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查閱了一下當年傷痕文學時期的作品。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們都知道,這個時期的文學作品之所以被稱為傷痕文學,主要是因為盧新華于1978年發表的小說《傷痕》為代表作而引起的。
在網上,有人說,劉心武的《班主任》應該是傷痕文學的開山之作。不過,劉心斌的《班主任》并沒有《傷痕》那么沉重和凄涼?!栋嘀魅巍冯m然揭示了文革期間,孩子們根本沒有機會學習很多文化知識,從而導致的無知和愚昧,但小說最后還是給人以希望的。而《傷痕》似乎給人們以更多的共鳴。大家都是從那個年代走過來的。很多人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傷痕,只是印記不同,深淺不同而已。
有人說,傷痕文學起到了否定文革的先鋒作用。這種說法或許有一定的道理。在文革剛剛結束的年代,還不可能立刻就否定文革,經歷了一個短暫的時候,人們心底壓抑著的東西開始渴望蘇醒,所以傷痕文學從某種程度來說,也是一種必然。
《傷痕》發表時,我們正在讀大學。在同一個時期,很多文學刊物都在爭先恐后地發表那些傷痕類作品,特別是小說。我讀的其實不太多,但有一篇安徽文學刊登的《解瑛瑤》給我印象較深。這主要是班上一個女同學在讀過之后,極力向大家推薦的。在這篇小說里,女主人公的遭遇似乎更為凄慘和悲涼。情節我已經記不住了。但那種心情似乎還留在內心的某一個角落。
應該說,這個階段的傷痕文學主要還是表現個人的經歷,以及在這個經歷中的心理過程。有人說傷痕文學對文革的否定并沒有那么深刻?;蛟S是吧。只是后來的一些作品開始向深度挖掘,但似乎開始觸碰一些當時所設定的底線。
如白樺的小說《苦戀》,在描述一個畫家苦苦愛著自己的祖國。在舊社會,他歷盡苦難。在新中國成立之后,他回到自己的祖國。這部小說拍成了電影,改名為《太陽與人》。
電影中提到,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因為畫家有過在海外的經歷,使他受到沖擊,他不得不再度逃亡。一切看似白描手法,沒有評論,沒有憤怒,只是平淡。然而畫家的女兒對父親說,你愛祖國,苦苦留戀祖國,而祖國愛你嗎? 畫家后來自己也很迷茫,自語道,誰會想到愛國還會犯錯?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兩句臺詞,致使這部電影遭到批判。不知道這部電影或者小說是不是傷痕文學的一個深化,不是只停留在個人的經歷與感受上,開始觸碰深層的一些問題。
今天看起來,當時對小說和電影的批判,在有的方面并不十分妥當,但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作品的問題或許只是作者個人思想與情感的感受,并沒有打算觸碰敏感問題。但在看上去并無惡意的描述中,卻或多或少曝露出某些過激的,或者不太恰當的因素。當然,也有可能,作者心里可能有更深入的想法,但在當時的社會環境和條件下,他還不太可能敢于完全把他的想法都公開出來。
進入九十年代以后,一些人的做法就膽子大了起來。他們所描寫的傷痕已經不僅僅只是在文革期間了,而是向前延伸到更早的時候。而且他們把這些現象的根源已經直指制度本身上。
雖然他們的詞句并沒有那么直截了當,但人們一看就知道他在說什么。再后來,有些人已經不想再用什么小說、文學之類的形式來表達他們的想法,而是用所謂回憶錄之類的記實文字來公開表達對新中國的不滿和仇恨。在這個方面,原來的《炎黃春秋》是這種反動思潮的先鋒。
從傷痕文學走到歷史虛無主義,這個過程有點長,而且也比較復雜。我們不能說,后來的歷史虛無主義,就是跟傷痕文學一脈相承的。這樣的說法不一定客觀。傷痕文學的階段,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帶有一定合理性的,雖然其中包含著一些情緒化的東西。而歷史虛無主義則完全不同。歷史虛無主義帶有一種強烈的惡意,來攻擊黨的領導,攻擊社會主義制度,否定革命歷史,否定新中國的全部歷史。
或者可以說,歷史虛無主義完全是借助于傷痕文學在人們心中的影響和同情,而扯起了另外一面反動的旗幟。
在宣揚歷史虛無主義的回憶錄或者所謂揭露真相的文章中,有很多東西是虛構的,是胡編亂纂的。在這些作者看來,反正今天的人們也無法查證,也不一定有精力去查證,所以他們就把所謂的寶押在沒有人去揭穿他們的心理上。在他們看來,大家都很忙,都忙著掙錢,誰會有閑功夫去追究他們所說的東西是真是假? 而且這都是刊登在知名的期刊之上,在普通讀者看來,這些期刊應該都是很嚴肅的,很嚴謹的,不太可能胡編亂造。所以很多讀者都選擇寧愿相信這些刊登出來的文字,所講到的內容都是真實的。這些人就是這樣在大肆而瘋狂地鼓吹著歷史虛無主義。
寫作傷痕文學的那一代人,與閱讀傷痕文學的那一代人都在逐漸老去?,F在的中青年人未必讀過,也未必懂得那一代人的經歷與心路。當然,如果今天的中青年一代人,能夠閱讀一些當年的作品,或許對那個時代會有一點點了解,只是我們不能奢望他們的了解與上一代人的了解完全等同。歷史沒有提供這樣的可能性。
不過,如果從我們敘述過從傷痕文學到歷史虛無主義的過程來做一個更為全面地了解,或許他們會對歷史達到今天的狀態反而能有一個較為清晰的認識。
傷痕文學與歷史虛無主義不能劃等號,而歷史虛無主義則陰險地利用了傷痕文學。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關注“昆侖策網”新號!
(作者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轉編自“北航老胡之閑話”微信公眾號;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本公眾號所編發文章歡迎轉載,為尊重和維護原創權利,請轉載時務必注明原創作者、來源網站和公眾號。閱讀更多文章,請點擊微信號最后左下角“閱讀原文”】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