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原來,毛主席的“640”工程居然比美國星戰計劃早二十年!
點擊:  作者:佚名    來源:紅色工作室  發布時間:2018-03-23 10:25:19

 

      2010111日,我國對外宣布成功進行了一次陸基中段反導試驗,消息傳出,引起世界的極大關注,國內媒體也對其進行了大量的推測和報道,神秘的640工程也浮現到了人們眼前。眾所周知,美國八十年代的星戰計劃是拖垮前蘇聯的浩大工程。中國一直沉默,其實早已成竹在胸。早在六十年代,在毛澤東的推動下,世界上第一個反導工程——640工程,已經成形。

毛澤東倡議展開防御戰略 

640反導工程是毛澤東主席首先提出的,早在1963年,他就安排相關部門研究這個問題,19631215日,聽取了戰略武器問題匯報之后,毛澤東主席指示:“原子彈、導彈,無論如何也不會比別人搞得多。同時,我們又是防御戰略方針。因此,除搞進攻性武器外,還要搞些防御武器。”同時在聽取聶榮臻匯報時也提到了這個問題(19631216日)談到利用激光技術搞反導彈武器時,毛澤東主席說:“‘死光’(指激光),搞一批人專門去研究它。要有一小批人吃了飯不做別的事,專門研究這個。沒有成績不要緊。軍事上除了進攻武器外,要注意防御問題的研究,也許我 們將來在作戰中主要是防御。攻擊武器,比如原子彈的數量我們比不贏人家。戰爭歷來都是攻防兩手,筑城、挖山洞都是防嘛。秦始皇的萬里長城,沒有多大用處。我們準備做一些蠢事,要搞地下工廠、地下鐵道,逐年地搞。”  

196710月,國家召集“640工程”的各個有關單位在北京開會,重新調整工程具體部署,確定了五大子系統代號、各研究單位的分工、系統的研制規劃等,并決定加快反導靶場與反導核彈頭的研制,會上提出爭取在1973-1975年間開始實彈試驗。此次會議后,“640工程”進入高速發展階段。為加強領導和協 作,1969814日,國務院總理周恩來批準當時的第7機械工業部二院承擔反導彈、反衛星武器的研制工作,其下屬的第210研究所是具體實施單位,而 目標指示及控制系統則由南京第14電子研究所等單位負責。

640工程確立以后,就成為了一個國家中心工程,與同期的三線建設相始相終。相對于“兩彈一星”工程,640工程的技術難度要更大。

640工程有一個防區建設方案和5個子系統,防區方案是640防區,5個子系統分別是:

1.640-1,反導彈導彈系統,也稱反擊系統.  

2.640-2,超級大炮反導彈項目。  

3.640-3,激光武器。  

4.640-4,預警雷達系統。  

5.640-5,導彈再入物理現象研究。  

從“反擊”到“先鋒”

1969年中蘇發生珍寶島沖突,蘇聯國防部長格列奇科公開叫囂對華進行所謂“外科手術式核打擊”,中國 開始全民進入準戰爭狀態。在全民性質的“深挖洞、廣積糧”運動中,反導計劃也變得急迫起來,二院集中力量對“反擊”系列反導攔截導彈和“先鋒”系列反導大炮展開攻關。

 “反擊”系列攔截彈有三種,以“反擊一號”和“反擊二號”的性能最為成熟,前者采用兩級液體火箭發動機,制導模式為半主動雷達制導,可在中低層空間依靠破片式戰斗部摧毀來襲導彈,而后者則在“反擊一號”的基礎上進行了結構優化。有意思的是,“反擊二號”攔截彈的開 發進度后來居上,它在197110月到1972年初進行了6次縮微模型飛行試驗,其中5次取得成功,但因它的作戰范圍與“反擊一號”重疊,在1973年 終止發展。至于“反擊一號”,它在 19798月進行了兩次試驗,無戰斗部的彈體在有效殺傷半徑內成功地與目標碰撞。解放軍對“反擊一號”攔截彈的總體性能較為滿意,并開始計劃在北京附近構建中國第一個“反擊一號”反導陣地,初步建起一個能夠防止彈道導彈打擊的區域。和“反擊”攔截彈相配套,二院下屬的第 210所積極開發“先鋒”系列反導大炮,內部代號為“640-2”。

