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旗幟鮮明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加強思想引導和理論辨析,澄清對黨史上一些重大歷史問題的模糊認識和片面理解,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歷史虛無主義作為一種錯誤思潮從虛無否定“四史”到消解主流意識形態、顛覆國家政權,造成的影響和危害非常之大。黨的十八大以來,社會各界對歷史虛無主義進行了深入廣泛的批判,極大打壓了歷史虛無主義的囂張氣焰。然而,它并沒有就此銷聲匿跡,而是尋覓各種機會和空子妄圖抬頭回潮。反對包括歷史虛無主義在內的各種錯誤思潮,是一場長期、尖銳、復雜、艱巨的斗爭。特別是在繼續把黨史總結、學習、教育、宣傳引向深入的過程中,更要常抓不懈予以抵制、旗幟鮮明予以反對,才能在意識形態領域斗爭中守好主陣地、打好主動仗。
一、歷史虛無主義的表現形態
近年來,在一些社會文化因素的促發下,歷史虛無主義的表現形態變換多端,既費盡心機躲避著主流思想輿論的揭露、批判,又想方設法地擾亂思想、蠱惑人心,帶有明顯的隱蔽性、欺騙性和迷惑性。
(一)娛樂惡搞歪曲歷史事實
現代生活節奏快、壓力大,人們緩解疲勞、放松身心的精神需求日益旺盛。在此背景下,歷史虛無主義與娛樂大眾化、文化商業化等元素相融合,將一些嚴肅、正統的歷史包裝成娛樂品和消費品,有意無意或別有用心地歪曲歷史、篡改事實,造成惡劣影響。比較典型的是網上曾一度出現的戲謔經典、惡搞英雄的事件。一些營銷號、段子手或八卦博主等,片面追求關注度和閱讀量,以炮制出更新、更吸睛的包袱或笑料為目的,采取調侃、戲說、演繹甚至丑化等形式,對一些經典作品、英模人物和歷史事件等進行顛覆性重構和破壞性篡改。
這些歪曲歷史的段子和網帖通過“惡搞”嘩眾取寵、通過“雷人”吸引流量,完全罔顧史實、背離真相,在互聯網上泛濫傳播、影響惡劣,折騰得網絡空間一片烏煙瘴氣。比如,2020年年底被媒體和民眾質疑的某抗日題材電視劇,就反映出娛樂歷史的一種新手法——以“偶像明星”的套路包裝歷史。制作方一味突顯俊美的演員、華麗的服飾和炫酷的場景,讓“八路軍”住別墅、抹發膠,讓抗日軍人在戰場上抽雪茄、喝咖啡等等。看似迎合了年輕人的喜好,極力運用“青春偶像”“明星秀場”的元素吸引、取悅年輕人,實際上卻有意或無意地偏離了歷史事實和真相。把歷史裝扮成了“另類”的模樣:壯懷激烈變成了花前月下,艱苦卓絕變成了舒適安逸,激情燃燒變成了爾虞我詐……凡此種種表面上光鮮亮麗、動人心弦,套上了“精致”的外衣,實則與真實歷史相去甚遠。
(二)主觀偏頗美化歷史斷面
當前一些人喜歡通過“懷舊復古”的方式,表達思想格調或藝術品位。這股風潮刮到文化藝術領域,就表現為在文藝作品或藝術創作中渲染、營造復古的元素和風格,而這種“藝術加工”本身就帶有較為主觀的意象或偏好。趁此時機,歷史虛無主義也順勢披上了“懷舊復古”的外衣,借以大搞虛無歷史、擾亂視聽之事。循跡所謂“懷舊追思”的情懷,一方面,歷史虛無主義會選擇性地美化、拔高某些特定的歷史片段或歷史斷面,以充實和突出為人們所描繪的歷史意象;另一方面,故意回避和掩蓋早已被歷史定格的、與“美好意象”相沖突的一面,忽視歷史真實、客觀、立體的全貌。這實際上是用以偏概全、以支流代替主流的方式描繪歷史,不僅破壞了歷史的真實圖景和整體面貌,而且極易被別有用心者利用,制造崇古非今、今不如昔的聲勢,甚至質疑歷史的正確走向。比較典型的就是曾風靡一時的“民國熱”,一些文學、影視作品以及網文、論壇等極力對民國時期加以美化和吹捧,描繪出一副所謂“大師輩出”“自由浪漫”的“黃金時代”,卻對軍閥混戰下的民不聊生、災害匪患下的悲慘苦難等視而不見、避而不談,嚴重誤導了人們對真實歷史的感受和認知。
(三)透過濾鏡看待歷史得失
對歷史功過是非的評說,是關系到站在何種立場、按照何種觀點、運用何種方法觀察分析歷史的重大問題。用科學客觀的標尺衡量歷史、用求實求真的眼光觀察歷史,就能得出符合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和總體趨勢的正確結論,否則就容易陷入模糊迷茫、扭曲錯亂的境地。歷史虛無主義在判斷和評價歷史時,往往會故意帶上混淆是非、厚此薄彼的“濾鏡”,誤導人們用存在“偏差”的標準和“失真”的眼光分析評判歷史。