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5日-星期一
作者周力系中聯部原副部長、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主任,文章為最新一期《真實俄羅斯》系列。本文刊于8月30日中國網,原標題為《美國前政要的兩封公開信及俄羅斯的反應》。
俄美關系走進危險的死胡同,對美國國家利益構成了威脅。軍事對抗轉化為核沖突的危險,再一次變得更加現實。我們正在滑向負擔繁重的核軍備競賽,而我們對外政策的工具,只剩下被動反應、制裁、公開羞辱和國會的決議。全球新冠病毒大流行病以及隨之而來的全球經濟衰退,不但沒有加強合作,反而加劇了各方面關系惡化的趨勢。然而,包括在核戰爭和氣候變化等重大問題上對和平與我們的福祉構成的嚴重威脅,都要求俄美展開合作。可這至今沒有得到重視。世界因此面臨的危險和代價巨大。因此,我們認為,必須對我們今天奉行的方針作出仔細和不偏不倚的分析,然后去改變它。
我們要有充分意識地著手這項工作。是俄羅斯,使我們在歐洲和亞洲一帶的廣大區域實施的計劃和行動變得十分不順,甚至亂成一團。是俄羅斯,搶奪了烏克蘭和格魯吉亞的一部分領土,從而挑戰了我們作為全球領導者的角色,也挑戰了我們主導建立的世界秩序。是俄羅斯,干涉了美國的內政,加劇了我們國內的各種分歧,玷污了美國民主的聲譽。美俄關系充其量不過是競爭與合作的混合體。而政治的任務就在于,要在美俄的競爭與合作之間實現最有利和最安全的平衡。為此,我們為重新確立美國方針提出六點主要建議。
第一,我們需要找到一種方法來有效地抵制俄羅斯對美國大選的干涉,最重要的是阻止任何破壞投票過程的動作。在這方面必須采取的措施包括:加固我們進行選舉的基礎設施,對使用竊取信息的俄羅斯人實施制裁,對俄試圖破解我們的系統給予打擊。我們還必須揭穿俄羅斯制造的虛假信息。同時,我們還要在平靜的氣氛中同俄羅斯談判、建立聯系。重點應放在雙方中的任意一方,是否有能力對對方最重要的基礎設施實施沉重打擊的問題上。
第二,兩個可以在30分鐘內彼此摧毀對方并結束文明、而又沒有全面對等外交關系的國家,是沒有任何實際意義的。烏克蘭危機后,政府一級的重要接觸都被凍結,領事館被關閉,使館工作人員大幅減少。我們常常錯誤地認為外交接觸不過是對良好行為的一種獎勵。而事實上這些接觸是為推動我們的利益、發出強硬信號和信息服務的。外交關系作為保障安全的重要工具,是我們所需要的。它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可能導致不必要戰爭的誤解和誤判。恢復正常的外交接觸,應該成為白宮的最高選項,而且這一行動必須得到國會的支持。
第三,我們的戰略構想和戰略潛力應該等同于冷戰時代。那時作出的承諾,對威懾與緩和曾起到很好的平衡作用,為我們帶來了許多好處。因此,在保持適當防御的前提下,我們必須吸引俄羅斯同我們開展嚴肅和持續的對話,以找到雙方互不信任和敵對的根源,同時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解決我們兩國當前面對的重要而又緊迫的安全問題上。
1)重要的是要恢復俄美在核世界秩序中的大國地位。核世界因技術應用上的不穩定、對使用核武器看法的改變、拋棄已有的核協議以及在核領域不斷累積的新的緊張關系等等,而變得更加危險。這意味著,為了加強核穩定并對其進行認真核查,使當今世界能適應更多核國家同時存在的新形勢,我們必須延續《第三階段削減核武器條約》,并迅速轉入軍備控制的下一個階段。
2)重要的是使目前在歐洲從波羅的海到黑海這一塊最不穩定地區的軍事對峙,變得更加安全和更加穩定。要堅決維護好已有的限制措施,如現正受到威脅的《天空開放條約》和2011年簽署的《維也納文件》,并制定新的加強信任的措施。
第四,美對華政策能否成功實施,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美俄關系的現狀是否允許美中俄三方在一些最重要的問題上開展合作。美國現行的對俄政策,只會使俄做好更多支持中國對美政策中那些最不具建設性問題的準備。把指針調到相反方向并不容易,但這應該成為我們的政策目標。
第五,在美俄利益發生嚴重沖突(例如烏克蘭和敘利亞)的那些最為迫切的問題上,美國必須堅守我們的盟友都贊同的那種堅定的原則性立場,而且這對實現一個公平的結果非常重要。與此同時,我們需要采取一些有節制、循序漸進的步驟,使其能從總體上對美俄關系產生影響,并為改善關系進一步創造機會。
