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學術探索 > 人文歷史 > 閱讀信息
1965年為何要取消軍銜制?是誰最先提出的?
點擊:  作者:曉申記    來源:今日頭條  發布時間:2022-05-05 09:09:12

 

19559月,人民解放軍開始實行軍銜制度,至19655月,軍銜制在實施了近十年后被宣布取消。

 

軍銜制為什么被取消?

 

是誰最先提出的?

 

下面我們做一下詳細的分析。

 

 

《羅瑞卿傳》中有這樣一段敘述:

 

19648月,毛澤東召集賀龍、羅瑞卿赴北戴河匯報軍隊高級干部減薪問題,討論中,賀龍建議:是不是連軍銜一齊取消算了?

 

毛澤東立即回答:取消!搞掉那塊牌牌!我早就想搞掉它

 

羅瑞卿回京后經向林彪請示得到同意,便開始在全軍啟動取消軍銜制的程序。

 

196493日,羅瑞卿在《在國防工業會議上的總結發言》中談到取消軍銜制時也提出說:

 

軍隊的有些制度也不夠合理。例如,軍隊干部的薪金高這么多。這次辦公會議的擴大會議研究了這個問題,大家都贊成減薪,與地方大體拉平。我報告了主席、劉主席和幾位元帥,他們都贊成。主席還指示我們要考慮軍銜這個牌牌要不要的問題。過去我們沒有這個牌牌打了勝仗,沒有牌牌打勝了有牌牌的,國民黨是有牌牌的,日本人和美國人也是有牌牌的。現在不打仗,卻搞了個牌牌,主席講大概要打敗仗了。

 

其實,從新中國成立初醞釀實施軍銜制起,毛主席從沒有正面肯定過軍銜制的作用。

 

早在1958年,毛主席就有取消軍銜制的意向,當時軍委總部研究后,在1959104日,總政治部便作出《關于1959年調整干部軍銜、級別問題向軍委的報告》,在《報告》中提到:干部的軍銜、級別仍需繼續保留

 

如果說,毛主席先前多次提出取消軍銜制還只是想法,而這一次,則是毛主席更明確地提出取消軍銜制。

 

 

為什么要取消軍銜制呢?

 

一、理論不足

 

1955年軍銜制正式實施時,中央軍委指示是這樣說的:

 

授予軍人軍銜,是為了確定軍人在軍隊中的地位;也是給軍人的一種榮譽。軍銜制度的正確實施,將提高各級干部的責任心,發揮他們在戰斗中和工作中的積極作用,加強軍隊的組織性、紀律性;并鼓勵各級干部努力上進,從而促進部隊的軍事、政治水平的普遍提高,增強軍隊的戰斗力。

 

中央的意愿是好的,但實際上,人們大多關注的是軍銜的表面作用,即分類識別、層級區分的功能,而對其他實質性的作用認識比較模糊,如規定嚴格科學的編制體系,建立公平有序的競爭體系,引導和規定軍人的發展路徑,提高官兵知識化、專業化水平等。

 

對軍銜制理論研究和認識的不足,妨礙了全軍自覺地執行《軍官服役條例》,妨礙了軍銜制度的實施,從一開始就給軍銜制留下了隱患。

 

一位對軍銜制有深入研究的專家曾深有感觸地寫道:

 

只有從理論上真正搞清楚軍銜的內在功能,弄清其為什么在軍隊建設中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才能夠真正自覺地正確運用軍銜這一機制,來調整軍隊中的各種關系,使其在軍隊建設中真正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二、軍銜條例、制度不完善

 

關于軍銜制度的缺陷,過去人們有較多的論述,例如:

 

1、認為軍官軍銜普遍定得偏低;軍銜晉升不正常;

 

2、軍銜在承擔軍人待遇方面作用不大;

 

3、軍官日常著裝簡化軍銜標志使其識別功能被弱化;

 

