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百姓話題 > 民生權益 > 閱讀信息
千古一人 曠世奇才——蘇東坡
——附繪畫和書法傳世珍品全集
點擊:  作者:    來源:藝術家傳播網  發布時間:2015-03-03 23:16:57

 

 


他,在中國數千年的文化星空中,如同一顆璀璨的明珠,無論經歷多少滄海桑田、改朝換代,依然閃爍著奪目的光芒。他,就是那個集文學家、詩人、詞人、書畫家、美食家等于一身、被譽為“千古一人”的蘇東坡。


蘇軾,一個具有現代精神的古人,一位風流倜儻的才子,一名政績顯耀的官僚。他是中國士大夫完美個性和人格的化身,他才華橫溢,他瀟灑不羈,他仁愛慈柔,他個性不隨。他身上所洋溢著的曠達、堅韌、正直、寬容等獨特的人格魅力,不僅使他流芳千古,更讓今日的你我在感動之余,有所沉思、有所感悟、有所啟迪。



有志不在年高,揚名何懼年少?

——蘇軾的求學致仕路


 


天生我才必有用。沒有志向的人就宛如失去方向的航船,盡管在航行,卻不在航線上。歷史上成就大事的人,絕不會甘于平庸。劉邦當時只是泗水亭亭長,可面對嬴政排場鋪張出行的場面時,卻敢說“大丈夫當如是也”。張愛玲也曾告訴后人“成名要趁早”吶。確實,在風云變幻的時代中,誰有才,誰能把握時機,誰就能揚名天下。蘇軾,以他的天賦,以他的刻苦,締造了一個又一個傳奇故事。



蘇軾少年時期和弟弟蘇轍在父親蘇老泉的督促下刻苦學習。怎么個刻苦法呢?蘇軾長大后,曾寫詩回顧當時自己的學習情況:“我昔居家斷還往,著述不暇窺園葵。”年過六甲的蘇軾貶居海南時,有一天晚上還夢見父親督促自己學習的情景,由此可而知蘇軾少年時,是很刻苦的。伯父蘇渙在外為官,他返家探親時和蘇軾兄弟倆拉家常,談學習時,也勉勵兩兄弟要刻苦的學習.


 


我們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處受教育的場所。蘇軾的父母無疑在這一方面確實做到了言傳身教。蘇軾的老媽——程夫人——出身書香世家,知書達理。


有一回他教小蘇軾《漢書·范滂傳》,范滂是漢代的一個名將,為人耿直,敢于直言,觸怒了奸臣,被整死。當范滂與老母親訣別時,范滂說:“我對不起您的養育之恩,希望您不要難過。弟弟孝順,會供養你的,我現在為了正義去死沒什么遺憾了。”范滂的母親說:“你現在為了百姓而死,與那些忠臣齊名,死了有什么遺憾!既想要美名,又想要長壽,怎么可能呢?”

 

 


蘇軾回翰林院圖


 

接著范滂的老母又說:


吾欲使汝為惡,則惡不可為;使汝為善,則我不可為惡。

意思是說我要叫你做壞事吧,可是壞事畢竟是不該做的;我要叫你做好事吧,可是我一生沒有做壞事,卻落到這步田地。


蘇軾聽了以后,內心很是感動。用探尋的語氣問程夫人:“如果我是范滂,你愿意嗎?”你看小蘇軾問問題多么巧妙?他不說我要當范滂那樣的人,而是先探尋母親的想法。蘇母是這樣回答蘇軾的:“你能為范滂,難道我就不做范滂的母親嗎?”

