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董曉彤:毛澤東一生與屈原心靈相通,一首七絕成為斗爭精神的豪邁宣示
點擊:  作者:董曉彤    來源:昆侖策網【授權】  發布時間:2020-12-18 09:36:05

 

1.webp (4).jpg 


青年毛澤東于湖南省立第四師范讀書時曾保存下部分課堂筆記,這些課堂筆記一共有47頁,其中前11頁都是毛澤東用工整的小楷抄錄的屈原《離騷》和《九歌》全詩。在《離騷》正文的天頭部分,毛澤東還對各節內容進行了概括。其謄抄工整娟秀,雍容平和,有晉唐遺風,是今人不可多得的小楷佳作 。

湖南是戰國時楚國舊地,也是屈原行吟之地,更是其殉難之所。湖湘文化的鐘靈毓秀,孕育了屈原,也孕育了毛澤東。也許是地緣上的聯結性,毛澤東畢生都與屈原結下了不解之緣。

愛其作品:伴隨毛澤東一生的讀物


從青年到老年,屈原的作品,伴隨了毛澤東的一生。

屈原,名平,字原,又自名正則,字靈均,戰國時期楚國人。生于公元前340年,卒于公元前278年。曾任楚懷王時期左徒、三閭大夫等職,倡議變法圖強,后遭讒去職,被流放于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郢都。屈原深感楚國前途無望,自己的政治理想無法實現,遂投汨羅江而死。屈原一生心系國家,在流放期間以其卓越的才華寫下許多不朽詩篇,代表作品有《離騷》《九歌》《天問》等。這些作品融入個人人生遭際和政治理想,以憂國憂民為主旨,構思奇特,想象豐富,開創了中國詩歌史上著名的“騷體”流派。西漢劉向輯錄屈原等人作品所成的《楚辭》,作為中國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在中國詩歌史上占據著重要地位,對后世詩歌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上文中所提到的毛澤東讀書時期所抄寫的《離騷》和《九歌》,便是毛澤東青年時代熱愛和苦學屈原作品的珍貴記錄。此外,根據毛澤東青年時代好友羅章龍的回憶,1915年5月,他與毛澤東第一次見面時,二人就談論了許多與《離騷》有關的內容,主張對于離騷進行新的評價。后來,羅章龍還為此次會面寫了一首題為《定王臺晤二十八畫生》的詩歌:“白日東城路,嫏嬛麗且清;風塵交北海,空谷見莊生。策喜長沙傅,騷懷楚屈平;風流期共賞,同證此時情。”頸聯中的“騷懷楚屈平”一句,說的便是屈原的《離騷》。可見,青年時代的毛澤東對屈原及其《離騷》情有獨鐘。

1.webp (5).jpg
【毛澤東抄寫的課堂筆記?!?/span>

《離騷》是屈原最重要的代表作。全詩372句,2400余字,是一篇近似于自傳性質的抒情長詩,也是中國古代最早的抒情詩。“離騷”,現在一般解釋為,“離”為遭受,“騷”為憂愁。《離騷》為遭受憂患之后所作之辭。全詩以浪漫的想象,瑰麗的言辭,豐富的意象,多彩的神話,敘述了詩人自己坎坷不平的生活遭際,表達了其對于“美政”理想的熱烈追求,抒發了熾熱的愛國情感?!峨x騷》是中國詩歌史上的明珠,無論是其藝術價值還是展現出的精神力量,都給人以強烈的震撼。

解放戰爭勝利后,毛澤東在日理萬機的工作中,依然常讀《楚辭》中的屈原作品,不僅時而使用其中的詩句,還經常推薦給他人閱讀。

1950年3月,毛澤東在接見新中國駐外大使時,就發生了一件與《楚辭》相關的趣事。當毛澤東走到首任匈牙利大使黃鎮面前時,問道:“黃鎮,你原來那個名字黃士元不是很好嗎?改它做什么?”黃鎮回答:“我的脾氣不好,需要提醒自己‘鎮靜’。”毛澤東隨即說:“黃鎮這個名字也不錯。《楚辭》中說,白玉兮為鎮。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黃而不可毀其節。派你出去,是要完璧歸趙嘍。”毛澤東在這里所引用的“白玉兮為鎮”就出自屈原《九歌》中的《湘夫人》。