這種歷史虛無主義的“濾鏡”要么有針對性地放大瑕疵、夸大失誤,對缺點不足深挖細查、對過錯失誤大肆批判,故意營造出一團漆黑、一無是處的歷史景象,引導人們形成負面和否定的思想認知;要么有選擇地遮掩成就、忽略功績,對已有的歷史性建樹和成績“失明、失聰”,對明擺著的歷史進步視而不見,對已有定論的歷史貢獻充耳不聞,甚至篡改、歪曲歷史的功過是非,極盡所能地貶低和顛覆原本積極的、正面的歷史認知和形象,誘導人們得出一個“反傳統”“反主流”的歷史判斷。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一些網上的“公知”和“帶路黨”故意虛無和否定改革開放前新中國建設成就,揪住社會主義建設探索時期走過的彎路、經歷的曲折和出現的失誤等大談特談、大書特書,卻對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建立工業體系、實現外交破冰等成就一筆帶過、輕描淡寫,進行選擇性忽略。歷史虛無主義如此行徑,目的就是要虛無、否定新中國的成長史和奮斗史,從而虛無、否定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必然性。
(四)顛倒黑白評議歷史人物
歷史人物是最具形象化和性格化的歷史元素,人們對歷史人物的印象很容易轉化成對歷史事件或歷史現象的態度。如何看待和評價歷史人物,不僅關系到史學研究本身的原則與導向,也影響著大眾對歷史通識的了解和認知。歷史虛無主義者在評議歷史人物時往往刻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一方面,故意詆毀、抹黑正面人物。他們道聽途說、捕風捉影地挖掘所謂“歷史素材”,宣揚炒作個別的個人傳記或回憶錄里的信息、觀點等,煞有介事地提出猜想或假設,或者干脆直接胡編亂造、虛構杜撰,用無中生有、空穴來風的所謂“歷史證據”,拐彎抹角地貶損污蔑領袖、丑化抹黑英雄,嚴重消解了領袖人物和革命英雄的正面形象和崇高地位,也逐步解構了人們心目中正確的歷史記憶和是非觀念。另一方面,歷史虛無主義者極力為反面人物大作翻案文章。他們運用“重新包裝”“制造錯覺”等手法吹捧、美化反面人物,或者打著“藝術創作”的幌子,按照設計好的形象為其“化妝”和“塑像”,或者頂著“人性化”的名頭,挖空心思、搜腸刮肚地“找優點”“建人設”,甚至不惜捏造事實來“洗白”和“貼金”。這種無良的操作可以逐漸改變甚至顛覆歷史對這些人物業已形成公論的評價,也嚴重沖擊著社會大眾的歷史認知和良知。前幾年,網絡上曾出現過一些所謂的“歷史考據”和“揭秘文章”,故意抹黑、丑化狼牙山五壯士、劉胡蘭、董存瑞、邱少云等革命英烈,卻將慈禧、袁世凱等描繪成了“進步人士”和“功勛人物”,這就是歷史虛無主義混淆是非、顛倒黑白、亂評非議歷史人物的典型表現。
(五)斷章取義拼湊歷史真相
任何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都不是孤立靜止的存在,而是處于整體的、連續的、不斷發展的歷史進程之中。秉持實事求是的原則,用全面、聯系的眼光看待歷史,是對待歷史的正確態度。但歷史虛無主義卻故意耍出斷章取義、穿鑿附會的“拼湊”伎倆,剝離了歷史發生的真實背景,割裂了歷史發展的客觀進程,既不尊重客觀史實,也不考慮歷史關聯,完全依據主觀意圖拼接和編造。歷史虛無主義往往從歷史的細節入手,或將完整的歷史割裂肢解,用支離破碎的歷史“片段”代替歷史過程的全貌;或專門挑揀一些史料“碎片”,運用“剪裁”“嫁接”等手法炮制歷史的“拼圖”,都嚴重破壞了歷史的關聯性和整體性,也踐踏了歷史的規律和邏輯。此類手法的狡猾和險惡之處就在于,故意把歷史碎片化、孤立化、零散化,從眾多的史料中有目的地截取、挑選某些片段,依據撰寫好的“劇本”和設定好的“劇情”,精心編輯一出歷史的“蒙太奇”,誘騙人們信以為真。比如,網上曾經出現的讓孩子遠離劉胡蘭的言論,就是把劉胡蘭“天真爛漫”的年紀、“豆蔻少女”的身份與革命戰爭的殘酷、流血犧牲的壯烈、慘遭殺害的悲愴等元素拼湊起來,把革命英雄的事跡惡意描繪成血腥、殘忍、仇恨的畫面。歷史虛無主義的這類花招,正是企圖通過“幕后拼接”“暗箱操作”的方式呈現出一個“另類、別樣”的歷史,從而潛移默化、悄無聲息地影響甚至改變人們頭腦中的歷史圖景,讓人們徹底遠離歷史的真相。
(六)包藏禍心“還原”歷史面貌
