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4日-星期四
相對于那些饑寒交迫的國家而言,中國在糧食儲備與保障糧食安全方面做得比較好,2022年糧食生產保持總體穩定,夏收和秋收預計都會豐收,暫時沒有挨餓危險,中國的糧食儲備總量達到全球的一半以上,夠14億中國人一年的口糧。雖然如此,但我們千萬不要大意,認為中國可以穩坐釣魚臺了。只有居安思危,關鍵時刻做出正確的決策,才能平安度過這次糧食危機。
發生什么情況會造成以上危機?第一,戰爭。比如俄烏沖突使烏克蘭誕生了上千萬難民,中東各國的武裝沖突誕生的難民也不在少數。廣大農民不能安居樂業,流離失所,沒人種地了,自然影響農業生產;第二,氣候危機。比如大旱天氣、大澇天氣、嚴重蝗災等,這種自然災害對農業的沖擊最大,直接造成農業減少甚至絕產;第三,瘟疫。比如這次新冠疫情幾乎使全球各國無一幸免,為了防疫,各國不得不采取限制經濟活動的方法應對,對經濟活動產生了深遠影響,大多數國家經濟增長呈負數,當然包括農業。
全球糧食危機是一個喊了很多年的問題,就最近十幾年看,2005至2008年、2010年至2012年已發生過兩次糧食危機,標志就是糧價上漲。本次糧食危機是從2020年開始的,一直到現在從未停歇。聯合國糧農組織于2022年5月4日發布的《2022全球糧食危機報告》是個標志,標志著糧食危機進入非常嚴重的階段了,如果不加以統籌解決,全球將因為陷入災荒而動亂。有壓迫就有反抗,人在快餓死的時候,是會拼死一搏的。歷史上的農民起義,絕大多數是農民在沒有生路的情況發生的。橫豎是個死,拼一把是一種符合邏輯的選擇。
所以,我們不要僅看到俄烏沖突以及中東一些國家發生的沖突,如果糧食危機得不到根本解決,恐怕更多的國家為了糧食而爆發沖突。這并不是危言聳聽,就連聯合國“五常”,如果不是因為“核平衡”制約著“暴脾氣”,也是難以幸免的。現在的情況,已經非常危險了。據世行預測:2022年全球食品和糧食在去年上漲了31%的基礎上,還將繼續上漲22.9%。糧價上漲傳達著一個可怕的信號,全球缺糧少吃的苦日子就要到來了。不發達國家將陷入第一輪災難,比如阿富汗,約占阿富汗人口的一半近2000萬人面臨嚴重饑餓,城門失火,殃及池魚,一個國家的動蕩必然會引起蝴蝶效應,引發其他相關國家的動蕩。現在就連發達國家也有些害怕了,比如英國首相鮑里斯,6月13日就公開號召英國人“少吃飯多減肥”了。
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布的《2022全球糧食危機報告》,由17個國際人道主義和發展組織參與,具有一錘定音的權威性。報告顯示:2021年53個國家和地區的約1.93億人經歷了危機級別或更嚴重的糧食不安全,比2020年多了4000萬人。2022年有多個國家受俄烏沖突影響巨大,埃及、土耳其、孟加拉國、伊朗、黎巴嫩、突尼斯、也門、利比亞、巴基斯坦等國家首當其沖,這些國家本來就是發展中國家,糧食進口依賴性強,60%的小麥進口都依靠俄羅斯和烏克蘭。一旦俄烏的出口渠道斷了,這些國家不能正常進口,就意味著有大批的人要挨餓了。
要知道,烏克蘭和俄羅斯是世界兩大“糧倉”,平時不起眼的烏克蘭,是世界上第四大糧食出口國,影響力不可小覷。俄烏兩國共占全球小麥出口的29%,全球玉米供應的19%,全球葵花籽油出口的80%。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對俄羅斯進行封鎖制裁,產生的反作用力也相當明顯。美國通貨膨脹居高不下,俄羅斯的經濟反而呈現一定程度的繁榮,因為石油、天然氣等能源價格的提高,使資源型國家俄羅斯受益。飽受西方制裁的俄羅斯沒有怎么樣,快把美歐逼瘋了。
2020年以來,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至今都沒有結束,新冠對經濟的影響有多大?除中國以外,絕大多數國家都呈經濟衰退狀態。由于中國采取成功的“動態清零”政策,避過了巨大的人員病亡,這是天佑中華的幸運。新冠對農業有沒有影響?影響大了。想一想看,如果人們都被新冠病毒的恐怖籠罩,哪還有心思去種地呢?遭遇戰爭和瘟疫雙重影響的烏克蘭減產多少?據報道其糧食產量2022年恐大幅下降50%。另外就是極端天氣的影響,比如大旱、洪水、蝗災等。拿美國來說,今年夏天未過,就有一億人口遭受了高溫、干旱、暴風雨、洪水和野火等極端天氣的侵害,受影響面高達48個州。要知道美國一共就50個州,幾乎全國絕大多數地區受極端天氣影響,還發生了堪薩斯州至少2000頭牛被活活熱死的怪現象。美國這兩年也是禍不單行,一個小小的新冠瘟疫就奪走了超過100萬人的生命,極端天氣又肆虐全美,據美國農業部5月份發布的“世界農產品供需預測”報告,預計美國2022年冬小麥收成將同比下降8%。