 

什么叫道德教育?什么叫以身作則?什么叫人格教育?什么叫思想品德工作?我想,蘇軾的父輩們已經給了你我答案。蘇軾從小受到來自家庭的良好嚴格教育,為他今后個性的形成和進軍仕途奠定了基礎。




寒窗苦讀十余載,一朝赴京顯雄才


 


公元1057年,蘇洵蘇家兩兄弟進京參加科舉考試。


考試分三關。一是由京城開封府舉行的舉人考試,兄弟二人小試牛刀,初戰告捷。其后是禮部組織的考試,相當于今日教育部主辦的高考。這場考試出的作文題是《刑賞忠厚之至論》。蘇軾所作,理論高遠,層次清晰,文字老道潑辣,頗具大家風范。


主考官歐陽修看到這篇文章很是亢奮,宛如中國球迷看到中國隊戰勝了韓國隊那般的狂熱。歐陽修想:這文章,太牛了,嘎嘎的,沒得說了。于是剛想提筆簽下第一名,可這時老頭子犯嘀咕了:想我歐某人,文章天下那也堪稱牛了,可沒想到還有這等好文章,這么好的文章該不會是我學生曾鞏寫的吧?照理說我文章寫得這么好,我的學生寫得出眾那也是理所當然的呀!哎,可真要是他寫的那就壞了,萬一以后一查出來被別人誣告師生兩人互相串通,玩忽考試的話,那影響可就惡劣了,對曾鞏對我都不利呀!老頭子越想越覺得問題嚴重,深思熟慮下,提筆把這篇確文章定為了第二名。可老歐他咋就不想想,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吶,天下大得很,憑什么天下美文就該是你的弟子呀。




這個來自四川眉山的小伙子,以他的天賦才情,以他的驕人才華,開始打響了揚名天下的第一槍。很快,蘇軾的美名在京城就如蜂窩炸開般傳開了。歐陽修回到家中還亢奮依舊,對他兒子說:“三十年后再沒有人提及我歐陽修了。”蘇家兩兄弟的名聲也傳到了宋神宗的耳里,他也開始留意蘇家兩兄弟的動態了。


據說有一次,蘇轍患病不能參加考試,皇帝知道后,特定下令把考試推遲二十多天。你想啊,皇帝賣這么大的面子,這兩兄弟的名氣和才華該是多么的令人欽羨。順利晉級后,蘇軾、蘇轍兄弟迎來了由皇帝老兒親自主持的殿試,兄弟兩人也過關斬將,被授予了進士及第的光榮稱號。


得此良才,仁宗皇帝自是高興不已,跑到后宮跟曹皇后說:“今天,我給子孫準備了兩個宰相”。唐人說: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而這一年,蘇軾才22歲,蘇轍僅19歲。哥倆年紀輕輕就取得這樣的成功,真可謂:寒窗苦讀十余載,一舉成名天下知吶!


 

 

 

 

本來,高中進士后,仕途也就鋪開了。可不幸的是其母程夫人由于多年積憂成疾,郁郁而終了。蘇軾、蘇轍兄弟伴同老父丁憂還鄉了。


服母喪孝二十七個月后,蘇家兄弟又踏上了尋夢奮斗之路。當蘇家哥倆再到京城時,正趕逢宋朝最高級別的考試——制科考試。這場考試,又是兄弟兩顯身手的時候了。


那么制科考試是怎樣的考試?它和科舉考試又有什么樣的區別呢?大家知道,科舉考試三年一考,錄取的人數量也較大;而制科考試呢,考試時間不定期,你碰上算你的運氣,再者制科考試的錄取率那是相當低呀,跟現在部委的公務員考試的錄取率八九不離十吶。


北宋——南宋前后跨越300多年,制科考試只舉行了22次,錄取人數41人,而同一時期的科舉取士高達40000多人。在這場考試中,蘇軾一舉奪魁,蘇轍也取得了第二等的好成績。嘿嘿,這一年蘇軾才25歲,也只有研究生畢業的年齡,而蘇轍僅22歲,正是本科生畢業的年齡。


從此蘇家兄弟開始步入仕途,那么蘇軾其后的人生軌跡會是怎樣呢?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

——蘇軾的宦海浮沉錄


 

 

 

自古雄才多磨難,何況蘇軾個性孤傲不羈,如范滂那樣耿直呢?蘇軾這一生走得瀟灑又坎坷,他吃虧可吃大方了。如果吃虧是福這個命題成立的話,蘇軾無疑是大福星了。


1069年(熙寧二年)蘇軾服滿還朝,仍授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職。然而蘇軾的許多師友,包括當初賞識他的恩師歐陽修在內,因在新法的施行上與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見不合,被迫離京。朝野上下,風雨凋零,蘇軾眼中所見,已不是他二十歲時所見的“平和世界”了。

