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乘上春天的高鐵,從北京一路南下。
驚蟄未到,一路望去,從北方柳樹梢剛剛微黃漸漸泛出微綠,一過長江,便是滿目新綠了。望著窗外滿目青翠,不由想起王安石那句流傳千古的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這詩句形容當下此刻的江南是如此貼切??!這滿目春色,與當下網絡那些七七八八的消極和哀嘆,形成多么鮮明的對照。
不過比之這漫野碧綠的春天,更加吸引人的,還是江南伴隨經濟復蘇后那日新月異的變化和正在蒸蒸日上的一派繁華。
從無錫下車,我們即將奔赴的第一站便是張家港,在張家港我們下榻的第一站便是著名的永聯村。
永聯的故事,可以寫一部大書,更可以拍一部蕩氣回腸的影視劇。遺憾的是,如今的藝術家們已經沒有幾個愿意下這樣的基層了,他們更愿意憋在城里胡編濫造,更愿意與有錢的資本家交朋友,哪有心思管基層的什么新題材啊!哎,不說那些人那些事了!
永聯村的故事可以稱得上是一部傳奇。昔日長江邊,一個圍墾而成的灘涂村,如今卻成為“華夏第一鋼村”。之所以被稱為鋼村,因為這個村的民辦企業便是著名的“永鋼”。無米之炊、無水之源,是人們對這里的過往的客觀評價。但是就在鄉鎮企業紛紛轉制的時候,他們全村湊錢合買了一臺拖拉機,這便是一個不甘脫離集體化的村民們的最初家當。他們的創業故事便就從一臺拖拉機開始。如今這個擁有77個村民小組的村莊,截至2023年4月,村民共10400人。外來務工者那就多了去了,起碼也得數萬之多。
截至2016年,永聯村的GDP已經達到380億元。2021年6月3日,永聯村獲評江蘇省100個紅色地名。就這樣一個村辦企業,居然短時間內總資產就超過160億元,擁有500萬噸鋼和500萬噸材的年產能力。一個村辦鋼廠,居然名列全國冶金百強企業第二十九位,全村總資產達到40億元,綜合經濟實力跨入全國行政村三甲行列。
到了2013年,永鋼集團居然躋身煉鋼軋鋼各1000萬噸的綜合大企業,年銷售達700億元,利稅實現50億元。整個張家港,正是因為有了沿江一批像永聯這樣的村鎮,迅速崛起繁榮起來。這個古時曾經是鑒真東渡的起錨地,如今這里變成了長江經濟帶的樞紐中心,鋼鐵柔情、港口霸主、肥美蟹膏以及精致優美的羊絨衫,溫暖富裕滋養著當地百姓,并且讓世界對張家港刮目相看。
張家港人用鋼的“硬”和港的“活”書寫了新時代的江海傳奇。
在永聯,我非常有興致地詢問該村書記吳惠芳,作為一個村子,怎么居然迅速成為全國的一面旗幟,靠的是什么樣的秘訣?吳書記非常自信且極其認真地回答說:
什么秘訣也沒有啊,那就是堅定不移走集體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按照毛主席當年的話,一切為了人民,為人民服務。這一點,作為我們共產黨人,什么時候都不能變,千萬不要把它當作空喊的一句口號,要作為自己的行動。離開了這一點,共產黨就會垮臺的,就會失去民心,就會被人民所拋棄。我們的企業雖然是民營企業,但我們是走社會主義道路的民營企業,不是像有些人那樣,一心為自己賺錢發財裝腰包的民營企業。不管企業怎么發展,那就是不能偏離社會主義這個主道。
今年初,黨中央主要領導同志接見吳惠芳,特別囑托他一句話:我們講共同富裕,可是包括兩個內容的,不僅僅是物資財富的富有,更包括精神的富裕。只有兩者共富了,才算實現了共同富裕。
話語語重心長,吳惠芳感觸很深。這個從師一級政治部主任位置上脫下軍裝,志愿回到家鄉創業的領導干部,至今依然保持著部隊政工干部那種沉穩務實的領導作風。他講話做事都離不開黨中央的決策政策這根主線,離不開為人民這個根本話題。他抓村子建設,重在抓思想文化建設。很多人到了這里參觀,認為這個看似普通的村落,如論思想建設,其實更像一座現代化的軍營,所有事情井井有條。人們的思想境界,更要遠遠高出一般鄉村一大截。更有專家學者認為,永聯現象,其實更是一種思想文化現象。這種文化現象,是當今這個時代新農村建設的一根標桿。
當然作為吳惠芳本人,也有不少戰友替他非常惋惜,因為他提出回鄉創業時,正是他已經被定位赴某野戰師擔任一把手政委的前夕,如果按照那個路子走下去,也許今天早已經是少將中將的高級干部了。當然這是預測和假設,那或許在市場多元化下,有別的結局呢?但是不管怎樣,吳惠芳義無反顧遞交了回鄉報告。他說,下決心能夠造福一個村莊,也不算虛度此生。如今這個曾經是非常優秀的軍人,在另外一條戰線,已經做出了非同尋常的轟轟烈烈的事業。