歷史是一門求真求實的學科,探尋真相、澄清模糊、明辨是非是學習歷史、觀察歷史的基本精神。而歷史虛無主義卻經常披著“考證真相”“還原歷史”的外衣,利用人們的獵奇心理和求知欲望,采取捕風捉影、推理假設的方式,別有用心地對歷史進行所謂“還原式”描繪,更有甚者無中生有、編造杜撰,把歷史面貌涂抹地“面目全非”。有的以當事人或普通人的口吻講述歷史,網羅一些回憶錄、訪談、口述史等素材,制造所謂“揭秘歷史、挖掘真相”的噱頭;有的借“理性反思”“重新評價”的名義對原有的歷史常識或定論提出質疑,再結合一些“摻水”史料進行所謂“合理推導”,從而得出大相徑庭的結論。比如,有人通過研究晚清的改革政策,提出清政府在各領域的社會改革和慈禧太后、光緒皇帝主張的政治道路,為中國構建了民主社會的基本雛形,并得出辛亥革命打斷了中國走上民主化道路的荒謬結論。再比如,某教師在課堂上公然質疑南京大屠殺死難者人數,不僅否定南京大屠殺這段歷史的嚴肅性、嚴重性,而且徹底偏離了公正權威的歷史認定。這些看似“挖掘真相”和“還原歷史”的論調,絕不是實事求是的科學考證,也不是獨辟蹊徑的見解,而是故意地“否定過去”“改寫歷史”,用心極為險惡。
(七)用唯心主義惑亂歷史研究
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確立了正確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廓清了歷史認知的迷霧,為人們觀察歷史和研究歷史提供了科學指南。歷史虛無主義禍亂歷史研究領域的重點就是大肆宣揚、鼓吹歷史唯心主義的認識論和方法論,企圖用唯心史觀的歪理邪說取代唯物史觀的正論。用“細節考證”取代整體研究,打著“挖掘歷史”“考證歷史”的名義,把一些細枝末節、邊緣外圍的史料、素材作為支撐點,以片面細節為依據構建歷史輪廓,用林林總總的小細節構造歷史場景、編織歷史情節,將完整的歷史拆解成碎片,完全忽視歷史的整體背景和邏輯延續。用個體“小視角”解讀宏觀大歷史,完全從個體視角出發,把個人觀點論斷、個人回憶錄等作為依據性的史料素材,以個人好惡評價歷史是非,以個人得失判斷歷史成敗,用單一個體的遭遇經歷來描繪整個歷史發展。受此影響,一些否認人類社會形態發展規律、否認人民史觀、推崇英雄史觀的錯誤觀點,竟然也被拿出來堂而皇之地研究討論。在歷史虛無主義的滋擾下,一些所謂“歷史研究”看似是用“標新立異”的史料解釋歷史、用“獨出心裁”的話術敘述歷史,實則用唯心主義思路、方法禍亂歷史。
二、歷史虛無主義的現實危害
歷史虛無主義像一味思想精神的“毒藥”,在社會思想文化的多個領域惡意滲透、苦心鉆營,在擴散傳播的過程中不斷腐蝕思想、破壞傳統、顛覆信仰,帶來不小危害并造成一定破壞。
(一)在大眾文化領域,毒害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追逐私利的資本進入文化領域后很快嗅到了大眾緩解壓力、放松心情的精神需求。意圖更快、更好地取悅大眾、占領市場,一些無良資本開始批量制造庸俗、淺薄的娛樂產品,大肆販賣短暫、膚淺的感官刺激,在全社會掀起了一股“泛娛樂化”的潮流。正是在此背景下,歷史虛無主義搭載文化商業化、娛樂化的便車混進了大眾文化、大眾娛樂的領域。借助“一切皆能消遣、一切皆可娛樂”的聲勢,玩轉戲謔調侃、嘲弄惡搞等形式,將莊重嚴肅的歷史加工成文化市場里的快消品和娛樂品,迅速涌入民眾精神文化生活的各類渠道和載體,比如影視作品、網絡文學等,庸俗化、兒戲化地“娛樂歷史”,解構主流歷史敘事、攪亂正常歷史認知。在人們“縱情狂歡、忘情娛樂”的掩護下,大搞移花接木、暗度陳倉的行徑,在熱烈喧囂的大眾娛樂中夾帶虛無歷史、否定歷史的“私貨”,大量洶涌嘈雜的娛樂信息、娛樂產品令普通大眾如癡如醉、忘乎所以,卻也無意查找、無力鑒別歷史虛無主義的滲透,不知不覺中就受到錯誤思潮的侵蝕。
歷史虛無主義隨著大眾娛樂的傳播而迅速擴散,從精英白領到普羅大眾,從休閑放松到茶余飯后,凡是大眾娛樂所到之處就有歷史虛無主義侵蝕滲透的身影。特別是借助網絡空間的傳播,歷史虛無主義的滲透對象還呈現出年輕化、低齡化的趨勢。針對青少年群體正處于三觀形成期,好奇心強、判斷力弱等特點,歷史虛無主義通過圖文、游戲、動漫等文化產品傳播錯誤的歷史知識和歷史概念,很容易對其造成嚴重的思想毒害。歷史虛無主義滲透到以文化消費、娛樂消費為代表的大眾文化領域,不僅用戲弄經典、解構崇高的方式將大眾的思維、審美推向了平庸與膚淺,而且也用一系列歪曲、謬誤的信息觀點荼毒了人們的歷史觀與歷史意識。
(二)在社會輿論領域,故意擾亂視聽、蠱惑人心
社會輿論領域是社會大眾了解社會事件、獲得信息、表達意見的重要渠道,也是能夠影響社會心理、產生情感共鳴、形成意見傾向的重要領域。特別是隨著互聯網和新媒體的迅速發展,信息傳播更加高效迅捷,媒體渠道更加多元多樣,覆蓋人群更加廣泛龐大,更容易形成大規模、群體性的社會影響。歷史虛無主義借機在各類社會新聞、網絡輿論中設置、炒作歷史類話題,利用自媒體等大眾傳媒傳播精心編制的“歷史故事”、擴散最新解密的“歷史檔案”,利用某些紀念日、紀念活動搞跟風,抓住某些社會事件、社會新聞蹭熱點,發表一些所謂“歷史揭秘”“歷史溯源”的信息言論,借助公眾輿論廣泛傳播、擴大影響,極力用歪曲歷史、虛無歷史的觀點論斷擾亂視聽、蠱惑人心。