4、對女干部授銜的規定偏于嚴苛;

 

5、編制軍銜過分強調各級主官的軍銜,而副職的編制軍銜則同于或低于下一級正職,機關干部的編制軍銜低于同級部隊干部,技術軍官的編制軍銜定得過低、過死;

 

6、軍銜的種類和稱謂比較繁雜,分類過于機械,也不完整,規定過于繁瑣,等等。

 

毛澤東也及時提出:現在實行了軍銜制度和其他一些制度,但是,上級跟下級還是要打成一片不要因為有了軍銜制度和其他一些制度,而使上下級、官兵、軍民、軍隊同地方的密切關系受到損害

 

實施軍銜制是一項非常復雜的、系統性的改革,涉及國家和軍隊多方面問題,需要大量相關的配套制度和措施才能保證其落實。

 

例如軍官任命制度。

 

根據《軍官服役條例》規定,授予第一次尉官軍銜的條件是:在和平時期須由各級軍事學校畢業的軍人或國防部批準開辦的訓練班受訓后的軍士。

 

這是對人民解放軍長期從士兵中直接提拔干部方式的重大改變。

 

實現這一轉變,需要軍校和訓練機構輸送的軍官數量、種類以及時間與部隊需求相銜接;需要部隊積極輸送合格的培養對象進學校學習,積極接收并幫助畢業軍官適應任職;需要解決士兵不能直接提干后仍能繼續發揮其積極性的問題;也需要大批有文化的合格青年入伍以提高兵員質量。

 

但是,從軍隊院校狀況來說,難以達到要求。

 

 

實行軍銜制時,全軍各類院校缺乏統一領導,院校建設缺乏全面規劃和檢查,導致各類院校發展很不平衡,許多學校的設備不完善,少數學校還不正規,必需的學院、學校,還未全部建立起來

 

當時的各院、校無論在干部訓練的數量或質量方面,均不能滿足部隊建設的迫切需要。

 

從部隊方面來說,選送優秀士兵入學會影響連隊工作,各部隊對送士兵上學并不積極,以致各院校比較普遍地出現無法按學員編制名額收滿學員的現象。

 

根據1955年國防部檢查團檢查學校的工作情況看,實收學員數和編制定額普遍存在差距,相差少者7%,多至38%

 

同時,各部隊不按規定時間和條件選送學員,以致各院校的開學時間拖延太長,有的學校竟拖延達2個月至3個月,學員的淘汰率也很高,有的達到40%

 

另外,國民文化水平普遍比較低、體育訓練不普及,導致征集的兵員中文化水平、身體素質符合條件的很少,而且部隊還存在著歧視和排擠知識分子的情緒,許多知識分子干部不予授銜,或銜級過低,也影響了知識分子參軍的積極性。

 

全軍的干部管理工作也不適應需要,如對干部的提拔、調配工作,即沒有和各院校的收生、畢業的時間和人數,新編組部隊的時間和抽調各級干部的人數,轉業、復員人員的處理時間和控制數等進行統盤計算。

 

對干部的培養工作,缺乏和有關部門作共同的安排,以取得相互配合

 

經過幾年的實踐,院校培養與部隊需要之間的矛盾始終沒有解決。

 

1959年開始,部隊就重新改為從士兵中選拔基層干部。

 

由于這些問題的存在,軍銜制沒有產生預期的良好作用,反而帶來很多麻煩和問題,造成軍內外對軍銜制普遍失望,使其越來越受到詬病。

 

 

三、內外部原因相結合

 

1.內部原因

 

1955年軍銜制實施,此后一年,國家宣布完成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

 

之后,毛主席開始考慮進一步改革社會生產關系以適應生產力的發展。

 

毛主席認為在現實社會中,在社會分配方面、在人與人的相互關系等方面,還存在著資本主義社會遺留的殘余,具體表現在工農差別、城鄉差別、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差別方面。

 

