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排除印度中央政府為了轉移視線,挑起事端,從而使中國和印度關系持續緊張。但是不管怎樣,中國應當從印度農業改革中吸取教訓,一方面通過改革農村生產關系,解放農民;另一方面,通過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增加農民收入。
《印度快報》2021年11月19日報道,印度總理表示,印度政府決心徹底廢除農業改革法,相關程序將會在2021年11月議會正式啟動。這是印度農民發起大規模集會游行示威活動,付出數百條性命換來的結果。
2020年,印度政府決定實施《2020年農民價格保證協議和農業服務法》《2020年農產品貿易和商業法》《2020年基本商品法》。這些法律的根本宗旨是,徹底取消長期實行的農業補貼政策,實現農業市場化。
作為世界上農業人口最多的國家,印度政府的做法實際上是希望把印度傳統農業變成現代農業,依靠市場化改革,解決印度農業效率低下問題。
但是,正如人們所知道的那樣,印度農業仍然停留在粗放式發展階段,自給自足的農業經濟及農產品商品化率相對較低使得農業缺乏競爭力。雖然印度向其他國家出口糧食等農產品,但是,印度糧食產量相對較低,絕大多數地方糧食畝產甚至不到中國糧食畝產的一半。雖然印度農業科學家希望通過科技創新解決單位產量相對較低的問題,但是,印度特有的農村組織結構以及土地政策,使得印度農業技術推廣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
印度是一個土地私有化國家,控制農村土地的地主,希望政府實施糧食補貼,至少穩定糧食的價格,可是,印度政府不愿意補貼印度地主,決定加快農業市場化改革的步伐。無論是農產品的價格保護,還是農產品的貿易改革;無論是農產品的商品化,還是農業的市場化,其目的就是要讓印度農業具有競爭力。
但是很顯然,那些控制土地的印度大地主不愿意看到這樣的結果,因此,他們發動聲勢浩大的集會游行示威活動,開著拖拉機進入印度首都新德里,進行長達一年之久的抗議游行示威活動。
印度中央政府最初不是通過談判緩和矛盾,而是試圖通過鎮壓措施,迫使來自全國各地的農民徹底屈服。在印度政府鎮壓下,數百進入首都的農民死亡。暴力事件非但沒有解決問題,從而使問題變得日益復雜。那些掌握一定生產資料的印度地主,支持手無寸鐵的農民在首都新德里舉行長期抗爭活動。即使在重大疫情期間,印度農民仍然沒有離開印度首都。如果這種局面持續下去,那么,印度中央政府將會成為眾矢之的,大規模暴力流血事件有可能會讓更多農民進入印度首都,印度中央政府很難有效控制局面。
正是在強大社會壓力下,印度總理決定放棄農業改革,宣布廢除已經制定的農業法。但是,印度地主已經意識到,如果印度政府把責任推卸給印度議會,而印度議會在討論過程中,拒絕廢除已經通過的法律,那么,印度地主利益很難得到切實有效的保護。
表面上看,印度中央政府制定的農業改革法案,目的是為了改善農民的生活。但是,對于印度這樣一個土地私有化的國家而言,印度中央政府出臺的法律,實際上是削弱地主切身利益。正因為如此,印度各地的地主才會聚集在一起,到印度首都新德里舉行大規模集會游行示威抗議活動。
可以非常坦率地說,印度中央政府的改革法案,不會保護農民的利益,只會損害農村地主的利益。印度農業市場化改革不可能取得成功。
許多學者對印度社會經濟體制感到困惑,認為印度仍然是一個農業化國家。其實,印度是一個社會分層嚴重的國家。在一些中心城市,現代服務業相對發達。在一些傳統大都市,工業規模相對較大。可是,在廣大鄉村地區,農業仍然占據相當大的比重。雖然從印度全國經濟結構來看,服務業特別是軟件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所占的比重相對較大,但是,印度軟件服務業只能給印度少數人帶來商業利益,而無法給印度絕大多數貧困農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印度農業仍然處在自給自足狀態。
從生產結構來看,印度農業仍然屬于典型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從生產要素配置來看,印度農業的機械化水平相對較低。由于單位勞動效率相對較低,因此,印度雖然擁有大量平原土地,適合于農業耕作,但是,印度并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農業生產力先進的國家。
生產力的相對落后以及生產關系的不平衡,使得印度廣大農村地區社會矛盾日益激化。對那些除了出賣勞動力一無所有的印度農民來說,要想解決溫飽都非常困難,因此,當印度地主決定到首都新德里舉行大規模集會游行示威抗議活動的時候,他們可以毫不費力地招募到活動的參加者。
對印度的土地所有者而言,市場化改革就意味著失去了政府的補貼,而政府市場化改革必然會導致印度地主必須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這是印度地主所不能接受的。所以,發生在首都新德里的大規模集會游行示威抗議活動,實際上是印度農村既得利益者與印度中央政府利益沖突的結果,和印度真正意義上的農民并沒有直接關系。
