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18日-星期五
傳統的小敲小打注定是隔靴搔癢,唯一的出路只能是最決絕的壯士斷腕。改革改到今天,能夠想到的監督手段,基本都用上了,當下著力的乃是各種監管條線的協調配合。
中國國企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在我們黨執政和我國社會主義國家政權的經濟基礎中起支柱作用;是國民經濟中堅力量,是保障國家現代化和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
圍繞如何深化國企改革的爭論一直沒有停息過。這方面,蘇聯的前車之鑒值得參考。
《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終于出臺。從三中全會作出總體部署,到這份意見出臺,時間跨度長達近兩年,足見國企改革之重要、之艱巨。
關于國企改革,史正富、劉昶詳認為我國大型國有企業改革的正確思路和戰略選擇,就應該是產權資本化和資本社會化,改革的重點應該落在選擇和培育有效的替身所有者上。
《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將國企做了商業類和公益類的區分,提出國資監管從“管企業”轉向“管資本”,對高管差異化薪酬、設立黨組織等做了更具體的規定。
國企改革始終是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從廣度、深度還是敏感度,都始終是我國改革大局的重中之重,因而有“改革突破看國企”一說。我們必須清楚改革目的是什么?
國企改革低于預期?不。與此前不斷傳聞國企改革方案即將出臺最終卻落空相比,機構幾乎都認為此次頂層設計亮點頗多。
今天,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圍繞著國企改革的熱議終于有了結果,那么為什么要改,怎么改,為產生什么影響呢?
一張圖讓你看懂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對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作出重大部署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
習大大給國企薪酬改革定調:水平適當,結構合理,規范管理,監督有效。
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中發[2015]22號)出臺。這份文件字字珠璣,如何深入學習文件,領會文件精神,把握文件綱領,指導工作和思路,與大家分享。
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對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作出重大部署。國務院國資委主任、黨委書記張毅就《指導意見》制定和實施有關問題,回答新華社記者提問。
國資委是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等法律和行政法規履行出資人職責,監管中央所屬企業(不含金融類企業)的國有資產,加強國有資產的管理工作。
張維迎的觀點有很突出的傾向性,如果說這是學者為了引起注意的一種策略,可以理解。但如果真的認為國企改革應當遵循簡單而激烈的邏輯,那就不應該了。
在當下我國經濟發展的關鍵時候,在深化國企改革頂層設計陸續出臺的關鍵時候,習總書記關于國企改革的相關指示,是把準方向、指點迷津都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
如果我們在這樣一個大的視野范圍內去觀察,我們能夠得出一個結論,國企改革的目標就是要在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市場經濟的方向的前提下來推進。
國有企業是我國實體經濟的核心,是國之“重器”,不能一味為了改革而“改革”,也不能搞“一刀切”。國企改革要從解決深層次問題入手,堅持公有制市場化方向為主導。
我希望一些決策部門要明白什么是正確的改革,不是合并、折分、賤賣國企,而是讓老百姓享受到改革所帶來的真正實惠。
地面突擊力量、防空反導力量、海上攻擊力量、戰略打擊力量……這些閱兵大牌究竟有多么強大?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國驕傲背后凝聚了多少央企力量?有圖有力量。
目前“一帶一路”戰略是國企重組直接的推手。央企重組是從企業國家需要出發,有多種要素起作用,也不光“一帶一路”,這也是十三五規劃的重要內容。
最需要警惕的是,經濟學新自由主義者通過將市場經濟的自由與社會政治的自由相割裂,使之成為互不干涉的兩個體系,自由反而沒能擴大,縮小將成定局。
總書記定下三個“有利于”的標準,是國企改革之“魂”。“三個有利于”標準既是國企改革的指導思想,也是目的,為深化國企改革提供目標指向、實踐依據和檢驗標準,意義重大。
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實踐證明,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方針政策完全正確,國有企業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是完全可以搞好的,對此要始終保持頭腦清醒、信心堅定。
一些人想盡辦法壓縮國有企業、尤其是中央企業存在的空間,找出一些所謂冠冕堂皇的道理,說什么國有企業應該退出完全競爭性領域。這是沒有道理的!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