第六,制裁應該還是我們對俄政策中一個不可分割的部分,但要把它和國家權力的其他元素,特別是外交加以通盤考慮、有針對性地去運用。美國國會為俄羅斯在克里米亞和烏克蘭東部采取的行動,為索爾茲伯里投毒案,為俄違反《中導條約》和干預美國大選等等而對俄實施制裁,使莫斯科失去了改變方向的任何動力,因為俄認為這些制裁是永久的、不可避免的。我們需要恢復對俄制裁機制的靈活性,重點放在那些目標明確的制裁上。如果俄羅斯能在談判中成功找到可接受的沖突解決方案,包括俄確切無誤作出停止干涉我們大選進程的努力,那么就可以迅速取消制裁。當然這需要白宮和國會方面表現出政治意愿。
今天的現實情況是,普京領導下的俄羅斯是在一個有根基深厚的民族主義傳統的戰略框架內運作的。俄精英和民眾對此有廣泛共鳴。普京的繼任者即使有較強的民主傾向,也可能還是要在這一戰略框架內施政。將美對俄政策建立在我們能夠而且應該改變這一框架的前提之下,是錯誤的。同樣,如果認為我們只能別無選擇地維持現行政策,也是愚蠢的。我們必須同現在的俄羅斯、而不是同我們希望看到的俄羅斯建立關系。我們必須在堅持運用外交手段的同時,充分發揮出我們的優勢。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就能戰勝俄羅斯提出的挑戰,使我們的關系走上更具建設性的軌道。否則我們將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8月5日美國《政治》雜志刊載的那封呼吁重新審視美對俄政策的公開信中,有許多作者都是我們熟悉、熱愛和尊重的人。我們同意他們有關美俄關系正處于令人十分沮喪境地的看法。但我們絕不贊同他們對為什么落入這一境地所作的分析,不贊同他們提出的應當就此采取的那些措施。我們認為,必須對我們那些同行羅列出來的論據一一作出回應。
我們是來自兩黨的前外交和軍情部門人員,還有從事對俄研究的學者,總之都是同俄羅斯打過幾十年交道的人。我們堅信,現在并不是同莫斯科重啟關系的時候。在這一點上,我們的看法與上述公開信中所提的建議截然相反。普京政權的所作所為以及它所持的立場,對美國利益和美國的價值觀依然構成威脅,需要不遺余力地加以抵制。
盡管對美俄關系現狀造成的過錯,有一部分要歸罪于美國, 但公開信的作者們卻未能明確指出,主要責任恰恰應由普京政權來承擔。自從喬治·布什總統執政以來,歷屆美國政府都謀求同俄羅斯搞好關系。普京上臺后,俄羅斯方面并沒有認真和一以貫之地迎合這些意向。普京為了更好地整肅國內,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將美國想像為俄羅斯最大的敵人,而不是改善雙邊關系上。
公開信的作者們明確,要“改變我們現行方針”的,不是俄羅斯,而是美國。這表明他們對局勢是多么缺乏了解,因為這可使普京有更多的機會繼續搞那些危險而又魯莽的行動。
公開信的作者們還呼吁美國同俄羅斯“開展嚴肅和持續的戰略對話,以找到雙方互不信任和敵對的根源,同時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解決我們兩國當前面對的重要而又緊迫的安全問題上”。他們還主張恢復兩國正常的外交關系,以盡量減少“誤解和誤判”。其實,美俄相互對話是常態化的,包括對核潛力問題的討論。美國代表定期和俄羅斯同行討論與阿富汗、伊朗、烏克蘭、敘利亞相關的問題,還有核問題等等。盡管雙方在縮減兩國大使館編制的范圍內對等驅逐了外交官,但我們還是支持兩國擁有一個全面的外交關系。
缺少結果并不是因為缺乏嘗試。莫斯科拒絕承認俄羅斯軍隊入侵克里米亞和頓巴斯、且軍隊至今仍然駐扎在那里;莫斯科參與擊落一架民用客機,造成298名乘客和機組人員死亡的事件;莫斯科干涉2016年的美國大選;莫斯科侵犯敘利亞的人權并支持該國血腥的阿薩德政權;莫斯科還到西方國家用極其危險的放射性和化學物質殺死對俄進行批評的人。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是很難同俄羅斯進行談判的。只要普京不準備對俄參與這些行動承擔責任,那就不會有進一步的對話,更不會有任何結果。更何況,在俄羅斯人利用自己的外交職位制造各種麻煩、而不是去消除誤解的條件下,也真的很難去開展什么正常的外交。