1.webp (6).jpg

1951年7月,毛澤東邀請老友周世釗、蔣竹如在中南海里劃船時,再次稱贊《楚辭》,并說:“《左傳》《楚辭》雖是古董,但都是歷史,也還有一讀的價值。”同年的12月,毛澤東又請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何其芳把各種版本的《楚辭》,以及有關《楚辭》和屈原的著作列一個目錄,經過兩個多月的時間,收集了50余種。

1958年的一段時間里,毛澤東較為集中地閱讀了《楚辭》。1月12日,毛澤東在致江青的信中說:“今晚我又讀了一遍《離騷》,有所領會,心中喜悅。”1月的南寧會議期間,毛澤東批示印發《離騷》給與會者,并在結論報告中引用《離騷》中“昔三后之純粹兮,固眾芳之所在”與“彼堯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紂之猖披兮,夫唯捷徑以窘步”后指出“以上是判斷問題”,以此說明要做到“文件的準確性、鮮明性、生動性”就要解決概念、判斷和推理問題。1月18日凌晨,面對國民黨飛機向南寧方向飛來,毛澤東堅持不去防空洞,點著蠟燭繼續研讀《楚辭》。1958年3月成都會議期間,毛澤東在提倡干部要講真話時,說屈原是敢講真話的人,敢于為原則而斗爭。1958 年9月,在視察合肥時,向隨行的張治中推薦《楚辭》,并說,這是本好書,我介紹給你看看。這一時期,正是最富于幻想的“大躍進”的年代,毛澤東在這期間頻繁閱讀《離騷》等《楚辭》作品,并推薦給其他領導干部閱讀,除了其本身的文學價值外,也許還有著其他深意。

1.webp (7).jpg
【毛澤東抄寫的課堂筆記:屈原《九歌》?!?/span>

晚年的毛澤東不僅閱讀《離騷》等《楚辭》作品,還對其蘊含的思想進行深入的探討。1964年8月,毛澤東在北戴河與幾位哲學家談話時說,對屈原《天問》的思想意涵作了闡發,他說道:“到現在,《天問》究竟講什么,沒有解釋清楚?!短靻枴分v什么,談不懂,只知其大意。《天問》了不起,幾千年以前,提出各種問題,關于宇宙,關于自然,關于歷史。” 此外,毛澤東還特別點名要過人民文學出版社影印的宋版《楚辭集注》和明陳第撰寫的《屈宋古音義》。在現藏于中南海菊香書屋里的《屈宋古音義》中,毛澤東用紅藍兩色鉛筆對《離騷》中的一些段落作了圈畫。比如: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余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茝。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


1.webp (8).jpg

【1972年9月27日,毛澤東在周恩來陪同下會見日本內閣總理大臣田中角榮時,贈送他一套《楚辭集注》?!?/span>


毛澤東喜愛《楚辭》,并愿意將中國文化中的瑰寶推介給世界。1954年 10月26日,毛澤東在會見訪華結束即將回國的印度總理尼赫魯時,引用了屈原《九歌·少司命》中“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的詩句來表達自己的心情。他還說道:“屈原是中國一位偉大的詩人,他在兩千多年前寫了許多愛國的詩篇,政府對他不滿,把他放逐了。最后屈原沒有出路,就投河而死。后來中國人民就把他死的一天作為節日。人們吃粽子,并把它投入河里喂魚,使魚吃飽了不傷害屈原。” 1972年中日邦交正?;?,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毛澤東將一套線裝《楚辭集注》作為國禮贈與田中首相,可見《離騷》等《楚辭》作品在毛澤東心中分量之重。

從這些閱讀屈原作品的點滴記錄中,我們似乎也可以管窺毛澤東閱讀《離騷》等《楚辭》作品的全貌。從青年到老年,這些作品伴隨了毛澤東一生,令他常常“有所領會,心中喜悅”。

贊其人格:“我們就是他生命長存的見證”


屈原的不朽,除了源自于其文學作品的價值,更源自于其所擁有的高尚人格與愛國主義精神。屈原的一生,獨立不遷,盡管“信而見疑,忠而被謗”,卻始終保持高潔品性與斗爭精神,用滿腔熱血寫就不朽愛國詩篇。

毛澤東熱愛屈原作品,更贊賞其高尚人格。

1949年12月,毛澤東在赴前蘇聯訪問的火車上,與蘇方陪同的漢學家費德林談起屈原。這段談話,是迄今為止所發現的毛澤東關于屈原最為完整的論述。

毛澤東認為《詩經》之后,中國“首屈一指”的詩人是屈原,稱屈原為“第一位有創作個性的詩人”。毛澤東深情地說:

“屈原生活過的地方我相當熟悉,也是我的家鄉么。所以我們對屈原,對他的遭遇和悲劇特別有感受。我們就生活在他流放過的那片土地上,我們是這位天才詩人的后代,我們對他的感情特別深切。”


他分析了屈原所處的時代:

“歷史上任何一個偉大變革都會產生一些悲歡離合的故事。至于屈原,政治變遷是他個人的不幸。屈原艱苦地走過他的時代。他憂國憂民,力求挽救楚國的危亡。”“連年戰亂使國家凋敝、民不聊生,楚國滅亡了,這是事情的一個方面。接著開始了另一個歷史過程,就是把那些分散的、互相爭權奪利爭戰不休的諸侯王國統一起來的過程,這個過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最后,它以秦始皇統一中國而告終,從而形成第一個集中統一的帝國。這對中國的命運產生了重要作用。這是事情的另一個方面。”


最后,毛澤東用富有詩意的話語表達了對屈原人格的贊賞:

“是的,這些都發生在我的故鄉湖南,發生在屈原殉難的土地——長沙。因為這緣故,屈原的名字對我們更為神圣。他不僅是古代的天才歌手,而且是一名偉大的愛國者:無私無畏,勇敢高尚。他的形象保留在每個中國人的腦海里。無論在國內國外,屈原都是一個不朽的形象。我們就是他生命長存的見證。”


50年代初期,毛澤東在得知費德林把俄譯《離騷》等《楚辭》作品推薦給蘇聯讀者并受到歡迎之后,他再次評述了屈原:

“屈原的功勛并不是馬上就得到人們的承認。那是后來過了不少日子,詩人的品格才充分顯示出來,他的形象才真正高大起來。屈原喝的是一杯苦酒,也是為真理服務的甜酒,詩歌像其他創作一樣,是一種精神創造。”


毛澤東還特別贊賞屈原敢講真話、追求真理的精神。1958年的成都會議,毛澤東提倡干部要敢講真話,列舉了中國歷史上的一些代表人物,其中就有屈原。他說,屈原是敢講真話的人,敢于為原則而斗爭,我們應該向他學習。

而最能反映毛澤東對屈原人格和精神贊賞之情的,應該是毛澤東晚年所創作的詩歌《七絕·屈原》。

1.webp (9).jpg
【毛澤東1961年《七絕·屈原》。】

毛澤東一生僅為三位古人創作過詩歌,其中就有作于1961年秋的這首《七絕·屈原》:
屈子當年賦楚騷,
手中握有殺人刀。
艾蕭太盛椒蘭少,
一躍沖向萬里濤。

首句“屈子當年賦楚騷”,闡述了屈原及其著作《離騷》在中國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次句“手中握有殺人刀”,以“殺人刀”喻指《離騷》強大的戰斗威力。1959年的廬山會議,毛澤東曾在會上說,“騷體是有民主色彩的,屬于浪漫主義流派,對腐敗的統治者投以批判的匕首,屈原高居上游”。“殺人刀”的比喻,新穎而獨特,是對屈原作品批判性的形象表達。“艾蕭太盛椒蘭少”,隱喻屈原所處的政治環境是奸佞當道,好人遭殃。“艾蕭”和“椒蘭”的比喻出自《離騷》,“艾蕭”即艾蒿,臭草,一般比喻小人;“椒蘭”即申椒和蘭草,皆為芳香植物,一般比喻君子。“一躍沖向萬里濤”,寫屈原終因社會政治的黑暗一躍投身汨羅江,壯烈殉國、以身殉志。“躍”和“沖”字一掃前人描寫屈原投江一事的悲戚,突出了屈原的凜然正氣和勇毅果敢。整首詩情感充沛、氣勢撼人,是毛澤東對屈原人格的詩化贊賞。

毛澤東之所以寫下這首詩,與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國內外形勢有密切聯系。當時的中國,正面對國內外反華勢力的進攻,中國共產黨所處的環境似乎正是“艾蕭太盛椒蘭少”,在毛澤東看來,中國所選擇并堅持的正確道路,正是投向一切敵對勢力的匕首,這是中華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豪邁宣誓,也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為捍衛真理而斗爭到底的生命告白與革命宣言。

