力量。中國人從來不缺智慧,也從來不缺毅力,關鍵時刻總能站出幾個冒尖的領頭人物,這樣的民族怎么能不走向復興呢!【QHW】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中國2500年前的技術,解決現代航發制造難題,祖先智慧厲害了
2017-12-23?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