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報道截圖。
11月8日至10日,美國總統特朗普訪問中國期間,中美兩國簽署了34個合作項目,金額達到2535億美元,被稱為訪問中國的最大收獲。11月29日,習近平應約與特朗普通電話,特朗普“積極評價中美兩國關系”,“重視中方在解決朝核問題上的重要作用,愿加強同中方溝通協調,找到解決朝鮮半島核問題的辦法。”
作為全球第一、第二大經濟體互動熱絡,似乎應該讓世界高興和滿意。然而,這種“歡樂的局面”,很快就被美國打破。
11月30日,也就是在特朗普與習近平通話的第二天,特朗普政府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交的一份40頁的文件被公布,在這份文件中,美國正式拒絕了中國獲得市場經濟地位的要求。
英國《金融時報》的報道標題截圖。 12月1日,英國《金融時報》又披露,“特朗普政府經濟事務方面級別最高的外交官戴維•馬爾帕斯(David Malpass)周四接受英國《金融時報》采訪時表示,美中全面經濟對話(CED)處于‘停滯’狀態,目前沒有重啟商談的計劃。” 英國《金融時報》的報道標題截圖。 為何不到一個月,中美貿易就從“風和日麗陽光燦爛”變成“山雨欲來風滿樓”?甚至頭一天還“談笑風生”第二天就“劍拔弩張”?從中又給人帶來哪些啟示? 一、美國向來就不是一個守信用的國家 美國不守信用世人皆知,特朗普只不過把它發揮到極致。就拿中國加入WTO來說,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成為WTO成員。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議定書》中第15條規定,中國在2016年12月11日之后可以獲得市場經濟地位。這一條是美國等談判國當初與中國談判時的承諾。可過了時限,歐盟不兌現承諾,而關鍵的原因正是美國在其中起作用。于是,今年三月中國首先將歐盟告上WTO。 美國特朗普政府,實際上在上個月中旬就將拒絕中國獲得市場經濟地位的文件交到WTO。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這里的“市場經濟地位”并非政治范疇的術語,而是WTO組織成員經濟貿易過程中的產品成本與價格的認定概念。如果中國一直被貼上“非市場經濟”標簽,那么中國出口產品要以國內生產的實際成本的價格與WTO成員進行交易時,交易成員可以對中國發起反傾銷調查,調查時中國產品的價格將使用第三國的價格為依據,即“替代國”,與中國交易的國家可以對中國征收高額關稅。 據經濟學家的估計稱,美國和歐盟將中國視為“非市場經濟”國家已經讓中國制造商在出口方面損失幾十億美元。 二、特朗普的“美國優先”不會顧及別國利益 特朗普競選期間就以對華貿易不公平為借口,要對中國實施貿易制裁。他上臺后,中國保持了極大的耐心和誠意對待其多變的行事做派,使中美關系沒有走向極端。也避免了兩國爆發全面的貿易戰,甚至也出現了一些可喜的曙光。 今年4月6日至7日,習近平與特朗普在美國佛羅里達州海湖莊園會面中,定下了第二個“百日計劃”。這個計劃實際上也是旨在解決中美貿易失衡的問題。因此,中國做了不少讓步。也出現了一些積極的現象,哥倫比亞大學中國問題專家安德魯•內森(Andrew Nathan)當時就表示:“美國談判代表正在推一扇相對容易打開的門,因為他們優先考慮的是通過增加美國對華出口、而不是限制中國對美出口來改善兩國貿易平衡。”然而,到了7月,美國對“百日計劃”的效果顯然不滿足。 上個月,特朗普訪問中國后,帶著2535億美元的合作大單滿面春風回到美國。但在美國并未贏得他想要的喝彩。 美國政府一些對華鷹派人物一向對中國采取強硬立場,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正合其意。所以,他們對美中對話持懷疑態度,并以“國家安全”為名敦促特朗普要著眼于更大的結構性問題。 三、突發事件更堅定了美歐阻擾中國獲得“市場經濟地位” 首先是朝鮮問題。朝鮮11月29日凌晨再次發射導彈,美國自然看成是對其威脅。當天,約習近平通電話。從官方事后發表的報道來看,特朗普顯然沒有得到其想要的結果。因此第二天就對外公布了向WTO提交的拒絕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文件。這絕不是單純時間上的巧合。 除此之外,最近中國國內發生的兩起社會風波,被西方媒體一再放大,已形成鋪天蓋地的效應,西方發起了對中國黨和政府的極端抹黑攻勢。從事態趨勢分析,西方對中國發起新一輪攻擊已經到來。在此情況下,美國加入歐盟拒絕中國WTO“市場經濟地位”,不僅在貿易上可以繼續遏制中國經濟發展,更是在政治上與西方統一步調。 四、永遠不要把西方看成“善人” 美國拒絕中國WTO“市場經濟地位”看似經貿問題,但絕非這么簡單。 想想不久前,西方對中國的一片稱贊聲,媒體“中國崛起”、“中國贏了”等等大肆渲染,再看看他們現在對中國黨和政府的抹黑勁頭,這種“過山車”現象值得我們認真思考。 中國提倡的“一帶一路”倡議正如火如荼進行,中共十九大后的政策正按步驟實施,如果一切正常,中國趕上美國、超越西方的發展步伐定會越來越快,中國的影響力會得到更大的提高。而這絕非西方所希望的,更不是作為世界老大的美國所情愿的。 如果作為社會主義制度的中國超過美國,甚至讓“中國模式”引領世界,那西方的“普世價值”將徹底動搖。 因此,在先把中國捧上天之后,最好讓中國得意忘形之時,在政治上借突發事件抹黑中國、詆毀中國,在經濟上利用WTO打擊中國、遏制中國正是西方搞垮中國的最好時機。 這或許是當前中美全面經濟對話停滯所帶給我們的啟示。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蘭斌強:為何中美全面經濟對話停滯?請永遠不要把西方看成“善人”
2017-12-02左大培丨中美打貿易戰并非壞事——警惕美國在中美經濟對話中下套
2017-08-12朱永嘉:特朗普與老子對話朝鮮問題——換位思考與退一步海闊天空
2017-05-11?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