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強調“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弘揚企業家精神,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2020年7月,習總書記企業家座談會上強調:“改革開放以來,一大批有膽識、勇創新的企業家茁壯成長,形成了具有鮮明時代特征、民族特色、世界水準的中國企業家隊伍”,并提出“增強愛國情懷、勇于創新、誠信守法、承擔社會責任、拓展國際視野”[1]的希望。“增強愛國情懷、創新誠信守法、承擔社會責任、拓展國內外視野”,理應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企業家精神的首要內涵、基礎內涵、本質內涵與現代內涵。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財富,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維護民族獨立和民族尊嚴的強大精神動力。……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魂”[2]。企業是市場經濟的基礎細胞、經濟發展的主要載體,是推動現代經濟體系形成、高質量發展實現的根本力量,“優秀企業家必須對國家、對民族懷有崇高使命感和強烈責任感,把企業發展同國家繁榮、民族興盛、人民幸福緊密結合在一起,主動為國擔當、為國分憂”[3]。《華為基本法》第四條“愛祖國、愛人民、愛事業和愛生活是我們凝聚力的源泉”,第七條“華為以產業報國和科教興國為己任,以公司的發展為所在社區作出貢獻;為偉大祖國的繁榮昌盛,為中華民族的振興,為自己和家人的幸福而不懈努力”,正是基于深厚的“愛國情懷”,促使華為不斷發展壯大,進入科研引領的無人區。而任正非所說“真正的愛國,是強大自己”,更成為推動中華民族突破封鎖、實現復興的強大精神力量。
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在面對西方列強“堅船利炮”的救亡圖存過程中,實業救國推動著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產生與發展。鮮明提出“實業救國”的狀元企業家張謇,“發展實業從吃穿入手”的“面粉大王、紡織大王”榮宗敬榮德生兄弟,被稱為“科技泰斗、士子楷模”的“中國重化工之父”范旭東,集“煤炭大王、火柴大王、毛紡大王、水泥大王”于一身的“企業大王”劉鴻生,通過“產業、交通、國防、文化”運動“將民族解放和國家振興”的“中國船王”盧作孚等民族實業家楷模,通過興辦實業、教育、醫療及公益事業等,無不以強烈的愛國情懷推動“實業救國、教育救國、科學救國、革命救國”的實業發展。
無論以華為任正非為代表的現代企業家愛國情懷,還是近代民族實業家“實業救國”愛國情懷,都成為社會主義企業家精神最突出的首要內涵。從國有企業角度“作為企業法人代表的基本前提是,國家委托你在企業內部行使職權,你不僅代表一個企業的利益,首先是代表國家的利益”[4],國家利益代表著全民共同利益,“共同利益不是僅僅作為一種‘普遍的東西’存在于觀念之中,而首先是作為彼此有了分工的個人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存在于現實之中”[5]。在彼此有了分工、相互依存的社會發展中,國企作為被國家委托的“創造財富”的細胞組織,必然以財富報國為基本職能。從民企貢獻角度,我國經濟發展能夠創造中國奇跡,民營經濟同樣功不可沒,尤其以“愛國情懷”為己任的民營企業家以敢為人先的創新意識、鍥而不舍的奮斗精神,帶領億萬勞動者奮發努力、艱苦創業、不斷創新,共同推動著“中國奇跡、中國模式、中國精神”的形成。
企業家是從事組織、管理并承擔經營風險的人,企業家創新活動是推動企業創新發展的關鍵。“創新就是對新產品、新市場、新的生產方式、新組織的開拓以及新的原材料來源的控制調配,企業家被稱為‘創新的靈魂'”[6]。創新的目的在于創造財富,“創造財富”是企業經營的本質基礎,而“真正的財富就是所有個人的發達的生產力。那時,財富的尺度決不再是勞動時間,而是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7]。就此看來,如果使企業家成為生產力發展中的“真正的財富”推動者,就必須成為“發達的生產力”,這就需要通過創新創造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從而以“發達的生產力”創造出豐富的經濟社會財富,實現個人發展與生產力發達的辯證統一。
企業的本質是追求和創造財富、增加物質積累、滿足社會需求的經濟組織,“創造財富”是企業存在的最基礎內涵,而社會主義企業創造財富的過程,是企業家創新引領,勞動者共同參與的過程。尤其,“社會主義企業生產目的,除了主要是為了滿足社會日益增長的需要和為國家提供收入外,也應該包含爭取提高企業自身(聯系到企業全體職工)利益”[8]。無論社會日益增長的需要、為國家提供收入,還是企業自身利益、全體職工利益,都需要通過“創造財富”來實現。新時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共同富裕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無一不需要通過創造財富實現。
誠信守法,是企業家經營發展的底線。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也是誠信經濟。沒有誠信的商業社會,將充滿極大的道德風險,顯著抬高交易成本,造成社會資源的巨大浪費。諸多知名企業早期具有強烈的責任意識,有豪爽、仗義、熱情、深厚的國家情感與造福民眾的愿望,“但虛張聲勢、無視民眾智商,因企業利益傷害國家和民眾利益,禁不住金錢誘惑,責任感和道德感逐漸被消磨”[9],最根本的原因丟掉了企業家精神的基礎內涵誠信守法。曾為上海首富“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第11位的周正毅,因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和挪用資金罪被判刑16年;香港歐亞農業股份有限公司楊斌曾為“中國大陸第二富豪”,因圈地、圈錢走入命運絕境;以“振興中華”為追求的唐萬新最終卻損害著國家和民眾利益。
2020年11月12日,習總書記在張謇創辦的南通博物苑時強調:“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為民營企業發展和企業家成長創造了良好條件。民營企業家富起來以后,要見賢思齊,增強家國情懷、擔當社會責任,發揮先富幫后富的作用,積極參與和興辦社會公益事業”[10]。“承擔社會責任”是社會主義企業家精神的本質內涵,曹德旺提出:所有企業家都應具備“為國家、為社會、為人民”的“三為”素質,企業的成功,有員工辛勤付出,有國家大力扶持,有社會各方面力量。非一己之力,也非一己之能也,“企業家要深深地感受到肩膀上的責任,國家會因你而強大、人民會因你而富足、社會會因你而進步”[11]。
