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在無人技術的研發和運用上取得許多進展。中國制造的多型無人機暢銷海外市場,在反恐作戰中發揮重大作用。在無人車領域,中國研發的多項技術也取得突破。而在近期舉行的馬來西亞蘭卡威國際海事和航空航天展上,此前較少亮相的中國海洋無人系統也“浮出水面”,吸引了人們關注的目光。
據國內媒體此前報道,在不久前的蘭卡威航展上,中國電子科技集團(CETC)攜多項功能各異的海洋無人系統參展。在上述展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電科集團展出的2種海上信息平臺——浮動型綜合信息平臺(IIFP)和在島礁上固定部署的綜合信息系統(IRBIS),可用于在離島和劃定范圍的遠海海域執行多樣化任務。
▲圖為浮動型海上信息平臺
據電科集團介紹,IIFP依靠拖船機動部署至目標海域,可適應各種復雜海況,并利用太陽能自持,由岸基指揮系統進行遠程控制,不需要人員值守。而部署在島礁上的信息平臺則可依靠島礁上的其他支援設施,將多種部署在水面和水下的傳感器整合進平臺中。上述信息平臺既可以扮演“海上哨兵”的角色,對部署地點周邊廣闊海域的航路、海況、天氣和環境實施監控,也可以作為通信和導航平臺,成為在附近航行或作業的船只的“智能航標燈”。
圖為部署在島礁的海上信息平臺
隨著經濟實力與科技能力的提升,中國近年來在島礁建設、海權維護、環境保護以及資源開發等領域持續發力,在從海洋開發中獲得更多經濟和安全利益的同時,也暴露出一些短板。尤其是中國的東海和南海屬開闊海區,海域幅員遼闊,海岸線漫長且瀕臨若干經濟發達地區,以漁業、油氣為代表的海洋資源也相對富集。上述海區地理特征,使得在這些海域建立精細化、專業化的海洋執法-監控體系成為大勢所趨。
由于東海和南海海域可利用的固定島礁數量有限,目前中方海洋執法和監測工作仍主要靠海警、海洋、交通和環境部門,以及地方海洋漁業部門等軍地單位的有人駕駛平臺(如船只和飛機)和派駐島礁的專業人員來執行。這不僅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源,也由于海況復雜,造成諸多安全風險——比如難以預測的自然和氣象災害、人員傷病、裝備故障及海上摩擦等。
如果未來能利用各種無人海上信息平臺取代有人值守平臺,中方現有的海洋執法監測資源或可得到更有效的整合、利用。執法監測力量也能從日常的巡邏監控任務中“解放”出來,用于強化專業技術訓練和應對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由于無人信息平臺對環境的適應力較強(不易受極端氣候和災害影響),可以在不同海區使用,依托網格化部署的浮動信息平臺,再結合天基衛星梯隊和有人操作平臺,未來就有望實現對相關海區的全方位、不間斷監控。無論對于海洋資源的精確勘探和開發,還是維護海洋權益和環境保護,新型無人平臺都將發揮巨大的作用。
來源:海洋知圈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