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即將召開。這次會議緊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主題,聚焦全面深化改革,以經濟體制改革為中心,以開放促改革,深切回應民眾企盼,備受海內外關注。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逆全球化浪潮背景下,如何通過改革讓各種發展活力充分迸發,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為不確定的世界注入更多確定性,意義重大。大公報今起推出《三中全會前瞻》系列專題,透過學者訪談以及專題報道,深入解讀、系統解析。敬希垂注!
推進改革和發展新質生產力要靠創新走深
解放“兩力”是改革的核心
林尚立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即將召開,舉世矚目。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院長林尚立指出,當前改革是圍繞著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開放展開的,必須有更具活力、更具創造力的發展,所以對基層和各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他綜合判斷指出,解放生產力和增強社會活力“兩力”是改革的核心,如果說十八屆三中全會解決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那么當前發展新質生產力要靠創新,只有真正把創新釋放出來,改革才能一步一步走深。
從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的發展始終以改革開放作為整個發展的基本路徑,那么在4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每一次的三中全會都在不同層面,不同領域推進了整個中國的發展。
“三中全會標志性的主題都是圍繞著改革來展開的。”林尚立在接受大公報專訪時說,“到目前為止有兩次三中全會開創了時代,一次是十一屆三中全會開辟的新的歷史時期,我們叫新時期;第二次就是十八屆三中全會,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相信這一次的三中全會將開啟中國式現代化新進程,也將是具有歷史意義的。”
這位多次參與過黨的重要報告文件起草工作的智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性的歷史征程,2035年基本建成現代化國家、2050年全面建成現代化強國,這是中國人上百年的夢想,要實現這樣的夢想,就必須有高質量的發展,就必須有更具活力的、更具創造力的發展。
發展要靠解放“兩力”推動
林尚立認為,目前改革核心實際上是兩個解放的問題,一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即如何讓新的生產力得到充分釋放,對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產生效應,構建與新的生產力發展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和治理形態;第二就是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這關系到與經濟緊密相連的社會公平正義,以及民生保障。
“中國發展到今天靠這‘兩力’來推動,就是生產力和社會活力,是通過解放‘兩力’來保持中國持續的、穩定的、有效的發展。”林尚立續言,這“兩力”來源于哪里?就來源于持續不斷的改革,來源于通過改革的制度創新釋放,使“兩力”所面臨的各種各樣的制度障礙被消解、被消除。“中國改革有它內在的邏輯,中央文件所強調、所貫徹的基本思路,是要把中國的改革持續進行到底,這既有新時代的任務和主題使命,但也有一脈相承的理念和原則。”
預計將涉四方面問題
圍繞著解放兩個力量來展開,林尚立詳解指出,即將召開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預計會涉及到以下四方面問題:
首先是創新。如何解決中國的發展創新能力的問題,創新能力沒有,改革就不能把科教興國戰略落到實處,科教興國戰略落不到實處,高質量發展就沒有保障。二十大報告特別強調科教興國,這就涉及到科技體制改革、人才體制改革、教育體制改革,這是關鍵,高質量發展核心是創新,新質生產力核心也是創新。“如果改革不能解決創新的問題,改革就難以抓住要害,所以這是可以很明確做出判斷的。”
第二是市場。市場要有活力,市場要一體化,國內市場、國際市場就要聯動起來。如何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功能得以釋放,道理也是很清楚。有創新的活力動力,有市場的活力,國家不可能不興盛。從二十大報告就能看出后續市場改革的方向。
第三是治理。如何使整個國家治理和國家發展,民生保障依然保持在有序范圍,使中國之治得以延續,以治理促發展,以治理要效率、要質量。這就是改革要去進一步規范的,比如說要解決公平正義的問題,解決就業問題等。
第四是民生幸福。民生問題涉及到衣食住行,醫療保障,城鄉融合,鄉村振興,教育就業等一些相關問題,這是中國改革開放很關鍵的任務。
“我們經過探索,也付出代價,終于找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種自覺的背后,一個最大的自覺就是,充分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的發展必須在不斷變革中謀求新的動力,拓展出新的空間,創造新的體制機制,贏得新的發展機遇。所以說改革開放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非常重要的密碼。”林尚立說。
投身灣區建設 香港將參與國家騰飛
