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2日-星期五
【環(huán)球時報綜合報道】自主可控的“中國芯”是近來備受關注的話題,它直接關系到從日常電子產品到國防安全和科技前沿的方方面面。然而要制造出這樣的“中國芯”,到底需要什么呢?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電科)近日在北京舉辦的集成電路核心裝備展上公布了離子注入機、化學機械拋光設備等一系列用于芯片制造的母機。相關人士告訴《環(huán)球時報》記者,只有將這些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芯片制造設備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擺脫國外的各種制約。
集成電路芯片及其制造技術是信息時代的基石,是保障國家安全和國防建設的戰(zhàn)略性資源。電科裝備離子注入機研發(fā)團隊技術總監(jiān)張叢告訴《環(huán)球時報》記者,當前自主可控“中國芯”的重要性已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但很多人還沒意識到“中國芯”的制造設備也需要自主可控。事實上,此前芯片的制造設備基本被控制在極少數(shù)國外企業(yè)手中,就連英特爾等芯片巨頭的生產線也得仰仗這些上游供應商。對于中國芯片制造行業(yè)而言,這些國外企業(yè)不但掌握著對華出口相關設備的定價權,而且還能控制向中國出口設備的技術水準。“如果說國外技術已經發(fā)展到第三代,但只愿意向中國提供第一代的設備,那我們就沒法用哪怕是第二代的設備來生產芯片。”此外,由于國外企業(yè)對芯片生產設備的嚴格控制,這些先進設備也無法用于航天、軍用等領域的芯片制造上。
這些因素促使我國加快集成電路關鍵裝備的自主研制和生產能力。張叢介紹說,近年我國掌握第二代芯片制造設備的技術后,國外不但大幅降低第一代芯片制造設備的引進價格,而且還批準了第二代設備的對華出口。目前電科自主研發(fā)的多臺12英寸離子注入機進入北京中芯國際生產線量產,量產工藝覆蓋至28納米。由于半導體行業(yè)是典型的技術密集型和資金密集型,自主掌握芯片制造設備的技術后,無論是繼續(xù)引進國外設備,還是選擇國產設備,可以說整個行業(yè)都受益匪淺。
張叢也坦承,中國目前在該領域與國際先進水平存在相當差距,部分重要設備還需要技術攻關。但他認為,對于中國而言,掌握自主可控的芯片和芯片制造設備必不可少,這需要社會給予更多支持。▲(馬 俊)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guī),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qū)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