最初,第210所試制的超級大炮采用140 毫米口徑滑膛炮,然而試驗發現該炮威力過小,不足以摧毀高速飛行的彈道導彈,于是設計了威力更大的超級大炮,新炮口徑達420毫米,可發射160千克重的火箭助推彈頭。20世紀70年代初,“先鋒”大炮進行了一系列試射。雖然在射程上滿足要求,但射擊精度不太理想。1977年,“先鋒”大炮計劃被中止,19803月被最終取消。

雷達準確捕捉蘇聯核衛星 

與命運多舛的反導攔截系統相比,“640工程”的早期預警雷達系統進行得相對順利。為了引導“反擊”和“先鋒”系列反導武器有效作戰,南京第14電子研究所與中科院電子研究所合作,承擔了為“640工程”開發早期預警雷達的重任,其中7010雷達是重點技術突擊對象。

7010雷達于1976年研制成功并 在河北宣化部署,距北京不到200千米。該雷達是大型陸基相控陣導彈預警跟蹤雷達,主要用于對洲際彈道導彈和其他外層空間目標進行探測、識別和跟蹤。該雷 達規模龐大,整個天線面依山勢建在海拔1600米的山體上,具有良好的觀測視野。19797月,7010雷達站觀測到了美國太空實驗室墜入大氣層的軌 跡,并準確算出墜落時間。

1981718日,7010雷達站接到時任國防科工委主任張敏的電話,要求對次日蘇聯向太平洋發射的運載火箭進行跟蹤。結果,7010雷達連續開機11天,于19日和28日兩次觀測到該火箭,及時預報出發射點和落點經緯度、預警時間和射程。事后美國公布的信息證明,7010雷達的觀測數據完全準確。

1983112日,7010雷達再次準確測算出蘇聯1402號核動力衛星的墜落時間和地點等數據,為中國戰略決策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支持。至今仍在發揮作用。

盡管“640工程”表現出良好的發展前景,但受到國內經濟困難以及國際形勢變化的影響,進度不得不放慢下來。1972年,美蘇簽署《反彈道導彈條約》,此后美蘇相繼減緩或暫停了各自的導彈防御計劃。這一變故也影響到了“640”系列工程的決策。1976年以后,“640工程”研發步伐明顯放慢。到 19803月, 國務院正式下令終止“640工程”。“640工程”雖然無果而終,但取得了一批重要技術積累,相關技術至今仍發揮著積極作用,比如陸基早期預警雷達保留了下來,不再用來進行導彈預警值班,而是用來實施外層空間探測、航天測控和遙感等工作。

另據美國《海軍戰爭學院學報》披露,19863月,中國4位最具聲望的國防工程師上書,提出“高技術 研究與發展計劃綱要”,即著名的“863計劃”,重啟導彈防御研究也列在其中。但是由于十年的停頓,中國反導工程已大大落后于美國了,錯失了搶占戰略高點的機會。

延伸閱讀:

中國彈道導彈防御先驅:絕密640工程

早在20世紀60年代,中國基于核武器研制成功的基礎上,已經開始研制國家導彈防御系統,并取得一系列重要成就。640工程是中國于1964年開始研發的洲際彈道導彈反導系統,主要對來自外層空間的洲際導彈實施中段攔截,對來自外層空間的核導彈或飛行器實施實施戰略防御。

該系統包含全國導彈防御系統、戰區導彈防御系統和反衛星作戰系統。到1980年,640工程中的預警系統已經建成,為我國反導預警提供了保障;激光領域取得領先于美國的重大技術成果。通過對反導項目的探索研究,中國積累儲備了反導系統的人員和技術,對之后863計劃中重新啟動的導彈防御和反衛星計劃以及航空航天技術的發展幫助重大。

毛澤東對錢學森說:有矛就有盾,要研究導彈防御問題

中國的導彈防御計劃,在時間上可以大體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20世紀60年代的“640工程”,包括全國導彈防御系統、戰區導彈防御系統和反衛星作戰系統。第二階段是20世紀80年代的“863計劃”,主要進行基礎技術的可行性論證與技術儲備。第三階段自21世紀至今,主要進行對抗美國導彈防御計劃的可行性論證與方案規劃。

二戰結束后,整個地球被冷戰的氣氛完全籠罩;美蘇兩大陣營之間,早已是虎視眈眈,有能力的國家都在研制核武器。經歷了三年困難時期的中國,國際處境卻并未好轉,中蘇聯盟已經完全破裂,中蘇邊境重兵云集。蘇聯的機械化集團軍和坦克集團軍,只要幾個小時,就可以取道張家口,進逼北京。為此,蘇軍的可能進攻路線上,中國軍隊都在層層設防。但是,如果蘇軍不采用常規進攻,而改用新型的核襲擊,又怎么辦?

