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30日-星期三
原標題:全面治黨建黨的基本經驗
如何全面從嚴治黨,與時俱進建黨,不斷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是我們黨在新的歷史時期面臨的重大課題。回答解決這一問題,要不斷總結和運用我們黨自身建設正反兩方面經驗,同時也要借鑒世界上一些政黨興衰成敗的經驗教訓。共產黨作為歷史上最先進、最能代表人類前進方向的政黨,必須超越一般的“政黨現代化”,探索自身建設規律以及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基本規律。這是一條最重要的經驗。馬克思說過:“工人的政黨不應當成為某一個資產階級政黨的尾巴,而應當成為一個獨立的政黨,它有自己的目的和自己的政策。”(《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7卷第450頁)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黨如何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同時又堅持“自己的目的和自己的政策”,提高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呢?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是必須認真研究和解決的。
一、黨的指導思想要不斷豐富發展,同時必須始終堅持黨的理論根基和基本原則
指導思想是政黨的生命和靈魂,是政黨制定其路線、方針和政策的基石。指導思想的理論根基和基本原則具有相對穩定性,一旦更改和替代,往往意味著政黨發生實質性的變化。指導思想的具體內容不是一成不變的,一個真正先進的政黨,必須在堅持其理論基礎和基本原則的基礎上,不斷適應時代發展和社會變化,以本國本民族的具體實踐為著眼點,積極進行思想理論創新,不斷賦予黨的指導思想以新的時代內容和民族特色。
縱觀世界上一些政黨得失成敗的經驗教訓,必須謹防和抵制以下兩種傾向:
一是拋棄根基,改旗易幟。主要是從實用主義出發,迎合政治需要,隨波逐流,拋棄黨的基本立場和原則,搞折中主義和“去意識形態化”。西歐的一些共產黨、社民黨在指導思想及意識形態上的演變就是如此。這樣做,由于與體制內右翼政黨思想主張的趨同,使得這些左翼政黨陷入嚴峻的身份特征危機,傳統選民流失,無法建立穩定的社會基礎,于是在政治競爭中紛紛落敗。實踐表明,放棄自己理論根基和基本原則的政黨,最終必將因喪失自己的身份特征而日漸衰微。蘇東劇變前后意大利共產黨的“新道路”改革,法國共產黨在上個世紀90年代末的所謂“新共產主義”改革,就使得這些原本很有政治影響力的政黨,逐步淪為邊緣化政黨。
二是思想僵化,活力泯滅。主要是不能結合時代和實踐的變化進行理論創新,曾經正確的指導思想變成固守的教條,曾經先進有為的政黨變成僵化保守的政黨。這種情況,鄧小平在30多年前就尖銳指出:“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鄧小平文選》第2卷第143頁)蘇聯共產黨領導人先是犯僵化教條的錯誤,后來又犯了改旗易幟的錯誤,最終導致了這種“亡黨亡國”的后果。
二、黨的綱領要不斷與時俱進,同時必須始終保證黨綱黨章不淪為“泛眾條款”
黨的綱領是政黨的旗幟,是評判一個政黨的基本依據。對于馬克思主義政黨來說,第一,黨綱必須清晰、明確。列寧強調:“黨綱應當包括絕對不可反駁的和確鑿無疑的東西。只有這樣的黨綱才是馬克思主義的黨綱。”“確鑿無疑的東西”就是黨的性質、最終目標、根本任務、組織原則等內容。第二,黨綱是最高綱領和階段性綱領的統一。既應包括規定最終目標的最高綱領,也包括反映政黨在一個歷史時期的基本主張和主要任務的階段性綱領。最高綱領規定著階段性綱領的方向和原則,必須作為主線貫徹始終;階段性綱領要適應一個時期的發展形勢和運動水平,提出符合時代發展和實際需要的路線和政策,但不能偏離最高綱領規定的方向和目標。第三,黨綱必須根據實踐發展不斷豐富完善。階段性綱領必須與時俱進,應因社會環境和條件的變化進行調整和修改,使政黨順應時代變化和實踐發展,制定切合實際要求的路線方針政策。