 

蘇軾因在返京的途中,親眼見到新法對普通老百姓的損害,不同意王安石的做法,認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書反對。這樣做的一個結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離京的師友一樣,不容于朝廷。于是蘇軾自求外放,調任杭州通判。從此,蘇軾終其一生都對王安石等變法派存有某種誤解。   

蘇軾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滿后,被調往密州(山東諸城)、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政績顯赫,深得民心。

  

這樣持續了大概十年,蘇軾遇到了生平第一禍事。當時有人(李定等人)故意把他的詩句扭曲,以諷刺新法為名大做文章。1079年(元豐二年),蘇軾到任湖州還不到三個月,就因為作詩諷刺新法、以“文字毀謗君相”的罪名入獄,史稱“烏臺詩案”。




蘇軾坐牢103天,幾次瀕臨被砍頭的境地。在牢里,蘇軾由原先的無罪可認到屈打成招全部供認;在牢外,蘇邁等親友多方營救。蘇轍進言,愿意降職以免兄長死罪;王安石上書:焉有盛世而殺文士?朝中正直大臣——吳充巧妙進言。


有一回他問皇上,您覺得曹操怎樣?皇上說,不怎樣。宋神宗常以堯舜自比,當然看不上曹操之流了。吳充說,可是曹操還能容忍一個禰衡,你卻不能容忍蘇軾,這是為什么呢?禰衡是漢末名士,少有才辯卻也剛直傲慢,好辱罵權貴,得罪曹操,曹操愛其才不忍殺。


案件審理完了,在新黨人物看來,蘇軾罪大惡極,必死無疑。審理是一回事,可判刑是另外一回事了。聽了來自正反雙方的言論后,神宗皇帝開始猶豫了。正在這個節骨眼上,曹太后病危,宋神宗就想大赦天下來保佑祖母。曹太后就說了:“不須赦免那些窮兇惡極之徒,我只要你赦免蘇軾一人就夠了,當年仁宗皇帝殿試賢良回宮,高興地告訴我蘇家兄弟是宰相之才吶。現在蘇軾因詩入獄,難道不是仇人中傷嗎?”宋神宗考慮再三,最后把蘇軾貶往黃州任團練副使。


以上多野史故事,確乎?何叟未及細考,不過北宋時期,在太祖趙匡胤年間即定下不殺士大夫的國策,倒是記錄在案的史實,也許這才是蘇軾躲過一劫的真正原因。

 

出獄以后,蘇軾被降職為黃州團練副使(相當于現代民間的自衛隊副隊長)。這個職位相當低微,并無實權,而此時蘇軾經此一劫,已心境大變。


貶居黃州,對于政治家蘇軾而言,是不幸的;但對于詩人蘇軾而言,卻又是萬幸的。他親率家人身體力行搞生產,他體察百姓疾苦,創立民間慈善基金會,他結朋會友,游山戲水,感受山河之美。他撇開包袱,轉向自身的反思,“收斂平生心,我運物自閑”,以達豁然恬淡之境,他的人生境界更加闊遠。閱讀經書,參禪悟道,他融儒家入世,佛家超世,道家避世于一體。他達到了以儒修身,以佛治心,以道養生的超然境界。


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 蘇軾離開黃州,奉詔赴汝州就任。由于長途跋涉,旅途勞頓,蘇軾的幼兒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遙遠,且路費已盡,再加上喪子之痛,蘇軾便上書朝廷,請求暫時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準。當他準備要南返常州時,神宗駕崩。



 


