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30日-星期三
美國是一個高度重視戰略的國家,因此在基于長期戰略利益的考慮后,朝野會達成一致可以犧牲短期的經濟利益,1940年美國對日本實施無限禁運形成硬脫鉤即顯示出這一特征。
中國當前最緊急的,就是中國國內的事情怎么辦好。中央多次召開會議多次作出部署,政策力度越來越大,立足于國內,把國內的事情做好,這是我們的立身之本。
很多客戶不僅虧光了本金,反而倒欠了銀行3倍以上的錢,這兩日一些新聞和媒體披露這事的焦點都聚焦在,用戶為什么要倒貼錢給銀行?
余云輝2005年文章,對照當下的金融開放11條,至今讀來依舊令人振聾發聵。管子說,不擔心天下沒有人才,而是擔心國家不會使用;不擔心天下財富不足,而是擔心國家不會分配。
我們必須發揚“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怕困難、頑強拼搏、堅韌不拔、敢于勝利”的“98抗洪精神”,嚴防死守,把美元“洪魔”擋在國門之外。
“負增長是沒有懸念的,主要是看到底下降多少。”4月19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余永定表示,GDP同比下降6.8%,明顯好于悲觀預期。控制疫情爭取實現3%以上的經濟增長。
專家們深刻描述了疫情侵襲對我國區域整體、重點地區及區域產業結構、空間布局、生態環境、人民生活等帶來了變化和影響,并就當前和未來應采取的對策提出了建議。
疫情在海外的加速擴散蔓延,使我國疫情輸入性壓力和社會防控成本持續加大;海外需求的下降和產業鏈、供應鏈的中斷,對于我國外貿企業構成嚴峻挑戰。
“穩經濟”成為當下核心詞匯。許多建言者和決策者可能都沒有考慮,究竟為什么會有穩經濟的需要呢?難道不能不產生這種需要嗎?這種需要真的就是只有凱恩斯主義一途嗎?
之前節目里陳平老師就提到了,在疫情影響下,一場危機正在美國經濟之中醞釀。已經有很多人認為,這會是中國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破解美元霸權的好機會。
法國從戴高樂時代的世界強國淪落為“破產的國家”,其深刻的教訓就在于使用外資的失誤上。未來中國會不會也淪落為一個破產的國家?這取決于當下中國政府對外開放的政策。
要把支持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要準確認識變化,科學應對變化,主動謀求變化,善于在變化中把握新機遇,善于把當前的“危”轉換成發展當中的“機”。
未來糧食、能源等涉及生存環境的重大問題,必須要考慮清楚。應當充分調查全國物資儲備情況,提高物資儲備設施條件,同時完善醫療衛生體系,這些基礎設施投資重新規劃。
本輪全球金融動蕩對全球經濟的負面影響可能很大。全球經濟在2020年陷入衰退的可能性很高,而衰退究竟會持續多久,目前還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
中國應該以全球疫情戰時狀態回擊美國的脫鉤宣戰,禁止全球疫情引發大蕭條的極端困難條件下,任何國家從中國撤離實體經濟供應鏈企業;防止實體經濟混亂威脅企業和民眾生存。
改革開放后,中國金融打著現代化的旗號而發展,已經根本突破了計劃經濟時期的金融格局以及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宗旨,已經有走上美國金融市場過度發展死路的危險。
近日的匯豐事件關乎中國的金融主權,關乎中國如何面臨全球經濟與金融保護主義,關乎中國建立戰時金融機制的重大問題,應給予高度關注。
為了兼顧“融資效率”與“市場公平”,證監會應該降低各類市場參與主體的“資格”與“身份”的門檻,讓大部分上市公司都可以根據自身業務發展的要求申請再融資。
有沒有這次全球病毒疫情,中美博弈都將在2020進入最膠著的狀態,2019年發生的一切都已經為2020年做好了鋪墊!
我們不能再昏沉下去了,鄉村振興需要有實質性突破了,農村需要集體組織回來,這才是鄉村振興的第一有效安排!
民盟陜西省委副主委昝林森:圍繞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糧食安全、農業生產領域尤其是養殖業發展、國際農產品供給和我國農產品供需這三個方面的影響,提出了一系列意見建議——
美國經過幾十年的制度反動已耗盡新政改革的成果,導致社會矛盾極度尖銳化,又進入新的革命和戰爭的臨界期。面對如此危險和機遇并存的大變局,中國必須以深刻變化來應對。
利用美國對中國的經濟制裁與軍事、政治、生化戰挑釁,借機反擊,把球踢還給美國,廢止對美國的不對等開放、不對等協議,限制美國資本在中國抄底收割、吹泡沫。
毛澤東主席就是實干出來的,懂“塊塊”,也懂金融,他在對解放區的電報中,常常指示經濟與金融工作要怎么做。晉冀魯豫解放區發行魯西幣等,他都有專門的電報,指示。
外部疫情影響會通過貿易、投資、金融、產業鏈、人員跨境流動等渠道,對我國產生多重不利影響,并給全球增長帶來更大壓力,對我國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帶來新挑戰。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