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2020年8月24日星期一,歡迎收看提前的159期睡前消息。請靜靜介紹話題。
靜靜:督工,上一集睡前消息你只談了一個話題,就是批判電影《八佰》,主要理由是扭曲歷史,胡編亂造。但是電影劇組也去過現場,采訪了很多專家甚至是當事人的后代,手里的信息肯定比我們工作室要多,為什么他們不尊重歷史,為什么他們讓電影和現實拉開那么大差距?
必須承認一點,就是四行倉庫戰斗的官方描述從一開始就和事實有差距。
八百壯士雖然很勇敢,但國民政府高層從一開始就把戰斗看作一場表演。從1937年8月淞滬會戰到12月南京陷落,蔣介石所有的戰略規劃,都沒有考慮日本帝國主義全面占領中國的可能性,所有的戰略規劃,都基于召喚潛在的外國盟友。
在淞滬戰場的中國軍隊逐漸從攻勢轉為守勢的時候,蔣介石首先期望英美調停中日停火,所以要在租界邊上打給英美看;其次認為蘇聯和日本矛盾在激化,可能會趁著中日戰爭對日宣戰,拯救南京政府,這也需要向國際社會證明中國軍隊還在上海抵抗。所以就算主力部隊逐漸退出上海,也要留一支部隊做表演性戰斗。既然是表演,那就必然有多種版本的描述,事實反而不重要。
但是,蔣介石和孫元良沒想到,四行倉庫的戰斗,最重要的觀眾不是外國人,而是租界邊緣的中國居民。這些居民看到中國軍隊在日本軍隊面前沒有撤退,反而能有效殺傷日本軍隊,在一片壞消息中看到一點希望,尤其是看到謝晉元親自上陣殺敵,彈無虛發,肯定會把自己看到的戰斗過程添油加醋告訴其他人,無意中形成了一個“制造神話”的鏈條。
從后續發展看,這個神話的客觀效果是構造了現代中國的國家意識,是當代中國“創世神話”的一部分。如果華誼兄弟的這部《八佰》把情節保持在抗戰時期口口相傳的神話水平,我認為是可以接受的。如果還能在各種傳說和歷史事實之間雙線敘事,那就是一部有深度的歷史大片了。
靜靜:督工你為什么說“八百壯士”的傳說是當代中國“創世神話”的一部分?
我過去演講舉過一個例子,70年代我媽媽在山區當小學老師,經常要給小孩子乃至農民普及一個概念,讓他們知道 “我們都是中國人”。因為人天生并沒有國家概念,需要教育和社會活動來塑造。
我媽媽給山區普及的國家概念,并不是自古以來那個中原皇帝代表的“中國”,而是在抗戰、解放戰爭和之后的工業建設中塑造的一個利益共同體、文化共同體。
抗戰之前的中國,是舊帝國崩潰后的軍閥亂世,封建軍閥、帝國主義買辦、民族資產階級和普通農民各有各的利益,文化上的認同很大程度上是靠清帝國的慣性維持的。而且普通人缺乏文化教育,統治者不重視文化宣傳,絕大多人并不關心自己屬于什么國家。日本人占領我的家鄉的時候,大多農民的反應是又換了一個統治者,并不認為和之前的軍閥統治者有什么區別。
當然,之前的五四運動已經提出了知識分子和民眾結合,共同改造社會的方案,要塑造一個新型國家。但是1927年,蔣介石汪精衛帶領國民黨選擇了倒退政策,只有紅軍根據地繼承了全面的社會改造精神。抗戰開始的時候,紅軍還很弱小,缺乏占領城市和富裕地區的能力,大多數中國人口的生活狀態還是在消極倒退。
日本是一個新興帝國主義,和中國的封建軍閥,和中國普通人民,和中國資產階級都有尖銳矛盾,甚至和之前的英美法老牌帝國主義也有矛盾。所以,日本入侵雖然帶來很大破壞,但客觀上迫使中國大多數社會集團相互團結,不得不討論建立一個現代國家。
從地域差別看,當時中國的宣傳機器和知識分子基本都在上海,只有上海知識分子能接觸現代社會,只有上海的印刷機能把幾億人民在信息上結合起來,只有上海擁有制造電影的能力。但是在日本入侵之前,這些城市知識分子還可以選擇依附于帝國主義生活,和內地人民缺乏共同利益。所以內地人民的大多數反抗體現為破壞性的農民造反,沒有建立一個現代社會的觀念。