196312月,聽取了戰略武器問題匯報之后,毛澤東主席指示:原子彈、導彈,無論如何也不會比別人搞得多。同時,我們又是防御戰略方針,除搞進攻性武器外,還要搞些防御武器。

196426日,這個問題再次被毛澤東提出,他在會見國防部五院副院長錢學森時,專門談到了反導彈研究問題:有矛必有盾,要專門研究導彈防御問題。五年不行,十年;十年不行,十五年,總要搞出來的!

然而,當時國家剛剛從三年困難時期的陰影中走出來,經濟蕭條,人心不穩,一個原子彈工程就用掉200多億人民幣,國家的資源配置捉襟見肘。在這種背景下還要上耗資比原子彈更高出許多的反導工程無異于異想天開。但是考慮到當時的國際形勢,能提出這樣的設想還是令人佩服的。就像里根的“星球大戰”計劃也是不現實的,但是美國人現在對他還是推崇備至。

毛澤東在1964年年初的這一指示,從此被稱為640指示——相應的,反導相關的研究計劃工作項目代號便是640工程。

超級大炮:用炮彈攔截核彈頭

為了落實640指示,一個月后的323日,國防科委召開了彈道導彈防御科學討論會。參加討論會的,一共有三十多位專家和領導,分別來自四機部、國防部五院、國防部十院、中國科學院、解放軍炮兵等單位。

這個討論會明確了反導的三個可能途徑,并就此做了初步分工:國防部五院負責導彈反導彈,炮兵科學研究院負責超炮反導彈,中科院上海光機所負責激光反導彈。

作為成本較低的超級大炮反導系統,率先進入研發過程。但是,該怎么用超級大炮來反導彈,卻成了實實在在的技術難題。來襲核彈頭速度太快,高度又太高,這就決定了大炮射出的攔截彈頭,其飛行速度必須足夠的快,而射高也必須足夠的高。

在接獲640指示的第二年,軍工人員就在85毫米口徑滑膛炮上進行了試驗。采取了相應措施以后,重達4公斤的彈丸,其初速已經達到了1200/秒;但用于反導,還是不夠快。1966年到1968年間,超級大炮工程向前進展著:140毫米口徑的滑膛炮,發射18公斤重的彈頭,結果初速達到了1600/秒,射高達到了74公里。這是一個巨大的飛躍——不僅如此,在140炮進行的1148發試驗證明:次口徑炮彈彈體結構可靠,飛行穩定。中國的超級大炮夢想,也漸漸清晰了……

19671月,“640-2”工程方案論證會召開;就在這個會上,中國超級大炮方案得到了確定。按照方案,超級大炮的設計參數如下:

炮長:26

炮重:155

彈重:160公斤

初速:900/

射高:保密

超級大炮設計目標很明確:力爭在1969年參加攔截“東風三號”彈頭的試驗。這門在中國歷史上絕無先例的超級大炮,被賦予了一個響亮的名字:先鋒號。

為了攔截來襲核彈頭,一炮一彈的方式顯然不妥,萬一打不著,恐怕就沒有第二次擊發的機會了。而為了有效攔截,就必須在20公里以上高空進行,否則核彈頭低空爆炸,就完全失去了攔截的意義。為此,必須構成密集炮群同時射擊。這就意味著為了實現有效攔截,155噸的先鋒號必須要制作很多門才有可能達到設計目標。

而且,這只是針對一處需要防空的要地而言。中國大中城市眾多,需要嚴防死守的戰略目標更是難以計算,如果每個目標都配備大量超級大炮,國力能否負擔都成為了極大的問題。

如果在炮彈上安裝導引系統,整個炮彈也就變成了導彈——雖然還是炮射的。如此一來,大規模齊射的撒網式攔截變成了小規模的精確打擊,其效果當然要好的多。經過大量研究以后,中國超級大炮研制的第二階段,從1970年正式開始。

這一次,火炮設計方面的思路也大為改觀:為了適應低空攔截的要求,攔截彈不需要那么高的速度了;為此,科研人員選定了無坐力炮。無坐力炮。50公斤的彈丸,裝進200毫米口徑的無坐力炮里,發射后速度為820/秒。

在此基礎上,中國口徑最大的火炮被設計出來了——它的口徑竟是420毫米,絲毫不遜色于一些著名的超級大炮!