他認為這些都是資產階級的法權,需要在社會主義社會中加以破除。

 

1958年北戴河會議期間,毛主席幾次發表講話談到破除資產階級法權,并把軍隊實行不久的工資制和軍銜制都歸入資產階級法權的范疇。

 

他認為:

 

過去戰爭年代沒有發薪水、沒有”(軍銜),實行官兵一致,擁政愛民,取得了革命的勝利。現在發薪水,有了都要分等,分什么將、校、尉,可是還沒有打過仗,沒有經過考驗。結果是脫離群眾,兵不愛官、民不愛干(干部)

 

毛主席提出要恢復官兵一致、軍民一致的革命傳統,把資產階級思想作風那一套化掉

 

他提出:

 

在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系中存在的資產階級法權,必須破除,例如:等級森嚴,居高臨下,脫離群眾,不跟群眾接近,不是靠工作能力來吃飯,而是靠資格,靠權力……這些方面都必須破除。

 

2.外部原因

 

20世紀60年代初,根據蘇聯已經變成修正主義的認識和對國內政治與社會形勢的分析,毛主席越來越關注反對修正主義、防止資本主義復辟的問題。

 

毛主席也非常關注軍隊的反修防修。

 

軍銜制是學蘇軍時期仿效蘇軍的辦法設立的,這也加重了其對軍銜制的否定性認識。

 

1963年,毛主席在一次談話中再次否定軍銜制,重申了他過去的觀點。

他說:

 

我們過去沒有什么元帥、將、校、尉等的稱號,軍官與戰士一樣。但是后來就有了很多稱號,衣服也比士兵好。我看這樣不好,還是和戰士一樣好。不靠元帥、將軍稱號吃飯。

 

在這種形勢下,軍銜制又作為一個政治問題被提出來。

 

1964年八九月間,中央軍委向毛主席匯報薪金制度改革問題時,毛主席就提出要考慮軍銜這個牌牌要不要的問題,并以歷史經驗為例,把問題提到軍隊能否打勝仗的高度。

 

之后,中央軍委就開始研究落實取消軍銜制的辦法。

 

11月,中央軍委辦公廳向全軍征求取消軍銜制的意見,說:

 

我軍的軍銜制度,是照搬蘇聯和其他國家的。過去沒有這種制度,也一樣打勝仗。

 

實踐證明,這種制度不符合我軍的優良傳統,它是一種資產階級法權,等級表面化,助長了個人名利思想和等級觀念。不利于我軍革命化建設,不利于同志之間、上下級之間和軍民之間的團結。同時增加了各級黨委和政治機關不少繁瑣事務。

 

隨后,在全軍上下征求意見,一致同意中央軍委對軍銜制的看法,贊成廢除軍銜制,并且都提到親身經歷的、得到戰爭檢驗的成功經驗”——沒有軍銜制的我軍打勝了有軍銜制的國民黨軍、日本軍和美國軍,也能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與朝鮮人民軍進行聯合作戰,戰爭的經驗足以反復證明軍銜制沒有多少作用。

 

在取得全軍一致同意后,19655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取消軍銜制的決議。

 

 

綜上所述

 

1965年取消軍銜制是多方面因素決定的,總結起來有兩個方面:

 

1.軍銜制本身的缺陷與實施中存在的問題,給來自外界的否定軍銜制的觀點提供了依據,使軍內、軍外在取消軍銜制問題上比較容易地達成共識;

 

2.社會主義革命的政治理念與社會環境等外部因素不利于軍銜制的實施,對逐步完善與加強軍銜制處處掣肘,也逐漸消磨了全軍對軍銜制的期望與熱情。

 

總之,由于軍銜制度不完備,實施中存在很多問題,沒有表現出利于軍隊建設的必不可少的作用,最終,在內因與外因共同作用下,軍銜制終于被取消。

 

來源:“曉申記”今日頭條號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北京市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