年幼哲宗即位,高太后聽政,以王安石為首新黨被打壓,司馬光重新被啟用為相。蘇軾復為朝奉郎知登州(蓬萊)。四個月后又奉旨進京,蘇軾經歷了宦海生涯中最風光的三件大事。第一件事是他可以替皇帝草擬圣旨。第二件事是給哲宗小皇帝當老師。第三件事是主持科舉考試,擔任主考官。這三件事對于古代的文人來說,攤上一件都夠榮耀了,可蘇軾全都遇著了。按理該珍惜機遇,好好干一番了,可他書生氣十足,愛多嘴議論的毛病又犯了。

  

當蘇軾看到新興勢力拼命排擠壓制王安石集團的人物,盡廢新法后,認為其與所謂的“王黨”不過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諫議。對舊黨執政后,暴露出的腐敗象進行了抨擊,由此,他又引起了保守勢力的極力反對,遭誣告陷害。蘇軾至此既不能容于新黨,又不能見諒于舊黨,因而再度自求外調。他以龍圖閣學士的身份,再次到闊別了十六年的杭州當太守。

蘇軾在杭州修了一項重大的水利建設,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邊筑了一道,也就是著名的“蘇堤”。


蘇東坡疏浚西湖圖 200x500cm 布面油畫 楊參軍 2010年


 

杭州蘇堤景區


 

蘇軾在杭州過得很愜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1091年(元祐六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因為政見不合,外放潁州(今安徽阜陽市治)。1093年(元祐八年)高太后去世,哲宗執政,新黨再度執政,第二年6月,貶為寧遠軍節度副使,再次被貶至惠陽(今廣東惠州市)。


1097年,蘇軾又被再貶至更遠的海南儋州(古名單耳)(九死蠻荒吾不悔,茲游奇絕慰平生),他移風易俗,倡導文風,為古代儋州的文化教育做出卓越的貢獻,也是在他的任上,儋州誕生了第一個進士。


據說在宋朝,放逐海南是僅比滿門抄斬罪輕一等的處罰。后徽宗即位,調廉州安置、舒州團練副使、永州安置。1101年(元符三年)大赦,復任朝奉郎,北歸途中,于1101年8月24日卒于常州(今屬江蘇)。葬于汝州郟城縣(今河南郟縣),享年六十六歲,御賜號文忠(公)。故有“歷典八州,行程萬里。”的榮譽之稱。



 

 

未了君王天下事,也贏生前身后名

——蘇軾的藝術人生


 

 

讓我們來羅列一下蘇東坡的藝術成就吧!在東坡先生66年的生命旅程當中,共留下了2700多首詩,300多首詞,4800多篇文章,總數加起來近8000篇,約200多萬字的著述。他的詩、詞開創了豪放派文風,同時他也是婉約派詞人的先宗,他的散文,被后人譽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并與其業師歐陽修很大程度的推動了宋代散文的發展與成熟。


從書法創作來說,蘇軾又與黃庭堅、米芾和蔡襄并稱“蘇黃米蔡”宋四家之首,其書法風格自成一派,代表作《寒食帖》被譽為“天下第三行書”,并與王羲之的《蘭亭集序》,顏真卿的《祭侄文稿》齊名。此外,他的著畫《枯木怪石圖》被視為稀世珍品,他也從此成為了湖州墨竹派的一個重要成員。


代表作《寒食帖》


 

很多人可能在自己所擅長的某一方面特別杰出,但沒有一個人能像蘇軾那樣,在多個領域,都表現出了卓越的才華,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除了文學領域外,他還在建筑、農業、宗教、飲食、醫藥、保健等方面投入了濃厚的興趣與深入的研究。當然東坡的價值與意義還遠遠不止這些,真正打動我的還是他崇高的人格理想與道德理念。

 

蘇軾雖已遠去千年,可仔細想想,他似乎又時時縈繞在你我左右。當面對滾滾長江東逝水,我們會不禁高唱“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當置身于廬山風景,我們會禁不住感嘆“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當我們中秋佳節合家團聚,望著皎皎明月,一定會吟誦:“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當我們留連沉醉西湖美景,會禁不住抒懷:“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當我們面對生活挫折,會發出無奈的嘆息:“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當生活失意時,我們也會以“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來寬慰自己。蘇蘇軾是詩文,時刻如一注清新的血液,注入我們的心房,滋養我們精神的田園。走近蘇軾,我們了解蘇軾,走近蘇軾,我們感動升溫。