1978629日,鄧小平副主席在中央專委會議上指示:把力量放到進攻性武器研制上;反導任務由型號研制,調整為途徑探索和單項預研。1980319日,根據國防科委和七機部的決定,640-2工程即“超炮反導工程”,最終停止了研制試驗。中國超級大炮的研制,到此告一段落。

640防區到反導導彈“反擊一號”

19702月,二院軍管會向部及國防科委提出在1974年前建立640防區的設想。提出該防區應具有反彈道導彈,反低軌道衛星兼有反飛機能力。

方案對防區地點、武器配備、兵力部署、預警范圍、指揮系統、作戰過程、建設進度等都提出了具體意見。5月,二院型號總體方案學習班對原方案進行了較大的修改,提出了一個新的640防區的設想。同年715日,國防科委向中央軍委辦事組呈報《關于反導彈反衛星武器第一個防區的設想和幾個問題的請示》,具體提出了建設北京防區的方案設想,防區建成后由空軍使用。

1970815-919日,國防科委在北京召開計劃會議,制訂1971年計劃和“四五”計劃設想。會議在“三年趕、兩年超”(即用三年趕上,再用兩年超過美蘇的水平)冒進口號的指導下,確定七機部在“四五”期間總的設想是:到1974年在主要戰略導彈武器(洲際導彈、潛地導彈和反導彈、反衛星導彈)方面,趕上當時美、蘇的水平。

二院的任務是:1974年建成我國第一個反導彈、反衛星防區,做到一次可攔截1530個來襲彈頭。事實證明,這是脫離實際、根本無條件實現的高指標。根據“四五”任務規劃,12月,二院二部正式提出我國第一個反彈道導彈防區(640防區)方案設想。力爭1974年對來襲的彈頭實現高低空兩次攔截,同時能攔截低軌道偵察衛星和低軌道武器,并能作中程進攻性導彈使用。

防區由預警系統(相控陣預警雷達,超視距雷達等)、識別系統(高空識別雷達,高空電視輻射計,紅外尾流探測儀等)、武器系統、制導雷達系統(“715”雷達、控制系統等)組成。

19711月,國務院、中央軍委批示同意第一個640防區建在京、津地區,爭取于1974年建成。并決定將反導彈、反衛星武器系統的研制任務列為國家重點項目。19716月國防科委和空軍聯合召開會議,進一步討論防區建設和武器研制問題,決定首先研制高攔武器。

為了突破640工程的技術難點,七機部與天津市組織力量展開了“天津會戰”,會戰的主要項目有:反導系統精密跟蹤相控陣雷達,導彈發射架,導彈自動駕駛儀,無線電控制儀,固體發動機殼體,控制指揮用數字計算機等。”會戰取得一定的成果。

19708月,中國研發的反導導彈“反擊一號”第一發模型彈進行飛行試驗,達到了預定目標。1972515日,遙測彈在昆明基地進行飛行試驗,發射后不久,導彈在空中爆炸,試驗失敗。

周總理得知消息后指示:“不要急于打第二發,要認真把問題搞清楚,然后采取措施,再考慮打第二發。”軍委副主席葉劍英也批示,要求把好質量關。二院迅速召開工作會議,認真分析和討論,找出了試驗失敗的主要原因。決定加強地面試驗,并采取了兩項技術措施,即加強全彈特別是過渡艙的防熱和改進發動機的點火裝置。經過反復試驗,取得了比較滿意的效果。19798月至9月,反擊一號在昆明基地成功地進行了兩發模型遙測彈的飛行試驗。

為了裝備反導防區,在反擊一號研制的同時,二院于1970年開展了低空攔截武器系統反擊二號的方案論證和研制工作,確定其戰術指標是:射程50公里,攔截高度20-40公里。197110月至19724月,共進行了6次試驗,其中5次獲得了成功,1973年因任務調整停止了研制。

19716月國防科委和空軍聯合召開會議,決定首先研制高攔武器,后定名為反擊三號。反擊三號是一種在幾百公里的高度上,在外層空間攔截敵方來襲彈頭的反導武器系統,由導彈、“715”精密雷達、“7010”預警(目標)雷達、指揮所和地面設備組成。反擊三號導彈為三級固體導彈,最大直徑1.4米,從地下井發射。