歷史虛無主義在社會輿論領域煽風點火的要害在于,慣于與熱點型、突發型社會話題相呼應,借助公眾對此類新聞輿論、熱點事件的好奇與關注,順勢發布、傳播一些看似與之緊密關聯、實則精心編造設計的信息材料,把種種模糊歷史、虛無歷史甚至改寫歷史的觀點摻雜其中,通過巧舌如簧的說辭、以假亂真的套路以及冠冕堂皇的偽裝等營造群體性、傾向性的輿論導向。在現實社會中,線上輿論場與線下輿論場越來越交匯融合、越來越同頻共振,歷史虛無主義者更是善于借助網絡空間虛擬環境、海量信息、多元媒體、高效傳輸等特征擾亂社會輿論。他們不僅主動炮制和推送包含著各類虛假信息的網貼、網文、網絡資訊以及私藏著歷史虛無主義觀點的信息;而且會雇傭大批網絡水軍、網絡公關等進行點擊、留言、轉發,營造出一種被公眾普遍認同的“假象”。不少網民正是在不明就里的情況下被裹挾、夾帶,落入了虛無歷史的圈套。歷史虛無主義者借助這種洶涌浩蕩的社會輿論制造亂象、混淆視聽,持續影響、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變人們的歷史認知與歷史觀念。
(三)在史學研究領域,宣揚唯心主義的詭辯手法
歷史虛無主義在我國社會意識形態領域興起之后,很長一段時間是以“學術研究”面貌出現的。改革開放后,思想領域日漸開放包容、學術環境較為自由寬松,在向西方發達國家學習借鑒的過程中,思想理論界也逐漸泛起了一股“尊西崇新”的思潮。歷史虛無主義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從學術界興起,常常借助各類學術討論、思想爭鳴等時機擴散傳播,受眾人群也主要是專家學者和知識分子。后來,隨著多元思想文化的交流碰撞以及人們精神文化生活的日漸豐富,歷史虛無主義不再限于僅在學術圈內傳播,卻也始終沒有離開這一領域。
歷史虛無主義在學術研究領域最大的毒害莫過于制造和宣揚一種唯心主義的歷史觀。這種唯心主義的歷史觀從根本上放棄了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背離了實事求是這一最基本的原則和方法;從根本上反對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顛倒了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從根本上抽掉了具體的歷史環境和客觀的歷史條件,從抽象的人性論出發來研究歷史問題。歷史虛無主義者從主觀唯心主義出發,把人類社會歷史的發展看作由帝王將相和少數大人物決定的,認為人民群眾不過是消極、被動的盲從者和“烏合之眾”,企圖用歷史唯心主義的英雄史觀代替歷史唯物主義的群眾史觀。在歷史研究領域,這種唯心主義歷史觀主觀地、隨意地對歷史事實進行捏造和推斷,嚴重破壞了歷史研究的科學性、客觀性;從辯證法的對立面出發,孤立、靜止、片面地分析和觀察歷史,陷入了形而上學的理論陷阱;以虛偽、狡辯的方式掩蓋歷史真相、建立評判準則,最終走向價值體系的虛無。可以說,歷史虛無主義完全站在唯心主義立場,運用極為詭辯、險惡的手法禍亂學術研究,無疑是史學研究領域的一股亂流。
(四)在思想政治領域,危害社會主義國家的政治安全
在當代中國,歷史虛無主義在本質上是一種反馬克思主義、反社會主義的資產階級政治思潮,始終充當著資本主義國家滲透、顛覆、破壞社會主義國家的理論“幫兇”。特別是近年來,世情、國情、黨情發生深刻變化,世界進入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正以昂揚姿態和強勁勢頭推進民族復興、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征程。西方反華勢力在貿易、科技、金融、外交等各個領域制造沖突摩擦、極力遏制打壓。歷史虛無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攻勢也趨于向多樣化、縱深化發展,運用思想干擾、價值輸出、文化殖民、宗教蠱惑等多種方式手段,大搞圍堵、遏制、顛覆等破壞行徑,加緊實施“西化、分化”圖謀。