 

一提到蘇東坡,中國人總是親切而溫暖的會心一笑。
蘇軾 ,一個曠世奇才 ,中國文人心儀神往的人格典范。

 

他的魅力是一個永恒的謎 ,歷經再多磨難,他還是那么瀟灑豁達,自有一股豪俠之風令人蕩氣回與屈原比,蘇軾多了一分自我,少了幾分愚忠;


與陶潛比,蘇軾多了一分經歷,少了幾分寒閑;

與李白比,蘇軾多了一分責任,少了幾分狂漫;

與杜甫比,蘇軾多了一分大度,少了幾分怨言;

與程朱比,蘇軾多了一分童心,少了幾分刻板。

讀讀蘇軾吧,或許你的人生就會更曠達,生活會更有味。

 

 


 

《黃州寒食詩帖》


 

系三大行書書法帖之一,北宋文學家、書畫家蘇軾手跡。紙本,25行,共129字,是蘇軾行書的代表作。

 

原屬圓明園收藏,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這是一首遣興的詩作,是蘇軾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所發的人生之嘆。詩寫得蒼涼多情,表達了蘇軾此時惆悵孤獨的心情。此詩的書法也正是在這種心情和境況下,有感而出的。

 

通篇書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氣勢奔放,而無荒率之筆。《黃州寒食詩帖》在書法史上影響很大,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也是蘇軾書法作品中的上乘。正如黃庭堅在此詩后所跋:“此書兼顏魯公,楊少師,李西臺筆意,試使東坡復為之,未必及此。

 

歷代鑒賞家均對《寒食帖》推崇備至,稱道這是一篇曠世神品。南宋初年,張浩的侄孫張演在詩稿后另紙題跋中說:“老仙(指蘇軾)文筆高妙,燦若霄漢、云霞之麗,山各(指黃庭堅)又發揚蹈歷之,可謂絕代之珍矣”。自此,《黃州寒食二首》詩稿被稱之為“帖”。

 

明代大書畫家董其昌則在帖后題曰:“余生平見東坡先生真跡不下三十余卷,必以此為甲觀”。清代將《寒食帖》收回內府,并列入《三希堂帖》。乾隆十三年(1748年)四月初八日,乾隆帝親自題跋于帖后“東坡書豪宕秀逸,為顏、楊后一人。此卷乃謫黃州日所書,后有山谷跋,傾倒至極,所謂無意于佳乃佳……”為彰往事,又特書“雪堂余韻”四字于卷首。

 

因為有諸家的稱賞贊譽,世人遂將《寒食帖》與東晉王羲之《蘭亭序》、唐代顏真卿《祭侄稿》合稱為“天下三大行書”,或單稱《寒食帖》為“天下第三行書。”還有人將“天下三大行書”作對比說:《蘭亭序》是雅士超人的風格,《祭侄帖》是至哲賢達的風格,《寒食帖》是學士才子的風格。它們先后媲美,各領風騷,可以稱得上是中國書法史上行書的三塊里程碑。

 



 

 

 

 

 

 



 


清代將《寒食帖》收回內府,并列入《三希堂帖》。乾隆十三年(1748年)四月初八日,乾隆帝親自題跋于帖后“東坡書豪宕秀逸,為顏、楊后一人。此卷乃謫黃州日所書,后有山谷跋,傾倒至極,所謂無意于佳乃佳……”為彰往事,又特書“雪堂余韻”四字于卷首。



 

 

 

 


黃庭堅在此詩后所跋:“此書兼顏魯公、楊少師、李西臺筆意,試使東坡復為之,未必及此。



明代大書畫家董其昌則在帖后題曰:“余生平見東坡先生真跡不下三十余卷,必以此為甲觀”。


 

 

蘇軾《黃州寒食帖》釋文:

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臥聞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頭已白。

 

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小屋如漁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濕葦。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里。也擬哭涂窮,死灰吹不起。