印度政府終于宣布成立由中央政府、邦政府、農業科學家和農業經濟學家等各方代表組成的委員會,研究印度農村和農民問題,包括制定農產品價格。對印度普通農民而言,這場來勢兇猛并且取得勝利的抗爭活動,能否改變他們的處境,令人懷疑。
究其原因就在于,印度是一個等級森嚴的社會,同時又是一個土地私有化的國家。在這樣的國家,對于絕大多數農民而言,除了出賣勞動力之外,一無所有。未來印度政府和印度農業科學家究竟會制定怎樣的改革政策,能否使印度的普通農民從中受益,誰也無法得出結論。
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從工業社會的網絡社會,從網絡社會到數字社會。印度已經成為人類文明發展的大雜燴。這個國家既有原始的農業社會,也有現代化的工業企業;既有發達的網絡經濟,同時也有先進的數字技術。不同歷史階段文明出現在同一個國家,一方面說明這個國家生產方式混亂,另一方面也說明,國家治理存在相當大的難度。
對印度中央政府而言,實現農業的現代化,其中包括農產品的市場化。通過改革提高農業的競爭力,讓印度生產的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賣一個好價錢,這是印度中央政府追求的目標。可是,印度特殊的農業生產關系決定了,如果實現市場化改革,那些擁有土地的地主,將不得不面對激烈競爭的市場,這是他們所不愿意看到的。
過去印度政府實施的農業政策,有利于保護土地私有制,印度政府的農業和糧食補貼法律,有利于地主獲得相對穩定預期收入。這是印度土地所有者發動聲勢浩大集會游行示威抗議活動,要求印度中央政府收回改革政策,繼續對農業實施補貼的根本原因。假如不改革印度的農業生產關系,大幅度提高印度農業生產力,要想解決印度農業社會長期存在的深層次復雜矛盾,是完全不可能的。
發生在印度的悲劇,讓人們充分意識到,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發展的過程中,解決農村農業和農民問題至關重要。
早在上個世紀,中國就已經意識到,解決農村、農業、農民問題對于中國社會現代化具有先導性作用,因此,中國在堅持土地集體所有的基礎之上,實行土地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并且通過土地的規模化經營,實現農業的現代化,大幅度提高農民的收入,改造農村社會,從而使廣袤的農村地區居民真正融入現代社會。
現在我國廣大農村地區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斷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農民收入不斷提高。進入數字經濟時代,中國政府一方面通過土地的集約化經營,發展家庭農場,培育專業合作社,另一方面,在規模化經營基礎之上,引入工業互聯網技術,發展特色農業。現在我國許多農產品生產地區已經實行自動化土地監測、自動化播種、自動化灌溉、自動化養護、自動化收割。在我國新疆地區,從種到收,完全實現無人操作。
信息技術和農業機械化,使中國迅速從傳統農業社會進入現代農業社會。農業的機械化或者工業化發展,不僅持續不斷地提高生產率,而且源源不斷地向城市提供大量剩余勞動人口,從而為我國城鎮化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可以這樣說,中國已經初步解決了農業問題。依靠雜交水稻等先進的農業技術,提高單位糧食產量,依靠規模化種植,解決糧食供給問題,依靠人工智能技術,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中國農業已經走出了歷史的窠臼,進入數字經濟時代。
反觀印度在農業問題上所面臨的困境,人們有理由相信,這個世界第二人口大國,要想解決農業問題,恐怕還需要若干年時間。如果不能提高農業生產力水平,徹底改革農業生產關系,將農民解放出來,要想提高糧食產量,增加農民的收入,簡直是天方夜譚。
對印度中央政府來說,面對一個幾乎一盤散沙國家,只能走兩步退一步,在農業改革泥潭中緩慢前行。印度中央政府放棄農業改革計劃,廢除已經生效的法律,下一步可能會把注意力集中在印度工業和現代生產性服務業方面。不能排除印度中央政府為了轉移視線,挑起事端,從而使中國和印度關系持續緊張。但是不管怎樣,中國應當從印度農業改革中吸取教訓,一方面通過改革農村生產關系,解放農民;另一方面,通過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增加農民收入。
(作者系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轉編自“喬新生”微信公眾號,修訂發布;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情況有變?印度挑釁美國;25國聯手反對白宮;日本想擴軍造航母
2021-11-07美聯儲或將按下美元"暫停鍵",印度經濟陷入債務困境,事情有新進展
2021-10-05?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