一個成熟的、先進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其黨綱既要貫穿“確鑿無疑”的、規定自己性質和方向的內容,又要具有時代性、實踐性、發展性。二者有機統一。失去前者,黨綱就成為實用的“泛眾條款”,政黨必然遭遇“身份危機”,迷失方向;失去后者,黨綱就成為無用的僵化教條,政黨必然喪失生機,無所作為。
世界各國政黨在實現現代化的過程中,黨綱黨章的調整修改都是一項重要任務。近年來,西方包括社民黨和共產黨的一些左翼政黨,刻意迎合“中間選民”,在理論綱領上呈現明顯的“中間化”發展趨向,實際上向右翼政黨靠攏,自身特色越來越弱,遭遇“身份危機”,在綱領上甚至與右翼政黨別無二致,在實踐中直接導致了選民的搖擺不定以及政黨傳統支持者的大量流失,一些原來很有實力的政黨現在已經淪為邊緣化的黨派。相反,一些具有鮮明政治主張的激進政黨,如法國國民陣線、意大利北方聯盟、瑞典民主黨、美國茶黨等右翼平民主義政黨,以及法國新的反資本主義黨等激進左翼政黨在政治舞臺上迅速崛起,這也從另個側面說明了政黨理論綱領有自身特色的重要。
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黨綱黨章的性質和內容與其他政黨有質的不同。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先進性,很大程度上首先體現在黨的綱領章程的先進上,是黨的旗幟和鮮明標示,其黨綱黨章應該具有自身的鮮明特點,而不能成為人云亦云的“泛眾條款”。恩格斯就曾提出要保持黨綱先進性的問題,認為不能把只顧眼前利益而忽視運動長遠發展的東西納入黨綱,不能盲目迎合某些黨派、利益團體和個人。恩格斯指出,“為了迎合這些人而放棄任何黨綱,是不能帶領他們前進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5卷第402頁)他還指出,工人階級政黨的綱領,“不管它最初具有什么形式,都必須朝著預先可以確定的方向發展。”
中國共產黨成立90多年來,共有16次黨綱黨章的重要修改,這充分體現了我們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品格。在修改過程中同時堅持一以貫之的核心內容,即“確鑿無疑的東西”,包括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工人階級先鋒隊性質、共產主義目標、民主集中制原則等,這些是馬克思主義政黨與非馬克思主義政黨相區分的根本特征。
三、黨的基礎要不斷鞏固,同時不斷擴大黨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
一個政黨要爭取執政或實現長期執政,必須擁有廣泛的社會支持。世界上各種類型的政黨,都努力爭取生存和發展的政治和社會空間,雖然具體做法不盡相同。總的看,努力適應時代發展和經濟社會的變化,不斷進行戰略策略調整以拓展黨的社會基礎,尋求獲得最大限度的社會支持,拓展生存發展空間,是世界政黨調整變革的普遍趨勢。
對于馬克思主義政黨來說,一方面,根據時代和實踐的發展變化不斷鞏固階級基礎和擴大群眾基礎,是保持先進性和執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其拓展社會基礎的目的、內容和方式,與其他類型的政黨有實質性的區別。我們黨應借鑒國外政黨這方面的經驗和教訓,妥善處理好階級性和群眾性、先進性和廣泛性的關系。其中有兩個重要的方面:
一是要堅持和公開申明自己的階級性,以始終保持黨的先鋒隊性質為前提。黨章指出,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政黨是階級的組織,階級性是政黨的本質屬性。共產黨與其他政黨的重要區別,就是不掩飾和公開申明自己的階級性,即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毛澤東曾指出:“要團結全黨、全民,這并不是說我們沒有傾向性。有些人說共產黨是‘全民的黨’,我們不這樣看。我們的黨是無產階級政黨,是無產階級的先進部隊,是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武裝起來的戰斗部隊。” 歷史和實踐證明,對于馬克思主義政黨來說,公開申明階級性,不是損害而是有利于獲得社會支持和群眾基礎,不是損害而是有利于推進黨領導的事業。其階級基礎與群眾基礎交融交織、密不可分。