歷史虛無主義者的政治企圖十分明確,直指黨史、國史等敏感區域,通過偽造、篡改、歪曲等方式否定黨和國家革命、建設、改革的重大歷史成就,污蔑領袖、抹黑英雄,歪曲否定黨史、新中國史,目的就是為了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和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選擇;或直接以馬克思主義為標靶,極力渲染鼓噪馬克思主義自我否定論、過時論,故意曲解、剪裁經典作家的文獻資料,編造傳播社會主義失敗論、變質論等,想方設法地給馬克思主義扣上“過時論”的帽子,目的就是為了削弱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和權威性。歷史虛無主義在上層建筑領域為非作歹,在大是大非面前顛倒黑白,在政治立場上混淆視聽,其險惡意圖就是從根本上瓦解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思想根基,從根本上破壞黨和人民團結穩定的政治基礎,從而破壞社會主義國家的政治安全與政權安全。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歷史虛無主義的要害,是從根本上否定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和中國走向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三、反對歷史虛無主義的策略
抵制包括歷史虛無主義在內的各種錯誤思潮是意識形態領域的一場激烈斗爭,具有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等特點,對歷史虛無主義謬論的抵制必須堅持不懈、旗幟鮮明。
(一)堅持唯物史觀,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真正弄懂了馬克思主義,才能在揭示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上不斷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才能更好識別各種唯心主義觀點、更好抵御各種歷史虛無主義謬論。”馬克思主義站在人類理論思維的最高峰,深刻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普遍規律和前進方向,是一種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也是捍衛真理、批駁謬誤最有力的思想武器。
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我們要深入系統地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準確把握馬克思主義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成果的理論精髓與思想實質;堅持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支撐信仰,進一步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信心,構建抵制錯誤思潮的堅強精神堡壘;大力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觀察世界、分析問題,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成果貫穿到分析研究中國社會歷史的實際問題之中,從而更好地廓清思想迷霧、反對錯誤思潮。
掌握好、運用好歷史唯物主義。充分掌握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明晰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認清人類社會形態演變的一般規律,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群眾史觀,自覺用聯系的、發展的、系統的眼光看待歷史,抵制形而上學的錯誤思維;準確把握歷史發展主題主線、主流本質,全面認識歷史條件與歷史過程,科學總結歷史經驗與歷史規律,準確看待歷史中的偶然性與必然性、普遍性與特殊性等辯證關系,樹立科學正確的歷史觀;堅持用唯物史觀指導史學研究,以歷史唯物主義為哲學基礎構建馬克思主義史學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客觀準確、實事求是地研究、判斷和把握歷史中的重大事件、重要問題和重點人物等,將唯物史觀對歷史學科的指導真正落到實處。