毛澤東在國內外斗爭十分困難的時期,能聯想到屈原并為其一生賦詩,可見,屈原的人格和精神給予了毛澤東支持與力量。

受其影響:毛澤東詩詞中的“屈原”


毛澤東不僅為屈原寫詩,其詩詞創作也深受屈原影響。

從文學創作角度看,屈原作品是中國古代文學浪漫主義表現形式的開端。他用美人香草、菱荷芙蓉、望舒巫咸、湘君山鬼等意象或形象,塑造了一個充滿想象、奇妙瑰麗的繽紛世界。毛澤東受到這一藝術追求和創作旨趣的影響,其詩詞中充滿著“屈原”的烙印。

其一,毛澤東與屈原詩詞中都展現出濃烈的浪漫主義詩風。

屈原是浪漫主義詩風的代表人物。毛澤東詩詞中也充滿著這一風格。毛澤東的詩詞經常充滿夸張的描寫、浪漫的想象、濃烈的色彩,他筆下的山川草物、花苗魚蟲、神仙人物,似乎都被賦予了獨特的個性。

1.webp (10).jpg
【《沁園春·雪》】

他在《沁園春·雪》里寫道:“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在《七律二首·送瘟神》中寫道:“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在《水調歌頭·游泳》中寫道:“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在《蝶戀花·答李淑一》中寫道:“寂寞嫦娥舒廣袖,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毛澤東將自然、宇宙中的一切景象,都納于自己的筆端,使其詩詞作品達到了藝術非凡的浪漫主義境界。

其二,毛澤東詩詞中的許多意象,來自于屈原作品。

毛澤東善于在自己的詩詞化用屈原作品的意象。比如這首毛澤東創作的《七律·答友人》:

九嶷山上白云飛,

帝子乘風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淚,

紅霞萬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連天雪,

長島人歌動地詩。

我欲因之夢寥廓,

芙蓉國里盡朝暉。


這首詩是贈答友人周世釗的,毛澤東用奇絕高古的詩思,浪漫幻變的筆調,描寫了其對于故鄉湖南的懷念和對故人的追思,同時也表達了對未來的美好憧憬與希望。其中,“九嶷山上白云飛,帝子乘風下翠微”化用的就是屈原《九歌·湘夫人》的“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而“洞庭波涌連天雪”化用的則是“洞庭波兮木葉下”一句。兩首詩歌意象相連,讀毛詩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屈原作品,但其又打破了原詩中較為悲涼的基調,賦予意象以新的生命。

1.webp (11).jpg
【《七律·答友人》】

毛澤東在詩詞中,還直接表達過對于屈原的欣賞,“屈原”本人及其作品《離騷》也成為了他詩詞中的意象。在寫給好友羅章龍的詩歌《送縱宇一郎東行》中,他寫道“年少崢嶸屈賈才,山川奇氣曾鐘此”,“屈賈才”中的“屈”指的便是屈原。在《沁園春·雪》中,他寫道“唐宗宋祖,稍遜風騷”,其中“騷”指的便是《離騷》。

其三,毛澤東詩詞的創作方式,與屈原有相似之處。

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澤東曾針對屈原的文學創作表達過這樣一個觀點,他說:“屈原如果繼續做官,他的文章就沒有了。正是因為開除‘官籍’、‘下放勞動’,才有可能接受社會生活,才有可能產生像《離騷》這樣好的文學作品。”正如司馬遷所言:“屈原放逐,乃賦離騷”。

毛澤東在這里,指出了文學創作中的一個關鍵,即好的文學作品離不開豐富的人生閱歷和真正的社會現實。這與毛澤東一貫的文學創作主張相一致,也是毛澤東自己在進行詩詞創作時所堅持的。

縱觀毛澤東一生的詩詞作品,盡管充滿浪漫主義的風格,但卻沒有一首詩詞脫離過中國的現實,都是扎根中國大地的產物,與毛澤東本人的人生經歷、與中國社會進程息息相關。正是在這一層意義上,毛澤東的詩詞作品又被稱作中國革命斗爭的壯麗史詩。

毛澤東的一生與屈原惺惺相惜。“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是兩千多年前屈原的人生理想,其又何嘗不是毛澤東一生的寫照呢?

(來源:昆侖策網【授權】,轉編自“黨史博采”,有修訂)


【本公眾號所編發文章歡迎轉載,為尊重和維護原創權利,請轉載時務必注明原創作者、來源網站和公眾號。閱讀更多文章,請點擊微信號最后左下角“閱讀原文”】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