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我承認,自己是屬于那種根紅苗正,雖然有點小任性,但還是主流意識占大半的人。
所以,對于《芳華》,我有些不一樣的話要說。
對于《芳華》其實我覺得從攝像、光影的角度來說,是美的,是成功的,有著對純真年代的追憶與留戀,鋼琴、排練廳、泳池、澡堂、鮮紅的旗幟與標語,映出來的白蓮花……
但再華麗的技術,也無法掩蓋一種頹廢、一種扭曲、一種臆想。
很對影評都在探討電影中的善良,讓我在觀看之前深深地被誤導了。電影中有善良嗎?有的那點善良也在無情的嘲諷與鄙視中消磨殆盡了吧。
一部群像電影,沒有特別的主角。劉峰,一個被打造的好人。其實電影多的是對他唏噓的描述,羸弱的存在感、悲涼的命運,到老了還得了一場大病。但真的是這樣嗎?何小萍,一個以自己卑微的肩膀承擔倔強的女孩,從家到部隊都成為一個笑話。但真的是這樣嗎?部隊不再是鍛煉意志的熔爐而是牢籠和充斥著偏見、討好、不公、暗審的地方。但真的是這樣嗎?
我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的芳華,所以以下言論,是我的母親和她的戰友,那個時代芳華正茂的女兵們的影評。
1、這是一部只泄勁不鼓勁的電影。
2、虛構的太厲害,馮導估計是在部隊沒提上干所以心理不平衡?
3、對保衛干事的丑化,對編制的混亂,對戰友情的涼薄。
4、一件軍裝引發的血案根本不可能,這在當時根本都不是事兒,問誰借大家都會幫忙,根本不可能引發什么事件,還遭到大家的圍攻。
5、部隊上的人都是來自五湖四海,大家互相照顧都是發自內心和骨子里的,戰友情遠遠大于自私的人性,哪有可能發生電影里的事情。
6、如果有人欺負人,大家都要孤立她、批評她,每天每周的批評與自我批評大家都會指正出來。而且干部也不會允許這種欺凌弱小的事情存在,早就“鎮壓”處分了。
7、學雷鋒的人,怎么可能有如此下場?在部隊能干好的走到那兒都是骨干!走到哪兒都讓人豎大拇指。大家都是爭搶地干活進步,哪里來的歪風邪氣去嘲笑幫助別人的人。更不可能落井下石!正義是大家都會堅持的。劉峰才是芳華的大多數,而不是異類。那些懦弱、偏私、說怪話的人才是不適應部隊的少數派。
8、當時的干部子弟扔在部隊里,家里根本都不管。大家在部隊上也根本都不敢說自己的家庭,怕被人不待見,誰都不敢有嬌驕二氣。如果是干部子弟,領導可能也煩,怕不能吃苦。
9、干部子弟、城市兵本來就沒有多少,基本都是農村兵。出身不好也罷農村兵也罷,根本沒有概念去欺負,誰也不比家長,而是拼自己的努力。這電影簡直就是瞎 扯淡!騙了一群人。
10、部隊的愛情根本不是主旋律,馮導當初的選擇不也在徐老師的介入下改朝換代了嗎?文工團多數都是干部,所以談戀愛本就可以,怎么會有人去告密揭發。就算有戰士談戀愛,如果大家覺得都好、都合適,也是祝福的多,領導也就沒有那么容嬤嬤。
11、保衛干事不是軍統,怎么會有這樣的誘導與逼供。無論是不是文革還是動蕩,軍人的素養在那里,干部的修養在那里,怎么會有如此奸佞。
老媽說,那不是我們的芳華,是馮小剛的芳華,是對部隊不滿的人的芳華。
我只能說,自小長在部隊大院里,長大了大家都說我有些與眾不同,有些大院的痕跡。我想那些痕跡,不是那種黃書包里放磚頭,而是存在心中的一種正義感。不是那種陽光燦爛的空虛,而是那種陽光的熱情。很多人說起部隊大院應該是嫉妒多于羨慕,猜測多于實證吧。在我的眼里,部隊里的叔叔阿姨哥哥姐姐,腰板挺直,穿上軍裝是不一樣的,那些以前調皮搗蛋的人,進了部隊真的被在品格上整了容。抗洪救災、撲火搶險、治病救人、保衛國家都是軍人的職責、是使命。姥爺一輩解放過南京,父母一輩為自衛反擊戰寫過請戰書,我這一輩雖為從軍,但是做個有正氣的人仍是家訓。
因為工作的原因也認識很多來自部隊的文藝工作者、藝術家,他們的氣質和骨子里的東西保留著軍人特有的情懷,那么富有藝術的激情、對美的追求、剛毅與堅強,而不是膚淺的、充斥著欲求不滿的妒恨。
對于《芳華》、對于那骨子里的緋糜實在與我的記憶相差甚遠。不想危言聳聽,但仍想說一句比起《芳華》國慶期間的《強軍》雖是政論片,但更接近真實。如果我們祖國的軍隊真的只有芳華,那么國將不國,不枉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