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4日-星期四
當地時間1月5日,封鎖中的倫敦牛津街 圖片來源:Vuk Valcic/SOPA Images/LightRocket/Getty Images
由于新冠病毒變異毒株導致感染率激增,英格蘭昨天已宣布全境封鎖至少到2月中旬。
我們先來看一組最新數據。
當地時間1月5日,據英國政府網站公布的數據顯示,在過去24小時內,英國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60916例,較前一日又增加了2132例,系首次突破60000例,再次刷新大流行暴發以來的最高紀錄,并已連續八天超過50000例;新增相關死亡830例,較前一日翻了一番。
北京時間1月6日,《Science》頭條新聞發表名為“Viral mutations may cause another ‘very, very bad’ COVID-19 wave, scientists warn”的文章。
對于研究新冠病毒的科學家來說,進入新的一年并沒有看到新氣象,而是帶來了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正如2020年初一樣,全世界都在焦慮地注視著一種新病毒在一個國家傳播,并競相為其他國家分析風險。
這一次,它不是一種全新的威脅,而是一種迅速傳播的新冠病毒變異毒株——B.1.1.7。上個月,B.1.1.7在英國東南部首次被鑒定后就立即引起了科學家們的廣泛關注,它很快取代了其他變異毒株,并可能預示著新冠大流行將進入一個新的更加危險的階段。
惠康基金會負責人、傳染病專家Jeremy Farrar說:“人們擔心B.1.1.7將會以更高的傳播速度成為占全球主導地位的病毒,并將引發另一波非常糟糕的疫情。雖然我們已經可以很好地預測2020年的新冠病毒大流行發展軌跡,但我認為我們現在正進入一個不可預測的階段,這是病毒進化的結果。”
這種擔憂已經導致一些國家加快疫苗經緊急使用授權或討論可能迅速保護更多人的接種方案。但隨著新變異病毒在多個國家出現,許多科學家呼吁政府加強現有的控制措施。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于1月4日宣布了更嚴格的新限制措施,包括關閉學校、要求人們“非必要不出門”。但其他國家還在猶豫不決。
瑞士巴塞爾大學的病毒學家Emma Hodcroft說:“我確實覺得我們現在正處于另一種境地,很多歐洲國家都在觀望。我真的希望這一次我們能意識到,這是我們的早期預警,這是我們打敗這種變異毒株的機會。”
約翰遜表示,新變異毒株的傳染性要高出50%到70%。
在過去的一個月中,英國的確診病例數激增,但是該國在不同地區實施不同程度的限制措施,以及圣誕節前人們的行為和區域感染率都發生了變化。牛津大學的進化生物學家Oliver Pybus說:“這是一個極為復雜的情況,很難確定新變異毒株帶來的全面影響。”
然而,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B.1.1.7的許多突變(包括關鍵的刺突蛋白中的8個)確實增強了傳播。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學院的建模師Adam Kucharski說:“我們依靠的是多種不完善的證據,但現在幾乎所有證據都指向同一個方向。例如,英國公共衛生部的一項分析顯示,在英國,與B.1.1.7病毒感染者接觸的人中,約有15%的人檢測結果呈陽性,而與其他變異病毒感染者接觸的人中,這一比例為10%。”
據CNN報道,當地時間1月5日,英國首席醫療官克里斯·惠蒂表示,現在英國每50人中就有一人感染新冠病毒,這一數字“真的非常高”。惠蒂稱,在截至12月30日的兩周內,英國確診病例增加了70%。英國政府數據顯示,對比七天的滾動平均值。這一比例從12月16日的每10萬人287例上升到12月30日的每10萬人487例。
Pybus說:“如果其他已經檢測到B.1.1.7的國家也看到確診病例激增的現象,這將是我們擁有的最有力證據。”
在愛爾蘭,感染率也在迅速上升,該變異毒株現在占測序病例的四分之一。丹麥在新冠病毒測序方面屬于領先地位,而來自丹麥的數據也不能讓人放心。那里的常規監測已經發現了幾十次變異毒株,其頻率從12月初測序基因組的0.2%上升到3周后的2.3%。
丹麥奧爾堡大學的基因組學家Mads Albertsen說:“在過去的4周里,我們在丹麥發現了一個指數級增長的典型例子。這些數字還是比較低,無法得出有力的結論,但如果這一趨勢繼續下去,這將是一個明顯的跡象,表明許多國家可能面臨與英國相同的問題。”Albertsen補充說:“我們應該開始為其他地方發生同樣的事情做好準備。”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證據表明這種新的變異毒株會使人病情加重,但這并不能讓人感到安慰。Kucharski說,病毒傳播能力的增強比致病性的增強更加危險,因為它的影響呈指數增長。他說:“如果你感染了一種致死率為1%,但卻有大量人感染的疾病,那么它導致的死亡人數將比少數人感染但致死率為2%的疾病要多。”
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物理學家Viola Priesemann表示:“如果英國估計該病毒的繁殖數(R)增加了50%至75%,那么阻止病毒的傳播將變得更加困難。在德國,你需要采取兩大額外措施來保持繁殖數低于1。”
隔離感染者并追蹤、隔離和檢測其密切接觸者是第一步。Priesemann用德國的實例證明,僅憑這些措施就可以將R值從2降低到1。但當病例數量達到臨界閾值,公共衛生部門不堪重負時,這就意味著在現有措施基礎上應采取更嚴厲的措施才能有助于遏制新病毒的傳播。Priesemann說:“這是另一個降低感染率的原因。”他于2020年12月聯合在《柳葉刀》撰文呼吁歐洲采取聯合策略,以迅速降低感染率。
Hodcroft表示贊同。她說:“情況從未如此嚴重,最壞的情況是什么?頂多是我們做過頭了,新確診的病例非常少,那我們就可以取消很多限制。”
大幅降低感染率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減少了病毒進一步進化的機會。Farrar補充道,已經出現了其他變體,特別是在南非的一種叫做501Y.V2的變異毒株,與B.1.1.7一樣令人擔憂。他說:“從本質上講,這是一場數字游戲:病毒傳播的越多,突變體出現的機會就越多。 從長遠來看,可能會出現威脅到疫苗功效的突變。”
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的流行病學家William Hanage說:“感覺世界又回到了2020年初的樣子,這令人沮喪。但我們必須阻止這種病毒。宿命論不是一種非藥物干預手段。”
原文鏈接:
https://www.sciencemag.org/news/2021/01/viral-mutations-may-cause-another-very-very-bad-covid-19-wave-scientists-warn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Science頭條:新變異毒株或將引發新一波“非常糟糕”的疫情
2021-01-07劍橋溯源新冠病毒:最原始毒株普遍存在于美國 中國流行的是變異毒株
2020-04-12?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