面對全球糧食危機的到來,許多政治家發出警告,許多國家未雨綢繆。
世界銀行集團行長戴維·馬爾帕斯警告說:糧食價格上漲正在對最貧窮、最脆弱的人群造成毀滅性影響;
負責國際伙伴關系的歐盟委員Jutta Urpilainen警告說:國際社會必須行動起來,避免歷史上最大的糧食危機以及隨之而來的社會、經濟和政治動蕩;
世界糧食計劃署執行干事戴維·比斯利警告說:嚴重饑餓正在飆升至前所未有的水平,全球形勢正在持續惡化;
負責危機管理的歐盟委員Janez Lenar?i?警告說:如果想防止一場重大的全球糧食危機,我們需要現在就采取行動;
……
與此同時,許多國家針對糧食危機開始采取行動——
印度:自2022年5月13日起對小麥出口實施臨時禁令,自6月1日起對本國食糖實施出口總量限制(印度是全球第二大食糖生產國);
截止到5月28日,包括阿根廷、哈薩克斯坦、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摩洛哥、土耳其、匈牙利在內的20余國出臺了糧食出口禁令措施,品種包括小麥、玉米、面粉、西紅柿、植物油、豆類等,盡管這遭到了世界貿易組織總干事伊維拉的反對,但她卻無法阻擋這一洪流。
在關鍵時刻,保護自己的國民不挨餓,是每個國家政府的本能,這無可厚非。“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雖然有些自私,但發揚國際主義精神,要建立在自己有余力的情況下。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心里沒底的情況下,國家的第一反應,肯定是守住自己的糧食庫存,優先為自己的國民生存著想。越來越多的政治家發現,現在我們將要經受二戰以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按照聯合國發布的《2022年全球糧食危機報告》,多達17億人正在承受著貧困和饑餓,這不是一個小數字,相當于全球每10個人中有2人在忍饑挨餓。尤其在非洲和中東地區,糧食問題成為最大的問題。
世界上最危險的事,并不是國家與國家的地緣政治沖突,而是因為糧食危機造成的魚死網破。當人沒有吃的,由于饑餓到達生死邊緣時,就不存在道德問題了。古代曾經發生過人吃人的慘劇,軍隊用人肉做軍糧,老百姓易子而食,哪里有什么道德,從人性全部退回到獸性。只要能活著,所有的規則都會被無情地踐踏到腳下。17億人忍饑挨餓,如果他們暴發出驚人的憤怒,這個地球將為之顫抖。為什么一些國際組織要協調,要做“慈善”,因為幫助這些國家度過難關,實際上也是幫助自己。不要幻想插上國門就安全了,正如饑餓時代“吃大戶”一樣,那些富戶是擋不住饑餓者砸門的洪流的,最好的辦法是開倉放糧,除了留下自己的口糧,與其他同胞共進退,否則難以獨善其身。雖然這看起來很矛盾,但這種糾結就是正在發生的事。
相對于那些饑寒交迫的國家而言,中國在糧食儲備與保障糧食安全方面做得比較好,2022年糧食生產保持總體穩定,夏收和秋收預計都會豐收,暫時沒有挨餓危險,中國的糧食儲備總量達到全球的一半以上,夠14億中國人一年的口糧。雖然如此,但我們千萬不要大意,認為中國可以穩坐釣魚臺了。只有居安思危,關鍵時刻做出正確的決策,才能平安度過這次糧食危機。
第一,要在全國倡導“節糧”行動,為度過糧食危機做出自己的貢獻;中國是一個糧食進口大國,同時又是一個糧食浪費大國。中國的糧食浪費知多少,看看各大飯店食客們吃剩下多少東西就知道了,看看各家各戶婚喪嫁娶糟蹋多少食物就知道了。在中國,“光盤行動”只是一句口號,雖然“節約很光榮,浪費很可恥”是大家都懂得的一個道理,但對很多人來說,鋪張浪費已形成一種習慣。好象擺一桌席不剩下,不糟蹋點東西,就是對客人不熱情似的。因此,要在全國開展“節糧”行動并不是說說那么簡單,不配套一些有力措施,是推行不下去的。很多自助餐店推行浪費重罰制,這很好,應在所有飯店推廣開來。讓浪費成為一種“老鼠過街、人人喊打”的行為,才能剎住這股歪風,養成平時吃飯都要光盤的良好習慣。
第二,要加強籽種安全,從歐洲國家利用籽種制裁俄羅斯汲取教訓。這次俄烏沖突,俄羅斯被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狠狠制裁,其中一項制裁就是籽種制裁。俄羅斯90%的馬鈴薯種子和幾乎100%的甜菜種子都嚴重依賴外國進口,世界著名醫藥和農資企業德國拜耳集團停止與俄羅斯的籽種合作,給了俄羅斯當頭一棒,同時也給我國敲響了警鐘。俄羅斯被卡住了脖子,中國又怎么樣呢?我國的青花菜種子95%都是進口,胡蘿卜、洋蔥等種子90%來自國外進口……,中國的種子對國外依賴程度,是超過俄羅斯的,達到了90%。我們的幸運之處在于,主糧雜交水稻與小麥的種子,能實現自給。因此,中國的科學家研究培育自己的種子,應盡早提上議事日程,不要等到別人卡住脖子再喊“我不能呼吸”,那就太晚了。