但是日本入侵往往先在上海下手,上海的資產階級和中產知識分子被迫認識到,如果沒有內地人民的支持,自己的財富和現代化生活都是保不住的。所以從1932年一二八抗戰開始,上海的知識分子和宣傳機器開始動員,在文化上構造現代國家意識。這就是新中國的文化起源。
國家意識和人一樣,有自己的童年烙印。我們小學中學時候記住的曲子,一輩子都忘不掉,最早一批宣揚現代國家意識的文藝作品也有類似效果。1932年之前,長城并不是國家文化象征,但是1932年上海文化界被日本入侵刺激以后,中國迎來的第一件對外大事是1933年的長城抗戰,所以長城在幾年內就從普通歷史遺跡變成了國家象征。1935年,上海生產了中國第一部有全國影響力的抗戰電影,《風云兒女》,背景就是古北口長城抗戰,主題曲就是我們的國歌義勇軍進行曲。
四行倉庫的戰斗,正好發生在在上海這套現代宣傳機器還能最后運轉的時刻。逃到租界的知識分子親眼看到了戰斗場面,用電臺和印刷機把信息傳給全國。從上海和南京搶救出來的最后一批電影物資運到武漢,軍委會政治部第三廳廳長郭沫若要求用這些物資拍電影,把八百壯士的故事拍出來,成了1949年之前中國最好的戰爭故事片。
接下來八年,中國沿海地區被日本占領,幾乎喪失了生產和傳播全國性文藝作品的能力,尤其拍不了電影。很多大戰役甚至到鄰省都不知道。所以八百壯士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最新,最振奮人心的全國性抗戰文化概念。內陸省份被日本封鎖之后,缺乏現代文化設施,八百壯士的戰斗很快從歷史變傳說,傳說變神話。到抗戰結束的時候,謝晉元的個人傳記有十幾個版本,彼此有很大差異。所以,從中國國民記憶的角度說,八百壯士的電影如果帶一點神話色彩,不繼續夸大,也算對抗戰期間的文化發展史致敬,是可以容忍的。
靜靜:這么說,1938年的《八百壯士》到今年的《八佰》,應該從神話發展史的角度去理解?
1949年以后,中國趕走了帝國主義,打贏了朝鮮戰爭,造出了原子彈,建立了新型國家,完全可以自信地面對屈辱的歷史,已經不需要神話來塑造國家意識了。只有少數越來越邊緣化的統治者還需要神話,比如說70年代的臺灣蔣家政權。
1971年,中國拿回了聯合國席位,1972年,尼克松訪華,臺北國民黨意識到自己對美國人來說沒什么價值了。蔣家政權既不愿意對大陸低頭認輸,也不肯放棄世襲獨裁的想法,又不可能在軍事和政治上打敗大陸,所以只能搞“中華民族文化復興”運動,編造神話來解釋自己的合法性。其中一個舉動,就是重拍《八百壯士》。
1975年版《八百壯士》是政府項目,投入不惜代價,主演是柯俊雄,林青霞,電影票房不錯,但是和1938年版本相比,四行倉庫戰斗的激烈程度被放大了十倍,抗戰期間的一些民間傳言也被賦予了正史地位。這次拍《八佰》,就從1975年版本抄襲了很多神話,再次放大。
如果說1938年那部電影和正史的距離類似于三國演義,1975年這部片和正史的距離類似于水滸傳,今年這部《八佰》和歷史的關系,就差不多達到了封神演義和西游記的水平,我只能說這是一部玄幻片。
蔣介石當年遇到了政治危機,所以要吹一部神話出來。現在華誼兄弟公司的情況也差不多,2018年以來,華誼兄弟公司一直是下坡路,現金不斷流出。今年一季度,王中軍抵押了91%的股份,王中磊抵押了全部股份,這才勉強避免公司破產。所以他們拍八百壯士,必須把神話再放大十倍,用虛假的民族主義掩飾自己的虛弱和貪婪。這是電影充滿狗血橋段的經濟背景。
靜靜:有一種觀點認為,雖然情節夸張,細節缺乏邏輯,但是《八佰》畢竟是一部宣揚愛國主義的電影,鼓動民族自信心,所以要它的情節寬容一點,督工你對這種觀點怎么看?
