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3日-星期三
最近,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現任局長比爾·尼爾森,不斷放出令人驚訝的言論。早在上個月,尼爾森在肯尼迪航天中心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稱:中國繼續表現出缺乏透明度以及與美國和其他國家在太空領域合作的意愿。他表示:“我們希望中國政府提供合作,但探戈需要兩個人。 ” 還說:“中國的太空計劃對我們沒有任何透明度,所以我們只能走一步是一步了。”
NASA現任局長比爾·尼爾森
當時尼爾森的這番言論就引起了網友的嘲笑,連不少美國人都看不下去了,因為他顯然忘記了那個搬起石頭卻砸了自己的腳的“沃爾夫條款”。該條款禁止美國與中國開展任何與NASA有關或由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協調的聯合科研活動,甚至禁止美國航天局所有設施接待“中國官方訪問者”。
正是這個臭名昭著的沃爾夫條款,關閉了中美航天合作的大門,現在尼爾森反而倒打一耙,實在是令人看不懂,也難怪會引來中美兩國網友的批評。不過,不知尼爾森是沒有看到這些批評,還是真的忘了沃爾夫條款,在當地時間5月3日又再次放出了話:
尼爾森要求中國分享月球樣品
他建議“中國要跟國際社會分享嫦娥五號帶回的月球樣品,就像NASA當年的阿波羅載人登月任務所做的那樣,但中國什么也沒表示。”此言一出,輿論再次嘩然:這還真是把沃爾夫條款當空氣呀。要知道,美國索要月壤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在嫦娥五號剛發射的時候,他們就曾希望我國與之分享成果。
嫦娥五號返回艙
這次尼爾森再次開口討要,他提及阿波羅登月之后曾與全世界科研機構分享,其實也在暗示當時美國曾送給中國1克月壤,那么到底有沒有這回事呢?還真有。1969年,阿波羅11號上的兩名宇航員首次登上月球,他們在月面活動了約兩個半小時,共收集了21公斤月壤和月巖。
而整個阿波羅計劃共有6次成功登月,帶回了總共381.7公斤的月球樣品。1978年,美國總統卡特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布熱津斯基訪華,向中國贈送1克重的月巖標本。這1克月巖雖然只有黃豆般大小,但對當時的我國來說,卻是非常珍貴的。
阿波羅11號宇航員在月面收集樣品
為了節省,我國科學家把這塊月巖切成兩半,將其中的一半用來研究,當時這項研究正是由日后被稱為“嫦娥之父”的中國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主持的。用這0.5克月巖,就發表了14篇相關文章。而剩下的0.5克則保存在北京天文館。
到了2020年12月17日,完成了月球采樣任務的嫦娥五號成功返回地球,共帶回了1731克月壤。這些樣品對我國來說是一個巨大收獲,但對于已擁有381.7公斤月壤月巖的美國來說,似乎并不算多,為什么他們卻如此眼紅和急切,以至于不顧沃爾夫條款的限制,多次提出分享的要求呢?
美國當年送給中國的月巖標本
之前有不少自媒體文章提到,嫦娥五號帶回的樣品中包含了一種罕見的物質,該物質每噸的價格高達3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超過190億元。這種物質其實就是氦-3,一噸190億的說法雖有些博眼球的嫌疑,畢竟地球上總共也找不到這么多,但卻也能體現出氦-3的稀缺和重要。
氦-3是氦元素的一種同位素,儲量極其稀少,據估計整個地球可供使用的只有500公斤左右。不過太陽風中含有大量的氦-3粒子,由于月球上沒有空氣,磁場也很弱,因此表面的月壤長年累月經受著太陽風的直接吹拂,億萬年之后就形成了豐富的氦-3儲量,估算總量在百萬噸以上。
月球表面蘊藏著豐富的氦-3
那么氦-3有什么用處呢?最主要的一點就是:它是下一代核聚變的原料。氦-3可以和氘核聚變,兩個氦-3也可以直接聚變,尤其是后者的聚變產物沒有中子,非常有利于能量的收集和輻射防護,是一種“干凈”的核聚變。而月球上的百萬噸氦-3如果全部聚變,釋放的能量據估算可供人類使用上萬年。
當然,還不能高興得太早,因為氦-3聚變所需的條件比氘氚聚變更加苛刻,實現起來非常不容易,什么時候能達到能源利用還是個未知數。但這并不能抹殺月球上氦-3資源的巨大意義,畢竟可供全人類使用上萬年的能源,實在是太誘人了。那么美國NASA著急想要得到的,真的是嫦娥五號帶回月壤中的氦-3嗎?