(二)加強固本培元,筑牢抵御錯誤思潮的思想根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毫不放松抓好思想政治建設,點亮黨員、干部心中的明燈,教育引導黨員、干部筑牢思想防線。”歷史虛無主義是一股在意識形態領域興風作浪的錯誤思潮,要抵制這股錯誤思潮的侵蝕,就要進一步筑牢廣大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的思想防線與思想根基。
強化思想引領。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真領會貫穿其中的歷史思維、歷史邏輯與歷史眼光,在學深悟透中不斷深化思想認識和理論辨析,切實提高抵制和反對歷史虛無主義的能力水平;努力掌握蘊含其中的豐富思想內涵與深厚政治智慧,進一步強化各級領導和黨員干部的政治自覺與政治擔當,堅持對各種錯誤思潮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銳性,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深化“四史”學習教育。引導干部群眾學好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充分理清其中重大歷史事件、重要歷史人物及其非凡歷史意義等,深刻了解中國共產黨、紅色政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哪里來、往哪里去,形成清晰而明確的歷史認知與歷史意識;深刻把握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經驗與教訓,深刻把握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歷史規律和趨勢,構建整體而宏大的歷史圖景與歷史敘事;把握好“四史”從始至今的基本脈絡,發揚好黨和國家歷史傳承的精神譜系,學習好觀察歷史、研究歷史的認識論和方法論,牢固樹立正確對待歷史的觀念與意識。
增強歷史自信與文化自信。充分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在價值,用源遠流長的歷史傳統、歷史血脈守護中華民族的精神文化基因,不斷提升國家和民族的認同感、自豪感與自信心;大力激發革命文化的精神力量,深入了解黨帶領人民所開展的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深刻感悟革命先烈們留下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和異常寶貴的精神財富,用紅色的革命文化抵制歷史虛無主義的侵蝕;突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主體品質,深刻感悟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在當代中國發展創新中所創造的鮮活實踐、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孕育形成的精神碩果,運用中國自身的理論框架和話語體系破解歷史虛無主義的理論陷阱。
(三)主動發聲亮劍,揭批歷史虛無主義的謬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各種錯誤思想必須敢于亮劍,幫助人們明辨是非,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主動權。”在意識形態的陣地上,正能量、主旋律不占領,邪門歪道就會滲透侵蝕。面對歷史虛無主義制造的種種迷霧和騙局,必須敢于亮劍、主動發聲,揭露和批判歷史虛無主義的謬論邪說,才能令錯誤思潮無處遁形、無處藏身。