 

詩中陰霾的意象如小屋、空庖、烏銜紙、墳墓……渲染出一種沉郁、凄愴的意境。表達出了作者時運不濟謫居黃州的灰暗煩悶的心境。從文中“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濕葦”,可以想見他窘迫的生活。這兩首詩放在蘇軾三千多首詩詞中,并非是其上乘之作。而當作者換用另一種藝術形式——書法表達出來的時候,那淋漓多姿、意蘊豐厚的書法意象釀造出來的悲涼意境,遂使《黃州寒食詩帖》成為千古名作。

 


 


蘇軾繪畫傳世珍品三幅

《枯木怪石圖》,紙本,水墨,縱26.5厘米,橫50.5厘米

《瀟湘竹石圖》,絹本,水墨,縱28厘米,橫105.6厘米 中國美術館藏


 

蘇軾擅長繪畫,畫風大膽創新。蘇東坡繪畫傳世珍品僅三幅:《枯木怪石圖》已于抗戰時期流入國外;《瀟湘竹石圖》歷經幾番波折后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蘇軾畫竹


 

蘇東坡之論書畫均有卓見,論畫影響亦為深遠。如重視神似,主張畫外有情,畫要有寄托,不求形似,提倡“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并明確提出“士人畫”的概念等,為其后“文人畫”的發展尊定了理論基礎。蘇東坡生平愛竹,“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他畫得一手好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這便是“胸有成竹”這句成語的來源。


 

春中帖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

軾啟。春中□□□□達,久不聞□渴仰增積。比日履茲馀□尊候何似,眷聚各無恙。軾蒙庇如昨。二哥□,春□□□有書問往還,甚安也。子由不住得書,甚健。會合何時,惟祝倍萬保嗇,不宣。軾再拜。德孺運使金部老弟左右。七月廿六日。

 

游虎跑泉詩帖


 

游虎跑泉詩帖,世存兩本,臺北故宮一本,此一本也,皆蘇軾書法精品。此本東坡筆誤,脫一“水”字,臺北本全。兩本章法布局皆不同,此本似應居先。蘇軾書法“淳古遒勁”、“體度莊安,氣象雍裕”、“藏巧于拙”,有“氣勢欹傾而神氣橫溢”的大家風度,非常人所能忖度。


蘇東坡的墨跡流傳到明清以后,存世極罕,十九皆在各大博物館,此本逸出,乃藏家曠世機緣。

 

款識:游虎跑泉。軾。紫李黃瓜村路香,烏紗白葛道衣涼。閉門野寺松陰轉,欹枕風軒客夢長。因病得閑殊不惡,心安是藥更無方。道人不惜堦前(水),借與匏樽自在嘗。五月初三日。

 

蘇軾《歸安丘園帖》,行書,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蘇軾《獲見帖》,行書,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蘇軾《邂逅帖》,又稱《江上帖》,行書,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蘇軾《致季常尺牘》,又名《一夜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蘇軾《次韻秦太虛見戲耳聾詩帖》,行書,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蘇軾《東武帖》,行書,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蘇軾《覆盆帖》,行書,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蘇軾 《次辯才韻詩帖》,行書,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蘇軾《跋吏部陳公詩帖》,行書,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蘇軾書法名作《歸去來兮辭》

 

責任編輯:klc002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鏈接
  • 人民網
  • 央視網
  • 新華網
  • 求是
  • 中國軍網
  • 中國經濟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中國科技網
  • 中國共產黨歷史和文獻網
  • 紅色文化網
  • 觀察者網
  • 參考消息
  • 環球網
  • 毛澤東思想旗幟網
  • 紅旗文稿
  • 紅歌會
  • 紅旗網
  • 烏有之鄉
  • 橘子洲頭
  • 四月網
  • 新法家
  • 中紅網
  • 激流網
  • 宣講家網
  • 中共黨史網
  • 國史網
  • 全國黨建網
  • 中國集體經濟網
  • 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
  • 西北革命歷史網
  • 善之淵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 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烽火HOME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