公開信的作者們還堅持說,“如果俄羅斯能在談判中找到可接受的沖突解決方案”,那么就可以采用更加靈活的機制來緩解那些有針對性的制裁措施。但是,這些對現有沖突“可接受的解決方案”又是什么呢?是拒絕烏克蘭和格魯吉亞加入北約嗎?是把克里米亞交給俄羅斯管轄嗎?還是對在俄羅斯侵犯人權的種種令人憤慨的情況視而不見呢?急于通過各種讓步,以求得對相互關系作出“重新審視”,顯然是不值得的。
公開信的作者們指出,“如果認為我們只能別無選擇地維持現行政策,也是愚蠢的”。這句話的意思無非是要表明,美國現任政府眼下推行的某些政策,是一種極端混亂的行為,而絕非連貫性的戰略動作。但我們認為,對現任政府的一些行動應給予高度評價,比如我們向烏克蘭提供了包括致命性武器在內的軍事援助,擴大了美國在波羅的海國家和波蘭的軍事存在,在國會的壓力下維持了對俄的制裁等等。還有一些動作,如前不久宣布的美軍將從德國撤出,對俄羅斯卻是有利的。特朗普對普京所持的立場,以及他不愿同俄羅斯領導人對抗,甚至不愿在任何問題(從干預大選到提出獎賞在阿富汗殺害美國士兵)上批評普京,等于一筆勾銷了美國對莫斯科采取過于強硬立場的所有說法。
美國推動俄羅斯做出某些改變的能力,看來也是非常有限的。但是,正如公開信的作者們所說,我們必須“同現在的俄羅斯、而不是同我們希望看到的俄羅斯建立關系”。這意味著要接受俄羅斯的鎮壓行動、盜賊統治和侵略行徑。我們絕不會這樣來激勵普京去作出什么改變。如果我們反過來表現出美方急于改善關系的愿望,那肯定會被普京加以利用。
這一立場與美國的價值觀、利益和原則背道而馳。而同樣重要的是,當俄羅斯人民對當局的耐心耗盡時,信任也會隨之消失。根據民意調查結果,普京受人們歡迎的程度在過去一年下降了。遠東地區的人們正在組織抗議活動。最近幾次的全國選舉都有造假之嫌,為的是普京能再繼續執政16年。在普京看來,他必須煽動和利用民族主義情緒,才能把權力牢控在自己手中。然而,公開信的作者們卻說什么,“普京領導下的俄羅斯是在一個有根基濃厚的民族主義傳統的戰略框架內運作的,俄精英和廣大群眾對此有廣泛共鳴。”與此論調相反,今年早些時候列瓦達中心所作的民意調查,表明認為美國是敵人的俄羅斯人,只占到3%。普京正在快速失去與俄羅斯人民的聯系。
因此,現在不應重啟美國與普京政權的關系,而是要做到以下幾點:
1)認定普京政權的腐敗,它對鄰國的侵略,不斷強化軍事力量以及在本國使用的鎮壓方法等等,都是威脅。2)確保向美國公眾提供有關俄羅斯行動的更詳細信息。3)與我們的盟友,特別是北約和歐盟開展合作,以遏制和抵制這種威脅。4)將俄羅斯政權和廣義上的俄羅斯人民區分開來,優先支持公民社會和那些敢冒巨大風險去實現人的基本權利的人。5)維持甚至加強制裁,直到普京從包括克里米亞在內的烏克蘭轍出其所有的武裝力量; 直到從格魯吉亞轍出所有武裝力量; 直到停止網絡攻擊和干涉我們的大選和內政; 直到停止以虛假指控抓捕在俄境內的美國人; 直到在俄停止侵犯人權。6)集中力量打擊俄羅斯腐敗,防止俄羅斯的臟錢進入美國,使我們的金融市場、不動產和其他市場信譽掃地。7)通過軍事、外交和經濟援助來加強俄羅斯周邊鄰國的地位,并對有志向歐洲-大西洋方向發展的那些國家提供支持。8)與俄羅斯政府就軍備控制和防擴散問題開展合作,同時要認定俄羅斯過去就在這些問題上破壞了已經達成的協議。
美國應該發出愿同俄羅斯當局合作的信號,只有這一信號變得十分清晰,以至莫斯科不再認為美國是敵人,才會有興趣為改變其政策和發展關系的行為作出自己的貢獻。在此之前,我們必須避免進行毫無意義沒完沒有了的對話,因為這種對話永遠不會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案;我們必須對普京的種種威脅性舉動進行堅決而又持續的抵制。這意味著,為遏制普京,為嚴加制裁,為加大對俄羅斯周邊鄰國的支持,為確保對俄羅斯公民社會的支持,為采取更嚴格的措施打擊俄羅斯的腐敗,我們必須同盟友開展更密切的合作。公開信的作者強烈主張,我們應該“努力使我們的關系步入更具建設性的軌道。” 但這一點,只有在普京也有興趣這樣做的條件下才行得通。
(作者系中聯部原副部長、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主任;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