提高準確辨識歷史虛無主義的鑒別力。善于運用馬克思主義的“望遠鏡”和“顯微鏡”觀察問題、分析現象,深刻認清歷史虛無主義主觀臆斷、編造歷史的虛假性,認清其顛倒黑白、混淆是非的迷惑性,以及歪曲事實、掩蓋真相的欺騙性。認清歷史虛無主義的本質特征,揭穿其各種面具、偽裝,識破其各類變異、變種,始終對歷史虛無主義的政治危害保持高度的清醒與警惕。
旗幟鮮明地同歷史虛無主義引發的錯誤思想、錯誤觀點、錯誤言論作斗爭。“思想輿論領域大致有紅色、黑色、灰色‘三個地帶’”,面對各種“黑色”“灰色”地帶要敢于亮劍、敢于斗爭,不能模棱兩可、似是而非,更不能漠不關心、視而不見。特別是對涉及旗幟道路、原則立場、大是大非等方面問題,對于否定黨的領導、否定社會主義、抹黑英烈、污蔑領袖的觀點和言論,要理直氣壯地予以有力批駁和反擊,并積極引領和帶動廣大群眾參與其中,形成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的聲勢。
強化正面宣傳、壯大主流輿論。著力增強正面聲音、正確思想和主流價值理念的傳播弘揚,用翔實的史料、真切的史實說服群眾、教育人民,消解錯誤思潮造成的影響。充分利用各種傳播媒體和宣傳方式開展歷史教育、普及歷史知識,采取喜聞樂見、引人入勝的形式講述革命先烈的英雄故事、介紹黨和國家的歷史成就,引導廣大干部群眾特別是廣大青少年尊重歷史、敬畏歷史、追求信史,持之以恒地揭批謬誤、以正視聽。
(四)善用法治方式,打擊歷史虛無主義的亂象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法治興則國家興,法治衰則國家亂。什么時候重視法治、法治昌明,什么時候就國泰民安;什么時候忽視法治、法治松弛,什么時候就國亂民怨。”法治是一種具有較強社會約束力的治理方式,通過國家立法機關制定法律法規,并由國家機關確保執行。當歷史虛無主義突破公序良俗的底線,開始出現擾亂社會、分裂國家的行徑時,就非常有必要運用法治的方式和手段予以嚴厲打擊、懲治。
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從2016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通報保護英雄人物名譽權案例,到2018年5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頒布實施,再到2020年12月全國人大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十一)》中明確增加了侮辱、誹謗英烈的刑事條款,都給歷史虛無主義劃定了法律“紅線”。各級執法部門對此類違法的行為和言論主動出擊、嚴格懲治,并大力抓好法治宣傳教育,極大遏制了各種錯誤思潮的發展態勢。在此基礎上,我們還要緊隨形勢任務變化,加強對錯誤思潮各類傳播渠道的阻斷。
加強對網絡歷史虛無主義的整治管控。借助網絡空間亂象叢生、環境復雜的“便利”,歷史虛無主義擴散傳播更快、隱匿更深。從網絡信息服務、網絡安全防護、網絡環境治理、網絡輿情管控等多方面入手,積極推進法律法規建設和依法管網治網舉措,編織好反對歷史虛無主義的“安全網”。總之,我們要不斷建立完善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法治體系,從而有效提升整治歷史虛無主義的規范化、法治化水平。
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委托資助項目“中華思想通史”(20@ZH026)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張博系中國社會科學院辦公廳助理研究員、南開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21世紀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特約研究員;孫兆陽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副研究員、南開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21世紀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授權編發】,轉編自“世界社會主義研究”微信公眾號,原載《世界社會主義研究》2022年第4期;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