國外許多政黨之所以掩蓋或根本不再提自己是“階級的黨”,而聲稱自己是“超越階級的黨”、“全民的黨”,這主要是為了贏得選舉的實用之策、權宜之計。觀其效果,有的政黨獲得暫時的或階段性選舉勝利從而上臺執政,但難以跳出政黨交替、成敗輪回的“周期律”。比如,西方國家一些共產黨等左翼政黨,為了得到社會不同階層和群體的接受,普遍提出“人民黨”、“全民黨”的口號,有的還在包括特權階層在內的社會各階層中謀求支持力量。一些本來有影響力的共產黨組織,像法國共產黨、意大利共產黨等,也在調整變革中放棄“先鋒黨”、“領導黨”的身份,強調自己從階級的黨變化為“全民的黨”,“每個人的黨”,雖然也能在某次選舉中增加些選票,但由于變得同其他政黨別無二致,結果被逐漸邊緣化而難有作為。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后,歐洲社會民主黨通過“第三條道路”、“全民黨”化的變革而掀起了“左翼政黨復興潮”,到本世紀初則紛紛下臺、風光難繼。其中有些政黨更是一蹶不振,逐漸邊緣化。
可見,西方許多政黨都是在政黨輪流執政的政治環境下,以選舉上臺為目的,力圖擴大選民人數和社會支持率,刻意扮演“超階級政黨”的角色,將階級性與群眾性的關系對立起來、割裂開來。而中國共產黨是要永葆先進性和長期執政。為此,就必須在不斷鞏固階級基礎和擴大群眾基礎的過程中,始終公開申明自己的階級屬性,始終發揮“先鋒隊”和“領導黨”的作用,并正確處理階級性與群眾性的關系。
二是要做到鞏固階級基礎和擴大群眾基礎的有機結合,不可偏執或偏廢一端。習近平同志指出,我國工人階級是我們黨最堅實最可靠的階級基礎。階級基礎是立黨之基,群眾基礎是力量之源,二者有機統一,不可偏廢。一方面,要在鞏固階級基礎上有新的作為。始終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保證其主人翁地位的實現和提升。要正確認識由于時代發展和社會結構變化帶來的工人階級變化及其新特點,比如工人階級的構成成分、隊伍規模、從業領域、工作生活方式等發生的新變化,以新的眼光、新的辦法促進工人階級主人翁地位的實現、先進性的保持、領導階級作用的發揮。另一方面,要在擴大群眾基礎上有新的作為。相信社會主義是億萬人民群眾的事業,充分發揮我們黨密切聯系群眾的政治優勢,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增強黨的代表性、廣泛性和開放性。
要注意和克服三種錯誤傾向:一是狹隘的“關門主義”傾向。借口保持黨的先進性、純潔性而將各領域各行業許多優秀分子排斥在黨外,這樣會使黨變成孤立封閉的宗派。二是膚淺的“人多勢眾”傾向。認為應降低入黨條件和標準,只要黨員數量多了,社會基礎就廣泛了,力量就增強了。這樣會使黨變為龐雜渙散的泛眾團體。三是西方的“全民黨”傾向。徹底否認黨的階級性,認為“現代政黨”就是“全體國民的黨”,必須超越“過時的階級觀點和偏見”等。以上錯誤傾向和做法,都會使黨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遭到破壞,損害黨的先進性和領導地位。
我們看看國外一些共產黨的做法和變化。經過“歐洲共產主義”時期以及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兩次調整,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共產黨對工人階級的認識和態度,與傳統馬克思主義的無產階級政黨和階級理論相比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除少數黨外,多數黨的變革取向表現為弱化自身的工人階級立場,淡化黨的階級意識形態色彩,逐漸在拋棄一些帶有鮮明激進特征的觀點和主張。這種“去階級化”取向很大程度上是為黨的議會斗爭服務的。在當代西方經濟社會結構發生巨大變化的條件下,進行相關理論政策調整變革,是各國共產黨在新環境下生存和發展的需要。但從整體上看,這種發展取向使共產黨失去特點和特色,從而弱化自己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傳統選民的流失,在實踐中原本屬于共產黨的大量底層階級選民轉而倒戈投向更具激進特點的極左翼或極右翼政黨。
四、黨內民主建設要不斷加強,同時必須始終鞏固黨的團結和統一