第三,重申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的重要性并嚴格執行之。中國雖然有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但可耕地并不太多。中國有14億人口,人均耕地是遠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我們常說占世界7%的土地養活了世界21%的人口,這成為中國的一個驕傲。與印度相比,印度也差不多有14億人口,國土面積只有中國的三分之一,但印度的可耕地并不少,超過了中國,因為印度大部分為平原,而中國為丘陵和山地。因此,中國保住18億畝土地紅線是非常重要的,但現實情況是,中國的18億畝可耕地估計已經失守了。現在世界性的糧食危機,給中國的18億畝紅線能否貫徹落實再敲警鐘,等到了沒有足夠糧食吃的時候,就為時已晚了。
第四,加大國防力量,切實保證不受外來勢力侵略,確保和平中國穩健發展。加大國防力量投入與保障糧食安全有關系嗎?關系大了。現在的烏克蘭,以及中東、非洲一些發生武裝沖突的國家,天天打仗,談得上糧食安全嗎?阿富汗就是因為打了20年的仗,造成了國家一半的人忍饑挨餓。這種情況,中國若想避免,必須強大自己,不受外來勢力的欺負。中國和平發展了幾十年,但現在卻危機重重,為什么?因為中國若想實現統一大業,必然會遭到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的報復性制裁,甚至戰爭會強加到我們頭上。戰爭是無情的,一旦打起來,想停止并沒有那么容易。現在的俄烏沖突何時結束,恐怕普京不知道,澤連斯基也不知道,只能等待達到一種力量的平衡,雙方都打不下去了才會停止。中國若想長期享有和平,除了強大自己,讓其他國家不也干涉中國內政,別他良謀。
第五,切實防范重金屬污染可耕地和水污染可耕地。中國的可耕地遭受污染,主要來自于鄉鎮企業的重金屬污染與水污染。比如一些鍍鋅企業產生的污染水,造紙企業的污染水,皮革企業的污染水等,流入地下就會嚴重污染土地。早在2014年的一項調查就表明,我國兩成土地被污染,耕地的土壤環境質量一直處在趨于惡化狀態。鄉鎮企業發展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促進了經濟發展,一方面污染土地為代價。因為鄉鎮企業普遍科技含量低,低技術、高耗能、高污染是實際情況,因此促進鄉鎮企業轉型一直是任重道遠的工作內容。
第六,把轉基因技術掌握在自己手里。轉基因技術被稱為“人類歷史上應用最為迅速的重大技術之一”,一些人反轉基因,是因為這項技術掌握在外國人手里,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摸不透這些外國人的底,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受害,就象喝酒喝了蒙汗藥,在不知不覺中中招,造成不可預料的后果,到時后悔莫及。轉基因技術是一門科學,中國的科學家要研究,利用它為本國服務,這沒有什么不好。沒有必要談轉基因色變。但在中國的科學家沒有掌握轉基因技術之前,不宜大面積推廣轉基因糧食,被外國人掌握民族的命運。
第七,在其他國家購買或租賃土地,為中華民族開源。這個世界很大,要想保證中華民族在這個世界上繁榮昌盛,用合理合法的手段在其他國家購買或租賃土地不失為一個好辦法。現在是文明社會了,不象古代可以用武力開疆拓土,中國又是一個愛好和平的國家,也不可能干出侵略他國領土的事。但利用合理合法的手段,投入資金利用他國土地“借雞生蛋”是完全可行的。不只中國有這樣的想法,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在這方面早就走在了我們前面。目前世界上土地貿易產業中最活躍的三個國家分別是中國、美國和英國,其中中國在世界上33個國家購買或租賃過土地,比英國多出三個國家,比美國多出五個國家。即便在與中國不睦的澳大利亞,中國公司也購買或租賃了大量的土地,成為澳大利亞的第五大土地持有國。在其他國家的土地上搞農業開發,不失為應對糧食危機的一個好辦法。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轉編自“良評”微信公眾號;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收割青麥毒計與中美糧食的靖康之戰:試圖利用饑荒制造死亡和動蕩,是共濟會打垮我國大豆產業后的又一陰謀
2022-05-14?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