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3日-星期三
2001年10月7日,美國以打擊“基地”組織和塔利班為名入侵阿富汗。同年12月6日,在美國的軍事打擊下,阿富汗塔利班政權宣布投降。這場耗資38億美元,60天內便推翻了阿富汗塔利班政權的戰爭,實在是干預行動的典范。
然而,輕而易舉得來的勝利導致美國戰略敏銳性喪失,陷入阿富汗戰爭泥潭里無法自拔。隨著最后一架美軍C-17運輸機2021年8月30日深夜飛離阿富汗喀布爾機場,2461名美軍喪生,20744名美軍受傷,開支2萬億美元,美國史上為時最長的戰爭終于落幕,歷經四任總統鎩羽而歸。
“誰統治東歐誰便控制心臟地帶;誰統治心臟地帶誰便控制世界島;誰統治世界島誰便控制世界。”而阿富汗位于亞歐大陸的心臟地帶。美國控制阿富汗,不僅是反恐戰爭,而是維持自己在心臟地帶的統治,進而獲得全球霸權。
毫無疑問,美國從阿富汗撤軍,不僅意味著海上強國從亞歐大陸的心臟地帶被驅逐出去,“9.11”以來搶占的亞歐大陸戰略腹地丟失,而且是對外行使壓倒性力量的美國霸權時代徹底結束,更是單極世界夢的終結。
灼然易見,在發動阿富汗戰爭前,美國人忘記了冷戰時期在中國周邊發動的兩場局部戰爭。
朝鮮戰爭是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發動的第一次大規模侵略戰爭。在三年多的戰爭中,中朝軍隊粉碎了美國企圖用武力吞并整個朝鮮半島和扼殺新中國的陰謀,把美國侵略者趕回到三八線,使其從霸權巔峰跌落下來。
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越南戰爭,堪稱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最殘酷的一場戰爭。侵越戰爭造成了美軍死亡58015人,傷150303人,開支2000億美元,加深了美國的政治危機,削弱了其推行外交政策的實力與信心,成為由盛轉衰的分水嶺。
歷史上有無數的例證說明,如果一個國家允許敵國在它的周邊無限制地擴張時,這個國家就一定會走向衰敗,這就是新中國決不能聽任帝國主義者對自己的鄰國侵略而置之不理的原因。保持力量的相對均勢是地緣戰略的鐵律。
在發動阿富汗戰爭前,美國人更忘記了阿富汗一直是世界大國命運的轉折點,號稱“帝國墳場”。
19世紀以來,阿富汗一直是英國的覬覦之地。英國曾經三次入侵阿富汗,企圖占據亞歐大陸腹地。阿富汗人民不畏強暴、反抗強權,于1919年打敗英國的第三次軍事入侵后獲得獨立,“日不落帝國”從此日薄西山、江河日下。
1979年12月27日,蘇聯軍隊開進喀布爾,并迅速實行對阿富汗的全面占領,使其成為蘇聯的附庸和南下印度洋的前進基地,這也成為蘇聯的一個流血窗口。1989年2月15日,蘇聯結束了阿富汗戰爭,不久后,蘇聯被埋葬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弱國能夠打敗強國,小國能夠打敗大國。無論是踏浪而來的英國,還是鐵騎南下的蘇聯,皆是熬得疲憊不堪,狼狽而逃,歷史的規律是絕不可抗拒的。
就經濟而言,作為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阿富汗工農業基礎薄弱,經濟嚴重依賴外援,使得入侵者在短期內無法得到經濟回報,帶甲十萬,千里饋糧,日費千金,長期維持統治,如山的債務,必然導致帝國不堪重負、失血而亡。
就政治而言,阿富汗抵抗組織多以部落為基礎,派別林立,各自為政,各自為戰。但在抗擊外敵的戰斗中,各派能同仇敵愾,相互配合,相互支援。特別是強大外援從人力物力上給予支援,對于這樣的國家進行入侵就是寸步難行的。
就軍事而言,裝備精良的入侵者在精準的情報支援下,實施精確打擊,偶爾會成功,但大多數無功而返。阿富汗抵抗組織破壞交通線或殲滅小分隊,入侵者難以離開城市。在這場看不到盡頭的戰爭中,久而久之,入侵者要被拖垮的。
殷鑒不遠,在夏之后。絕對的霸權必將導致絕對的衰敗。帝國在追求霸權的過程中總會達到其國力所能承受的極限。美國從阿富汗撤軍為“帝國墳場”上了最好的最后一課。
(作者:田開硯 昆侖策特約評論員)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