當前在世界政黨發展過程中,提倡和實踐黨的民主化,是政黨組織運行機制建設的普遍趨向和潮流。一些國外政黨在發展黨內民主過程中,也存在一個普遍的問題,就是過分泛化的公開和民主引發黨內爭論不休、分歧叢生、派別林立、內訌不斷,造成黨的分裂,嚴重破壞黨的活動和力量。我們要從我們黨自身的性質和宗旨出發,積極探索符合世情、國情、黨情的黨內民主建設內容和形式。以下兩個方面值得強調:
一是發展黨內民主與維護黨的團結和統一的辯證關系。要明確我們黨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組織起來的統一整體。一方面必須充分發揚黨內民主,保障黨員民主權利,發揮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的積極性創造性。另一方面必須實行正確的集中,保證全黨的團結統一和行動一致,保證黨的決定得到迅速有效的貫徹執行。從這個意義上說,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團結和統一也是黨的生命。二者相輔相成,不可或缺。沒有黨的團結和統一,就不可能有統一意志和統一行動,黨就會一事無成。
二是發展黨內民主必須防止極端民主化傾向。極端民主化傾向的表現,比如有的認為黨內民主就應是各個派別間無條件地自由辯論,就是國外一些政黨內部的那種“爭吵的自由”、“任何言論的自由”、“反對派的自由”;有的認為黨內民主就是黨內自由選舉,結果應是國外一些政黨那樣是“一些人代替另一些人”,認為只有如此才達到了黨內民主的目的,等等。這樣的所謂“黨內民主”,必然削弱黨的領導和威信,必須加以抵制和反對。
五、黨的執政能力建設要不斷提高,同時必須始終堅持執政為民的宗旨
不斷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是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的必然要求。對于馬克思主義執政黨來說,執政能力建設與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密不可分,相輔相成。一個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政黨,必然是符合時代和實踐要求、符合廣大人民意愿的執政能力強的政黨。離開執政能力來講先進性和純潔性,會陷入空想和侈談;而一個執政能力強的政黨,必然要實現先進性和純潔性的要求,離開先進性和純潔性來講執政能力,會陷入實用主義和迷途。這是我們黨將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同時作為新時期黨的建設兩大主線的根本原因。
國外一些政黨之所以失去民心、執政失敗,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教訓值得汲取:
一是經濟發展滯后,造成執政危機。人們評判一個政黨的成敗得失,最直接的依據就是其執政期間促進經濟發展的能力。經濟發展搞不好,就失去了執政的物質基礎,喪失執政信譽。我們黨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執政,繼續堅定不移地堅持發展經濟是硬道理,無論如何,都要千方百計地發展經濟,不斷鞏固我們黨執政的物質基礎。
二是社會公平失衡,導致社會基礎不穩。實現社會公平和公正,是一個執政黨得到人民群眾支持的重要保證。即使在執政期間實現了經濟的增長和發展,但如果不能正確處理效率與公平之間的關系,不能解決好公平公正問題,也不能完全保證執政地位的穩固。經濟增長并不必然帶來執政黨認同度的上升。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注意維護社會公平與公正,讓大多數人都能享受到經濟增長的成果,對于鞏固執政地位更為關鍵。
三是腐敗現象泛濫,侵蝕政黨執政根基。腐敗是執政黨面臨的最大危險和危害。對于馬克思主義執政黨來說,腐敗更與黨的性質和宗旨格格不入,懲治腐敗關系到黨的生死存亡。向腐敗開戰,是我們黨必須要打贏的一場硬仗。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會主義研究中心副主任、信息情報研究院黨委書記、研究員)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