談及香港在未來國家改革開放大局中的發展前景,林尚立指出,融入國家大局是香港發展最大的機遇,也是最大的戰略空間。內地不僅有廣闊的市場,也有大量人才,整個國家戰略也為香港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國際空間和國際舞臺。
林尚立認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為香港融入國家戰略提供了非常大的戰略舉措。很多國家都靠灣區的建設和發展實現國家的發展騰飛。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香港融入到大灣區建設,香港也將參與國家騰飛的歷史進程。
香港至今仍有兩大不可替代的獨特優勢:一是在國際化程度和國際規則方面,在國際的參與度上有其獨特優勢。二是在金融以及在人才集聚方面也有其獨特優勢。同時香港也是溝通中西文化的重要橋梁。“這種優勢不會隨時代的變遷而衰落,只要香港發展,這種優勢越來越強。無論是國家的發展,還是大灣區的建設都需要有這種優勢。”
展望香港未來的發展,林尚立強調,香港的天地很大。從一定意義上來講,河套也好,深圳也好,既是香港發展的支撐,也是香港發展的腹地,一切都有賴于香港如何在國家發展大戰略當中形成香港的大格局,也就是形成香港發展的大手筆。
推動制度型開放 與世界市場更好融合
“進入新時代以后,適應新形勢、把握新特點,我國推動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等制度型開放轉變。”談及制度型開放,林尚立指出,所謂制度型開放就是指開放進入到更深更實質性的層面,也就是如何按照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當今世界發展的基本規則來展開,發揮中國大市場效應與世界市場更好融合。同時也使中國與世界的市場經濟運行慣例更好地銜接,從而使資本的流動、技術的交流、知識產權的保護,以及在這一過程當中,商務和法律制度規范都能夠達到更高水平。
“外國的資本、技術、知識、企業等,在中國的經營和發展都能夠得到很好的制度規范和法律保障,這是中國面向世界一個很基本的戰略舉措,也是一個開放型大國理應去完善和發展的地方。”林尚立表示,中國的開放跟世界有機地連為一個大市場,實現國內大循環和國際循環聯動的新發展體系,這樣的制度型開放使中國市場與世界市場,中國企業與世界企業以及技術和知識的交流更加暢通、更有保障。
中國的市場經濟不是封閉的,而是與世界相通,如何把市場中多種制度規則融通起來也需改革來解決。一定意義上講,強調制度型開放,不是簡單的市場問題和空間問題,而是強調改革開放本身進入到制定規則和具體的制度性規范層面,如果把它建設好,那么國際資本、全球的合作與交流就有制度的平臺和法律保障,有一個很好的銜接,這是改革的要求。
他續指,中國作為一個現代化強國還應該在制度、體制機制方面對人類社會有所貢獻,為世界市場提供新的治理機制、新的運行規則。如果中國的開放能達到這樣的層面,世界在中國所獲益的不僅僅是市場,還有新的制度規則,新的確定性和穩定性,因此制度型開放所具有的含義是非常豐富的。
持續推進改革 使制度更有效更合理
林尚立指出,改革開放歷史是發展所帶來的,是探索帶來的,是成功所啟示的,也是中國共產黨找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背后的法寶。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今天,就沒有未來。
林尚立說,進入新時代,中國以制度建設持續推進改革,成立深化改革委員會。十九大以前每月召開一次會議,由總書記親自來推動改革。十九大后每兩個月開一次會,持續推進改革。二十大后,正系統地謀劃新的全面改革。“也就是整個的發展過程,改革是不停步的,改革是不停頓的,改革是具體的,改革是在日常發展中持續展開的。這就是它很成功的一個地方,持續進行改革,使得整個發展在改革當中不斷展開,使這個制度更加有效,更加合理,更加莊嚴。”
談及新時代治國理政,林尚立認為,總書記開創了新時代,把治國理政提升到一個新高度。這個新高度就在于它有一套非常智慧非常有效的治國理政的理論、體系與方略。十九大講的方略,就是有一個非常宏大穩定的布局,“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相協同,科學有效地推進。再就是全面從嚴治黨,既抓領導也抓隊伍。反腐斗爭使整個隊伍干事創業更加有效,更為重要的是營造了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推進黨的事業向前發展。
林尚立
出生年月:1963年11月
中共黨員,法學博士,教授。“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國家教材委員會專家委員、2001年獲國務院批準的政府特殊津貼。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十四屆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委員。曾任復旦大學副校長,中央政策研究室秘書長、副主任。
主要研究領域:政治學理論、中國政治、比較政治學。曾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共產黨執政體系研究”等多項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出版《國內政府間關系》《政黨政治與現代化》《政治邏輯──馬克思主義政治學原理》(合著)、《當代中國政治形態研究》《中國共產黨與國家建設》《當代中國政治:基礎與發展》等多部學術著作,發表數百篇學術論文,研究成果先后獲得教育部第三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一等獎、第七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三等獎等。
(大公報記者孫志整理)
文章來源:《大公報》2024年7月9日第A7版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