劇組采訪了很多當事人,查閱了足夠多的史料,還標榜自己是歷史大片,電影里還有一個當代四行倉庫的航拍長鏡頭。我相信他們很清楚八百壯士的神話和歷史之間的關系。
今天的中國不是抗戰期間那種混亂年代,不是蔣介石政權那種缺乏安全感的割據社會,不需要神話來支持民族主義的虛火。但是華誼兄弟堅持要拍一部胡編亂造的當代神話,這個態度不是愛國,而是歧視普通群眾,鄙視人民。
電影劇組編造神話,立場上就是認為愚民不配看真相,也不需要真相,只需要用狗血段子占滿大腦,再加幾個軟色情段子提供談資。對于他們來說,普通觀眾唯一的價值就是貢獻票房,再喊幾句口號幫他們的新電影造勢。這種居高臨下的精英主義心態,恰恰是八百壯士那個抗戰年代要淘汰的小資產階級文化,是新中國文化的反面,所以他們拍不好八百壯士,也理解不了為什么抗日戰爭會塑造一個新中國。
中國近代和現代的歷史,是一個偉大國家從廢墟上崛起的歷史,這段歷史不需要胡編亂造,就能支持我們的愛國主義。如果不尊重歷史,編虛假的段子來支撐愛國,在段子被戳穿的時候,必然會有雙倍的負面效果。他們的電影如果不標榜自己是歷史大片,我不會批判他。但既然靠歷史情懷賺錢,我就必須嚴肅指出,《八佰》是一部典型的歷史虛無主義電影。
編神話來支撐自信,就像吸毒一樣,沒有終點。神話可以有100個版本,沒有最夸張,只有更夸張。最初編出來的東西可能像大麻,害處不大,但只要習慣了靠大麻來安慰神經,海洛因和冰毒就不遠了。從文化上說,華誼兄弟就是在販毒,我是不會對這種作品表示寬容的。
靜靜:去年10月29日第35期睡前消息,你也做過影評,分析國慶獻禮片《我和我的祖國》,針對其中不滿意的情節,你還給出了自己的翻拍方案。現在你認為華誼兄弟的電影很差勁,如果讓你來拍,會怎么設置情節?
前面我說的很清楚,真實的歷史只要抽出一小部分,就足以感動人民。我們要展示國家在苦難中崛起,在反抗侵略者的過程中團結起來的過程,完全可以超越帝國主義的類似作品,比如說日本的《坂上之云》。如果我來講近代史和現代史的故事,我肯定會盡量尊重歷史,從可以相互印證的歷史記錄中選擇劇情。如果這些可靠的歷史記錄不夠用,我會參照類似人物的回憶錄,按照當時的歷史邏輯補齊,這才對得起現代中國的創世故事,對得起真實的歷史人物。
具體到四行倉庫的故事,我有一點會贊同《八佰》的劇組,就是主角不選謝晉元,而是選擇八百壯士中間的普通一兵,一個新兵。但是在主角商場之前,我希望有一個歷史背景介紹作為序幕。
八百壯士之所以要在四行倉庫打仗,并不是為了給其他部隊斷后,而是要把日本帝國主義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和英美帝國主義發生沖突,驅虎吞狼。這個想法雖然不切實際,但是也反應了弱國的無奈。所以我們在開啟劇情之前,必須有一個基本共識,就是身后的英法美帝國主義和日本帝國主義一樣,都不是好東西,唯一的區別就是侵略中國的順序。八百壯士背靠的租界固然限制了日本人,接受了難民,但租界存在,本身就是帝國主義侵略的證據,是中國人民更大的恥辱。
因此,電影的序幕從鴉片戰爭后英國進駐上海開始,以年為單位快進。我們會看到繁榮的內河貿易線上出現了西方軍艦和陸戰隊,建了領事館和外灘商業中心,修了外國人過橋免費、中國人要交錢的外白渡橋,還在黃浦公園豎起牌子,不許狗進,也不許中國人進。
然后,帝國主義租界的外圍出現了中國買辦的現代住宅和商店,出現了銀行和工廠,最后在1931年出現了四行倉庫。四行倉庫是工業物資和本土金融業的共同基礎設施,它的出現標志著中國資產階級不再是帝國主義租界里面吃剩飯的買辦,終于有一點家當需要保衛了。從長遠來看,這個利益會迫使他們和內地的廣大人民結合。
緊接著是1932年一二八抗戰,謝晉元將軍出場,作為十九路軍營長駐扎閘北,路過四行倉庫。然后鏡頭快進轉到1937年,謝晉元再次來到閘北區,部隊先守后攻,傷亡慘重,不斷補入新兵。最后一波新兵補充部隊的時候,主角登場,作為一個被保安團俘虜的小紅軍,和同鄉一起加入謝晉元的隊伍。大多數部隊向西撤退,他們奉命進入四行倉庫堅守。