二院在研制反擊一號的同時,還完成了實踐二號乙衛星設計、反衛一號(以衛星反衛星)武器系統總體設計和部分設備研制試驗,這些試驗均獲得了成功。

跨時代的嘗試:激光反導系統

中國激光科技從一開始就得到了國家的高度重視。毛澤東主席、軍委副主席林彪等高度重視激光武器的發展,對此并寄予厚望。在聶榮臻等支持下,1964年,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簡稱“上海光機所”)成立,主攻高功率、大能量的強激光器研究工作,承擔640-3工程研制任務。上海光機所以高功率固體激光器為主攻目標,啟動釹玻璃激光系統研制。

70年代中期,640-3工程的激光遠距離打靶和激光反響尾蛇導彈研究取得重要成果,獲國防科委重大科研成果獎。上海光機所建成了具有工程規模的大口徑(120毫米)振蕩—放大型激光系統,最大輸出能量達32萬焦耳;改善光束質量后達3萬焦耳。成功地進行了打靶實驗,室內10米處擊穿80毫米鋁靶,室外2公里距離擊穿0.2毫米鋁耙,并系統地研究了強激光輻射的生物效應和材料破壞機理。640-3工程使我國激光技術科研水平上了一個臺階。

除了激光武器,中國軍工在反衛星試驗和雷達網絡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突破,直到今天,中國的反衛星能力在世界范圍也數一數二。

1977年,我國第一部110超遠程跟蹤雷達裝備部隊,可在2000多公里以外跟蹤非合作的外空目標,在我國發射洲際火箭、衛星等工程中多次執行了跟蹤測量國外外空目標的任務。110雷達、7010雷達的研制成功,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擁有超遠程跟蹤大型雷達的國家。 

 “遠望一號”、“遠望二號”船是我國第一代綜合性航天遠洋測量船,主要承擔航天飛行器的測量、控制、通信和打撈回收任務,是我國航天測控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兩艘姊妹船1965年經國防科委批準,1967開始由上海708研究所論證設計,19769月在江南造船廠開工建造,以毛主席手書的葉劍英詩詞《遠望》命名——“遠望1”號、“遠望2”號。船總長191米,船寬22.6米,船高38米,平均吃水7.5米,滿載排水量 21157噸。

 “遠望一號”船在近30年蹈海測天、追星攬箭的歷程中,41次遠涉重洋,海上作業近1500天,累計航程27萬多海里,先后38次圓滿地完成了衛星、飛船等國家級重大科研試驗任務。

640工程的調整和下馬

640工程“高、大、精、尖”(張愛萍語),技術難度大,但我國當時在技術水平、生產條件和經濟上都不具備全面展開這樣龐大復雜、工程浩大的系統研制工作,因而在640工程的研制工程中,出現了大量困難,天津會戰和068基地(二院反擊型號三線基地)的建設雖然投資巨大,但是進展緩慢。1974年后,研制工作一再收縮。640工程長期處于“欲干不成、欲罷不忍”的狀態。

在科研人員不斷進行研究的同時,世界的局勢正在悄然變化著。1972年美國和蘇聯簽訂了限制反彈道導彈導彈條約,1976年,美國宣布關閉“衛兵”導彈防御系統。這不能不影響到640工程的決策者和參與者。但是在文革中,人們對640工程提出的異議,卻被認為是“歪曲最高指示”、“下馬風、散伙風”而遭受批判。

1977年后,有關部門開始醞釀640工程研制任務的調整。1978426日,七機部部長宋任窮向二院傳達了國防科委的意見:組成一支精干隊伍,繼續進行反導多途徑探索;所需經費專款專用;其它力量承擔進攻性武器的研制任務。

1978629日,中央專委召開會議,華國鋒、葉劍英、李先念、聶榮臻在會上作了重要講話。要點是:要拼命把東風五號搞出來,要集中力量加快進攻性核武器的研制,進攻是最好的防御。二院應把研制力量放到進攻性武器的研制上。反導武器還是要積極研究,留少數人繼續搞。

1980319日,國防科委黨委常委在聽取七機部匯報時,對反導彈、反衛星研究工作確定了調整原則:停止反擊一號、反擊三號和炮射導彈的研制與試驗;將反衛星技術的總體方案設計任務調整為單項預研。1982年,航天部計劃會議正式決定640工程下馬。除保留激光破壞原理和核電磁脈沖技術兩項課題外,其余有關640工程的研究全部停止進行。

640工程歷經十幾年,取得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其中有些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科研隊伍也得到了很大鍛煉,這對于中國導彈事業的發展具有很大積極意義。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北京市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咨詢服務(北京)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