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2日-星期五
【昆侖巖評論】
中央國企改革意見與天則所長盛洪的氣急敗壞
中央深化國企改革指導意見終于出臺了。人們如何評價,可謂反映當下中國政識分裂的一面鏡子。恐怕最典型的,就是以臭名昭彰的“漢奸理論”發明家茅于軾為祖師爺、據說早就被吊銷營業執照而法無授權照樣可長期胡作非為的那個天則經濟研究所的現任所長、被媒體捧為“著名經濟學家”盛洪教授,氣急敗壞地跳出來,破口大罵:“這種國企改革方案有什么意義”,“一意孤行做大做強國企,這叫什么改革?這完全是反改革,打著改革的旗號,做著反改革的事情,是又一次欺騙輿論”。
其實,他所能夠拿出來作為攻擊理由的什么“國企就是壟斷”、“國企沒貢獻”之類的謊言,以及主張把國有資本還給“人民”(即私有化)、“國家退出去讓民營企業經營就完了”、“央企不應合并而應肢解”等等謬論,都不是什么新鮮玩意,因其不符合、而且扭曲了最基本的事實,早就被主張正義和公道的學者們批得體無完膚,中央當然不能予以采納。新鮮的倒是,這位大所長惱羞成怒、口吐真言,說了一句露了底的狠話:“在我看來更嚴重的是,國企的存在就是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說,中國國企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在我們黨執政和我國社會主義國家政權的經濟基礎中起支柱作用;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是推進現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而天則所的這位頭面人物公然叫囂“國企的存在就是問題”,言下之意,顯然不僅僅是國企的存在,而且共產黨的執政、社會主義國家政權的存在,在他們看來,本身就是問題。他們所要的國企“改革”,就是要改掉國企、消滅國企、全面私有化,徹底摧毀共產黨執政和社會主義國家政權的經濟基礎。真應了中國那些膾炙人口的老話,“狗急跳墻,人急造反”,“圖窮匕首見”!
這位頭面人物禁不住還進一步指責中央,在國企改革中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是“一個錯誤的方向”,叫囂“黨管國企不如讓市場來管”。換言之,他們要搞國企私有化的如意算盤,怎么能讓共產黨來干預、來妨礙呢?與其讓蔣潔敏偷偷摸摸搞腐敗,不如他們搞國企私有化徹底腐敗,徹底化公為私了,你共產黨也就沒有權力抓腐敗了!
“小小寰球,有幾個蒼蠅碰壁。 嗡嗡叫,幾聲凄厲,幾聲抽泣。”蒼蠅的凄厲,甚或辱罵,反襯的是中央的政治定力,是中央國企改革意見的主心骨,這倒讓人們對這輪國企改革增加了信心,看到了可能與那些私有化鼓吹者的希望所不同的前景。
“螞蟻緣槐夸大國,蚍蜉撼樹談何易。”天則所長的氣急敗壞是應該的,如果不這樣,反倒會讓人們奇怪,對中央的國企改革意見產生疑慮。再說,不出幾聲凄厲和抽泣,他又拿什么向豢養他們、對他們寄予厚望的外國老板交代?問題是,中國的媒體和學界,怎么總有供蒼蠅哀鳴的骯臟之地呢!
(作者是昆侖策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高級研究員)
附錄:
國企的存在就是問題 | 盛洪:我為什么反對國企改革方案
(作者:盛洪,天則經濟研究所所長,山東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原載:中評網)
秋風漸起,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出臺。國有企業,這個備受批評、且擁有數千萬職工的企業群體面臨新一輪的調整。
著名經濟學家盛洪從2010年起就不斷呼吁要進行第二次國企改革,一直呼吁國企打破壟斷,上繳利潤,解決內部人控制的頑疾。近日,中評網專訪盛洪,請他談了一下自己對本輪國企改革的看法。
真正的改革應該破除國企壟斷
中評網:第二次國企改革正式落地了,您從2010年一直在呼吁啟動第二次國企改革,這一次落地情況下您心里有什么感受?
盛洪:第一次國企改革是放權讓利,原來國企被管得很死,放權讓利能激發國企管理層積極性和員工積極性。現在則是放權讓利走過頭了,很多年沒有讓國企交利潤,不交利潤的部分讓國企有自主權決定分配,而且還額外增加了很多對國企的優惠制度和政策,包括壟斷權、免費使用國有土地、低利息的貸款、很低的自然資源租金等等。我講第二次國企改革是針對這些問題的改革,像這次的“國企改革”內容我不太認同。
中評網:為什么不太認同?