有西方經濟學者長達40年的工作,就是試圖把“企業家”在中國從負面詞變成正面詞。筆者認為“企業家”在中國從來就是一個正面詞,是與“科學家、教育家、藝術家、作家、工人、農民”等雖承擔不同社會責任、但均以“為人民服務”為價值導向的職業。如果將“企業家”作為負面詞,那是誤將“企業家”視為“資本家”,而“資本家,他只是人格化的資本。他的靈魂就是資本的靈魂。而資本只有一種生活本能,這就是增殖自身,創造剩余價值”[12]。由此,以“剩余價值剝削”實現“增殖自身”的“資本家”永遠不可能成為一個正面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方向,應該只有基于職業而存在的“企業家”群體,沒有基于資本而存在的“資本家”階級。
改革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也是偉大的戰略決策,“先讓一部分地區一部人富起來,然后先富幫后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這便意味著“先富帶動后富”是改革開放之初確立的國家契約。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社會主義企業家理應成為“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堅決防止兩極分化”推動者。劉強東“當富到賺一個億都是小目標,一個月幾十個億都讓人很痛苦的時候,富到中國人全世界都買買買,但還有幾千萬人生活在極端貧困的狀態,這是我們這幫已經富起來的人的恥辱,呼吁全體企業家共同行動起來”[13]。2022年,劉強東捐款6200多萬股京東股票,價值149億元,美團王興捐款147億元,小米雷軍捐款145億元,安踏丁世忠及其家族捐款101億元……越來越多的企業家已經邁向“先富帶動后富”的國家契約履行階段。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視野決定企業發展格局,有多大視野就有多大胸懷,有多大胸懷才能成就多大事業,弘揚企業家精神,需要拓展國內外視野,立足中國、放眼世界,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效應。尤其,當前受經濟下行和全球疫情影響,企業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正確認識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開闊視野、審時度勢,密切關注國家導向和國際形勢對產業行業企業的影響,及時進行戰略調整,提升經營管理水平,優化內部資源配置,強化核心競爭力,提升抵御風險力。
2020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重大戰略部署,2022年《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意見》對新發展格局形成重要基礎支撐,“打破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打通制約經濟循環的關鍵堵點,促進商品要素資源在更大范圍內暢通流動,加快建設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全面推動我國市場由大到強轉變”[14],國內統一大市場與飛速發展的信息化、網絡化結合,成為拉動或推動重大的技術進步、結構變遷和社會演化的主要力量,對于實現資源在全國范圍內順暢流動和優化配置起到重要推動,也為企業家開拓國內市場、整合資源要素、實現高質量發展,創造著極為開闊的“統一性、開放性、競爭性和有序性”空間。
習總書記指出,企業家要“提高把握國際市場動向和需求特點的能力,提高把握國際規則能力,提高國際市場開拓能力,提高防范國際市場風險能力,帶動企業在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中實現更好發展”[15]。近幾年,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經貿摩擦加劇,但是經濟全球化潮流不可逆轉,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中國經濟長期向好趨勢不會改變,中國經濟作為世界經濟壓倉石的作用日顯突出,中國企業要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道路,在“一帶一路”引領下,沉著應對、化危為機,更好地融入世界,重鑄全球市場循環圈。尤其,在疫情沖擊全球經濟背景下,面對全球供應鏈必然大調整,企業家必須以更加開闊的國際視野,在產業鏈安全和產業鏈效率中尋求平衡,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企業家座談會上的講話》,新華網,2020年7月21日。
2.《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新華網,2019年11月12日
3.《習近平在企業家座談會上的講話》,新華網,2020年7月21日。
4. 習近平《知之深 愛之切》,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200頁。
5.《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63頁。
6. [美]約瑟夫·熊彼特《資本主義、社會主義與民主主義》,商務印書館 2017年版。
7.《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04頁。
8.蔣一葦《企業本位論》,《中國社會科學》,1980年第1期,第16頁。
9.參見彭征、孫洛《企業家的黑天鵝》,人民文學出版社2010年版,前言第1-2頁。
10.《民營經濟,走向更加廣闊的舞臺》,人民網,2020年11月27日。
11.《曹德旺談企業家精神》,百橙企業家精神視頻號,2022年11月4日。
1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69頁。
13.劉強東《30年前大家都說好的,要先富帶動后富,最終達到共同富裕》,2022年10月22日。
14.《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新華網,2022年4月10日。
15.《習近平在企業家座談會上的講話》,新華網,2020年7月21日。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臧安民:全面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把握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2022-10-27?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