四行倉庫的戰斗,如實拍攝就好,日軍先輕視守軍吃了虧,然后正視守軍的存在,謹慎進攻。租界的中國人不斷提供后勤支持。戰斗的大多數時間,主角在黑暗的倉庫里面待命,聽到日軍射擊墻壁的聲音就起身反擊,也偶爾會到窗前看看租界人民的支持,給樓頂狙擊的謝晉元團長叫好。在這個過程中,日軍攻擊越來越弱,大多數士兵的心情從緊張到興奮,決定打出個樣子給人民看。這是一個戰士逐漸適應現代戰爭的成長過程,不用很激烈,也能打動觀眾。
就在主角認為自己要和四行倉庫共存亡的時候,謝晉元接到撤軍命令,帶領全軍進入租界,士氣一下子暴跌。整支部隊在黑暗中進入租界繳槍的鏡頭一定要重點拍攝,要充分展示各個帝國主義給舊中國的屈辱,因為這是新中國的合法性來源。
接下來是是漫長的孤軍營生活,八百壯士受到日本和英法帝國主義的雙重壓力,還要和白俄看守斗爭。最后,謝晉元被刺殺,主角被日軍直接關押又逃亡,參加新四軍或者其他中國軍隊。上一集我提到的謝晉元警衛員萬連卿,就是以紅軍俘虜的身份加入八百壯士的隊伍,最后逃出去重新加入抗日軍隊,當了遠征軍少校。其他人也有逃出日本俘虜營,加入浙東新四軍的案例。
電影情節到這里,我希望至少還有百分之40的內容。因為主角在四行倉庫戰斗之后還有幾十年的人生。這幾十年,主角參加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再以普通人的身份退休,他會上百次在不同環境,聽不同的人講八百壯士的故事,每次他都要根據自己的經歷,糾正別人描述的錯誤,就算不被理解,就算因此給自己制造了歷史問題和麻煩,它也要堅持說實話,展示真實的歷史。
最后一幕,在20世紀末,老兵在病床上回顧自己的一生,描述從八百壯士開始的中國歷史。我們跟著他的講述,可以看到一個現代國家的的成長歷程。
在一個沒有國家意識,沒有現代社會的中國,在一個四分五裂的中國,普通人不會因為聽說日本人來了,就有主動參軍拼命的決心。普通人民也不會因為看到士兵積極作戰,就放棄日常生活全力支持,這完全不是正常人的思考方式。實際情況是,大多數士兵開始并不理解抵抗帝國主義侵略的意義,人民也不一定理解建立現代國家的目標,八百壯士里面的大多數普通士兵也一樣。
但是帝國主義的入侵會教育人,戰爭中進行的社會改革也在改造中國。封建軍閥和國民黨暴露他們的無能,暴露他們總是想和帝國主義妥協的心態。八路軍新四軍和共產黨基層組織展示他們改造社會,建立新型軍隊的能力。我們不應該把抗戰和解放戰爭看成兩段割裂的歷史,這是一段中國人民改造自己,趕走帝國主義,建立新型國家的連續過程。
參加過四行倉庫戰斗的主角作為整個過程的參與者,會深刻理解自己是奇跡的的一部分,同時認識到全國人民也是這段奇跡的一部分。全片在此結束,用毛主席的一段語錄做片尾字幕:
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不是。是自己頭腦里固有的嗎?不是。人的正確思想,只能從社會實踐中來,只能從社會的生產斗爭、階級斗爭和科學實驗這三項實踐中來。
當代中國社會不需要神話來壯膽,不需要一夜之間就醒悟的故事來激勵人心,不需要瞬間成長的英雄來拯救國家。所以我們不需要《八佰》這樣的玄幻作品。我們只需要講述真實歷史,就足以告訴后代,這個國家是一個偉大的國家,這個國家有光明的前途。
我這個構想不一定真的適合拍電影。但是,有這么一個構想,我做影評的底氣就足一些。
過去有個段子,說評價一個冰箱好不好用,并不需要自己會制冷。我并不想自己去當那個冰箱,但我評價冰箱是真是假,起碼要知道冰箱制冷的物理原理,才能判斷哪些冰箱里面真的有壓縮機,哪些是塞了冰塊的假冰箱。眼下華誼兄弟這部反動庸俗作品,也許是加了干冰液氮的箱子,算是一部下了血本的假冰箱,但我知道他真的不會制冷。所以我花了兩期節目的時間批判它。
當然批判歸批判,這部電影也是歷史的一部分,也反映了華誼兄弟公司逐漸被觀眾拋棄,必須賣狗血段子自救的現實。所以我贊同電影本身繼續上映,給大家當個反面教材,如果能加一段批判字幕在片頭就更好了。但是,華誼兄弟這個企業缺乏基本政治道德,左手拍玄幻片歪曲歷史,右手塞錢買軟文制造聲望圈錢,我期待它早日倒閉。
好,電影《八佰》已經占用了我們兩集內容,這個話題到此結束。感謝各位收看159期睡前消息,我們周五再見!
來源:觀察者網風聞社區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