盛洪:改革是解決問題的,這次的改革基本沒有針對我說的問題,比如說國企壟斷權問題、國企免費和低價使用國有資源的問題、不上交利潤的問題、國企內部沒有限制分配的問題,這些問題才是問題。在我看來更嚴重的是,國企的存在就是問題。國企使得政府不能公正的對待國企和非國企,破壞了政府的公正性;國企管理層和行政官員是互換身份,政府行政官員天生就跟國企高管是一群人,國企的存在讓我們很難去期待政府公平對待國企和非國企,違反政府之所以存在的基本原則,政府是要公正。
我們給國企這么多優惠政策和壟斷權,民營企業怎么和他們競爭,他們在市場中不是公平競爭者,會破壞市場經濟基本制度。
現在因為壟斷國企存在,占有全國資源的很大一部分,這么大的資源造成的損失一年得數萬億。我國經濟增長減速,很大程度上因為壟斷國企存在和保護壟斷的結果,這是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不改一天損失上百億。如果不想解決這個問題,那改革是為了什么?
國企做大做強做優是錯的
中評網:文件里提到說要把“國企做大做強做優”。
盛洪:把國企“做大做強做優”是錯的。國企為什么要做大做強?國企不是一般的企業,它不應該在營利性的領域中跟民營企業競爭,凡是民營企業可以做的事都不應該國企來做。再加上國企可以通過政治資源獲得壟斷權,通過政治權力獲得免費的資源,這是對全民利益的損害。
中評網:文件里提到把國企分為商業類和公益類?
盛洪:我們認為:第一,我們說的是問題,他們認為不是問題,我們認為不是問題的,他們認為是問題,這種國企改革方案有什么意義。他們完全無視社會上不同的意見和批評的聲音,一意孤行做大做強國企,這叫什么改革?這完全是反改革,打著改革的旗號,做著反改革的事情,是又一次欺騙輿論。
改革沒有觸動既得利益:有壟斷權傻子也能賺錢
中評網:國企除了壟斷之外還有內部治理的問題,您也提到過內部人控制獎金發放,這次改革文件里面似乎也提到把國企進行分類管理,任命制和選聘相結合,這樣做能不能觸動國企高管既得利益。
盛洪:也不能。比如說分類管理,有一類是商業性的,有一類是公益性的。先談商業性的。我要根據你的績效對你進行考核,但是他的績效怎么評價?他的績效不是真實的。你的利潤哪里來?因為你壟斷了,因為你不交地租,因為你的貸款利率是低的,你拿到石油開采權以每噸30元獲得,人家可能每噸400元獲得,完全不是同等的,我怎么衡量你的真實績效?
再比如金融,銀行有這么多利潤,你要知道它的利潤怎么來的。由中央銀行規定的存貸款利率差,多少年沒有變,最近兩年稍微有一點調整,基本上還是要顧及利益集團的利益,十幾年是3%的利差,利差相當于壟斷價格,又是管制價格,政府規定了你有3%的利差,一般的國家是1.5%到2%,市場經濟國家是競爭決定的利差。而這3%是行政部門規定的,這不都是假的嗎,你怎么去衡量這些人真正的努力,放一個傻子有壟斷權不照樣賺錢嗎?
而且像中石油、中石化這些企業冗員很嚴重,他們工資又很高,效率很低,怎么去衡量?人造的市場環境,人造的績效,你說我們怎么去給他獎勵?光地租優惠,國有企業全算下來一年至少1萬億以上,現在國企業就1萬多億利潤,利潤基本上就是地租,他們有什么貢獻?任何一個民營企業不交地租,利潤就多出好大一塊,這是很簡單的道理。在支付足額成本之前這些所謂績效評價都是假的。
淡馬錫模式毫無必要:國有資本應還給人民
中評網:這次文件在國資管理方面,引進了淡馬錫模式,把管理資產變成管理資本,成立國資運營中心,國資委說不管事情了,就管資本。
盛洪:淡馬錫模式是多余的,只不過中國這些人要保留國有企業,才老提淡馬錫。淡馬錫模式有什么必要?你為什么要讓國有資本賺錢給民眾,沒有必要,國家退出去讓民營企業經營就完了。
淡馬錫是所謂國家資本,但不是國有企業,是私法企業,是按照私營企業去運營的,但是資本是國有的。我們的問題是,干嘛要這些國有的資本,沒有必要。國家或者政府的基本原則是獲得收入就靠稅收,現在為什么要搞出這個東西來,這個東西沒有值得深入討論的價值。
央企合并是災難 肢解更利于中央管理
中評網:您以前提出來把國企肢解掉,把中石油、中石化拆借成許多小公司,但是現在其實南北車合并以后,央企正迎來兼并重組潮,會產生什么后果呢?
盛洪:兼并重組后肯定壟斷勢力更大,對社會、消費者和民營企業都沒有好處。邏輯很簡單,壟斷勢力大了無可奈何于它,更沒有辦法制約它。央企合并以后,中央政府如果想管難度就更高了,因為更容易和你對抗了,像中石油、中石化,發改委、能源局都管不住,他們是龐然大物,你不能否認。如果你把三桶油合成一桶油,那你就更完了,對中央政府來說,你面對的是競爭者還是壟斷者?
