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揭曉,4位桐城籍專家榜上有名。”朋友微信發來源自“桐城新聞”的一段視頻。“桐城人家家終生學習”,我回復他。“唉,現在不中了,社會風氣每況愈下啰。”他沮喪地說。“桐城人哪怕天塌下來也不耽誤學習,不,全安慶(桐城市隸屬安慶市)皆信奉‘窮不丟書,富不丟豬’。所謂社會風氣也者,不想學習之借口耳。”我再次回復。我在安慶讀的四年大學,同學中許多安慶人。
我同時將這則視頻轉發給了一位桐城朋友,“俺驕傲!”他說。桐城人不說“俺”,他這是耍幽默,想是用的一則春晚小品中“俺驕傲,俺是一名保安”的段子。可當我把上面這位朋友與我的聊天記錄截圖發他時,這位桐城朋友也承認:“相比以前,老百姓心態確實有了一些變化,讀書轉命沒那么直接和立竿見影了。”
緊接著就看到6月26日昆侖策上胡懋仁的文章《誰說努力奮斗沒有用?》,文章前兩段:
“現在網絡上流傳著一種聲音,說在大學生那里,有一些聽了會讓人沮喪的說法。在這些說法中提到,很多方面,不是你光去努力就能實現你的目標的。在一些比較牛的大學里,特別是像在清華北大這樣的學校里,那里的學生,有很多人具有很高的智商,他們不需要有多么地努力,就能取得更好的成績。在走入社會之后,這些人背后也有各種各樣的資源和人脈,這對他們在事業上的成功都有著重大的作用。普通人家出來的孩子,再怎么努力,也達不到那些牛校學生們可能達到的高度。
聽到這樣的腔調,是不是會讓一些人非常泄氣? 原來人們普遍都認為,只要努力奮斗就一定會實現理想,就一定會達到目標?,F在看起來似乎滿不是那么一回事。”
身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的胡懋仁,也是安慶人。胡教授雖然批駁“努力奮斗沒有用”的謬論,但顯然,連他也不能不承認“有很多人具有很高的智商,他們不需要有多么地努力,就能取得更好的成績;在走入社會之后,這些人背后也有各種各樣的資源和人脈”等等主客觀差異的存在。
然而,無論陳述這類事實多么翔實,描述這方面的“內卷”多么嚴重,我都還是愿意相信這句話----所謂社會風氣也者,不想學習之借口耳。
是的,人們常常無意識地把“知識改變命運”一廂情愿自作多情地理解為“知識改善命運”,殊不知還有范進中舉、孔乙己落魄……
然而,知識未必能改善命運,但沒有知識一定改善不了命運。換句話說,努力奮斗不一定有用(成功還需要機遇、運氣等等,所謂天時地利人和),但“佛系”躺平肯定更沒戲。換個角度來看,正因為我們資質平平、沒有資源人脈,我們才最應該奮斗,否則,豈不是命運面前坐以待斃?
“我是一個佃農家庭的子弟,本來是沒有錢讀書的。那時鄉間豪紳地主的欺壓,衙門差役的橫蠻,逼得母親和父親決心節衣縮食培養出一個讀書人來‘支撐門戶’。”這是朱德《母親的回憶》中話。我們今天,無論身處怎樣的逆境,總不至于比當年的朱德境遇還差吧。
五代時后唐大將李存審出身寒微,他曾經告誡孩子們:“你們的父親年輕時提一把劍離開家鄉,四十年間,位極將相。其間,九死一生的情況絕不止一次,剖開骨頭取出箭頭的情況有百余次。”他把取出的箭頭送給孩子們,讓他們收藏起來:“你們這些孩子,出生在富貴人家,應該知道你們的父親是這樣起家的。”
李存審的后人有沒有出息我沒有考證,我只知道,李存審如果終生只知道抱怨寒微,不相信“王侯將相寧有種”,又怎能“位極將相”?
如果我們的先人沒有為我們“親冒弓矢”,我們從起跑線上就缺少資源人脈,這是不以人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對于“親冒弓矢”之人的后代,其短時期內多占了點資源人脈,我們也要理解,畢竟不能搞“平均主義”;另一方面,我們也要清楚地知道,“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社會自然應當致力于為每個人創造盡可能公平發展的環境,另一方面,我們任何時候也不能放棄奮斗,要像李存審那樣,多想著給后人留些“箭頭遺產”。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寒微之人缺少資源人脈,甚至也沒有很高的天分資質,但“置之死地而后生”激發出的奮斗勇氣,卻可謂最大優勢。如果能抱定“但行好事,莫問前程”“盡人事,聽天命”的好心態,“雖千萬人吾往矣”地決絕向前,最后一定會應驗“星光不問趕路人,歲月不負有心人”這句格言,成為真正的人生贏家。
(作者:陶余來 合肥市包河區總工會 ;來源:昆侖策網【原創】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