吳惠芳領導的永聯村“以鋼而興”,然而近年來,有分析認為:中國鋼鐵消費下滑明顯,預計未來幾年中國粗鋼消費量將呈現震蕩下降趨勢。受房地產等市場影響,如果全行業不進行有效的產量控制,未來鋼鐵行業可能在微利邊緣徘徊,甚至出現大面積虧損。這一次,企業和村莊這對命運共同體,要如何共渡難關,這條屬于永聯的村企聯合發展之路,又會通向何方呢?他們不忘對百姓承諾,在鋼絲上“負重”跳舞。永卓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吳耀芳這樣說:我一直講,永聯村收入高了,我們永鋼的股東肯定收入低了,兩個博弈。利益博弈面前,你怎樣讓利給百姓。這是考驗!2021年,永卓控股從原永鋼集團的基礎上組建成立。事實上,鋼鐵行業告別快速成長期,步入成熟期已經是業內共識。早在2015年就曾迎來一波鋼價的震蕩,當年幾乎全行業都在虧損,按照當時民間的說法,鋼鐵已經賣出了白菜價。為了應對行業沖擊,永鋼集團實施產品普轉優、優轉特的戰略,從原來房地產行業的粗鋼轉向新能源等高端應用領域中的精品鋼材,產銷占比已超過70%,而企業也在鋼鐵行業的頹勢中逆流而上。做優特鋼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很多先進制造業,并不是產能投下去就能夠完成了,客戶對于優特鋼的質量滿意度,需要三五年時間,乃至更長。在企業低谷時,還是不斷地愿意去投入,從人才、研發、設備的投入等,這些資金大量去做。對于一個企業而言,研發占收入的比例通常會影響其創新活力,尤其鋼鐵這樣的重資產行業,企業的穩定發展離不開現金流支撐。在科學管理科學經營的旗幟下,永聯以不變應萬變,不變的是集體主義道路,不變的是共同富裕的準則。如今的永聯,在不斷適應發展的布局中再度發展,成為商界奇跡?,F在,永聯村已經獲得“全國文明村”,“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等30多項省和國家級榮譽稱號。
沿著長江,我們在初春的綠色里徜徉。江南福地,可以說藏龍臥虎,猶如一串明珠,鑲嵌在大江岸邊,給滔滔長江增添了無數充滿當代韻味的傳奇。高家莊的地道,各有各的高招。
比如常熟的服裝廠,幾乎承包了優衣庫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的訂單。記住,這里的人們動輒都是以全球作為比照對象,很多項目,他們說的都是在全球所占比例。常熟這里生產的汽車零部件能組裝成整輛車,人均藏儲量全國第一。紡織名城藏著高端制造的密碼。人們說,常熟人用一根紗線織出了全球的超級工業網。這話不虛。
再說張家港近鄰的江陰,被稱為中國制造業第一縣,富可敵國。當年岳飛在這里抗擊金兵,而如今這里的上市公司數量幾乎吊打全省,著名的“天下第一村”華西村不過是它麾下一名小卒子。更絕的是啊,江陰人就連吃河豚都要簽生死狀,把“敢為天下先”刻進了他們的DNA。徐霞客故里就在這里,當年他踏遍山河探尋世界的精神,對于后人影響極大,如今故鄉人用紡織和鋼鐵幾乎征服了全球,江陰人用一根線牽動了世界經濟。但是如今江陰人最驕傲的可并不是錢,而是人心齊、民性剛的進取精神。徐霞客從這里出發,走遍了全國,而現在,后來者江陰人電纜大王蔣錫培把一根銅絲賣到了全球,成為中國企業500強,企業在不斷創新中實現了企業家的責任和社會價值。
如果說長江岸邊,縣一級名氣特別大的還要數昆山,這個號稱“江蘇十三太保”里的隱形大佬,連續19年獨霸全國縣級的天花板榜首,穩坐中國第一縣的頭牌交椅,GDP居然碾壓全球103個國家,全球每3臺筆記本電腦中就有一臺是昆山造,每2.3秒就有1臺筆記本電腦下線。華為、小米的生產線在這里可以連成一道銀河。顧炎武當年論“天下興亡”的吶喊,如今在這里演變成了電子信息的帝國。明清時期就靠百戲之祖昆曲,曾經征服了紫禁城的皇帝佬兒,而今天獨有的奧杜面香飄千年,而昆山人用一塊屏,重新定義了中國制造的高度。
滿園春色關不住,萬千紅杏出墻來。長江南岸,不過是大中國的一角。春風綠了江南岸,何愁染綠整個中國呢?把我們自己的事情辦好,還怕什么美國鬼子玩什么鬼花樣?以不變應萬變,只要我們自己強大了,我們將無往而不勝。未來的世界必將屬于我們。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