我們原來舉過例子,只有中國電信一家的時候,中央政府跟它談判代價特別高,后來有聯通進入以后立刻就變過來。如果中央政府真是想改革,就不應該合并,恰恰是肢解,比如說現在有中石油、中石化本身可以拆分成幾個公司,而不是合成一個公司,只是合并了顯得總規模很大。對于中央政府來講,它要真想去管住這些國有企業,也是肢解了更好。就像漢初賈誼說的,叫“眾建諸侯而少其力”。漢初有很多諸侯太大,中央政府是管不了,你把諸侯分封更多一些,漢武帝的“推恩令”是說,如果一個諸侯三個兒子,諸侯死了三個兒子都封王,每個人分三分之一的國土,這樣幾代下去每個諸侯就變得特別小,對于中央政府是有好處的。對于壟斷國企也是一樣的,如果以為合并起來更好管,是非常愚蠢的一種想法。
黨管國企不如讓市場來管
中評網:關于國企管理,這次文件明確提出黨管國企。
盛洪:原來就是黨管國企,原來就是中組部來管,也出了很多問題。
正是走向一個錯誤的方向。歷史經驗已經告訴我們,出了什么問題你認為就是管的不夠、抓的不夠,然后你就管得更多、抓得更多,結果就是更遭。要靠機制而不是抓和管。餓死幾千萬人的大-饑-荒就是抓出來,農業用得著抓嗎?老百姓自己去種糧食就種,市場經濟起作用。鄧小平就不抓。我們鋼產量,原來“以鋼為綱”突破不了3000萬噸,現在年產8億噸從來沒聽說誰要抓鋼鐵。你要抓也要有抓的制度,你怎么去抓,你不是天天匯報?匯報就會有虛假信息。另外一種方法就是市場競爭,市場不會騙你,我要是壟斷,像中石油那樣,你都不知道我的成本是多少,但是如果有競爭性市場就知道你的成本是多少,競爭讓這些企業暴露出真實成本來。
越抓越糟糕,越管越糟糕。改革不是抓出來的,哪個產業發展是抓起來的?恰恰是市場起作用,老百姓的積極性,企業家的智慧,這一點如果都不懂的話,改革毫無疑問必然失敗。那么多貪污犯,那不都是中組部用的,蔣潔敏這些人不都是嗎,中石油窩案不都是中組部用的人?整個制度沒有制約抓有什么用?
利用體制內力量打破壟斷
中評網:這次文件出臺時,我們回顧一下中石油、中石化、電信、聯通這些企業的歷史,他們以前并不存在的,聯通和電信以前從工信部拆分出來的,當年朱镕基把部委拆借成電信、聯通兩家企業,當時互相競爭,我們是不是沿著這種方向改革下去?
盛洪:原來中國電信是郵電部的,其他部委,什么電子部、鐵道部,看到這有油水,他們要求進入到電信業,聯通就是由好幾個部聯合組成的。利用體制內的一些力量來打破壟斷,我們認為這個方向對的,即使不是民營企業來進入。比如對石油的改革,我們提出來首先不是民營企業進入的問題,是別的國有企業進入,比如說中國化工、中信、華能等等這就好幾家,他們也有動力進。我們應該支持體制內國有企業,只要它不是壟斷,要進入這個領域就要支持。它的目的是為了自己賺錢,這是有改革的力量和改革的動力,就跟當初聯通進入是一樣的。
中評網:有一個問題我們很不能理解,自從90年代末電信、聯通、中石油、中石化央企成立之后,為什么到本世紀初前10年似乎國企的市場化改革嘎然而止慢慢消亡,阻力到底來自何方呢?
盛洪:因為利益集團弄明白了。剛開始大家都不明白市場經濟,后來國企和行政部門的官員他們也明白了,如果把競爭者趕出去可能獲得更大利益。此外還有一個背景,原來在90年代的時候,當時國企普遍陷入困境,有一個所謂國企解困和脫困的問題,朱镕基時代還做過解決三角債問題等等。在2000年左右,那會兒的資源價格比較低,包括石油價格、煤炭價格、土地價格都比較低,這些資源型國企當時也是很困難。這時候從國企管理層來看他們明白壟斷有好處,朱镕基覺得是脫困的好主意。尤其在最開始大家都沒太意識到,像三桶油的壟斷確立在1999年,那個時候搞了合并,那個時候石油價格比較低,所以搞壟斷。當時的理由是要脫困,所以政治上沒有遭到很多人的反對,當時歷史背景是那樣。但是大家都忽略了,沒覺得搞三桶油怎么樣,后來發現三桶油可了不得。油價逐漸上漲使他們更知道自己的利益,他們就捍衛自己的壟斷權,就是這么一個過程。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研究院)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昆侖策網: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