嫦娥五號的樣品容器
當然不是!前面已經說過,月球表面的氦-3是在太陽風粒子的長期轟擊下形成的,嫦娥五號采集的月壤中固然有,阿波羅飛船帶回的那381.7公斤樣品中當然也有,美國顯然不會為了自己已經擁有很多的東西而向我們討要。那么真正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原來,這與嫦娥五號登陸月球的地點有著很大關系,這里有可能隱藏著關于月球起源的秘密。嫦娥五號的著陸點是在月球正面風暴洋的呂姆克山脈以北地區。這里的特別之處在于:根據科學家的觀測和研究,認為月球上的大部分火山在三十多億年前就停止了活動,但呂姆克火山的噴發卻持續得更晚。
呂姆克山脈
2021年10月,《科學》雜志在線發表了關于嫦娥五號月球樣品的首個研究成果。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研究所的研究團隊通過對月球樣品的研究,證明了月球在19.6億年前仍存在巖漿活動,使目前已知的月球地質壽命“延長”了10億年,為完善月球演化歷史供了關鍵科學證據。
這個發現非同小可,因為在此之前,人們能夠獲得的月球樣品絕大多數都來自阿波羅計劃,而從那381.7公斤樣品中,即使按最年輕的樣本計算,月球內核在三十億年前就應該已經冷卻了。出現這種情況也不稀奇,因為阿波羅飛船的著陸地點也嫦娥五號不同,所以才沒能采集到更晚期的火山噴發證據。
阿波羅飛船著陸點與嫦娥五號有很大不同
如此一來,嫦娥五號在呂姆克山脈以北采集到的樣品,使我國掌握了研究月球起源奧秘的獨特鑰匙。2021年7月,第一批17.4764克嫦五樣品發放給了13家科研機構的31份申請。這么珍貴的樣品,美國的NASA想要分享,確實并不奇怪,但是我們該不該給呢?
從禮尚往來的角度來說,當年美國送給我們1克月巖,假如現在我們再回贈1克,似乎也沒什么不妥,畢竟樣品總量有1731克,并不缺這1克。而且科研正需要這樣的交流,才能更好地出成果。然而恰恰是美國人自己把合作的大門給關閉了。
顯微鏡下的嫦娥五號月球樣品
2011年,美國國會通過了“沃爾夫條款”,實質上禁止了中美之間的航天合作。美國人當初的想法,是想通過沃爾夫條款來限制中國航天的發展,畢竟當時美國在航天界的地位不可撼動,他們認為只要阻止了中美之間的交流,就可以避免中國學到美國的先進技術,這樣中國航天就發展不起來了。
然而10多年過去,美國人的算盤完全打錯了。中國航天不僅沒有被壓制住,反而不斷實現超越。嫦娥五號已經實現月球采樣返回,獲得了令美國人眼紅的成果,但美國重返月球的“阿爾忒彌斯”計劃卻一推再推。
不僅是探月方面,中國航天在其它領域也是高歌猛進。例如美國主導的國際空間站日益老化,退役的日子越來越近,而新銳的中國天宮空間站卻即將全面建成。如今,那個沃爾夫條款不但沒能實現最初的設想,反而在美國有求于中國的時候,把自己給限制住了。
全面建成后的中國空間站
這就很令人尷尬了。尼爾森局長想要中國分享月壤,也就是嘴上說說,只要沃爾夫條款還存在,就算我們想送給NASA一克月壤,他也不敢接。現在卻又把這個鍋甩給中國,實在是滑稽可笑。而造成這個局面的,恰恰就是美國人自己。
來源: “人馬座A”今日頭條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